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129.226.69.186/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殖民地时代的终结

热度 3已有 424 次阅读2013-10-13 09:54 | 主旋律

   自从普法战争以来,在军备方面又已经有了不断的进步。最重要的是普遍的采取了小口径的弹夹式来复枪和无烟火药。这是在一 八九九到一九〇二年之间的南非战争中第一次大规模使用的。在这个战争中,有形敌人的旧有恐怖,为无形敌人的瘫痪性恐怖所代 替了,使人们感觉到到处都是敌人。现在攻击者是笼罩在一种普遍的恐怖之中,而不仅是局部性的危险。防御者利用地面工事的掩 护,再加上迅速发射的来复枪火力,可以分散极广,其程度为过去战斗中所未有的。所以任何正面的攻击都会被击退。在莫德尔(Modder)河之战中,南非军在七千七百码长的正面上,只用了三千人; 在马格尔斯芬坦(Magerdontein)之战中,一万一千呎长的正面上,只用了五千人;在柯仑索(Colenso)之战中,一万三千呎长的正面 上,只用了四千五百人。尽管人力是如此的单薄,可是这些正面还是不能突破的。于是步兵的正面攻击遂从此告一结束。

      对于南非战争的一般教训,德国的官方历史对此曾有扼要的说明,它说:“在南非的战争,不仅是枪弹与刺刀之间的决斗,而且也 是照机械化的操典所训练出来的军人,与完全独出心裁,自由作战的人民之间的决斗。在一个陆军中,若是所有的人员能够不为死板 的制式所限制,而能顺乎自然和合于常识,那么才实为国家之福。”

                                                                                          ————   J·F·C·富勒 [英国]   《西洋世界军事史》

××××××××××××××××××××××××××××××××××××××××××××××××××××××

"布尔战争" 对战争理论的影响


        除了对参战国的直接影响外,布尔战争对现代军事理论和装备技术的发展也影响深远。在这场战争中,许多重要的近现代作战理论初露端倪,或者首次发挥出其重要 作用。在布尔战争中,德国总参谋部向德兰士瓦和奥兰治派出了军事顾问,瑞士、荷兰、法国等国也派出军事观察员前往南非。面对英军借助铁路进行的大规模快速 兵团调动,以及占压倒优势的大兵团正面作战,德国总参谋部加深了对“总体战”学说的信赖。而瑞士(以及后来的以色列)则根据布尔人“全民皆兵”的军事思 想,建立了自己独具一格的国防体系。


        在作战理论方面,布尔战争再次提出了关于“全民战争”的理论:每个符合服役条件的平民都是待征召的战士,平时在农场和城镇中从事自己的营生,并在一年中的 某段时间里接受短期的军事训练,战争爆发后则迅速按地区集结报到,组成民团参战。对于人口和资源相对贫乏的小国来说,由于平时军队不事生产,军费糜耗甚 高,不可能经常保持一支拥有一定规模的常备军,所以采取全民动员、平战结合、兵民结合的政策,可以解决一定的困难。


       但是,由于小国的国力和人口资源毕竟有限,在强大的一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情况下,尤其是在20世纪以来,在战争手段和武器水平越来越先进的时候,战争愈 发成为国与国之间进行国力比拼的手段,以步枪武装起来的平民不可能战胜巨炮、坦克、飞机、战舰。全民战争的优势在于,如果敌国侵略的目标是以获得暂时的经 济利益和军事利益为主,那么它可以对敌人产生一定的威慑力,权衡利弊损失(例如二战期间德国对入侵瑞士的考虑)。但是如果战争的目的是为了领土兼并、种族 仇恨或者意识形态等非经济因素的原因,那么全民战争对战争的最终结果不可能产生逆转性的影响。在当代的高科技战争技术和精密打击手段下,“全民战争”的理 论尤其过时。另外一方面,对于那些国力比较强大、人口资源丰富的国家来说,平时可以维持一支常备军队,不需要采用全民动员的方式,全民战争的理念在这些国 家往往会发展为在沦陷区进行游击战的形式。游击战可以牵制、消耗敌军的兵力,但是它对本国产生的破坏性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全民皆兵”的提法把战争的目 标引向了没有防御能力的平民。为了消除游击队活动的基础,敌方往往不择手段地采取诸如焦土政策、连坐法等野蛮措施,置平民于死地。无论在德兰士瓦,还是在 后来同日本、德国作战的中国、南斯拉夫,庞大而有效的战争机器对平民的残酷杀戮都证明了这一点。二战初期,丘吉尔在发表了那个“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 我们将在山区和丛林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的任何地点作战”的著名演说之后,也不得不承认,如果德国入侵英国成功,在英国本土进行的游击抗战中,“双方的 残杀行为都将有可能是严酷的、大量的……”,而英国游击战的前途,则很可能是象当年在不列颠铁蹄蹂躏下的布尔人一样,“我们这个岛屿或岛屿的大部分被征服 并陷入饥荒中……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刻挺身而出,用它的全部力量把旧世界援助和解放出来为止”。所以游击战往往是在各个国家集团的战争中,作为 在沦陷区的一种辅助和牵制手段、以及在盟国间争取战后政治地位的一种政治筹码来使用。在一国孤军作战、没有与别国结成军事同盟的时候,单纯凭借全民战争和 游击战,并不能对战争的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德兰士瓦和奥兰治的悲剧便证明了这一点。


       发生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交的布尔战争,连同发生在布尔战争一年之前的美西战争和两年之后的日俄战争一道,宣告了旧日战争形式的结束,以及一个新时期的 到来。


                                                                                         ————  《红与橙的碰撞——布尔战争回忆录


××××××××××××××××××××××××××××××××××××××××××××××××××××××

日俄战争 —— 日本胜利对于世界事务的影 响

        它使俄国国内的革命细菌,滋长得更为迅速,而终于一发不可 收拾。它使德国对于它的东方解除了后顾之忧,于是它可以集中 全力到西面去,使欧洲的权力平衡终告破坏。它也使英国放弃了其 孤立政策,这也正是“不列颠和平”的基础,为了重建平衡起见,它 与德国日益疏远,而与法国日益亲善。此外,它也向白种人对于有 色人种所具有的优势挑战,这唤醒了亚洲和非洲的各民族,这对于所 有的殖民帝国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虽然在当时对于这些后果,却 很少为人所认识,可是巴夫诺维奇(Pavlovich)在他的《民族政策与 殖民政策的问题以及第三国际》一书中,却曾经有过下述的评论:“一九〇五年的俄国革命对于亚洲人民的生活,是具有极大的影响, 正和法国革命之于欧洲人民是一样的。它促成了土耳其的革命,使 哈米德(Abdul Hamid)因之而倒台。它也使波斯人获得了强烈的刺 激,使它同时对内求改革,对外求独立。对于中国也是一样。但是, 在每个地区,都由于欧洲人的干涉而使民族自由的梦想未能兑现。”

   在非洲这个影响也是同样的广泛。狄赛(Dicey)是一位曾在非 洲住过四十年的英国人,他在其《埃及的前途》一书中曾经有过下述 的评论:“在过去,土人们都深信即令他们是再勇敢,也还是注定了 必然会被欧洲人所击败。可是现在却突然的醒觉了。因为俄国一向 是被人认为欧洲的最大军事权力,现在却居然被日本击败了。它的 陆军败逃,海军毁灭,要塞被攻占。日本是一个比较弱小的国家, 不管其他的情形怎样,他既不是高加索人又不是基督徒。诚然 的,这些非洲土人对于日本的情形还是一无所知,可是所有的非洲 人,却都直接或间接的知道了,在远东的俄罗斯侵入军,已经为一 个素不知名的非欧洲民族所击败了。”

   但是这个世界性的革命,却还是在印度——不列颠帝国权力的 枢纽——真正发展成形了。安德鲁斯(C.F.Andrews)在他的《印度 的复兴》一书中,曾经说过:“甚至在极遥远的村落中,农民们都在 纷纷谈论日本的胜利。有一个在西亚具有长期经验的土耳其领事告 诉我说:在内地到处你都可以看见这样的现象。亚洲已经在动了, 几个世纪的迷梦最后终于被打破了。这是世界史中另一新章的开 始。亚洲的旧日光荣和伟大似乎又将恢复了。”

   普拉德汉(R.G.Pradhan)在《印度的独立奋斗》一书中,也有同 样的看法:“日本胜利对于印度人心的影响,是不可能再加以夸大的 了,印度学生开始研究日本历史,想要发现其战胜欧洲最大强国的 原因。他们所发现的答案为日本的爱国心、自我牺牲和民族团结。 这才是军事能力以外的奇迹力量。一九〇七,一九〇八和一九〇九 年,印度学生都纷纷到日本去留学,他们回国之后,遂成为印度独 立运动中的中坚份子。”

   所有这些事实都是这一战的后果。这一战是在亚洲的最东面打 的,四百五十余年以前,在欧洲的最东面也曾有一个同等伟大的冲 突。一九〇五年的旅顺陷落,与一四五三年的君士坦丁堡陷落,都 同样的是历史上有数的真正重大事件。

                                                                                           
————   J·F·C·富勒 [英国]   《西洋世界军事史》

××××××××××××××××××××××××××××××××××××××××××××××××××××××

  关于南昌起义中的朱德同志,陈毅同志曾有过详细的回忆。他说:在起义爆发时,朱德同志的地位并不算重要。但就 是在起义失败、形势最严峻的时刻,他却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当时处境非常困难,人心涣散,士无斗志,很多人受不了这种失败的考验不辞而别了,部队只剩了 九百多人……南昌起义的火种随时都可能熄灭。在这危难关头,朱德同志挺身而出。他对大家讲:我是共产党员,我有责任把南昌起义的革命种子保留下来,有决心 担起革命重担,有信心把这支革命队伍带出敌人的包围圈,和同志们团结一起,一直把革命干到底!革命的跟我走,只要有两百条枪我就有办法。不论是行军还是打 仗,他见人就谈,“谈革命的前途,谈继续革命的方法”。他说:“一九二七年的中国革命,好比一九〇五年的俄国革命。 俄国在一九〇五年革命失败以后,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暂时的,到了一九一七年,革命终于成功了。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也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暂时的。中国也 会有一个‘一九一七年’的。”聆听过朱德同志讲话的粟裕同志回忆这段历史时说:“朱德同志这些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展 示了革命必然要继续向前发展的光明前景,令人信服,感人至深。”

注:

一九一七年革命 是 “十月革命”。

××××××××××××××××××××××××××××××××××××××××××××××××××××××

       有一点比较有趣,中国和南非的经济也超类似。

××××××××××××××××××××××××××××××××××××××××××××××××××××××

       我如果是一名学者的话,我会很高兴;但恰巧我不是什么学者,这么大的坑被我赶上了,真是倒霉透顶,我去。

       妈的,算是走不出来了。


1

膜拜

鸡蛋
1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1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上善若水 2013-10-13 23:52
不太明白的一点,“ 有一点比较有趣,中国和南非的经济也超类似。”
回复 gordon 2013-10-13 23:59
上善若水: 不太明白的一点,“ 有一点比较有趣,中国和南非的经济也超类似。”
陈述一个事实,当代南非的经济和当代中国 类似。
回复 coo 2013-10-14 09:14
gordon: 陈述一个事实,当代南非的经济和当代中国 类似。
难怪秦晖拿南非的城市化做例子,讨论中国城市化该走的路。

朱德是老行伍,带兵的经验丰富社会关系多-具有叶挺周恩来那些人没有的生存能力。所以机会选择了朱德而不是其他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3 02:32 , Processed in 0.02904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