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鞍山、本溪工业生产花了多少钱?
热度 12已有 600 次阅读2012-7-29 17:48
|
鞍山, 多少
《陈云传》第十二章
一月十日,陈云致高岗电中指出:要使鞍山、本溪等工业基地恢复生产,达到“八一五”前的规模,需要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补充重要的大机器”,包括向苏联
订购机器。如果要制造汽车、坦克、飞机,则需要新建各种内燃机、发电机和大型母机的制造厂。他很有远见地指出:“这些大工业的建立,在资金与时间上看是很
不容易的,但我们将来必须建立这种工业。”关于资金问题,陈云说:按照现在必须补充的若干重要的机器计算,约需资金三百万吨粮食,即等于二亿四千万美元。
其中,一百五十万吨粮食作为订购机器之用,力求长期贷款,另外一百五十万吨粮食则为国内的投资。“请中央考虑可否从减轻东北的战费负担中找出路。”陈云认
为:这笔投资“是值得的”,因为“现留东北的这些残废工厂的设备和厂房等,其价还数倍于此数”。除机器和资金问题外,陈云还考虑到聘请苏联专家,这对当时
东北钢铁工业的恢复与发展也是不可缺少的。他向东北局提出,要尽快聘请苏联专家前来,否则,不仅鞍山、本溪难于全面复工,而且究竟需要从国外订购制作哪些
设备都“开不出清单”。[88]
根据中国方面的要求,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莫洛托夫曾来电表示,苏联政府同意满足中方聘请专家的要求,并要中方提出所需专家的数量。此后,陈云
和林枫共同拟就聘请苏联专家的清单,即:工业二百一十二人,军事工业六十四人,财政及工业大学三十八人,航空机械修理十四人。另据苏方告,他们已同意再派
铁路工作人员二百名。陈云和林枫将上述情况一并电告罗荣桓、高岗并报中共中央。[89]
一月十四日,周恩来为中共中央起草致陈云、林枫电:同意聘请三百二
十八名苏联专家,但须先商定一套待遇制度和合作办法,以便共同遵守。[90]
[88]陈云给高岗的电报,1949年1月10日。
[89]陈云、林枫给罗荣桓、高岗并报中共中央的电报,1949年1月6日。
[90]中共中央给陈云、林枫的电报,1949年1月14日。
与此相类似的是,美国受到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刺激后的投资。
1958年1月7日,美国艾森豪威尔总统正式提出要建立DARPA,520万美元的拨款和对当时来讲是天文数字的2亿美元的项目总预算。
===================================================================
注:偶然找到这些有意思的数字,以后大家就不要笑话三哥了,三哥尽力了。
===================================================================
1916年满铁在办公司的同时开始鞍山制铁所的建厂工作。1916年,日本政府批准建立鞍山制铁所,1917年
4月3日举行“地镇祭”,
动工修建高炉。1918年5月15日,“鞍山制铁所”正式成立,八田郁太郎任鞍山制铁所所长,建厂工程大部分在年底完成。1919年3月,炼焦厂开始生产
焦炭。4月29日,1号高炉点火,标志鞍山制铁所正式投产。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北全境。1933年,日本政府在军部支持下,将原定在朝鲜兴建的昭和制钢所改迁鞍山,由满铁全额出资,在鞍
山制铁所已有基础上,兴建制钢厂、轧材厂,成为钢铁联合企业。株式会社鞍山昭和制钢所为日本法人,属满铁的子会社,社长为伍堂卓雄。昭和制钢所成立前与满
铁签订了继续雇用原鞍山制铁所全部工作人员的协议,从而兼并了鞍山制铁所。1936年6月4日,振兴公司将大孤山等11个矿区的矿业权租给昭和制铁所直接
从事开采。1937年7月1日,昭和制钢所接管了振兴公司的产权债务。1940年12月7日,昭和制钢所办完了矿转让手续,彻底兼并了振兴铁矿无限公司,
形成了采矿、选矿、炼铁、轧钢的连续生产作业系统。
注:呵呵,我们拾了多大一漏啊,呵呵。
日本也是没办法,因为满铁在这儿呢,最早钢铁企业的用户主要就是铁路。
随着日本军备规模的扩大,鞍钢的生产规模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1941年,已经具备年产生铁250万吨、钢锭130万吨、钢材75万吨的能力。其
钢铁生产能力占日本控制的总生产能力的28.4%,规模仅次于九州的八幡制铁所(今天的新日铁)。当时满洲国另外一个钢铁生产企业——本溪湖煤钢会社(隶
属于日本大仓财阀),规模仅相当于昭和制钢所的三分之一。
到1943年,昭和制钢所的生产能力达到最高,当年生产铁130万吨、钢84.3万吨、钢材49.5万吨。据《鞍山志鞍钢卷》记载:“1935年—1945年,昭和制钢所及满洲制铁会社鞍山工厂累计生产生铁905.6万吨、钢547.4万吨、钢材327.8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