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129.226.69.186/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甲午海战,一场故意输掉的战争

热度 10已有 1018 次阅读2012-8-13 20:45 | , 战争

注:本文得益于 史鉴 同学 文章的启发。

众所周知,甲午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陆军的不中用,北洋海军的实力远远超过日本海军,却打的如此怪异实在令人费解。

甲午海战只打了两场,分别是丰岛海战和大东沟海战(黄海海战)。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清政府乞援。日本认为发动战争的时机已至,向清廷表示“贵政府何不速代韩戡?……我政府必无他意”[3],诱使清政府出兵朝鲜。清政府没有识破这是日本的阴谋,于是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精锐2500人于6月6日左右在朝鲜牙山登陆,在此安营扎寨,准备镇压起义,同时根据1885年中日天津条约通知日本。6月11日,朝鲜政府和起义军达成了全州和议,清军未经战斗起义就平息下去。当时聂士成就向清朝实权人物李鸿章建议迅速撤兵,这样便使日本在朝军队陷于孤立,在国际舆论压力下也会自动撤军。但李鸿章迟疑不决,最终给日本人以可乘之机。

  日本得知清廷出兵朝鲜的消息后,欣喜若狂。当时的伊藤博文内阁正面临议会的不信任案弹劾,得到此消息后,便如同抓住救命稻草,全力着手挑起战争。日本政府立即设立有参谋总长、参谋次长、陆军大臣、海军军令部长等参加的“大本营”,作为指挥侵略战争的最高领导机关。从1894年6月8日起,日本一方面派先遣队400人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在朝鲜仁川登陆;另一方面,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训令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得施行认为适当之临机处分”,授权大鸟挑起衅端,找寻借口发动侵略战争。

  全州和议达成以后,朝鲜政府要求清日两国撤兵,但清政府要求日本军队先撤兵。大鸟圭介也向清廷驻朝大臣袁世凯口头表示撤兵。然而日本援军反而不断增多,直至10000多人,果然,大鸟圭介开始不断挑衅,一会儿否认朝鲜是中国藩属国,一会儿又提出中日两国一道“协助”朝鲜“改革”内政。中国和朝鲜都严正驳斥和拒绝了日本的这些无理要求。但日方的目的已经达到——它一面使自己的军队以“协助朝鲜改革内政”为名赖在朝鲜不走,一面又拖住了驻朝清军,为战争的爆发创造了条件。同时,日本也终于找到借口,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7月23日凌晨,日本军队突袭汉城王宫,挟持朝鲜国王李熙(朝鲜高宗),解散朝鲜亲华政府,扶植国王生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上台摄政,并成立以金弘集为实际首脑的亲日傀儡政府。日本嗾使金弘集内阁断绝与清朝的关系,并“委托”日军驱逐驻朝清军。控制了朝鲜政府后,1894年7月25日(农历甲午年六月二十三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北洋水师的战舰“济远”、“广乙”,丰岛海战爆发,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浪速”舰悍然击沉了清军借来运兵的英国商轮“高升”号,制造了高升号事件。至此日本终于引爆了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8月1日(光绪二十年七月初一),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战争过程

第一阶段

  1894年7月下旬,中日两军在朝鲜境内开战。清军在丰岛海面被日军偷袭之后,很快也被在陆上的成欢驿的日军偷袭(详见成欢之战),由于朝鲜政府已被日本控制,叶志超、聂士成等部驻牙山的清军被迫绕道汉城,北撤到朝鲜北部重镇、平安道首府——平壤。毅军以分统马玉昆率五营一队(约2100人),与淮军盛字军以及奉天的奉字练军、盛字练军一起,构成了四大军29营,于8月先期入朝,在平壤与从牙山退回的叶志超、聂士成部汇合,朝廷命叶志超为驻平壤各军总统。

  平壤之战发生于9月7日—9月15日,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共三十五营,一万七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平壤城的地势也非常险要,易守难攻。而且清军还得到朝鲜人民的支持。当时虽然朝鲜政府被强行拉到日本阵营,但朝鲜的平安道观察使闵炳奭积极协助清军作战,甚至连日本推上台的傀儡大院君李昰应都暗中给清军传递情报。[6]可惜清军并未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由于其主帅叶志超指挥失误和临阵脱逃,导致清军失败,以至于影响了整个战局。

  9月7日,日军分四路围攻平壤,兵力分散,由于李鸿章“先定守局,再图进取”的作战方针以及清将叶志超的胆小昏聩,左宝贵等人攻打日军的行动不断遭到叶志超的阻挠,日军遂于9月14日顺利完成了对平壤的包围。9月15日,战斗在三个战场同时展开:其一为大同江南岸战场。晨三时,日军第九混成旅团在大岛义昌少将的指挥下,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军发起进攻。其二为玄武门外战场。其三为城西南战场。清军分兵抗拒,重创日军第9旅团。日军中、右两队司令官武田秀山中佐和西岛助义中佐拼命督战,攻陷了左右两翼的堡垒。但随即遭到清军的步炮协同夹击,再遭重创。 这一仗,日军遭受了重大伤亡,据《明治廿七八年日清战史》公布的数字,“将校以下死者约一百四十名,伤者约二百九十名”。中队长级大尉军官被击毙四名,少尉军官被击毙二名。第9混成旅团长大岛义昌少将、第21联队长西岛助义中佐、炮兵第5联队第3大队长永田龟少佐均被击伤。

  玄武门为日军的主攻方向,因此集中了优势兵力,由立见尚文少将的第十旅团(又称朔宁支队)和佐藤正大佐的第十八联队(又称元山支队)担任主攻。高州镇总兵左宝贵登玄武门指挥,激战中,左宝贵中炮牺牲,其部下三位营官也先后阵亡,午后二时玄武门遂被日军攻陷。日军向城内推进,遭到清军的奋力抵抗,只得退守玄武门。

  在城西南战场,野津道贯亲率日本第五师团本队,于晨七时从平壤西南用炮火掩护步兵冲锋,清军马队进行反击。至中午,野津道贯见难以得手,下令暂停攻击,退回驻地。此时,军总统(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在战局胶着的情况下,竟于午后四时树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日本便在清兵的退路上设下埋伏。当天雨夜,撤退的清军中伏,阵脚大乱,死亡近2000人,被俘500余人。平壤之战以清军大败告终。以后6天中,清军狂奔五百里,一路逃至鸭绿江边,于21日渡鸭绿江回国。日军一路高歌猛进,占领朝鲜全境。

  黄海海战发生于1894年9月17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联合舰队终于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挑起—场激烈的海战,这是甲午战争中继丰岛海战后第二次海战,也是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这场战役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省东港市)附近海面。9月15日上午,北洋舰队的主力,计军舰10艘,附属舰8艘,在丁汝昌率领下到达大连湾,护送4000余名入朝援军到朝鲜。返航后在大东沟遭遇日军阻截,战斗由此爆发。日本海军在大同江外海面投入战斗军舰则有12艘,包括其全都精华,几乎可以说是倾巢出动。中午开战后,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叡、赤城、西京丸号诸舰,但北洋舰队中扬威、超勇二舰亦受重创。

伊东祐亨于17时40分左右下令撤出战场 , 北洋舰队稍事追击,也收队返回旅顺。历时5个多小时的黄海海战到此结束。

至此,所有的一切都没有离谱,只是海战的结果差强人意罢了。这和平时的训练、武器装备的差异等等有一定的关系。

=====================================================

第二阶段

  在此阶段中,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

  鸭绿江防之战开始于10月24日,是清军面对日军攻击的首次保卫战。当时部署在鸭绿江北岸的清军共约28000人。清政府任命宋庆为诸军总统,节制各军。日军进攻部队是山县有朋大将统率的第一军,包括桂太郎中将的第三师团和野津道贯中将的第五师团,共30000人。双方兵力不相上下。

  10月24日午前时,日军先于九连城上游的安平河口泅水过江成功。当夜,日军又在虎山附近的鸭绿江中流架起浮桥,清军竟未觉察。25日晨6时,日军越过浮桥,向虎山清军阵地发起进攻。清军守将马金叙、聂士成率部坚持抵抗,因势单力孤,伤亡重大,被迫撤出阵地。日军遂占领虎山。其他清军各部闻虎山失陷,不战而逃。26日,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今丹东)。在不到三天内,清朝重兵近三万驻守的鸭绿江防线竟全线崩溃。

  金旅之战也开始于10月24日,至11月22日旅顺口陷落,这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的关键一战。日本第一军进攻鸭绿江清军防线的同一天,大山岩大将指挥的第二军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登陆。由于李鸿章一心要保旅顺港,清军便没有在此处设防。日军的登陆活动历时十二天,清军竟坐视不问,只有当地的农民自发抗击日本军,暂时拖住了日军的行动。11月6日,日军击溃清军连顺、徐邦道等部,进占金州(今辽宁大连市金州区)。7日,日军分三路向大连湾进攻,大连守将赵怀业闻风溃逃,日军不战而得大连湾。日军在大连湾休整十天后,开始向旅顺进逼。当时旅顺地区清军有七统领,道员龚照玙为前敌营务处总办,有“隐帅”之称,共辖33个营,约13000人。18日,日军前锋进军土城子,徐邦道的拱卫军顽强抗击,次日,龚照玙竟置诸军于不顾,乘鱼雷艇逃往烟台。19日,黄仕林、赵怀业、卫汝成三统领也先后潜逃。21日,日军向旅顺口发起总攻,次日,号称“东亚第一要塞”的旅顺陷于日军手中。日军攻陷旅顺后,即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惨案,4天之内连续屠杀中国居民2万余人。

    旅顺口失陷后,日本海军在渤海湾获得重要的根据地,从此北洋门户洞开,北洋舰队深藏威海卫港内,战局更是急转直下。

第三阶段

  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的最后一战。其时,威海卫港内尚有北洋海军各种舰艇二十六艘。1895年1月20日,大山岩大将指挥的日本第二军,包括佐久间左马太中将的第二师团和黑木为桢中将的第六师团,共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23日全部登陆完毕。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帮炮台。驻守南帮炮台的清军仅六营三千人。营官周家恩守卫摩天岭阵地顽强抵抗,最后被歼灭。日军也死伤累累,其左翼司令官大寺安纯少将被清军炮弹打死,这是日本在战争中唯一阵亡的将军。由于兵力悬殊,南帮炮台终被日军攻占。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威海陆地悉数被日本占据,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刘公岛成为孤岛。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曾致书丁汝昌劝降,遭丁汝昌拒绝。5日凌晨,旗舰定远中雷搁浅,仍做“水炮台”使用。10日,定远弹药告罄,刘步蟾自杀。11日,丁汝昌在洋员和威海营务处提调牛昶昞等主降将领的胁迫下,拒降自杀。洋员和牛昶昞等又推署镇远管带杨用霖,出面主持投降事宜,杨用霖最终自杀。12日,由美籍洋员浩威起草投降书,伪托丁汝昌的名义,派广丙管带程壁光送至日本旗舰。14日牛昶昞与伊东佑亨签订《威海降约》,规定将威海卫港内舰只、刘公岛炮台及岛上所有军械物资,悉数交给日军。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辽东之战持续的时间很长。自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后,连占凤凰城、岫岩、海城等地。大清国调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督办东征军务,授以指挥关内外军事的全权,并任命湖南巡抚吴大澄和宋庆为帮办,以期挽回颓势。从1895年1月17日,清军先后四次发动收复海城之战,由于指挥不力,皆被日军击退。2月28日,日军趁胜追击,从海城分路进攻,3月4日攻占牛庄,7日不战而取营口,9日又攻陷田庄台。仅十天时间,清朝百余营六万多大军便从辽河东岸全线溃退。

=====================================================

进行的两场海战作为战术上来讲,并没有什么离谱的地方,丰岛海战是日军偷袭我运兵船,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吉野」、「浪速」及「秋津洲」又是以高航速和高射速为特征的军舰。

黄海海战也是符合常理的一场5小时海战,依然是袭击我运兵船的护航舰队,以火力、装甲为主的战列舰 和 以高速度为主的巡洋舰,选择有利于各自的战术罢了。

细节不讨论,当事人由于当时的条件各种各样的原因,选择战术细节,今人就是回到当初也不见得比人家做的好。

伊东祐亨撤出战场也很正常,没有谁疯到要和装甲舰进行决战,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来日方长,慢慢来嘛。

下回他还要运兵,再弄一回。比较蹊跷的是下面的,

日本第一军进攻鸭绿江清军防线的同一天,大山岩大将指挥的第二军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登陆。由于李鸿章一心要保旅顺港,清军便没有在此处设防。日军的登陆活动历时十二天,清军竟坐视不问

这个太奇怪了,即使是把北洋水师拼掉,也不能让它频繁的利用内线优势(海洋)频繁的调运兵力啊。

即使打不过也要骚扰一下,中渡而击,这是小孩都知道的事情,人家都老打你的运兵船,即使第一天、第二天 也许有诈,第三天也要必须出击了,完全不闻不问,太奇怪了。

阴谋论一下,除非李鸿章当时就想把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人,呵呵。

这个也不是不懂得制海权可以解释的,因为花园口就在旅顺军港屁股后面,兔子急了还咬人呢,就是一个人的本能也会干一下,但是北洋水师就是不动,唯一靠谱的解释就是理智的结果。
2

膜拜

鸡蛋
3

鲜花

路过
1

雷人

开心

感动
1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0 个评论)

回复 老杨 2012-8-13 20:47
一支封建军队对阵一支现代军队 不输个底掉那才是奇怪呢
回复 gordon 2012-8-13 20:57
老杨: 一支封建军队对阵一支现代军队 不输个底掉那才是奇怪呢
甲午战争输很正常,但是甲午海战输就不正常,双方实力相差太大,尤其是海战,技术因素占比重很大。
回复 mark 2012-8-13 22:14
感觉海战就是比谁犯的错误更少。像北洋水师这种第一炮就把自己的指挥塔震掉的军队,不败没有天理。
回复 coo 2012-8-13 23:30
军心不齐,士气太低。所以不敢主动出击。
回复 马克西姆 2012-8-13 23:44
gordon: 甲午战争输很正常,但是甲午海战输就不正常,双方实力相差太大,尤其是海战,技术因素占比重很大。
其实,双方海军实力相差并不大。关于“定”、“镇”两舰,日本确实没有打沉他,但是,这两舰也没办法做到决定战局——虽然主炮命中一发就能给予日舰极大地伤害,但它俩的射速慢,命中率很低;日舰射速很快,命中率较高,但主炮威力不足以击穿“定”、“镇”两舰的主装甲。海战前期,日舰队利用航速优势快速分割北洋舰队,集中火力先打击两侧薄弱舰只,基本成功;而北洋舰队战术设计并不充分(例如,旗舰失去指挥后没有接管的舰只)。到了海战后期,日舰队本队舰只受到北洋水师打击损失比较严重,而第一游击队对“定”、“镇”两舰又没有太好的办法(“定”、“镇”两舰对第一游击队也没辙),北洋水师自己的舰只损失也很大,双方均无意愿继续再战下去。
回复 马克西姆 2012-8-13 23:46
mark: 感觉海战就是比谁犯的错误更少。像北洋水师这种第一炮就把自己的指挥塔震掉的军队,不败没有天理。
这个“第一炮就把自己的指挥塔震掉”,其实是舰只结构导致的——主炮距离舰桥太近了,这倒跟北洋水师的水平关系不大。
回复 马克西姆 2012-8-13 23:49
老杨: 一支封建军队对阵一支现代军队 不输个底掉那才是奇怪呢
这倒是战败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双方陆军的差距实在是两个时代。海军差距倒还不大,但是倒霉在掌管北洋水师的高层对海军的理解太古董了。
回复 西楼客 2012-8-13 23:57
李鸿章故意输掉有什么好处呢?
回复 gordon 2012-8-14 00:07
马克西姆: 这倒是战败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双方陆军的差距实在是两个时代。海军差距倒还不大,但是倒霉在掌管北洋水师的高层对海军的理解太古董了。 ...
纯从武器看,清国 陆海军武器都在日军之上,训练日军比清军强,但是陆军有缴获,所以日军可以越战越强,而海军根本就无法缴获,清国海军在日军之上,战列舰、巡洋舰、鱼雷艇混编舰队是可怕的。

日军只有巡洋舰和鱼雷艇。

其实也不好打,北洋水师的航速大部分比日舰慢,并不仅仅是速射炮的原因。

不过巡洋舰本来就比战列舰快,英法争霸打了那么多年,英国人是怎么打的?
回复 gordon 2012-8-14 00:16
马克西姆: 其实,双方海军实力相差并不大。关于“定”、“镇”两舰,日本确实没有打沉他,但是,这两舰也没办法做到决定战局——虽然主炮命中一发就能给予日舰极大地伤害, ...
装速射炮的只有 吉野、“秋津洲”、“千代田”,

黄海海战镇远舰 曾击中 “松岛” 号,查一下航速就知道了,除了吉野、“秋津洲”、“千代田” 这三艘 高航速、高射速的船没把握外,其他的日本舰只都可以击沉。
回复 gordon 2012-8-14 01:14
马克西姆: 这倒是战败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双方陆军的差距实在是两个时代。海军差距倒还不大,但是倒霉在掌管北洋水师的高层对海军的理解太古董了。 ...
这场战争对世界海战史有着巨大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大舰巨炮理论的完善。各国都放弃了突出火炮攻击速度的设想,而追求火炮的穿甲能力。由于“定远”、“镇远”两艘战列舰的装甲的优异表现,各国海军无不优先发展拥有厚重装甲和大口径火炮的大吨位战列舰。那些海军专家无不认为,拥有着敌方主炮无法贯穿装甲的北洋水师被打个惨败,实属于两国海军都缺乏经验所致。日本如果拥有海战经验则不会轻易地和如此精良的舰队决战,中国如果拥有丰富经验则应全歼日本舰队。
回复 coo 2012-8-14 01:25
gordon: 这场战争对世界海战史有着巨大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大舰巨炮理论的完善。各国都放弃了突出火炮攻击速度的设想,而追求火炮的穿甲能力。由于“定远”、“镇远”两艘 ...
北洋都是第一次开打,没有实战经验啊。邓世昌夸的有点蹊跷。北洋的劣势就是从他的军舰沉没开始的八。
回复 coo 2012-8-14 02:10
gordon: 纯从武器看,清国 陆海军武器都在日军之上,训练日军比清军强,但是陆军有缴获,所以日军可以越战越强,而海军根本就无法缴获,清国海军在日军之上,战列舰、巡 ...
北洋是政治上输掉这仗的。如果我们从政治上分析,李输不起。所以李对北洋海军管的紧,大家都放不开。另外,李不希望日本大败-没了日本,也就没有了敲打国内保守派的武器。李最的愿望就是日本和他一起玩游戏,大家都搞点小摩擦,糊弄国内的人民和反对派们。
回复 兜胖胖 2012-8-14 03:29
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已经尽力了,其实和大多数宣传的不一样,除了定镇两舰以外,北洋水师的装备是基本全线落后于日军,北洋水师在战时的表现说明其训练水平其实还是很不错的。
回复 coo 2012-8-14 10:54
说故意输掉不妥,该是错误布局,错误用兵的而输掉了战争。其实,对北洋和李中堂要求太高了。其实列强的军事家还在探索,就别让中堂一上来就做对了。
回复 马克西姆 2012-8-14 13:02
gordon: 这场战争对世界海战史有着巨大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大舰巨炮理论的完善。各国都放弃了突出火炮攻击速度的设想,而追求火炮的穿甲能力。由于“定远”、“镇远”两艘 ...
"各国都放弃了突出火炮攻击速度的设想,而追求火炮的穿甲能力。"这句话有问题的。那个很多资料中所说的“速射炮”其实就是膛退炮,发射时候炮架不动,炮管在后座力下后移,然后在复进装置下回复位置。而北洋水师的装备的都是架退炮,发射时候整个炮架(包括炮管)都在后座力作用下后退。这样,每次发射后射击诸元都要重新设置,导致发射时间变长。正因为这次黄海海战,西方列强各国海军都认识到了膛退炮的实战价值——在海战中由于各舰都在海面上高速运动,火炮的命中率都会下降很多(即便在二战时期,美军军舰装备了雷达,也要不停地调整射击诸元的),那么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发射足够多的炮弹对于提高炮弹命中数量是很有价值的。当然,火炮口径对穿甲能力有决定影响的。而之前的膛退炮还是新事物,海军强国对它的研究投入并不很高,多数都是中等口径的,所以当时的大口径火炮基本还是架退炮。这次海战,既看出了膛退炮的射速优势带来的命中提高,也看到了大口径火炮的恐怖破坏力。所以,那以后各国海军都在尽力发展大口径的膛退炮。至于,“战列舰”这个词,那时候还仅仅是指风帆战列舰。“定”、“镇”二舰是装甲舰。不过,的确是在这次海战后,大炮巨舰理论开始在海战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而使得我们现在所指的拥有超大口径的火炮(膛退炮),超级厚实的装甲的大吨位的现代战列舰开始出现。而膛退炮也开始全面取代架退炮登上现代战争的舞台。
回复 马克西姆 2012-8-14 13:08
兜胖胖: 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已经尽力了,其实和大多数宣传的不一样,除了定镇两舰以外,北洋水师的装备是基本全线落后于日军,北洋水师在战时的表现说明其训练水平其实还 ...
是的。北洋水师的训练其实是不错的,至少绝不亚于日本海军。只是,作为一个传统的大陆国家,对海军的理解肯定不如日本这个天生的海洋岛国。所以,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的应对战术有些僵化。他采取的战术对整个舰队的战术协同能力要求比较高。这个能力,日本也不行,估计只有像英国海军这样的西方传统海军能做到吧。
回复 马克西姆 2012-8-14 13:30
gordon: 纯从武器看,清国 陆海军武器都在日军之上,训练日军比清军强,但是陆军有缴获,所以日军可以越战越强,而海军根本就无法缴获,清国海军在日军之上,战列舰、巡 ...
北洋水师还是战略战术的指导思想不对头
回复 马克西姆 2012-8-14 13:31
coo: 北洋都是第一次开打,没有实战经验啊。邓世昌夸的有点蹊跷。北洋的劣势就是从他的军舰沉没开始的八。
邓世昌的决定确实草率了。
回复 马克西姆 2012-8-14 13:35
coo: 北洋是政治上输掉这仗的。如果我们从政治上分析,李输不起。所以李对北洋海军管的紧,大家都放不开。另外,李不希望日本大败-没了日本,也就没有了敲打国内保守 ...
李鸿章对北洋水师的定位是“威慑”,二来他是把北洋水师看作自己的财产的。所以,他根本就没打算让北洋水师真正的去海上作战。所以,才会有丁汝昌这个陆军出身的军官作为北洋水师的最高前线指挥官。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5 02:40 , Processed in 0.03071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