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论》 2008年24期 作者:张洁
一、“满业”的建立
日本侵占东北后,在所谓“日满经济一体化”口号下,实行经济统制。初期,关东军和“满铁”统制着银行、 邮政、铁路、电话、电报、采金、矿业、钢铁、冶炼、电业等涉及经济命脉的事业,主要是重工业、军需工业、基础工业。1936年底,“满铁”附属事业达 79 个,控制着东北的重要经济部门,并完全控制着具有国防意义的重工业、化学工业等,向东北的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重工业迅速地扩张。
1936年秋,日本为进一步扩大对战争资源的掠夺和加速军工生产,着手拟定所谓“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实施这个庞大的全面掠夺东北资源的计划,关东军面临一个严峻的资金问题。因为,“满铁”已出现资金困难,关东军遂企图招揽日本国内的民间资本甚至引进外资作为新的资金来源。另外,备战性的“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在技术及经营管理等方面也都必须求助于日本财阀。新兴财阀巨头鲇川义介正是这样合适的人选,他经营的“日本产业(日产)大众持股会社”为当时日本最大的垄断联合企业,经营着与高技术相联系的机械、电力、汽车等产业,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财力、物力、技术力量都较雄厚。鲇川义介经过考察认为:“满洲国”的地下埋藏着丰富的兴办重工业的三大要素——铁、煤炭、轻金属,应该把这些资源放在一个系统下综合开发,统筹地下资源到飞机、汽车制造事业,建立一个在日本前所未见的大规模的重工业体系。日本陆军对于鲇川关于满洲综合开发的构想产生浓厚兴趣,尤其是鲇川义介设计的汽车和飞机工业前景对于日本陆军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日本军阀和财阀 “二者不谋而合,义气相投”。[1]“日产”同“满洲”的资源开始结合起来。
1937年12月27日,《满洲重工业开发会社管理法》宣布生效,“日产”改称“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简称“满业”。“满业”自成立伊始,就是以综合经营重工业为目的的“国策会社”,对钢铁、煤炭、轻金属以及其他与军需工业相关的重工业实行支配性投资和垄断性经营,并将伪满若干重要企业纳入麾下。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经济掠夺,由依赖国家资本的“满铁”转向了依赖垄断资本的财团。
二、“满业”对东北重工业的垄断
“满业”成立前,伪满经济一直是“满铁”一统天下。“满业”成立,则改变了这种格局。“管理法”在法律上保障日本财阀对伪满重工业的统制地位,并在投资、利率等多方面给予“满业”相当大的特殊优惠,尤其享有十年内伪满政府保证六分分红的优厚待遇。 “管理法”明确会社的目的是向钢铁工业、轻金属工业、汽车制造业、飞机制造业、煤炭矿产业进行投资,并对其经营进行指导,还可以对黄金、锌、铅、铜及其它矿业和事业进行附带投资。从此,“满铁”丧失了专宠地位,忍痛割爱把大部分铁、煤等重工业产业转让给“满业”,它们是“昭和制钢所”、“满洲炭矿会社”、“满洲轻金属会社”、“满洲采金会社”、“同和汽车工业会社”,其他还有满洲轻金属制造株式会社、同和汽车株式会社、满洲采金株式会社等。实际上,“满铁”是把重工业垄断的地位交给了“满业”,有人把伪满后期比作“满业王国”。
“满业”本身不直接经营产业,对伪满重工业的垄断是靠其子会社和关系会社来完成的。“满业”在接收“满铁”转让的会社的基础上,陆续设立和接收新的子会社,规模不断扩大。“满业”的成立,使“日满两国关系上,形成了一条巨大的资金渠道。”[2] “满业”创立之初,在东北地区直接投资的公司只有6家, 1938年“满业”在伪满主要子会社有12家,1941年,子会社16家,到1942年,达到17家,1944年,已达40多家。在钢铁业方面,“满业”有三大支柱会社:“鞍山昭和制钢所”、“本溪湖煤铁公司”和“东边道开发株式会社”;在矿业方面,主要子会社有:“满洲炭矿株式会社”、“满洲矿山株式会社”和“满洲采金株式会社”;在轻金属方面,主要有“满洲轻金属制造株式会社”;在机械工业方面,有“满洲飞机制造株式会社”、“满洲自动车株式会社”。总之,“满业”在重工业各领域均有下属企业,企业之间也形成了一定的配套关系。鲇川义介按照“综合开发”的构想终于把“满业”建成一个庞大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关系网,充当掠夺东北重工业资源及垄断重工业产业的急先锋。
“满业”认为“实施开发计划则是当务之急”,[3],为此“煞费苦心”。例如,为尽快解决急需的钢材,积极吸引国内冶金资本家在伪满建立不同品种、不同型号的轧钢厂,使得辽宁地区建立起比较完整的钢铁工业体系。再如,“满业”为了实现年产汽车10万辆的巨大目标,进行了人才、技术、机器的大搬迁,使得战争所需的液体燃料、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及兵器、飞机、机车等工业产品大都实现了伪满当地生产。尤其是 “满业”和“产业开发五年计划”相结合,导致东北重工业空前恶性膨胀。
日伪在制定“产业开发五年计划”中,就把基础产业作为突出强调的“重点主义”。在总投资24.7亿元中,重工业12.9亿元,而农畜产业仅1.4亿元。1938年8月,修订计划后,资金总额达到49.6亿元,重工业的投资38.8亿元,农畜产业投资仅有4.3亿元。[4] “五年计划”中工矿业投资占投资总额的55%,增长78%。其中又以发展煤、铁、液体燃料等基础产业和兵器、车辆等有关军备的机械工业为主。日伪对这些产业的投资和目标需求有力地刺激了“满业”的发展。而且,这期间,由伪满政府投资,还先后设立了以鲇川义介为首、资本二千五百万元以上的特殊会社达三十余个。” [5]极大地方便了“满业”的扩张。
第二次“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实施期间,正值太平洋战争爆发,伪满实行了彻底的“重点主义”,[6]在资金总额中,重工业部门69亿元,农畜产业仅9亿元。由于日伪一直把重工业作为主导产业,倾全力扩大生产,再辅以“满业”急功近利的生产需求,伪满重工业继续急剧膨胀。煤铁工业方面,1932年全东北主要煤矿的总产量是709万吨,而到1944年已达2562万吨,是1932年的3. 6倍。钢铁工业,1932年鞍山制铁所和本溪湖煤铁公司两家企业合计生产生铁39.4万吨,1943年东北生铁产量达到170.1万吨;是1932年的4. 32倍。“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几乎没有炼钢工业。1935年昭和制钢所开始出钢,当年产钢22. 1万吨,到1943年东北年产钢已达87. 7万吨,是1935年的3.97倍。[7]电力工业方面,有“满洲电业”、“满洲鸭绿江水力发电”两个垄断性特殊会社,1938年伪满共发电16.2亿度。吉林丰满水电站从1943年开始向长春和哈尔滨送电,1944年6月开始向沈阳送电。伪满后期,东北已经成为一个重工业基地。1943年,东北煤产量占全国的49.4%,生铁产量占87.7%,钢材产量占93%,发电量占93.3%,硫酸产量占69%,苏打灰产量占60%,水泥产量占66%,机械工业产量占95%。
“满业”疯狂地掠夺和搜刮,大发横财,资产迅速增加,其垄断地位日益突出。1940年末“满业”资产已达15.04亿元,1941年资产为17.42亿元,并在该年收齐4.5亿元的额定资本,这时它在日“满”的总资本额已达19.6亿美元,超过了老牌垄断财团“三井”和“三菱”;1944年“满业”资产超过了28.63亿元,比初建时增加5倍以上,已经控制了伪满钢铁冶炼业的80%以上,稀有金属和轻金属生产的80%,飞机与汽车制造业的100%,机床制造的90%,武器制造的50%,等等。其中,兵器和飞机制造业的生产额,1936年6942万元,1941年31 037万元,比1936年增长3.5倍,1944年40 893万元,比1941年增长31.7%。军械及飞机制造业在机械工业中的比重,由1936年的27.7%提高到1941年28.4%,1944年达到32.7%。
日本侵华战争的扩大和“产业开发”的需要促成了“日产”移驻伪满,“满业”自然也随着侵略战争的失败和“产业开发计划”的破产而解体。如上所述,“满业”的组织体系壮大得很快,资本膨胀也很迅速。但“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并不如日本统治当局预想那样乐观。第一次“产业开发五年计划”着重于兵器、飞机、汽车等直接军工产业,投资巨大,计划中有很多明确的指标,比如要求“昭和制钢所”到1941年达到年产生铁170万吨、钢锭150万吨,1938年两度修订后指标为280万吨和283万吨(1937年时生铁能力是70万吨,钢锭为51万吨)。为完成指标,“昭和制钢所”积极部署,不仅增加设备,而且连续制定它的增产计划。而且,“五年计划”中对1941年时飞机3万架,汽车5万辆的要求也是“满业”积极奔走的内容。但是,因为鲇川开始所预计的从美国引进资本、从德国引进机械的设想不见成效,巨大的资金压力和设备、技术不足、生产不配套、原料不继等原因,终于导致第一个“产业开发五年计划”破产,核心产品飞机只完成7%,汽车依旧为零。其它钢铁、铝、铅等金属材料远没达到计划目标。在实施第二次“产业开发五年计划”,计划投资86.5亿元,重点仍然在工矿业部门,目标是确保“供应日本的物资”特别是钢铁和有色金属材料,从1942到1946年,生铁指标由160万吨到259万吨,钢的指标由705万吨到1318万吨,钢材由517万吨到952万吨等等。鲇川本指望“大显身手”,但是不久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旋即失败,战局失利影响到完全围绕战时物资需求而制定的“产业开发计划”的执行。日本在国际上也日益孤立,再加上煤炭生产停滞、美国对“鞍山昭和制钢所”、“满洲飞机制造会社”、“奉天造兵所”进行轰炸等原因,第二个“产业开发”掠夺计划也宣告破产。“由于资材、资金和劳力的全面穷困化,满炭内部各企业间争夺激烈。结果,争夺愈激烈,资金、材料愈是缺乏,资金周转不灵,材料积压严重,生产经营趋于恶化,并产生恶性循环。”[9] 几乎同样的问题导致钢铁工业也从1944年起走向了全面崩溃。眼看无法施展“开发满洲”的韬略,鲇川无奈之下,在1943年辞去总裁职务。“满业”随着两个“产业开发五年计划”的破产和日本侵华战争的失败而解体。
三、“满业”垄断东北重工业的影响
第一,资源惨遭掠夺。以1943年为例,在昭和制钢所最高产的阶段,加上本溪等地的生产量,至少在150万吨以上。其中一百二三十万吨都是供给日本国内使用,剩下三四十吨留在伪满,但由于“矿业统制法”的限制,除作为钢材外,不准作其它用途,实质和运往日本没什么区别。就这样还是不够用,日为又在“金属献纳”名义下,把几乎所有含有金属构成的文物、工商业店铺、以及东北百姓家庭凡是和金属相关的物件洗劫一空。同年,东北煤炭产量约1700万吨,其中约1000多万吨练成焦炭运往日本国内,其余大部分在伪满作为工业燃料,一部分归“石炭组合”统制,一般人是不容易得到的,当时在哈尔滨和其它城市发生煤荒是常有的现象。石油年产约50余万吨,其中就供给日本国内40余万吨,农村普遍不能点灯,终年过黑暗生活。
第二,变相资金掠夺。“满业”除了在生产环节掠夺外,还以其它方式从中国东北获取巨大利益。伪满官员于静远笔供道:“1942年我支持了赔偿‘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利润的案件二三件,每件的数目均在一千万元以上。这是供给日寇侵略的军需物资,如钢、铁、煤、铜、铝、铅等。日寇资本家们投资在东北‘开发’重工业,而伪满政府保证赔偿其一定的高额利润。结果,日寇得到了侵略战争必须的廉价的军需物资,日寇垄断资本家们得到了高额利润和日寇总裁、理事长及职员们得到了高额的薪金,而东北人民财富不单是宝贵的矿产被掠夺,还负担赔偿高额的利润和每年支付百万的劳动力,其中牺牲的就占百分之十。”[10]于静远的供述解释了伪满政府每年交付给“满业”大笔资金,而且这笔资金实际都要转嫁到东北人民身上的情况。实际上,“满业”成立后,伪满政府给“满业”的补助金连年增加,在1941年时达到3800多万元,巨额资金转嫁到穷苦不堪的东北人民身上,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第三,东北经济畸形发展。“满业”的所谓“积极开发”,加剧了伪满时期中国东北经济的畸形发展。在“满业”垄断下,重工业尤其是采矿业、军事工业比重日益膨胀,对兵器生产、飞机、汽车等军需产业的野心不断扩张,其投资比重远远超过其它工业。以致于工业部门中,重、轻工业资本所占比例相差越来越大:1940年重工业为75.4%,轻工业24.6%;1942年重工业78.5%,轻工业21.5%;1943年重工业79.2%,轻工业20.8%。[11]重工业在整体上急剧膨胀,能源、原材料工业尤其呈现“跳跃式”的增长。辽宁地区1932年到1944年原材料生产额占全部工业的比重,最低的年度占20%以上,最高年度1936年占27.2%,1936年原材料工业发展速度比整个工业增长速度快52%;1941年比整个工业增长速度快54%。[12]而且,在重工业畸形膨胀的冲击下,东北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始终没有达到1930年的水平。
第四,危害社会其它领域。“满业”的扩张不仅使中国东北重工业恶性膨胀,而且连锁反应巨大,造成民族工业萎缩、农业生产停滞、资源破坏、环境恶化、劳动力惨遭掠夺等等。对东北人民生产、生活、生命带来种种破坏。日本在辽宁的殖民统治和工业建设对东北的影响是深刻的。所谓“产业开发”,并不是为东北人民创造财富,完全是为了侵略战争的需要。所以这种“开发”不断深入,就意味着东北的资源更加被破坏和中国人民遭到的压迫更为沉重。整个沦陷时期,东北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的状态和不断被破坏走向衰退的趋势。
参考文献:
[1]中央档案馆等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14)东北经济掠夺[G].北京:中华书局,1991:144.
[2] 中央档案馆等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14)东北经济掠夺[G].北京:中华书局,1991:143.
[3] 孙邦主编.经济掠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336-341.
[4]中央档案馆等编. 东北经济掠夺[G].北京:中华书局,1991:229-233.
[5] 中央档案馆编.伪满洲国的统治与内幕——伪满官员供述,臧士毅笔供.北京:中华书局,2000:100.
========================================================================
一五计划和马歇尔计划成功的原因是那是一个重建的项目,一五计划当期投产,当期产生效益,后来的几五就都不行了。
刘志军这个不学无术的家伙,真是无语,谁是他的精神父兄,呵呵
1955 年,曾参加策划“九·一八事变”的十河信二被任命为日本国有铁道总裁,相当于铁道部长。
多说一句,日本战败的时候,由于利用了美国的资本,满洲的建设比日本要好,到1930年代中期 , 满铁已经开始使用IBM计算机(机械式)售票。
满铁人回到日本国内,一看,哎呀妈呀,这是什么呀,粪坑。
========================================================================
也不要把日本人想的那么能,其实殖民地建设刚开始日本人也不会,台湾的建设是聘请英国人当的顾问,满洲是他自己弄的,应该是按照美国的模式建的,很多东西不清楚,读一下美国史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