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129.226.69.186/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斯宾塞为什么被认定为“社会达尔文主义者”?

热度 3已有 2299 次阅读2013-6-25 19:40 | 达尔文, 斯宾塞

       斯宾塞被认定为“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假如你读过赫伯特·斯宾塞的著作,就会了解: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斯宾塞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的权利和自由都应得到保护,主张男女平等,反对以武力征服为前提的贸易和殖民活动,谴责对原住民的杀戮和虐待,当然,也反对奴隶制,这些主张,都是典型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古典自由主义观点,并无特别之处。

       斯宾塞的独创之处是提出了一套社会进化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文化习俗、科学、制度、道德和法律规范、市场机制等等,和生物的特性与功能一样,其目前的形态都是从早先更原始更低级的形态发展而来,而这一发展是经由适应和淘汰过程而实现的,在此过程中,个体特性也会做出相应的调适;显然,这与达尔文进化论十分相似,差别仅在于,他把进化论运用到了对人类社会的考察上。

        无论如何,斯宾塞与后人加在他头上的那些恶名毫无关系。

        更确切的证据是,斯宾塞在C.R.达尔文《物种起源》(1859)发表之前7年就提出了社会进化的思想。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斯宾塞在中国大陆被认定为“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呢?

       根据“阴谋论”的思维,一个可能的猜测是文宣部门“洗脑”的结果,但无法证实?在寻找证明的过程中,发现了更为惊人的事实,台湾一方也是这么认为的。这个假说就不能成立了。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编译论丛》有一篇 韓承樺 的研究论文《Herbert Spencer Came to China: A Discussion of Translation History》(斯賓塞到中國─一個翻譯史的討論)说的还算详细。清末翻译文化的两种管道:以留日学生为主的「东学式」,和以严复为首的「西学式」的翻译。前者的译介,在数量和速度上都有十分杰出的表现。但其内容却大多是先阅读日译西书,再用中文译出。这种经由「翻译再翻译」而来,较为分散、混杂。而后者虽然「产量」不如留日学生,但其内容则是「直译且来自英国原著」的。

        经由日本「辗转重译」而来的斯宾塞,大致具有以下几项特点:

        一、以日本译介为主要管道。由于清末知识分子急于获取大量新知,因此选择了较有效率的「东学」一途。藉此,来自日本的斯宾塞学说几乎皆经过日人删改增补,并非原来面貌。且国人能读的是经过「翻译再翻译」之文字,易有译述水准不一的问题。

        综合两者,难保中国学子均能读到理想的译本。

       二、混合了斯宾塞与他人的思想。这些日译书籍中,有部分为日本社会学家的专论,笔下呈现的斯宾塞思想多为杂揉各家之成果,较难让读者釐清各家思想内涵的取捨。

       三、偏重斯宾塞的进化思想、系统哲学。多数日本译著与社会学论著是把重点摆在「进化」上,以及斯宾塞综合式哲学的概念。社会学思想方面虽有不少,但却属较零散的作品。而一些节译的文章更是让人难以完全领会。更别说是他在伦理学方面的思考,更为短少、零散。

       儘管具有上述疑虑,但是这些日译西学,仍让许多未见其人的中国学子知道斯氏学说之大概。

       不过,与来自日本的「斯学」相比,严复笔下斯宾塞的独特性就很显而易见。严复与其翻译的The Study of Sociology(《群学肄言》),以及斯宾塞相关的文字,皆是取自西方。简单地说,严译的途径是,「直接且来自英国原著」,这是他与当时其他译作最大的不同。

       只是,清末中国的情势,实较不容许人们细细品味、评判这些翻译知识。当大量的杂志报刊涌现于中国社会,而人们又在急于吸收所有的西学新知,且难以判别孰优孰劣的情况下,就只能概括全收了。清末这两种翻译模式的竞争,最终结果,「东学」确实胜过了「西学」,但大部分是赢在「产量」上。若以「产质」而论,或许西学式的作法才较为妥切,因「重译」而产生的误会也更能减少一些。然而,「东学」的「胜利」却导致时人无法对斯宾塞构筑一个完整的认识图像。

       由此可见,现今人们对于斯宾塞的认识与误解是其来有自。早在19世纪末,误会就已造成。然而,斯宾塞决非特例。现代社会裡尚有许多我们所「熟知」的西方科学、思想与文化概念,也许还存有诸多「未知」只是还没发现。

       其实用大白话说,就是功力不到,名著翻译,除了语言外,还有思想。如果翻译人实力不到,是无力翻译的。

       这个事情对于我个人来说影响是巨大的,以前对于 “为什么我们总是错过?”这个问题,我归因于外部环境稍多一点,后来才发现是自身实力不足的原因。

        对于类似“麦田守望者”的牛虻式行为,也是很好笑的。

        这种行为徒增他人智慧,而对己无益,“只有耕耘,没有收获”,没有比这个更愚蠢的了。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才是正路。

        马赫说自己是周末捕手,其实不过是 “ 闲暇的时光,在那里玩了一玩 ” 。

        人,最重要的是对的起自己。

        你要想照耀别人,首先你这盏灯得先亮着。

注:章太炎译介斯宾塞一事,引起了严复的注意,并撰文批评章氏的翻译水平与其对斯宾塞的错误理解。最后演变成章、严二人在斯宾塞、社会学、进化论思想上的互相辩驳。

        其实晚清士子并非对此问题全然不知,梁启超在其《清代学术概论》中,便有一段很精准的评论:「壬寅癸卯间,译术之业特盛;定期出版之杂志不下数十种,日本每一新书出,译者动数家;新思想之输入,如火如荼矣。然皆所谓『梁启超式』的输入,无组织,无选择,本末不具,派别不明,为以多为贵。⋯⋯实独有侯官严复,先后译赫胥黎《天演论》⋯⋯斯宾塞尔《羣学肄言》等数种,皆名著也,虽半属旧籍,去时势颇远;然西洋留学生与本国思想界发生关係者,复其首也。」

××××××××××××××××××××××××××××××××××××××××××××××××××××

        跟我以前相比,我长进了一些。一些我以前不理解的话,现在多少有点理解了。

       以前我受 “进步主义”的影响选择性的过滤了一些东西。

       我的一位老师在课堂上曾经这么跟我们说过,对于那些杂七杂八的讨论,他一直在潜水,实在忍不住了才出来冒个泡。他讲起他的求学,他的师傅。

       他师傅现在收入还是那样,而他自己的收入早就远远超过了师傅。 有的人就是淡泊名利,这个没办法。(其实也不是淡泊名利,而是喜欢平稳的生活)

        人各有志,这是勉强不来的。像我们这样热衷世俗生活的人,经常冒泡实在是不合适。

注:命运真是很吊诡,俺的老师大多都是“智者学派”的能人,俺却追求成为一名哲学家,并且还不想放弃世俗生活,想来真是好笑。也有点  马可·奥勒留  这位先生的风采了,斯多葛,斯多葛,呵呵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在中国这篇土地上生活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 儒家思想 的影响。

××××××××××××××××××××××××××××××××××××××××××××××××××××






膜拜

鸡蛋
3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9-23 21:26 , Processed in 0.02607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