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129.226.69.186/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材料约束下的民国无后坐力炮

热度 8已有 3058 次阅读2013-4-13 12:38 | 材料, , 后坐力

       无后坐力炮这种步兵近战利器诞生于二战的战火中。当时在这一领域最为先进的国家首推美国(1917年俄国人梁布兴斯基也曾经发明过一种76.2mm无后坐力炮,并曾在1939~1940年的苏芬战争使用过)。美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最早,一战时的1914年,美国海军军官戴维斯就研制出一种两管对接式双头无后坐力炮。该炮在向前射出弹丸的同时,向后喷出铅油质平衡物以保证炮身不后坐。但是这一武器并没有投入实战,原因是当时的美军武器部门竟然想将这种武器装在飞机或飞艇上执行空战或反潜任务!这种异想天开的设想当然不可能成功。随后这一研究项目被搁置,直到二战爆发才重新开始研究,战争几近结束时才告完成。美军无后坐力炮的首次实战使用是在1945年3月6日的冲绳岛战役。

       由于二战中我国在工业和科技方面比较落后,缺乏自行研制这种武器的能力,故而在美国研制成功这种能够摧毁坦克和土木、混凝土工事的新式武器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对其十分重视,要求美国政府提供此类武器。当时美军装备的无后坐力炮有两种型号,分别是M18 57mm无后坐力炮和M20 75mm无后坐力炮。这两种无后坐力炮均采用断隔螺栓式炮闩,具有击发和退壳功能。M18开闩动作向右,M20向下。炮闩边缘部分设有对称排气孔,M18有2个,M20有4个。排气孔轴线方向与膛线旋转方向相同,火药燃气从排气孔喷出时所产生的扭矩正好抵消炮弹在膛线上旋转所产生的扭矩,故发射时不但可以抵消后坐力,还可阻止炮身旋转。

       第一批M18很快就被运到了欧洲和太平洋战场,首个接收它们的部队是位于欧洲的第17伞兵师。虽然作为轻型武器来说,其高爆弹的威力不俗,但是破甲弹63.5毫米的贯穿能力就颇为使人失望了。与之相比,巴祖卡火箭筒的穿甲能力为120毫米。这主要是因为用以提高精确度的膛线减缓了炮弹的速度,降低了威力


       在太平洋战区,官兵们表示新的57毫米无坐力炮是一种极为成功的“手提火炮”。1945年6月9日,M18在冲绳岛战役中首次投入使用,同时提供的配套炮弹为高爆弹和烟雾弹。在太平洋地形复杂的岛屿上同日军进行艰难的拉锯战时,M18能够提供有效的炮火支援。

       在朝鲜战争中,M18被用于摧毁敌人的机枪据点。作为反坦克武器则缺乏效率,要想用M18击穿T-34型坦克只有打击它的后面装甲才行。因而美军士兵更愿意使用口径更大的M20型超级巴祖卡来攻击T-34。

        1945年,国民党政府得到这两种美援无后坐力炮实物之后即开始着手仿制。1946年7月,第50兵工厂以M18无后坐力炮作为母型开始仿制,根据实炮进行测绘,后美方提供了该炮的图纸。到1947年11月研制成功,兵工署将其命名为“民国36年式57mm无后坐力炮”。由于该厂有生产德式37毫米反坦克炮的丰富经验,所以进展较快。引信用37毫米反坦克炮引信代替,炮架准备利用瑞典“博福斯”山炮炮架零件改制。但无坐力 炮发射药性能要求与普通火炮不同,因此准备用“苏罗通”20毫米高炮、“苏罗通”37毫米反坦克炮和美国75毫米山炮三种发射药混合,制成代用品,并用美制57毫米炮管做了试验,以确定混合比例。1947年,制成了样炮和弹药,1948年,位于云南昆明的国民党兵工署第五十三厂制成57毫米无坐力炮瞄准镜,并生产351具。同年7月,蒋介石在南京观看了仿制的57毫米无 坐力炮射击表演。他对这种炮大为赞赏,亲自召见了兵工署火箭科长,下令大量生产。据1948年7月11日第五十工厂施维吾给厂长的电报称:“大总统是日晨,在南京中训团参观57无坐力炮精度射击表演时,连射四发均能命中,甚为满意,并召见兵工署火箭科长孙世笃,面谕积极大量制造57无坐力炮。”

        但蒋介石并不知道,此炮炮管、炮闩等主要件均系镍铬合金钢,当时国内不能自给,进口又迟迟不能到货。后来采用从德国进口的75毫米山炮和37毫米战防炮库存料代用,因此,生产出的95门炮质量不合格,一直未能交付国民党军队使用。除了扳机连杆和拉壳钩变形等质量问题 外,1949年4月,22号炮发生了炮管炸裂事故,说明材料问题是生产57毫米无坐力炮的主要障碍。而仿制M20式75mm无后坐力炮时,仅仅完成了炮弹图纸,火炮图纸只完成了一部分。

       传奇的43式75毫米无后座力炮

       43式75毫米无后座力炮是联勤61兵工厂于1950年仿制美国75毫米无后座力炮而来。仿制最大的困难是没有材料,负责研发的是61厂工务处长吕则仁上校,把脑筋动到已经损坏不能使用的M-10战车炮上,M-10战车的M-7 75毫米战车炮的炮闩已经在美国当废弃军品时破坏了,因此不能使用,M-10战车已改装成105毫米自行火炮车,这炮管就拆下不用。吕上校利用废炮管做出43式的原型炮。

       43式75毫米无后座力炮的炮弹也是自制的,美国原弹是一体成型,而61厂的75弹是采三件组合式,由于技术尚无法直接制做一体成型的弹筒,便把筒底与筒口用传火杆当螺杆锁上,中间的筒身自然夹紧,而那时台湾尚无法制造塑胶,因此衬纸的问题也得另外解决,改用薄绢替代,弹头一开始因工具机缺少而无法自制,便用日军的75毫米山炮炮弹头来修改,等水压机装设完成即可自行生产炮弹头了。75毫米无后座力弹是完全自制的产品。



        殊途同归,75毫米无后座力炮和相应的破甲弹 放在33工厂 生产,估计也是为了利用晋造75 毫米 山野炮的机器设备吧。(聂荣臻元帅提议修建的晋察冀地区第一个兵工厂,现在的晋西机器工业集团,一五期间的156个援建项目之一)

注:对中国大陆在朝鲜战争中如何解决 仿美75毫米无后座力炮的炮钢问题,资料很少,只能依靠常理进行推测。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进口炮钢。

       苏军主要在东欧平原地区作战,有强大的空中掩护,机械化程度高,所以苏联重点发展了射程远、威力大的反坦克炮,忽视了轻型反坦克武器。而我军在朝鲜战争中没有制空权,战区多山地,所以我军步兵需要轻型反坦克武器。为了应急,我国仿制美国武器,生产了50式9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52式57毫米无坐力炮,52式75毫米无坐力炮。缴获或仿制的美式轻型反坦克武器与苏式的57毫米反坦克炮,76.2毫米加农炮,SU76、SU100自行火炮,T34/85中型坦克,斯大林2重型坦克,构成了我军完整的反坦克火力体系。

         通过分析发现,朝鲜战争中反坦克的主力还是火箭筒。


        无后坐力炮在大陆的使用


       1949年解放到60年代初期,我军在西南、西北边远地区进行了一系列剿匪作战、平叛作战和边界自卫反击战。这些军事行动多发生在地形复杂的山地、高原。对手虽然没有坦克和重炮.但流动性很大,而我军在这些地区也不便携带重武器,只有60、82、120毫米追击炮,57、75毫米无坐力炮这类能够分解驮载的轻型火炮能够及时伴随步兵和骑兵作战。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有些部队甚至不愿淘汰缴获的日军92式70毫米步兵炮。两种仿美式无坐力炮由于其射程远、精度好、机动性强的优点,继续装备并不断得到改进。步兵营或骑兵团属机炮连装备重机枪6挺,57无坐力炮2门(或75无坐力炮1门),82迫3门;步兵团属无坐力炮连装备75毫米无坐力炮4门。

       1963年,东南沿海对敌斗争的形势,需要增大小艇火力以对抗敌人的大舰。由于护卫艇吨位限制,不能装大口径舰炮,海军再次发扬了我军陆炮上舰的光荣传统。经过论证,选择了56式75毫米无坐力炮改装为舰用双联装75毫米无坐力炮。1964年由海军工程学院完成改装设计。炮架改为筒式炮架,炮架上安装了防盾和炮手座位,炮架内有工具箱,配用专用瞄准具和红外瞄准具,可进行夜战。舰用双75无坐力炮没有三轴稳定装置,在高速航行时精度较差,最好在低速航行时射击。此炮主要安装在小吨位舰艇上。这些舰艇上原有的37毫米炮火力猛但威力较小,海战中能有效地压制敌舰舱面火力,但难以击沉敌舰。安装舰用双75无坐力炮后,可以扩张战果。

        1965年11月14日崇武以东海战中,0时31分,敌“永昌”号护航炮舰(标准排水量640吨,76毫米炮1门、双联装40毫米炮2座、20毫米炮6门)被我军快艇发射鱼雷命中后失去机动能力,舰艏翘起开始下沉。0时42分,我军2艘高速护卫艇冲上去,使用舰艏的双75无坐力炮对“永昌”号水线位置抵近射击,加速了“永昌”号沉没。

×××××××××××××××××××××××××××××××××××××××××××××××××××××××××××

        最早的小艇打大舰 应该是 解放海南岛战役 的 “土炮艇”发挥了巨大作用。土炮艇用汽车发动机推进,装备一门山炮或57MM战防炮(反坦克炮)。在我军航渡和空船返航过程中,敌舰多次进攻,土炮艇趁夜暗果断接敌,给敌海军舰艇以沉重打击,当时蒋军海军舰炮威力最大的为76MM炮,而土炮艇的57MM炮和山炮的火力不逊于蒋军,尤其在近距离直瞄射击,极大的克服船身摇摆产生的误差。在海战中击伤“太平”号,击毙第3舰队中将司令王恩华。(土炮艇是伍景英设计的)

注:解放海南岛 除了土炮艇以外,还有 加农炮兵第二十八团(前身是重炮三团)和 高射炮兵第一团 掩护。

        木帆船是运人的,机帆船护航。改装机帆船也有困难,一般的汽车发动机马力小,用不上;美国产十轮大卡车发动机虽然马力可以,但这种汽车不多。

      解放海南岛是不是最早的,这个不能确定。

××××××××××××××××××××××××××××××××××××××××××××××××××××××××

      这么一个事实,无法解释。

      在大举渡海作战中,除与敌舰缠斗的护航队遭受较大损失外,主力船队顺利抵达彼岸,没有一艘船被击沉。

参考资料:

《海南岛战役渡海登陆作战的历史经验与思考》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四十军海南岛登陆作战




膜拜

鸡蛋
8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9-29 06:02 , Processed in 0.02764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