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129.226.69.186/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转>闲聊希腊哲学

热度 3已有 365 次阅读2013-6-18 13:00 | 希腊, 哲学

       哲学不是科学,两者的“发展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在某种意义上说,科学的发展是“线性的”知识积累,我们用不着非要了解一门科学的历史一样可以学习和利用它的成果,因为它的最新成果就凝聚在当下的某种载体之中,我们拿过来学就可以了。

        但哲学却不是如此。

       如果有一个问题,我们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有了惟一正确的答案,那么虽然以往的探索都具有历史的意义,但是在这个惟一正确的答案面前,它们都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我们用不着理会它们,只需要掌握这个正确答案就行了。然而,如果有一个问题是永远不可能有标准答案的,只有各式各样不同的解答方式,那么在这些解答方式之间就不存在孰高孰低的问题,它们都超越了时间和历史,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可供后人选择的道路。

        换言之,由于哲学问题乃是永恒无解因而万古常新的难题,故而一切答案都不具有终极的意义,各式各样不同的解答方式都具有“平等的”价值。就像唐诗和宋词,彼此之间无法取代。如果说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文学家们将某一种艺术形式推向了顶峰,而哲学家们则是将一条思想之路走到了“极至”。

        哲学家通常思考的都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他们思考的也很“根本”,于是就把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推到了极端,后人若要解决问题就不可能再走老路,因为那条路已经被走“绝”了,他只好换一条路走。

        哲学并不只有一条路而是有许多条路,任何一条路都不足以代表哲学本身。

        哲学就是自己把路走完,走尽,让别人无路可走,不得不另辟蹊径。


从中国哲学作为起步来认识希腊哲学

        中国本土的道家学说,爱讲“有、无”;中国广泛流传的佛家学说,爱讲“空”。但不论是“有”或者 “无” ,又或者 “空” 都是一种状态,都是一种 “存在” 方式。

         “存在”概念的产生有着深刻的语言学背景,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印欧语系所特有的系词结构的产物。不同的语言会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也会形成不同的表达哲学思想的方式。

         在印欧语系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基本的语句结构,即系词结构:一个语句通常是由系词连接主词和宾词而形成的。

        在希腊人看了,语言所表述的东西与被表述的东西是一回事。

        在语言中,主词和宾词都是可变的,惟有连接两者的系词“是(Being)”是不变的。天“是”蓝的,花“是”红的,这“是”一棵树等等。一切东西首先是,然后才是什么,换言之,这个“是”是使什么成为什么的根据和前提。

        现在我们要寻找变化中不变的东西,而不变的只有这个“是”,加之由“是”的不定式亦衍生出了它的分词形式和名词形式,这就使我们可以像追问其他概念的含义一样,追问“是”是什么。

         在巴门尼德看来,正是这个“是”  使  “是什么的东西” 成为了 “什么”,正是这个“存在”使存在着的东西存在出来了。

        这就是说,“是”先于所是的东西,“存在”先于存在者。一切存在者先要存在然后才能存在出来。

         于是,存在不仅是所有事物中惟一不变的东西,而且它也是一切存在着的东西之所以存在的前提和根据。


2

膜拜

鸡蛋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1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coo 2013-6-18 13:04
哲学又叫方法论的学科。是解释社会和自然现象的内在联系的学科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哲学?因为它是非下苦工夫不可才能学好的学科。
回复 老杨 2013-6-18 16:20
几乎是通篇胡扯 当然其中不乏有一两个闪光点
才发现偶也用上“是”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6 08:27 , Processed in 0.02711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