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日中央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节目《2012年行情轮廓与行业机会》访谈稿,以供节目组参考策划。
主题--《2012年行情轮廓与行业机会预估》
1、主持人:开门见山,对2012年行情您是怎么预期的?
莫大:2012年之初,仍然可能是个艰难的磨底阶段。从大指数上证指数的角度讲,实际的下行幅度可能不会很大,但是时间仍然会比较长。作出这样的判断的逻辑是,明年第一季度是地方债密集到期的时点,地方政府会不会出售国资股兑付到期债是个问题,至少我们现在看到是有部分个股出现这样的状况。而国内外汇占款的下降,会令央行将原来应对境外热钱流入而提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进行对冲,这就是去年三四月时“周池子”收上去的水要朝外放放。其实,对冲的结果是,实体经济的放款量增加额不会太多。明年年初第一季,总体资金供应量还是有限,可流入股市的资金量是有限的。但这里面存在着一定的变数,就是政策性支持的诸如社保、保险一类的长期投资资金是不是会增加;汇金的增持是不是会加大力度;退出地产信托的资金会不会转道再入股市。这些因素都可能是造成2012年市场存在变数的因素。2011年年末,很多机构做策略时都预期春季会有一波行情,但是,我们按正常的资金供给量测算可能性仍然很小,阶段性的反弹是会有,但全年最大的行情也可能不在第一季,这取决于本次调整的深度,如果过分下跌,那就有可能提前。但我们感觉如果大家都预期第一季度会有行情,那就要提防会有落空的可能。
主持人:如果一季度也没有行情,那什么时候可能出行情。现在很多人看得很空,已经有人看空到会到1800点之下了,中金公司甚至看到了1600,你认为这种可能性是不是存在?
莫大:以我们的看法,2012年里一波吃饭行情还是会有的,作这样的假设前题是先思考中国经济会不会崩溃。以我们的分析看,中国经济尽管现在面临着诸多问题,但与西方经济体不同的地方在于,中国的中央政府有钱、地方政府有资产。以这几年财政收入的增长看,恐怕现在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会比中国政府更有钱。但问题是,中国经济的最薄弱之处在于地产泡沫的虚增,如果现在压抑了这块投资,必然会影响中国的整体经济。反之,如果不压抑,则在高房价的情况下,人民的消费能力都被吸收了,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培育起内需市场。现在核心的东西是怎么引导产业结构转型的问题,以往光是地产与汽车两项的年营收额就在7万亿,如果经济滑坡,这么大的盘子,以其它新型产业的市场份额,是无法填补这块补压抑的窟窿。仅仅依靠新兴产业,肯定短期内是无法支撑中国经济。假如无所顾忌地压抑地产行业的话,中国经济就肯定要崩溃。而中国的地产泡沫主要是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内陆除个别经济矿业经济发达地区,多数与东部地区比(收入房价比)还不算太离谱。而我们注意到,政府的保障房制度,实际也就是三年时间内的过渡性措施,它填补了部分因地产行业的压制政策带来的空缺。另一部分,则需要政府投资中西部地区,以确保增长率不至于过分下滑。它的投资我们估计还是在基础建设,以及水利建设。这么做的目的,是消化部分过剩产能以及解决就业,它可以让产业结构调整有更充分的时间去消化不利因素。所以,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崩溃论是站不住脚的,毕竟中国跟日本弹丸小国不一样,它有更辽阔的幅员纵深,经济上腾挪的方式会更多些。现在的变数还是在于适度的区域性刺激政策什么时点能够见到,这个真无法作定量的测算,所以,我们认为2012年依然是很复杂的一年。
从历史上经济数据的周期拟合看,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的货币供应量M1的增速大约会在2012年的7月前后见到谷底,届时应该CPI也是在低位的。从历史上证券市场的波动,大致要领先于拟合的周期低谷点一两个月,所以,大约在四月
图3:货币供应量M1周期拟合图
份之后,也就是“两会”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应该注意这样的时点会不会出现。但是,从另一个层面讲,当市场已经经过了一次中期的调整之后,市场的实际下压空间已经不大。我挺反对市场一跌就无限看空,现在真正看空的人,反而是那些前期看多的人。而现在从国家博弈的层面看,目前的位置也是市场的合理回调区域,现在的下行已经跟经济面无太大关系,只跟人们对经济恶化程度的恐慌有关,它只是趋势性下行末端的表现。市场权重最大的群体,基本已经回落到合理区域,仅从上证指数本身讲,下行的空间是有限的。如果不是因外围过度地做空中国经济,本来市场是不应该这么跌的。所以,我们判断,越往下行,来自于中国高层出台政策干预的力度会更大,这必然会加大做空者的成本。所以,未来的市场,将在宏观经济数据没有见到明显好转前,呈情绪化的楔型形态反复下压。或许,整个明年一季度,都可能处于这种情况之中。因此,我们认同市场还没有到底的假设。
但是,我们并不认同市场会无限下跌,它不应该偏离2100太多。其实,从上证指数的奇数点位看,3、5、8、13、21、34、55乘100的倍数点再加减70点,都是一个重要的重叠区域。所以,我们认为即便偏离一些,也不会太多。但是,我们依然不能排除,在市场极度恐慌的状态下,令市场出现超常的下跌,甚至出现上证指数下补缺口的现象
2、主持人:既然你的观点认为市场下行空间不大,那么,未来市场如果出现一波吃饭行情,上行空间会有多大?
莫大:我们刚才论及的市场运行格局,还是指上证指数。仅仅从上证指数的波动框架讲,确实下行空间我们认为不会太大,只是后面的调整方式会变得更复杂,会让很多人无所适从。但是,我个人的分析体系,是将市场分为大指数与小指数二元论进行观察的。大指数的下行空间不大,而小指数却仍然有下行空间。它集中表现在深综指与中小板综指上,它们所代表的群体中,仍然有一批不太好的品种,或者说是行业前景已经进入衰退状态的品种,可能还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行。正是由于这些群体存在着下行空间,所以,在未来几个月内会牵制大指数的上行。因此,在第一季度中,我们认为市场仍然处于一个调结构的过程中。它应该会持续到货币供应量真正见到谷底之前,这样的结构调整才会结束。之后的逐步的利好释放,会让市场的多头氛围转强,从而出现做多思维的一致性强化。那时,才有可能出现一波行情。而从大指数的历史筹码堆积看,上方在2830至3230一带的堆积量依然太大。去年我们说过,这一带的筹码必须反复冲击几次,让它下移到2610一带,令上证指数的筹码分布在2000到2230一带形成堆积,才有可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牛市。后面的行情出现的前题,是套牢筹码充分的下移,假如这样的动作出现后,我们认为出现一轮行情的可能性是有的。所以,我们预期2012年的那波上行段,理想的状态下,可能会有一次越过3478到3186两点连成的趋势线的机会,以完成一次做多思维的强化,然后再向下回压后,再来一次冲击。当然,在2012年站上这条趋势线的可能性并不大。不过,即便如此,这波行情依然是比较可观的。预期真正见底后的回升,达到800点甚至更多一些的行情出现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它应该是一次压抑很久的多头情绪的爆发,速度可能会比较快。所以,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如果空头思维太过,可能错失这样的行情。
3、主持人:你觉得这样的行情中什么行业比较值得关注?
莫大:其实,我们前面讲的都只是针对大指数上证指数而言的。未来的情况很复杂,并不是看对指数,等好指数的阶段节点就能做好股票的。何况预期永远只是预期,任何时候指数只是个参考,做投资还是要考虑行业驱动力以及具体的标的物的选择。事实上,现在的市场流通市值剧增后,有限的资金只能做部分符合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的个股。这样的情况会造成,好的股更好,差的股更差。如果选不对股,未来可能指数低位节点出现后,仍然无法获得好的收益。2011年全行业机构投资者多数是亏损的,其内在原因是投资模式的同质化。以上海市场为例,流通市值因股权分置改革后,流通率的增大,令市场无法承受筹码供应量大量增加之重。原本的估值体系遭到了摧毁,令一批伪价值投资者损失惨重。市场的筹码供应量增大,必然会在资金供应量不济的情况下,令市价出现下跌。再者,基础货币的减少,也会令实物资产以及风险资产的价格下行。即使是现在,由于地产与银行的风险敞口仍然存在,我们对曾经的大蓝筹类的过气品种,仍然是心存疑虑。它们的市盈率水平尽管已经降到历史低点,但仍然不能表明它们的价格到达了底部区域。所以,我们认为差异性地看待市场,可能会更有利于投资。
从行业板块看,我们认为既然地产所代表的时代已经过去,那么,曾经受它带动的那些细分行业的成长高峰应该已经过去。现在很尴尬的是,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中,大约有70%是与地产相关的。如果地产继续下压,则会令这批公司同样也出现资产跌价的可能。所以,我们感觉,对于那些曾经受益于地产行业发展周期上升的产业,未来可能也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当然,考虑到国家的中西部开发可能展开,它们中的部分区域性的龙头,应该在2012年会有阶段性机会,毕竟有些行业是有区域销售半径的,比如水泥、钢筋一类的低端材料。不过,这不会是大面积的机会。我们在选择行业板块时,更多地是用国家战略发展取向进行前瞻性判断,它可能跟实际的业绩关系并不大。而整个2012年的行情中,我们认为战略前瞻会是机构考虑更多的问题,而不是所谓的PE值。
从国家的产业发展方向看,未来新兴产业是转型所必须扶持的。我们认为能推动社会变革的新技术与新材料类,应该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从历史上商业发展的进程看,流通环节的盈利模式创新,才是应对逐利趋同化造成利润率下降的法宝。所以,我们会更关注与移动互联相关的产业,其中与流量有关以及制定手机支付标准和器件的上市公司,我们预期2012年中会有较好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这一类的品种,可能已经领先于市场见到了低位节点。如果你严格按指数的波动来做,可能介入的位置并不在安全边际附近。
再从地缘政治看,东北亚以及南海问题,在2012年可能会出现一定变数。南海问题主要取决于中东的局势,如若中东局势不稳,将必然影响中国的能源安全。油价若再度高企,则南海的争端必起。这里面会令中国加快海洋重工装备制造业的进程,同时内陆的页岩气开采也将可能出现向民资开放的热潮。
美军撤离伊拉克,其全球战略明显东移。使其更有可能在东北亚与南海增加干涉的动作,虽然他们的目的在于提高中国崛起的成本。但是,从中国的国家战略层面考虑,加强备战才可能防战。因此,我们认为军工领域也是2012年应该高度关注的产业。更重要的是,军工产业是由国家买单的行业,在内需的培育尚不能很快见效的情况下,这个方向相对于大消费,会更容易得到大级别资金的认同。我们比较看好其中的高消耗品的生产企业,其中碳纤维、特种纤维以及特种钢会更令我们关注。中国的陆权战略支点是在新疆,西部开发战略是国策,2012年内被重提的可能性会很大,所以,我们认为产业结构的区域性转移若出现,新疆板块还是有很高的关注价值。
从战略层面讲,中国的快速铁路的建设,不能仅仅以经济效益考量。08年的铁路投资本身没有战略性的错误,错误在于摊子铺得太大,以致于铁道部收支不能平衡丧失发新债能力。近年来的地价飚升,也是其建设成本高企的原因。但是,这种跨代的投资在未来数十年所生产的效益是不低估的,尤其是其所带动的边际效应与战略意义,很难用经济价值来衡量。我们预期,2012年中国财政会向其在建、续建工程倾斜,使其出现阶段的交易性机会。
对于中国过剩的制造业产能,相信未来中国会有相应的政策,鼓励大型企业向非洲以及南美输送。而这取决于中国的外部关系, 不亢不卑的外交政策,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者。
4、主持人:刚刚您提到和西部大开发的概念,那么哪些相关的行业和上市公司可以值得关注?
莫大:中西部地区开发与产业结构转移,是区域经济的一部分。刚才我们提到,这是对压抑东部地区房地产价格上涨之后的替代性投资转移。如果这样的政策性倾斜出现,我们认为它最有可能对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建筑材料生产商形成利好,尤其经过去年一年的大幅调整,本身这类股也有大幅反弹的需求。所以,我们认为区域性的水泥与钢材生产商,可能从中获益。而这里面我们得考虑政策性的扶持是偏向哪些地区的,以便更好地缩小选择范围。因为,基础建材的供应是有销售半径的,大约水泥的销售半径就是350--500公里。所以,政策引导到哪个区域,关注哪个区域的相关品种才是合理的。对于具体的上市公司,涉及到目前的身份发生变化。以往我可能只是个自由撰稿人,怎么想就怎么说,只要是客观公正的是没有关系的。而现在我已经是个阳光私募的管理者,因此,不太方便具体直接谈论个股问题。别人问,我可以回答,而让我自己直接点这些品种,会涉嫌诱导公众投资,这是证券法所不容许的。所以,这事是我们不愿意做的,我们也要考虑法律风险。说者不做,做者不说,这是应该遵守的规矩。
5、主持人:您提到会更关注与移动互联相关的产业,但为什么只关注与流量有关以及制定手机支付标准和器件的上市公司?这里面您觉得有哪些上市公司值得关注?
莫大:其实,为什么我们要关注移动互联?逻辑上讲,我们没有人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但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现在的一切,是过去的投射。未来的一切,是现在的一切加上过去的一切的投射。”。所以,当我们看不太清未来是什么样子时,我们会从历史的发展进程去找相似性。历史总在重演,但又不会以简单的方式重演。
从整个经济进化历程,我们知道到目前为止,世界经历了四次科技革命。而人类社会的改革,总是因科技进步推动的。自1785年开始,已经出现过四次科技革命。
a、第一次科技革命
起于1785年的棉纺织机械、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铁路与轮船。
b、第二次科技革命
起于1819年的发电机与电动机的发明;内燃机的创制与使用; 汽车的发明;化学元素的发现与化工产品出现;电报、电话、无线电。
c、第三次科技革命
起于二战后1950年的原子技术;空间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
d、第四次科技革命
起于1981年的个人电脑、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
我们注意了前几次科技革命之间的相关性,即蒸汽机对应与火车与轮船以及海运与铁路;内燃机对应了汽车与高速公路;个人电脑对应互联网以及当下的智能终端对应的移动互联。我们注意到,过去几年,网络电商所带动的是人们生活方式发生的改变。随着移动互联的技术提高,未来的4G环境中,可能创生出更多的应用。它将彻底改变人们的购物、阅读、管理等方式,给商家与消费者都带来很大的便利。新的盈利模式将取代原来传统的盈利模式,从而缩短了商家与消费者的距离。我们注意到,这样的技术新创,会改变原来传统的生活方式。而技术创新目前已经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因此,从一个产业的发展看,我们觉得其中最受益的除了软硬件生产商,搭建平台型的企业,其实是最受益的。未来这类的共生型企业的好处在于,打破了原来产业的边际,使其应用的领域可以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从产业传导机制看,上游生产商一定是先行的。所以,这些与移动互联流量有关的公司,都会是未来几年推动社会发展的最大动力。在这股洪流即将爆发前,当然也就是关注它们的时候。可能现在无论从业绩或者发展前景看,还都不太明确。但是,这个趋势已经开始,很多做这个行业的人更能感知到这种变化。
6、主持人:您认为碳纤维、特种纤维以及特种钢等军工相关股值得关注?理由是什么?
莫大:原材料类的东西是处于产业上游的,我们从历史上的行情注意到,通常在一个产业开始兴起时,往往是上游材料类的先出现较好的发展。这是理由之一,理由之二是目前中国经济正在培育内需市场,但长期的高房价吸收了人们的消费能力,所以,刺激内需不是几句话就能刺激出来的,它需要一个过程。而我们注意到这些年中国的财税增长的速度非常迅猛,也就是说国家非常有钱。但内需不足时,国家采购往往会对内需市场产生很大的贡献。而我们认为,从国家战略的角度讲,为了确保中国的经济果实不被掠夺,发展强大的军力是必须的。换句话讲,中国的海外投资逐年增加,如果没有强大的中国军力作后盾,空谈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和平崛起都是白扯。所以,我个人感觉,与军工相关的原材料,未来是国家会重点扶持的方向。其中,碳纤维的应用非常广泛,但军品级的碳纤维一直是我们国家材料类的瓶颈。而现在开始明显有推动这个行业发展的迹象,参与这个产业的贸易商去年开始出现爆发性增长,一吨军品级的碳纤维是55万元、一吨民品级的则只是5万元左右。所以,我们认为国内首家达产碳纤维5000吨的生产企业,未来怎么将这些资金装入国内的上市公司,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事件。碳纤维在大飞机与导弹上的应用量需求非常大,所以,这个领域我们觉得关注它的成长还是非常有意思的事。特种纤维其实也是一样,但它多用于服装上。未来仅军队服装材料的替换,就是非常庞大的市场。而且,这类东西是高消耗品,每个兵一个全套服装大约需要25平方米,每人每年一年两套服装很正常。尤其让我们关注的是,特种纤维产业化进程中,受益的是低收入农村人群,机械化的收割可以在人工成本抬高之后,部分取代棉纤维。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从劳动人口的角度看,它可能解决数百万人的生计问题,从国家层面讲,关注的可能并不是这个产业有多暴利,而是关注这个产业能解决多少就业人口。在国内制造业明显进入下滑期时,需要有新的产业接纳淘汰产能溢出的劳动人口。所以,我们预期未来国家在这个方向上还会有所扶持,关键要看军队与产业资本怎么推动它发展。经过过去7、8年的发展,现在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未来就看民间的产业资本怎么涌入的问题。
7、主持人:您还提到对于铁路板块的看法,您的意思是否是铁路板块也值得进一步关注?
莫大:我对高铁板块,是2010年9月初时在博客中讲的,其后是一轮爆发式的行情。但是,去年723之后的动车事故,让这个板块出现了重挫,这不是我们可以事先预知的事。其实,08年采用政府投资拉动经济,是见效比较快的。但是,同样也带来很大的问题。主要问题是摊子铺太大,而高铁这种项目,又不是马上可以见到经济效益的产业。所以,当经济进入紧缩周期时,就会遇到资金不足的问题。但我们注意到,在建、续建的铁路,还是得继续下去,它是国家投资的一部分,新年度获得财政支持的力度应该不会小。否则的话,外贸萎缩、投资萎缩、内需又不是一时能拉动起来的。没有国家的主动投资,后面的经济下滑速度就可能更快。从平衡经济的角度讲,这块的投资是比较靠谱的投资,它对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8、主持人(或记者):莫大,你的行业前瞻方式与别人不太一样,能不能用更简单的方式描述2012年的行情轮廓以及行业的选择?
莫大:呵呵,好,用更简单的方式。2012年的行情轮廓可能类似于心电图,两头低,中间高。作这样的判断是因为中国的产业结构转型还是需要时间的,且全年的货币供应量不太可能出现超量的货币投放。行业的选择如果用更简单的方式描述,即明年是壬辰年,甲子纳音是长流水。行业的选择首选是能流动的东西,水、液体、油都是流动的东西,还有没有?当然有,运输、物流也是、靠移动互联流量的也是。还有,就是金融也是流动的,它包括银行、保险、信托、券商,其中,我们可能会更看好券商类的,只要交易量上去了,自然最先反应的是券商类品种。壬辰干支易象是江岸,所以,水利也是可以阶段性关注的。另外,水生木,木属的品种也会有好的表现。木属的东西有中药,中药材价格的暴跌,对它们是利好。还有纤维、毛发、农业。但是,我们认为,农业里的种业可能在一季度会有阶段交易性机会,但不宜中长线参与,因为我们发现这个板块指数的结构不太对,处于相对高位的可能性更大。木旺于春,春季之后可能就会处于不安全的位置。简而言之,就是水属、木属的行业可能会更好些。
======================================
PS:
由于2012年的政策变数以及欧债变数的复杂性,其行情预估的难度要超过2011年。因此,上述的观点只是我个人认为的市场合理预期。不过,市场的复杂程度很难用简单的年初策略进行全面评估,还得视政策出台的时点以及外围变化进行适时的策略调整。各位看官可看的是逻辑,而不是简单的结论堆砌,特请审慎看待本文结论。
GMT+8, 2024-11-22 15:12 , Processed in 0.03181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