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129.226.69.186/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第一快速纵队覆灭的技术因素

热度 9已有 6219 次阅读2013-4-9 18:54 | 技术, 快速

  1942年夏,中缅印战区美陆军司令兼中国战区参谋长J·W·史迪威上将,依据美国租借法案并经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拟制了一项计划:以第1次缅甸战役中退往印度的中国第22师、第38师为基础,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200英里靠近仁溪的兰枷镇建立训练基地,组建30个中国陆军师,并按照新编制、新装备培训军官和技术兵,目的是准备对侵缅日军实施反攻,同时着手修筑自印度利多、南经缅甸北部与滇缅相衔接的中印公路。这项计划,得到一贯重视发展和控制军队的蒋介石的全力支持。

  8月26日,兰枷训练基地举行了正式开训典礼。按照协议,英国负责提供布朗式轻机枪和覆带式小型装甲车,提供步兵、炮兵和坦克训练场地等,并供应口粮和油料,其他武器弹药均由美国供给,中国负责兵缘筹调和受训官兵的行政管理。基地主任为麦克凯卜准将,管辖炮兵、步兵、战车、战术和后勤等训练中心,并分别有5名美军上校军官组织训练。

  战车训练机构组建比较晚。1943年5月,由蔡宗濂少将领导的中国驻印战车训练班正式成立(后改称战车编练处)。原计划组建7个战车营,实际上只组建了3个。乘员大部从湖南洪江机械化学校驾驶教练团学员中选调,年龄均在18岁以下。由于日军占领了缅甸,盟军对国民党军的援助只能依靠从印度飞越喜马拉雅山"驼峰"的空中航线来提供。1943年9月30日,第一批学员分乘10多辆卡车经贵阳到昆明,在昆明体检后于10月18日乘机飞越险峻的"驼峰"至印度汀江机场,然后乘车抵达兰枷训练基地,开始接受由R·H·布朗上校领导的为期3个月的紧张训练。

  1944年1月,以这批受训学员为基础正式编成战车第1营,直属中国驻印军新1军(军长郑洞国)。战车营编3个战车连以及炮兵连、补给连、卫生队、营部连等。这是1个轻型战车营,除营部有少量M4中型坦克外,3个连有50辆M3A3轻型坦克。M3A3轻型坦克战斗全重12.4T,乘员4人,装有1门37MM火炮和4挺7。62MM机枪。另外,还编有几辆M3A1轮式侦察车和M2A1半覆带式装甲输送车,供营部连搜索排使用。

  1945年3月底,中国驻印军胜利结束缅北作战,部队陆续调回国内。战车营归国时,按照美国租借法案,坦克全部留在印缅战场。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在重庆成立装甲兵教导总队,将全国散乱不堪的装甲部队,统一整编为战车第1团、第2团、第3团、装甲炮兵团、装甲汽车团、战车工厂及26个辎重兵汽车团。不久,美国政府同意按废铁的价格把印缅战场的坦克卖给国民党政府,于是教导总队决定将100余辆M3A3轻型坦克从国外云至上海,编为战车第4团。为建立国民党军的装甲机械化部队,蒋纬国被任命为驻印军新1军特别参谋和战车第4团的中校副团长。1946年下半年,这批M3A3坦克由蒋纬国直接监管进行了检修。由于筹备中的战车第4团番号被撤消,蒋纬国遂转任战车第1团副团长,随即将M3A3坦克全部运往徐州,编入战车第1团的3个营。

  此时,在美国的支持下,国民党向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为增强机动作战能力,教导总队奉命组建第1快速纵队。第1快速纵队由步兵第80旅加强战车营、炮兵团、汽车团、工兵团等部队编成。编入该纵队的战车营,就是在印缅战场上屡建功勋的战车第1营(由驻徐州的战车第1团中调出),人员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全营的坦克数量少了一些,约有M3A3轻型坦克30余辆。

     第一快速纵队以整编第26师(军)第80旅(师)为基干、辅以美械装备之战车1团第1营、炮4、5团各一部等。第1快速纵队由整编第80旅(2个步兵团)加强战车营、炮兵团、汽车团、工兵团等部队编成。拥有美制M-1式105mm榴弹炮24门,美制M3A3轻型坦克24辆,上百辆的美制“道奇”十轮大卡车,部分M3装甲侦察车和M3装甲输送车,还有不少美制“威利斯”吉普车和美制中吉普。

         第一快速纵队的覆灭是华野技术装备和作战方式的转折点,消灭第一快速纵队过程中技术上最困难的就是 M3A3轻型坦克 。

        当时华东部队中的绝大多数干部战士不仅没有打过坦克,而且也没有看见过坦克。在宿北战役之前的台峄线作战中,陈毅便发现和敌坦克交手的部队打坦克的办法少,有恐惧心理。战后,他亲自调查总结打坦克的经验,提出“反坦克最有效是破路,锯大树作障碍并利用爆炸。我手榴弹、地雷爆炸力小,山炮、迫击炮命中率不大,机关枪能穿甲者效力最好。”

       由于他在法国勤工俭学时,曾在生产汽车、装甲车的施乃德公司做过工,因而对坦克的知识有所了解。这里需要知道一点坦克发展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面对着由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防御阵地,军队迫切需要研制一种火力、机动、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首先想到解决办法的是英国人斯文顿,他利用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研制出了一种全新的战车,并将之命名为“坦克”(TANK)。

    当时的法国战斗车辆发展部门的总监让•巴蒂斯蒂•欧仁•埃斯蒂安听到英国人发明了坦克,非常兴奋,他早在战前就作出了预言:“胜利属于那些能将大炮装上越野车辆的一方。”现在英国人把这个预言付诸实现,他意识到法国也必须要做些什么。

    埃斯蒂安亲自赶往伦敦,与坦克的英国设计师进行协商后,提出建议由英国研制重型坦克,由法国研制轻型坦克。回到巴黎以后,埃斯蒂安开始寻找法国的坦克设计厂家,坦克的生产厂家必须具备丰富的钢铁冶炼、装配和军工经验,而且要有一定规模。纵观整个法国,施耐德公司无疑是最佳的合作伙伴。

    第一辆坦克终于在1916年9月正式交付军队使用,前后设计周期只有一周!它以设计团队的名字命名为施耐德CA1。至1917年3月,法国已经拥有208辆坦克、3500多人的突击炮兵部队。

    就象所有的早产儿一样,仓促设计出来的施耐德CA1坦克表现不佳。这辆坦克有14.6吨重,时速5公里,主要武器是一门75毫米低速短身管火炮,它安装在坦克的右侧的炮座内,火炮射界极小不说,而且影响通风。坦克的乘员必须要忍受酷热和噪音,苦不堪言。更有甚者,这款坦克的油箱的装甲防护也不佳,容易被炮弹击穿油箱,引发第二次爆炸。

    1917年4月16日,施耐德CA1第一次出现在马恩河战场。当时法军总司令尼维勒急于打开局面,不顾坦克部队缺乏调试和训练的事实,仓促调集他们参加了埃森河会战。这次会战中,法军共投入128辆坦克,编成2个集群,但在德军的13毫米口径反坦克步枪面前,67辆法军坦克被摧毁了。法军的坦克部队乱成一团,只有在碾平对方阵地铁丝网上才略有表现。

    于是法军最终放弃了这种坦克。施耐德公司在坦克设计上惨遭了滑铁卢,黯然把设计权让给了竞争对手雷诺,后者很快生产出了赫赫有名的FT-17型。

  1947年1月2日晚,隐蔽到达国民党两翼的解放军左纵队和右纵队突然发起进攻,战至3日上午,对其达成战役合围与部分战术分割。战至4日晨,国民党军第26师大部被歼灭,其残部及第1快速纵队被压缩和包围于陈家桥、贾头、作字沟的狭小地区内。

       当1 月4 日上午正准备攻击快纵时,天气由阴转雨,雨雪交加,寒风刺骨,道路泥泞,这就容易把敌人的重装备陷住了。敌人为了挽救失败,仍然派了飞机穿过低压的云层给予地面部队以支援,不过他所规定的空投联络信号和标志被陈、粟指挥部的报话机收听到了,也照样布置了空投场,使敌人的部分救援物资投送到了解放军手上。快纵见空中和地面增援无望,于10 时左右开始突围。陈、粟立即指令左、右纵队各部队乘机突击,将其八十旅大部歼灭。未被歼灭的敌坦克、汽车、炮队和步兵混杂一起,沿下湖、漏汁湖之线向峄县方向夺路溃逃,但主要逃路和桥梁已被解放区军民破坏,并埋了雷、挖了沟,加上洼地泥泞,车辆、火炮陷下不能动弹。解放军指战员不顾坦克、大炮和各种火器的拦阻射击,奋勇冲入敌阵,拼刺刀,炸坦克,用秫秸、稻草烧坦克,甚至爬上坦克用铁锹、铁镐砸天线、砸折光镜,几个小时便把这支装甲部队打瘫。到下午3 时,整编第二十六师和第一快速纵队共3 万人全部覆灭。      


××××××××××××××××××××××××××××××××××××××××××××××××××××××××××××××


        英国陆军最早在实战中使用M3轻型坦克。1941年11月,大约170辆斯图亚特坦克参与了北非战场的十字军行动,但结果令人失望。实战结果显示,M3轻型坦克较德军坦克落后。主要的缺陷在于37毫米主炮威力太弱,以及拙劣的内部配置,尤其是炮塔的双人乘组方式令人诟病。此外M3的履带宽度太窄,接地压太高。但M3轻型坦克也获得若干正面评价,成员们喜欢其速度和机械可靠性,因此昵称它为“甜心”。当1942年英军接收了美制M4雪曼中型坦克之后,便将斯图亚特坦克撤出主战场,改作侦察之用,或改装成其他用途的车辆,最有名的例子是拆除炮塔后改装成运兵车的“斯图亚特袋鼠”(Stuart Kangaroo)。


        另一个主要的租借援助国苏联,对M3的评价更是等而下之。红军认为它火力和装甲都太差,且对燃料的品质太敏感(M3/M5系列引擎皆是取自于飞机用的星型引擎,需要高辛烷值的燃料)。即便如此,M3还是优于大战初期苏联制造的T-60等轻型坦克。1943年,红军试用了升级版的M5轻型坦克,但认为并不比M3优良,因此拒绝了美国提供M5。

        美国向苏联提供了2种型号的M3中型坦克,分别是汽油发动机的M3A3型和柴油发动机的M3A5型。

        M3A3轻型坦克行驶速度高,越野能力强,但其车体较窄,限制了其主要武器的口径,且车体较高,流线性差,整车目标大,受弹凹部多,限制了其发展。因此美国于1943年7月宣布,准备淘汰这种车型,但生产持续到同年10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军及同盟国军队即逐步淘汰该车型,但仍输出给少数国家和地区使用。中国国民党军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从美国获得M3A3轻型坦克等武器装备的。




走进坦克博物馆——M3A3轻型坦克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9-08/04/content_11822858.htm


它太长了 ,  M3A3就像一辆汽车,由美利坚汽车与铸造公司(American Car and Foundry Company)生产。看新华网的照片,感性认识更深一些.


秸杆火障烧烤是因为M3A3坦克是汽油发动机,但主要的还是燃烧瓶。

最有效、最普适的方法还是陈毅说的障碍+ 带穿甲的机枪。因为坦克是一个快速机动力量,只要把它陷住了就好办了,当时还有灌水的。(坦克密封不好)



膜拜

鸡蛋
8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回复 coo 2013-4-9 23:47
直白的说,就是耗光了弹药然后被歼灭的么?
回复 gordon 2013-4-10 09:33
coo: 直白的说,就是耗光了弹药然后被歼灭的么?
根据济南战役的说法,美制M3A3轻型战车在当时只能坚持战斗3小时,否则滑机油烧完就开不回来了。

美制M3A3坦克比王耀武的日制坦克好。

M3缺乏观察装置,车内人员必须开舱观察,容易被针对攻击
回复 coo 2013-4-10 09:35
gordon: 根据济南战役的说法,美制M3A3轻型战车在当时只能坚持战斗3小时,否则滑机油烧完就开不回来了。
现代化军队打仗打的是后勤啊. 国军败也是败在后勤上. 用落后的思想指挥一只现代化军队,能不败么。难怪撑得最久的是黄拨涛的日械部队
回复 gordon 2013-4-10 10:32
coo: 现代化军队打仗打的是后勤啊. 国军败也是败在后勤上. 用落后的思想指挥一只现代化军队,能不败么。难怪撑得最久的是黄拨涛的日械部队 ...
随着M3坦克的W-670星型发动机需要安装在飞机上,斯图亚特坦克的产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美军开始在斯图亚特上安装吉伯森T-1020柴油发动机。然而这批坦克并不受美国陆军的欢迎,抛开发动机质量不说,美军的大多车辆用的是汽油,如果装备柴油发动机的话会对后勤造成巨大的困难。因此这批坦克仅仅作为训练使用或者装备给了海军陆战队,因为很多舰艇都是以柴油为原料。

 介于在突尼斯战役中的恶劣表现,布雷德利和巴顿将军做出指示:鉴于美国轻坦克不足以对抗德军的坦克和反坦克炮,他们只能做侦察和掩护侧翼部队的作用。美军陆军装甲司令部对北非战役的经验也进行了认真的审查,在新的装甲师的结构中取消了轻坦克营,而进行中型、轻型的混编。新的编制分工明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斯图亚特坦克也在侦查和侧面迂回的战斗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回复 coo 2013-4-10 10:39
gordon: 随着M3坦克的W-670星型发动机需要安装在飞机上,斯图亚特坦克的产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美军开始在斯图亚特上安装吉伯森T-1020柴油发动机。然而这批坦克并不受美 ...
西西河里的王外马甲写了一些国军伞兵在内战中的遭遇。好象其中一点就是训练是参照美军作战,实际在与共军作战的时候后勤成问题。有后勤的时候,他们可以把共军打的鸡飞狗跳,但是木了补给,后勤线拉长了,木补给他们战斗力降低的很快。结果是要和黄兵团掺在一起才能战斗。
回复 gordon 2013-4-10 10:43
coo: 西西河里的王外马甲写了一些国军伞兵在内战中的遭遇。好象其中一点就是训练是参照美军作战,实际在与共军作战的时候后勤成问题。有后勤的时候,他们可以把共军打 ...
国共内战和后勤无关,国军根本就找不到共军,共军获得机动和强大的火力后,就没有国军的吃喝了,尤其是重榴炮,战壕防不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如此)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2 18:56 , Processed in 0.02929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