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0|
中国人力资源专家指出,中国的“人口红利”仍有15年可享,但随着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产业升级,如何确保劳工培训跟得上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正成为中国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面对的最大挑战。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昨天出席由新加坡连瀛洲纪念奖学金项目主办的“连氏学者中国系列演讲”,介绍他对人力资源形势的看法。
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动力与“人口红利”流失问题,近年引起不少关注。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去年连续第二年下降,反映“人口红利”正被人口高龄化趋势所吞噬。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去年9月在一次座谈会上也指出,支撑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快速增长的人口红利终将消失,中央政府需要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和推进新型城镇化,才能维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莫荣昨天则提出不同的观点。他分析,中国要到2030年后才会发生两名纳税人供养一名养老金领取者的情况。也就是说,接下来15年,中国仍享有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年轻生产力。若再加上延长退休时间等措施,人口红利问题并没有一些分析所认为的严重。
城镇年增1500万劳动人口 大学生占一半 低技术仅一成
过去几年,中国舆论界已出现延长退休年龄的讨论,这项政策一旦落实估计将为中国增添劳动力。莫荣指出,不少国家将退休年龄规定在65岁,中国的退休年龄目前为男性60岁、女性50岁,存在调整的空间。
至于有媒体报道企业招工困难的情况,莫荣强调,经过调研发现,情况并非这么严重。他说,“过去招工很容易,挂个牌子人就来了,可以随意地挑。现在(雇主)要费点劲去找,还是招得到的。”
不过,中国劳动市场需求与教育培训错配,则是目前中国人力资源形势中的一大隐患。
莫荣分析,中国目前出现制造业雇主反映招工难,而大学毕业生却找不到工作的矛盾现象。由于中国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劳力市场以生产一线的低质量劳动力为主,但过去十年中国高等教育毕业就业人口激增,而能够从事低端工作,如工厂工人、保姆等行业的人力则相应减少,人力市场供应不符合实际需求。
他进一步指出,每年中国城镇有大约1500万新增劳动人口,大学毕业生所占的比例约为其中一半,低技术劳动力只占一成。而就业市场的劳动需求,制造业占了三分之一,属于高端专业领域的不到0.5%。
莫荣透露,中国正在展开研究,推算未来十年的就业需求,以更好地部署教育资源,使教育培训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空间。
他表示,为解决中国就业结构型矛盾,同时配合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的政策,中国教育部已推动600所高校转型改革,培养技能型人才。
中国现在共有1200所高校,半数转型为高职培训,改革力度空前。但莫荣也提醒,高校转型虽然能够马上进行,但是培训学生所需要的教育思维、师资人才需要时间部署,不可能一步到位。
另据北京业界人士向本报透露,师资将是高校转型所面对的一大挑战,目前大陆许多教师属于理论型的,技能培训需要能够传授实践经验的教师。一些高校正尝试通过派老师赴欧洲短期培训、从境外的香港、台湾聘请合适的师资等途径突破“师资难”的困境。也有高校希望与企业合作,通过“校企对接”,应对师资问题。
连瀛洲纪念奖学金是新加坡连氏基金和新加坡政府共同出资,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于2007年成立,并交由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管理。它是针对中新两国高级政府官员和高级行政人员的奖学金项目。莫荣也是该奖学金学者。
GMT+8, 2024-11-23 07:21 , Processed in 0.02679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