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建国大学旧址位于长春市卫星路6543号,占地65万平方米。现由长春大学使用。比起旁边的新式建筑,伪满建国大学残留的几处房屋显得异常寒酸,但这
里曾经是伪满时期的“最高学府”。“建国大学”自建立到解体,历时8年,在世界教育史上可算得上是短命的大学,它的经历也是其他各国大学所不曾有的。
伪满建国大学完全是按照关东军的旨意创办的。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帝国主义为达到泯灭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目的,大肆推行殖民地教育。他们采取的措施是首先
破坏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教育,关闭所有的中国学校。从1933年起,日本侵略者就开始创办殖民高等学校,先后创办了为其进行经济掠夺服务的“哈尔滨工业大
学”、为培养军事骨干和扩大侵略战争而创办的“陆军军官学校”等一批为殖民统治服务的学校。
为了适应殖民统治的需要,关东军认为必须建立一个能够培养出大批殖民统治骨干的场所。1937年,由关东军第四课(即满洲课)参谋少佐迁正彦拟定了关于创
办培养亲日干部的学校??“建国大学”的草案。经总务厅长官星野直树等审核后,于1937年2月在新京成立了由15名各界要人组成的“建国大学创建委员
会”,关东军参谋东条英机任委员长,总务厅长官星野直树为副委员长。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于同年7月15日至19日在“新京军人会馆”召开创建委员会会
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建国大学令”、“建国大学创立纲要”、“第一批新生选拔要领”、“教授聘请计划”及建校的三个阶段的具体规定。在这次会上确定了校
名为“建国大学”,校址选在伪满新京欢喜岭(今南岭)。
经过一年紧张的修建,伪满建国大学于1938年5月2日正式落成,并于同日举行了开学典礼。溥仪为了表示对该校落成的祝贺之意,特颁布敕语,确立了其伪满洲国最高学府的地位。伪满建国大学校长为张景惠,副校长先后为作田庄一博士、尾高龟藏中将。
伪满建国大学前后两期,修业年限均为3年。前期一年级入学资格为国民高等学校毕业或者日本学制中等学校四学年修满者;后期为前期进学者或国立大学毕业者。学员均为健康男子,学费由伪满当局负担。
伪满建国大学的学生主要是所谓的满洲国家民族者,即:伪满洲国内的日本人、朝鲜人、台湾人、满洲人、蒙古人及白俄罗斯人。学校纪律严明,学生寄宿于学校。
学校主要教授政治、经济、文教及其他基础科学,还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武道训练、农事训练。日本人以汉语为必修课,其他人均以日语为必修课。前后两期毕业
后,选其优秀者升入该校的大学院,以进行研究专门学术。
在前期学习的三年中,以基础教育为主,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学习历史课330节、地理课220节、日文课300节、汉语课330节,而军事训练课也很多,
高达430节。军训课主要进行各种兵种联合训练、战车训练、航空训练等。还有武道训练,主要是柔道、剑道、弓道等,课时共达690节,位居各种课程之首。
伪满建国大学招考新生,每年都早于其他各大学,而且报考手续繁杂,要求高,考试选拔也比较严格。考试先后共经过两次:首次考试合格者,才有资格参加第二次
考试。第二次考试主要有口试、审查及体检。考生审查主要是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进行专门的考查,每个新生入学前都要经过特务机关、日本宪兵队等进行非公开
的严格检查,合格后方可入学。其合格的标准是学生除了知道日本和“满洲国”为其“祖国”外,不许有任何的祖国观念,更不准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1943年,伪满建国大学将前期三年改成二年半,原因是毕业的学生要到伪满大同学院受训3个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伪满洲国各大学的学制均缩短,只有伪满建国大学学制仍保持六年。
伪满建国大学是专门培养效忠顺从侵略者的奴才学校,所以其地位极为特殊。一般学校归属国务院下设的文教部,而建国大学则直接由伪满国务院管辖,行政级别与
伪文教部平行。一般大学校长均由伪满文教部大臣任命,而伪满建国大学校长则由伪满国务院总理大臣兼任,大学的人事、财务都归伪满国务院总务厅直接管辖。
伪满建国大学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就是协和会职员。在伪满建国大学章程总则中规定:“建国大学的学生是实现协和理念的同志”,学生入校后必须加入协和会。在
学校内还成立了协和分会,负责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伪满建国大学把副校长作田庄一编写的《满洲建国原则和意义》一书作教材,该书极力宣扬日本的“大陆政
策”,成了该校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教材。此外,协和会还经常派人到学校讲学,学生在课余时间也经常到协和会去实习,毕业后约有五分之一被分配到各级协和会
工作。伪满协和会是向东北人民灌输“建国精神”的反动政治中心,而“建国大学”的宗旨是培养深刻领会“建国精神”的殖民统治骨干力量的基地,这就使二者相
辅相成,成为日本殖民统治的两大支柱。
1943年6月12日,伪满建国大学举行了该校首届毕业典礼。伪满皇帝溥仪亲自为毕业生颁发证书。此外,这所大学还是许多“重要人物”访问伪满洲国时的必到之处。如裕仁天皇的弟弟秩父宫雍仁、高松宫宣仁、三笠宫及李王垠殿下、闲院宫殿下等,就曾先后到该校视察。
伪满建国大学历时8年,共有8届学生入学,总数约1300余人,其中日本学生占一多半,中国学生占三分之一,朝鲜、白俄罗斯学生占少数。总共毕业三届学
生,这些人被分配到伪满政府各级部门、协和会各级组织、军需会社、满铁等,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心甘情愿地充当日本侵略者的马前卒。直到1945年8月,随着
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垮台,伪满建国大学也结束了它的罪恶使命。
国民党统治时期,这里又被长春大学农学院使用。解放以后,党和政府于1949年在这里建立了长春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这就是长春大学的最早前身。
1954年根据院系调整的精神,改为长春工业计划经济学校。到1958年,为国家培养输送了3800余名经济管理专门人才,遍布全国各大中型工业企业,现
在大都成为企业经济管理的骨干。1958年学校下放吉林省,改为长春冶金专科学校;1960年又与吉林工大矿冶系合并,组建省属吉林矿冶学院,以本科为
主,附设中专。办学4年为国家输送了3000余名管理和技术人才。1962年贯彻“八字方针”调整院校,改为吉林省工业学校,直到“文化大革命”学校遭到
严重破坏,校舍被工厂占用,改为厂办“五七技校”。省工业学校累计为国家输送25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1972年学校才恢复并改名为吉林省机械工业学
校,到1983年改为吉林机电专科学校之前,为国家输送培养了22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1987年6月,由吉林机电专科学校、吉林科技大学、长春外国语
专科学校、长春职业大学等4所高校合并而成为现在的长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