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在川南古蔺县,乡村俚语,颇多精华。
我12岁开始随父亲下煤窑挖过几年煤(暑假)。我爸是知名的挖煤师父,老家采煤的年青人一般希望找师父们带——小煤窑挖煤的风险太大了。后来,在一堆年青人中,我爸爸选了个小个子的当拉工(就是徒弟,主要负责用一个斗把煤拉出去,以前是背篼)。我问爸爸为啥不选个大个子,我爸爸说:“别小看他个个小,干得得很。”干得?这是个很抽象的词,我理解不了。不过,很快,我爸就根据这个徒弟的表现进行解释,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干得”。所谓“干得”,首先是能干——这小伙有力气;其次是肯干,跑得快,而且时不时的还帮我爸爸挖一阵,不惜力气;第三就是会干,灵活,路上有垮塌,他会迅速技巧性拐弯,斗从来没翻过。
说实话,我读书蛮干得的。但是,我的智商在我们村,顶多中上。村里比我聪明的小伙伴很多,所以我容易被怂恿去下河洗澡,也多次被骗过,吃过哑巴亏,被欺负过。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都只属于小朋友之间的打闹,没有恶意。可是父母是见不得自己孩子被欺负的,更重要的,是父母担心孩子长大以后还这样,那就坏菜了。所以呢,我妈妈一看我吃了憨亏回来,没法找别人理论啊,又心痛又恨铁不成钢,一顿训。训多了,我妈妈就很伤心,会特别失望的大喊:“你咋就不长耳性哦,冬瓜儿。”然后我就对自己发狠:“一定要长耳性啊!!!”这种心理暗示自我强化是有用的,随后的岁月,我吃了亏我就会记很久,不断吃一堑长一智,不断总结,我学会了判断人,学会了算总账,给我一巴掌然后再给我一颗糖,我会笑嘻嘻的吃糖但心里是牢牢记住那一巴掌。我用“耳性”来弥补自己智商的不足。
我爸爸妈妈有二子二女,我们兄弟姐妹4人也都上进还算有出息。在农村,这就属于幸福家庭,别人家结婚就爱请我妈妈去接新娘子。在我妈妈接过的新娘子中,只有我堂哥的媳妇,我妈妈最称赞。我妈妈对她的评价就一句话:“这小媳妇聪明,耐烦得很。”我妈举例让我明白:“农村吧,肯做事的人,不缺的;去扛一根100斤的木头,争着的人去;但如果把一根50斤的木头,先砍掉缠着树上的灌木,再刨开树底下的一堆鸟屎,再用根绳子把树从坡坎上吊下来,再找个人一起抬回家,那就没人干。头绪太多,一想就头痛,没有单纯的使蛮力(即使这会导致腰伤)痛快。可是生活中,一时是痛快了,但长期就多半不痛快。你这堂嫂呢,她就耐得烦,就他们家分家,那七大姑八大姨各种横扯,我听着都烦,就你堂嫂,慢慢把各种话头缕清楚,拿出一个解决方案,大家都勉强接受,把事情办妥了,连来仲裁的村长和族长都称赞。水平啊。”妈妈歇了会儿又补了一句:“你们要耐得烦啊。”
这就是我老家的三个智慧词语:“干得、耳性、耐烦”——小词语有大智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