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齐的隆冬强的个人空间 http://129.226.69.186/bbs/?458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纪传体和编年体

热度 8已有 804 次阅读2015-5-23 16:52 | 编年体, 纪传体

我没怎么读过原装的历史古书,所以提出来的这个问题可能很幼稚,但关键是,这个问题我真的不知道答案啊,
我们都知道,一般来说如果一本历史书采用纪传体的形式来叙述的话,就会在好几个人的传记中把一件事情反复的将来将去,
如果采用编年体的话,可能一件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就不容易讲出来,没办法突出逻辑主线,
那么史书作者一般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的呢?

膜拜

鸡蛋
1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2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回复 定风波 2015-5-23 18:44
编年和纪传相结合吧,以皇帝在位编年,以纪传记述人物事件。
回复 沉宝 2015-5-23 20:56
纪传体就像切肉顺着肉纹切,编年体则是横切,做为吃货我就能想这么多了
回复 水风 2015-5-24 08:42
《春秋》就是编年体,对于后来的编年体影响也最深远。但他写的太简略了。所以有左式,谷梁和公羊为之做传。所以左传都是编年体。它们都是一个个的讲故事。比如说,我们中学学过的《曹刿论战》。

《春秋》一个主要的特色,就是孔子选择性的用词来描述历史事件。就跟现在的小编们一样。但更简洁,更隐蔽。比如说鄭伯克段于鄢。 《春秋》經記載:「鄭伯克段于鄢。」由於共叔段沒有盡到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用「弟」字。這場叛亂如同是二位君王之間的戰爭,所以用「克」。稱「鄭伯」,是譏諷莊公對弟弟失教。「謂之鄭志」,指鄭莊公原有之意,本欲養成其惡,本欲殺之。不說「出奔」,是緣於二人都有過失,故難以勝、敗定論。

孔子作《春秋》,改正了舊史,提出是緣於鄭伯對弟弟的失教,不但沒有及時教導他、糾正他,而且順從母親的私情,故意放縱他,從而養成了弟弟的過惡。用「克」字,而不說「出奔」,說明鄭伯早有殺心,對弟弟的縱容,表現了他的偽善與陰惡,「仲尼書克不書奔,如鄭伯之志為文,所以惡鄭伯也」。故孔子作《春秋》,而天下亂臣賊子懼,《春秋》在字裡行間隱含著很深的褒貶之義,提出了看待歷史成敗是非的準則。
回复 淡淡微风 2015-5-24 23:34
沉宝: 纪传体就像切肉顺着肉纹切,编年体则是横切,做为吃货我就能想这么多了
      
回复 将进酒 2015-5-25 09:00
给你推荐本许凌云的读史入门,比较枯燥,不过内容挺全,你要的答案都有了。
回复 齐的隆冬强 2015-5-25 09:38
将进酒: 给你推荐本许凌云的读史入门,比较枯燥,不过内容挺全,你要的答案都有了。
多谢,多谢,有空去看看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7 20:21 , Processed in 0.02799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