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peterbev的个人空间 http://129.226.69.186/bbs/?480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转)职场点滴二三事

热度 23已有 1495 次阅读2013-5-29 12:36 | 职场

1、两个记事本    
     这是刚刚来公司的时候,以为副总给的建议,当时只是好奇,没有坚持,现在想来,的确有些道理。
    第一个笔记本,是会议用的,也许步入职场,就注定了要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而你的身份也因每个会议的主题不同而有所变化,需要你记录,整理,发言,总结,因此,一个笔记本就显得很必要,如果可以,最好准备一个质量好一点的,而且是活页可拆卸,便于保存和更换。但是所有场合都是这一个本本陪着你是不是就够了呢?
    我觉得第二个笔记本的价值更明显。
    这个本最好要和日历相关,或者干脆就是一个便于携带有足够记录空间的台历。因为每个会议,都会有一个或多个任务,对应着相关的工作进度,联系人等信息,而如果我们只是将会议主题,内容,议程,待办事宜,进度流程一并记录到一个本本,会显得杂乱,不够突出重点,当然,不排除有人可以记录的很清晰,这也是一种习惯吧。
    和日期相关的好处就是将对应的信息,填写到相应的日期,直接将两者联系起来,避免遗漏,一来可以提醒自己,二来,做完之后,可以标注,既可以有小小虚荣的成就感,也可以真正做到有始有终,善始善终。

   2、清早的思考
    这是我一直坚持的习惯,觉得不错,就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下。
    每天一早做到办公室,我会静下来几分钟时间,想下今天要做的事情,首先是要全面,其次是要过滤。那就是分出轻重缓急,然后标注出序号,1、2、3……记录在纸上。
    而一天中,一定会有一些突发事件,比如开会,比如沟通消耗过多的时间,那么原计划下午要完成的方案,就不会有连续的1个钟头时间,那怎么办,时间经常被打断成几个零散的时间段,这是我经常遇到的事情,那么就要更好的利用这张纸,见缝插针。
    比如下午的会议延长了半个钟头,散会后你发现离面试时间还有15分钟,而原来你打算用45分钟完成会议资料的整理和修改,一刻钟显然不够,那么,看看这张纸,原来今天还有一个任务是将××经费报销,那么这15分钟足够了,贴发票,填报销单,然后准备资料,比较充裕的去下一个工作。
把每天计划的工作量化,一来避免遗漏,二来更好的见缝插针,及时调整工作安排,提高效率,三来,避免浪费时间。
    快下班了,还有20分钟,要做的一项工作很明显是无法完成了,又不想加班,那就明天吧,而其实,这20分钟足够完成其他的1件或2件小事情,总比浪费掉的好吧。

   3、过程&结果
    我觉得这个话题适合送给刚刚步入职场的学生朋友,而我至今还没有弄清楚两者到底哪个更为重要一些。
    记得刚刚毕业那年,血气方刚,经常和主管顶撞,因为自己觉得自己没有错,我很认真的去做了,虽然没有做好,但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那时的我认为过程比结果重要,因为没有过程,就不会有结果,虽然这次没有结果,但是过程对了,就应该值得肯定,下次或许这对的过程,就能结出正确的果,而当时的领导告诉我,他认为,结果比过程更重要。
    知道自己也当了小小领导,也开始将工作任务分配给其他人去完成,才发现很多的观点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一直在以往的帖子里说,要换位思考,这很重要,因为高度往往决定了长度,或者速度,永远站在你的角度去分析,永远不会有更大的进步。
别跑题,那到底哪个重要呢?
    下面是我的观点,朋友们,不要把工作和生活混为一谈,永远不要,我承认,我是一个感性的人,因此,从感性的思维去分析,也许有一万个理由证明过程要比结果重要,人生的过程远比结果重要,但是在企业中也许未必,不会有人去听你讲道理,我们要的是数据,是数字,是实实在在的业绩,当然,不是说过程一文不值,好的过程会有好的结果,不好的过程会为好的结果提供教训,但你要清楚公司为你肯付出的成本,他们招你的目的,他们付你薪水的意义,所以如果做错了,就用好的心态去接受,面对,别再为自己找借口,起码我走对了这过程,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如果不认错,下次还会错,过程和结果,你要什么,什么就重要,你追求什么,什么就重要,人总是要成长的,是不是?


    4、事情不会排着队来
    记得依然是初入职场的时候,和领导的分歧,那时他会同时交给我两个甚至更多的工作,而我说,我现在在做××工作,你又让我停下来,去做另外一件,然后我再回过头来做这件,还要重新理思路,效率不是很低,为什么不能等我做完这个,不打断我,再做另一个件,当时觉得自己蛮有道理,开口闭口效率。
    慢慢地才发现,事情总不会排着队来找你,大多的时候是,一件事刚做到一半或者刚刚开始做,就又有另一件事过来,还没处理完,另一个突然事件又发生。
    所以说要摆正心态,有心理准备,客观地对待,要有办法去面对和解决这种问题,这是一种能力,而且是必备的能力,当工作任务集中在一个时间段铺天盖地的压过来,别去抱怨,自乱阵脚,先好好分析下,分出轻重缓急,事情暂时停止,不是就此搁置,而且要尽量高的提高效率,工作总有忙时和闲时,要懂得忙里偷闲,闲中多想想忙的事情,打理清楚,即使不能马上解决,也好有条理的分门别类,一面突然情况措手不及。

    5、若即若离
    记得多年前,一位学长同样也是好友对我说,大意是处理同事关系要能于若即若离之间,做人要不忘本位主意之道,他是我现实中遇到的难得的几个很欣赏的人之一,现在早已是中海派驻某大城市的老总,只是当时不是太懂。
    也许他的意思是,感觉你和谁都熟,但感觉你和谁又都不熟,或者说还没熟到那种程度吧,这是一个度,尽在掌控。
    疏远了,也许就会有麻烦,企业中很多事情是弹性的,人为因素会起到或多或少的作用和影响,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去沟通,也许结果或者效果截然相反,疏远,隔离,甚至矛盾暗战,无疑是为自己的职场设置暗礁,处处陷阱障碍,如履薄冰,怎么能开心?
    但是如果做人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是否就会如鱼得水呢?也许未必,带来的麻烦或许不必刚刚那种要少,如果上升为中层领导应该尤其突出吧,记得有人说过,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就有矛盾,就有利益团体,不可避免的小圈圈,你和谁都像哥们儿一样自来熟,今天和A总火热,B总心里想,哦,他是A的人,我不能让他了解这个项目太多的底细,后天你又和C总谈笑风生,A想,这小子靠不住,或许拿我当跳板吧,其实未必危言耸听,很多时候,两个有矛盾的高层在一件事情上有分歧,而你刚好夹在中间,此时,或许你和其中一位汇报无关事情时的一个亲昵举动,都会让另一个人产生芥蒂,更不用说他们如果都要你给出一个结果。
    总之,若即若离,说得容易,做的不容易,上班时候不谈私下的事,下班以后不谈公司的事,是我的建议。
    
        6、我有多好
    你会不会时常这样发问,我是怎样一个人?我到底有多好?或者多差?
    还是一个故事,很早以前听说,讲的是鱼为什么不会“撞车”,因为水中又一个影子,为它提供参照,暂且不去谈论这种说法的科学依据是不是站得住脚,只是吸取其中的一个建议,人需要一个参考,一个镜子,会更容易更客观地认识自己。
    为什么领导交代工作的时候总是给部门的另一个人?我就听过一个员工说,一个领导周五过来部门,问谁明天上班,估计是要交代一件事情,而部门其他人这周刚好都休息,领导转了一圈出去,这个员工讲到这里,请有一份侥幸和得意的说,反正他不找我,更好,一定是什么麻烦事……
    那我们有没有换个角度去想,为什么不找他呢?
    任何人,正常情况下,或许都不愿意背黑锅吧,把一项工作交给一个人,应该首先在心里评估一下,这个人能否胜任,是不是会给自己添麻烦,要自己担风险,这个风险多大?
    如果一个人开始总是信心满满,但遇到困难后便拍拍屁股,我不干了,干不了,解决不了,谁交给你任务不是提心吊胆,你的领导,你的团队成员。
    如果一个人做事总是马马虎虎,丢三落四,而且出了问题之后,不等其他人开口,他总是先会有一大堆的理由和借口,你会希望、放心和他合作吗?
    如果一个人沟通有问题,其他人都能和平相处,他却像个定时炸弹,可能会和任何人发生摩擦冲突,摔电话,要么大家都别管,谁爱管谁管,我们都是打工的……
    所以我今天想到的,就是这一点,你有多好?你够优秀妈?你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吗?

    7、没事动笔练练字
    每年回家,都会打开那个大大的皮箱,随手翻开一封封信,那各色的信纸上记录着很有个性的字体,和曾经的故事。
    直到大学,还坚持写信,每每期盼打开信箱时的那一份惊喜和激动。
    现在整天对着电脑,提笔的日子,已经很远了……
    算一算现在需要动笔的事情吧,会议的记录,逃不掉的,但多半是胡乱在本子上写上几行要点;
    为了考试写得申论,考完试手都麻了,一个小时写了一个月的字数;
    每天逃不掉的各类签字,只是名字不太容易写,太多的时候,自己都觉得那不是一个人写出来的。
    曾经还以自己的字而骄傲,自成一体,虽然没有练过,但起码很有个性,到了大学,有人说看我整片的字,像是晕机,也有人说,那哪是写字,明显是画画……
    现在看自己的字,不是晕机,简直是晕死,奇怪还是不是自己的手了,真想把它剁了,嘿嘿。
    前段时间买了字帖,司马炎的,诗词内容的,工作中总有一些零散的空闲时间,拿起钢笔,写几个字,即使我们再也离不开电脑,起码,依然要写出象样的字吧。

    8、跟对领导
    在感情领域,我们时常遇到这种困扰,是选择一个爱自己的人还是选择一个自己爱的人。
    在职场里,如果我们可以选择,我们回选择跟随一个什么样的领导呢?
    可以说职场的起起伏伏,暗流涌动,一场天子一朝臣,高层变动也是时常发生的,很难“从一而终”,那么就先从小的地方说起。
    跟对一个好的领导,你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很多,本领域的技能,更有处世为人的方法,真正修炼到了一定级别的高手,处理各类人或者事基本是游刃有余的,你可以每件事先在心里打量下,然后再看看领导是怎么做的,对照总结一下,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跟对一个好的领导,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一种境界,泰然处之的镇定,喜怒不露于色的城府,要相信耳濡目染,如果你的顶头上司是个急脾气,动不动就拍桌子,自乱阵脚,也许你发现不知道从那天开始你也变得急了。
    如果有领导赏识你,那是你的幸运,更是你的挑战,很多领导一旦认准了一个人,是不会轻易否定的,因为那要先否定他自己的判断,所以,你要做的就是让他更加的赏识和信任你,但不能越位太明显,不要突破工作范畴,尽量不要让所有人都清楚你和领导的关系到底铁到什么程度,这样一来是避免给大家压力,二来也是为今后准备一条退路。
    如果你的领导品行上有问题,最好今早敬而远之。
    而且,还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尽量做到选择你的人让他觉得你主观上愿意跟着他,没有别你选择的人,不因此而埋怨你。
    曾经有一个副总十分看重我,刚好那时她新组建了一个部门,就将我调了过去,那是我刚来公司1年的小小毕业生,就被派到分公司去考察指导,当时我的职位是华东区市场督导,一出差就是1个月,每到一地要给分公司做培训,回来后副总又派我去深圳分公司实习下,当时是市场主管,可那时的我,只是觉得那里的环境太差,两个人公用电脑,大部分领导都是没什么学识的人,用excel做一个分析表都不会,而刚好那时另外一个副总也想调我去另一个中心,我就跑掉了,现在回头想想,真的是年少,那时做市场,没有天天往外跑,只是记得书本上那些条条框框,而不懂得向那些有经验的员工学习,大错特错,而如今已经拆分成两个集团公司的我们,也说不清那个更好,如果我当初留下,那个副总已经是集团的老总了,是否比我现在的发展更好,也很难说的。
    好像有些跑题了,很多时候,挑战是锻炼,也许是磨练,有的是领导给你的,有的是自己给自己的,别走丢了。

    9、两个皮包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如果你看到两个人,都是标准的某大型保险公司的职业装,只是一个人提着一个大大的皮包,一个人提着一个小小的皮包。那么直觉告诉你,哪个人更有能力呢?
    其实大大,小小,都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具体多大,多小,看文字,一般是大大的就往大了想,小小的就往小处寻,那么你的答案呢?
    我想我的是后者吧,为什么?说不清,因为之前已经说了嘛,直觉。
    我们会不会看到这样的老板,好像时时刻刻都有打不完接不完的电话,办公室门口总是排着队,你和他刚说两句话,电话响了,他示意一下,接起电话,刚放下,又进来一个十万火急的人……
    忙碌不等于有能力,忙得不可开交更不等于有超常能力,一切尽在掌握,运筹帷幄,我又想起Y总。
    刚刚来公司时,Y总还在,那时候走过他的办公室,总会有意无意瞥上几眼,多半见他腿架在桌子上,对着笔记本,抽烟,于是想,是不是耶鲁的博士,都这样?后来听说他负责公司上市、筹资的工作,又听传闻说他从美国回来后风险投资失败,被老板招安,委身下嫁,钱了几年的卖身契,是迟早要走的。
    于是多半见他胖胖但不笨拙的身影迅速的在公司出没,两点一线,大门到他的办公室。
    为数不多的听他发言却注定了是那么难忘,也许这就叫做魅力吧。
    那年公司参加北京的展会,国际规模,行业内所有大小企业都参加了,公司当时正在鼎盛时期,定了全场最大的展位,仅仅从深圳过去的就有200多人,还有全国50多个分公司的各路人马,运货,布展,浩浩荡荡的人忙得不可开交,这架势挺让我兴奋,尤其是北京分公司经理,现场总指挥,很佩服他的活力,似乎在哪里都能见到他的身影,遇到每个同事,都热情的握手,就像慰问一般亲切,手要上下摇动5秒钟才肯松开,直到他的热情传染到我全身,打了一个寒颤。
    庆功大会的时候,人坐满了大大的会议室,几个副总相互客气,最后让Y总发言,他推辞不掉,就说,我简单说一下,只说一点,事情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把事情做好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但我希望看到的是游刃有余……我当时就被这个词雷到了,于是将手机开机语设成了这四个字,虽然现在我一个月“开”一次机。
    说了这么多,似乎有些跑题了,两个皮包,你觉得呢?

     10、聆听的角度
    我这人有一个坏毛病,谈话时,遇到自己不喜欢的话题,我一定要装出来耐烦,但有些时候是真的装不出来。
    因此很多时候,是不看说话人的,我知道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是个坏毛病。
    但是平日里,我有没有不经意间给人这种感觉,不知不觉伤害到人呢?看了一篇访谈,有些心得。
    别人发言,你有没有喜欢,双手在胸前交叉环抱?之前真的没有太在意,我想多半累的时候,这是下意识的一个动作吧,但如果换位思考,我们站在讲坛或者发言席,看到别人如此的动作,暂不说表情,我们是何感受?
    胸口是人的主要器官所在地,因此有受保护的本能,双手交叉在胸前,可以说是不耐烦的表现,也可以是敌意的暗示,总之,会令发言者有压力。那么另外的一个小动作呢?侧头倾听。
    看起来这是一个很不错的举动阿,转过头去倾听,但我们可以演示一下,如果只是头转,而不是身体转,是不是看着有些别扭?似乎也有一些敌意和不耐烦的成分,但如果身子也跟着转过去,身子在稍微前倾一点,就截然相反了,会更有诚意一些。
    其实抓耳挠腮,搓手,摇腿等等小动作都听得太多了,只是这两个小举动给我感触比较深一点。

  11、举手之劳
    这标题听来比较大,那就举个小小的例子吧。
    你有没有在工作中遇到如此的情景:
    一个办公室的同事不在位置,电话响起……
    你走过前台,刚好前台的文员走开,电话响起……
    你走过公司大堂,这是身边的一个电话响起……
    接个电话算是举手之劳吧,小事一桩,但我觉得,不妨就把这小事做好,别像躲瘟疫似的恨不得快跑几步。
    我想多半主管和老板如果看在眼里,会乐在心里,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电话听到就都去接啦,要“装作”不期而遇,又信手拈来。
    另一方面,接起电话,就要负责,记录下来电人的信息,要么告知一会儿再打来,要是急事可说转告同事回来后打给他,但要记录下对方的电话,留便签纸给同事。
    说到这里,想到一个细节,听到一个同事为另一个同事接电话,对方好像问甲呢?乙就说,不在,对方后来和另一个人就说甲怎么还没来?其实乙是好心,但却有可能产生误会,所以我觉得最得不偿失的就是明明做好事,还讨不到好,又惹了一身骚,那就简单说一句甲刚好走开了,不就可以了吗?
  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12、你没有机会辩解
    记得一个刚毕业的同事做错了一件事情,当然我背黑锅,副总虽没有对我过多指责,甚至是指责,但我也难免礼节性的检讨,回来却发现那孩子愤愤不平,张口闭口很多理由,估计是酝酿了许久,然后对我说要是某某总问起来,他会去说明情况,一五一十,到底是怎样怎样,我没有说太多,但我心里想告诉他,很多时候,你没有解释的机会。
    我刚刚来这个部门的时候,当时的负责人完成了一个项目,一个团队都加班通宵,第二天就我一个人来,看到他留给我的字条,让我去财务借公章,帮他们加盖在一份资料上面,我就按要去做了,当然也不是几个字这样看上去分分钟那么简单。
    后来直到这份文件出了问题,具体的,没人说,我也没再问,就这样过去了。
    大概半年后,一次踢球,J副总有意无意和我说了一句,以后做事,一定要仔细……我一头雾水,后来将很多零散的碎片拼凑在一起,我才明白整个事情的脉络。那份文件有一个部分打错了,而且是很明显的,而我刚好是做了这件事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一腔的委屈,我是帮忙的,又没有人让我帮着审核下,我只管盖章就好了,结果出了错,我还蒙在鼓里,别人都以为是我马虎弄错了,有这样的天理吗?
    天理我不知道有没有,但现实中一定有,所以,遇到事情,尤其是犯了错之后,别想那么多理由先,也别天真的以为会有人拉开架势和你对破公堂,让你舌战群儒展现过人口才,多半时候,我们是没有解释的机会的。
   也许偏激,仅代表个人见解。

  13、办公桌
    办公桌,应该不仅仅是一张桌子吧。
    上班族每天要有几个小时的时间在这上面挥洒青春,当然,也挥发汗水。
    想想你每天挥洒梦想的小床,你是怎么对待它的呢?
    如果可以,每天早上不妨用抹布好好的擦洗一下桌子,周一更是如此。
    尽量,将桌面保持整洁,整齐,清洁。
    学会用不同规格的档案袋,资料夹,将文件归档,不常用也可以放到柜子中,每天或几天堆积下来的日常纸张,改碎纸的碎纸,改收集的收集,传真件即使复印,避免日久字体消失,最怕见到桌子上横七竖八,像是还未清理的战场,几年前的资料还堆在案子最底下,案头堆积如山的,未必是日理万机的,第一感觉却多半给人没有条理的印象。
    如果是女孩子,公司又不反对,可以养些小花草,一来装饰单调的空间,二来也可以在精神上起到些良性的影响,而且最好还可以净化下空气,吸收些辐射。
    电脑的主机,尽量离身体远一点,不过昨天听一个同事说,辐射最大的是键盘,我还没有确定,暂且保留。
    整洁的案头,不仅给别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或许也会是整日在上面工作的人心情愉悦一些。

  14、邮件
    对于职场的朋友来说,每日收发邮件应该是一件日常工作吧。
    我用的是Outlook,谈谈我对邮件的一些看法吧。
    首先,入职后,要尽快联系信息中心申请一个自己的邮箱,尽快进入状态,我想对于招聘入职的并非新人,应该不会超过3天吧,如果3天后在工作中被问题,你还说我现在没有邮箱,我想多少有些不妥吧。
    邮箱的名字因人而异,也许都是惯用的一些英文字母,这里只谈一点,多年后发现有的同事真的是深谋远虑,当初就奇怪她们为什么要在字母前加上sz,现在明白了,也许明年就是bj,或者tj。
    其次,打理邮箱,我想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定期收拾邮箱,屏蔽垃圾邮件,删除过期邮件,备案重要邮件,另外一点是建立些文件夹,根据不同的工作职位,一定会有所侧重,比如说物流人员,也许会根据地域建立层层文件夹,保存不同来源的邮件,当然也可以用时间、特殊代号,只是我提议将私人邮件一定要单独列出来,虽说大部分人不会留公司邮箱,但是不能保证同事之间发些娱乐文档,小笑话,或者是发些牢骚之类的吧,都混杂在一起,我觉得不妥。
    再次,养成习惯,即使接收邮件,我经常见到人从不收邮件,但每次都说,发邮件给我。也许对于一些高级管理人员来说,每天面对的邮件会很多,不想占用太多的时间,那就每周抽一个固定时间来整理,也许最多1个小时足够整理一周的邮件了吧,而对于大部分职员,或者管理人员来说,每天按时接收邮件应该是不难的,设定5分钟更新,自动接收,将大文件拆分的数量和公司大部分同事保持统一。
    最后再从另一个角度说说这邮件,除了日常工作之外,也许我偏激,邮件让我想起短信的一个作用,很多说不出口的话,却可以通过短信传递,邮件也是,所以要好好利用这个交流工具,还有一些我个人总结出来的小细节和大家分享,个人意见。
    转发邮件,比如甲总让乙经理去查一件事情,乙当然让丙主管去负责……结果层层反馈上来,到了乙这里,因为邮件转发后,标题前面会有fw:的字样,那么想象,如果直接发出去,甲总看了会怎么想?所以,最好去掉这个小符号,当然还有邮件内容中的转发记录,不然哪个领导会喜欢看到我让你做事你直接安排另外的人去办。
    添加附件,如果邮件里要添加附件,最好在邮件里注明提醒,而且确认后再发送,经常有人发了一封之后,再发,“不好意思,刚刚忘了加附件”,你感觉马虎不马虎?
    学会用抄送,我觉得这个话题应该很难说清楚,举个例子吧,前些天我部门的一个新来同事B发了封邮件,我觉得本可以做的更好,明明应该是其他人A的工作,因为那人说没有时间,这同事很实在,说,那就我做了,但这里会有几个问题,你做了,别人知道不知道是你做的,如果出了问题又怎么样?那同事A会不会说,这事我不清楚,他后来又没和我说。所以我觉得,可以好好利用邮件的方式,发送这样一封邮件,大意说我自己做完了这个工作,但是里面有一些不太确定的事情,请您方便的话抽时间审核下,我将于某某时间将文件交给某某人。抄送相关的几位领导,A和B的直接主管。这样一来,我想就避免了最后万一出问题扯皮的隐患,留了证据,而且将过程明确下来,当然,言辞要稳妥,不能给人感觉你在邀功,招摇就适得其反了。
    另外,抄送是要想,如果是需要抄送几位领导,那么他们的想法会如何,比如这类事情,a总负责,但他不爽比他级别高的b总,a又是你的直属领导,b又和你打过招呼,那么你一封邮件发出去,抄送a,b,我想大家心里都不爽,那就不如分着发送效果好一些。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超时了,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15、珍惜每一次见面的机会
    俗话说,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每天混迹在职场,谁知道什么时候会有意外,而乐观的人会从意外中看到机会,精明的人,更是能伸出手把握住这个机会。
    又没有这样的际遇,电梯间,甚至是洗手间,于你的上司,上司的上司,甚至是老板不期而遇,不说话就走开吧,显得不尊重人家,又不是做贼心虚,点下头就过去吧,总是草草了事的意味。简单聊几句吧,你做好准备了吗?
    有没有这样的机会,你的上司让你直接去找你上司的上司,或者是公司的老板,也许只是签一个字的功夫,也许是领一个令箭,要一个明确的决策。那么,你准备好了吗?
    因为有无数种可能,所以,注定无法尽然的去表述,那么我就退而求其次,根据我的经历,谈两点,抛砖引玉。
    第一,话题
    你要知道领导,尤其是老总们希望听到的话题是什么,碎碎念,小报告,也许不合时宜,尤其是会个他们留下不好的印象,风险可谓不小,无关痛痒,隔靴搔痒,也许会让他联想到你整天脑袋里都想的是什么阿,认识问题的高度怎么差距这么大呢?
    所以,如果没有好的话题,还不如不说,但机会就这样错过了,说什么呢?以营销的思维去考虑,你的老板喜欢听什么呢?
    岁末年第,业绩第一,今年的任务完成的如何阿?也许他比较关心,有水平的员工(也许不是好员工,注意我的注解哦)会在三言两语间传递一种信息,任务重,难度大,但我会排除万难,解决掉所有问题,领导哪能不喜欢,如果有好的建议,也可以私底下思量,也许就有用到的时候,总比抱怨要好吧,管理学上不是有一个说法,好员工要多问为什么不,而不是为什么。但罗罗嗦嗦,又会适得其反。
    寥寥数语,也许就给他留下了一个印象,而印象却是一旦留下就很难改变的。
   第二,习惯
    我的上司有一个习惯,喜欢记电话号码,介乎所有分公司经理的手机号他都信手拈来,我不太认同,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随处可以查到阿,但是有一次去老总办公室前我还是做了点功课,因为可能涉及的人有两个,我背了几次他们的手机号,又拿了张纸写下才进去办公室,因为我觉得虽然这不是评定好坏能力高低的标准,但是一个人的习惯,试想你是老板,平日提到某某,他顺口就说出号码,你拨的也很爽,另一个人来了,却不知道,你还要查手机,瞬间的失落,也许就让你产生错觉,这人办事不如他,对吗?
    另外,进去办公室时多想想,几种可能,如果老板说这样,那么你怎么说,如果那样,你又怎么说,如果他暂时不能给你一个答复,你又如何应对,千万别冷场,也别像是逼他马上给个说法,不卑不亢,有时你需要引导他走进你设定好的圈套,给你想要的结果,留给他的印象是干净利落,点到为止,而且,似乎面对任何情况,你总有办法应对,信心满满。
      抛砖引玉,个人见解。

膜拜

鸡蛋
19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19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回复 潜了又潜 2013-5-29 13:09
喜欢转贴的话,写在日志里也无妨,不标出来也无所谓,自然你也懂的。
回复 青石崖下 2013-5-29 16:57
原创?文字仿佛没有性别。
回复 就爱抬杠 2013-5-29 19:53
用outlook收邮件,却又需要两个本子做记录......
回复 peterbev 2013-5-29 23:21
潜了又潜: 喜欢转贴的话,写在日志里也无妨,不标出来也无所谓,自然你也懂的。
都是转帖的
回复 peterbev 2013-5-29 23:22
下次会标明出处的
回复 dashanji 2013-5-29 23:51
炼字好
回复 如有神助 2013-6-3 13:03
我觉第一二两段的工作安排还算是有切身感受的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5 16:31 , Processed in 0.03427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