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jerf71的个人空间 http://129.226.69.186/bbs/?1453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好文分享之 中医药的传承发扬

热度 9已有 676 次阅读2015-2-20 02:09 | 中医药

陈艺笔

2015年02月13日


谈起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世人就会联想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其中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与印刷术的发明,为世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谈到中国古典四部文学著作,人们脑子很快的会想起《三国演义》、《西遊记 》、《水浒传 》 、《红楼梦》。

如果再问起中医学的四大经典著作,非业界人士也许比较陌生,它们就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与清代名医吳鞠通著作的《温病条辨》,合称中医药四部经典著作,也是研究中医药理论的核心基础 。

《内经》中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论述,给人的直观感觉是中医药纯属“慢性子的郎中”,只适合“养生保健,延年益寿”,实际上有些中药,历经了百多年反复验证,成为民众心目中的良药。

清代著名医家吳塘,字鞠通,生于1758,卒于1836,江苏淮阴人,19岁父亲因病去世,內心悲恸不已,以“父病不知医,尚复何颜立天地间”,感叹为人子女而不懂医学,无以尽孝道之任而激励奋发学医 。

人生的磨难与波折有如“屋漏偏逢连夜雨”,父丧后四年,吳鞠通的侄子又患上喉疾,用药后却无效病亡。这个祸不单行的悲剧,令吳鞠通深觉命运的坎坷与痛心疾首,惨痛的打击也激励他精研医术,经历数十年苦心研读,终成温病学名家。例如他在明朝万氏牛黄淸心丸的基础上,制作出安宫牛黄丸。

涉猎医史的人会发现,众多医家的著名方药背后,隐藏着多少坎坷与艰辛的时代悲歌。

1793年,清朝乾隆年间,京城温疫再次流行,受到传染病侵袭,民众病亡如哀鸿遍野,吳鞠通以他精练的医术,抢救了众多在死亡边缘挣扎的危重病患,救活了不少生灵,从此名声鹊起。

现代生活里,中医药也有它的贡献。香港凤凰卫视新闻节目女主播刘海若,2002年5月份在英国伦敦火车脱轨事故中身受重伤,陷入深度昏迷状况。她的病情牵动了中国海内外人士的高度关注,先后在伦敦医院进行了四次手术,并通过各种先进仪器抢救,终究还是被英籍医生判断成植物人。在院方束手无策之下,只好选择送她回中国北京宣武医院特护病房抢救。抵院时她的病情仍然十分凶险,在治疗过程中几乎对所有抗生素都出现了耐药性。最终,抢救小组研究后只好停用抗生素,采用中药配合针灸,并利用物理降温方法进行抢救。刘海若后来奇迹般的苏醒过来,媒体也都连续报道过。

中医药历经千年,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古代药方在推陈出新之后,在后世依然继续治病救人。例如同仁堂第十一代传人乐平泉,苦心精研先贤医书,开拓了数百个新品种。他修订的《同仁堂传统配本》中,安宫牛黄丸被列为瘟疫门的首要用药。在这样的继承下,像吳鞠通这样的大医家,他在天之灵,也许会为自己耗尽15年心血编著的《温病条辨》继续造福人类而满怀自豪。



膜拜
1

鸡蛋
7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1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9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史节 2015-2-21 00:47
投蛋说明一下:刘海若的事情已经说了很多次了。把脑死亡改成植物人,把安宫牛黄改成中药加针灸,没改的是说谎和贪天功的毛病。十几年了,只拿一个不靠谱的病例来说疗效,这就不是什么好文。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9-26 01:21 , Processed in 0.02755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