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批准的“制笔行业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将投入近6000万元科研经费,是国家在制笔行业研发上,提供的最大一笔扶持资金,现在
已经进入关键时刻。该项目从2012年开始,到2014年为止,三个子课题分别要解决墨水、笔头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笔头与墨水的匹配技术三个问题。其中,
贝发牵头专攻笔头,上海晨光专攻笔头与墨水匹配;墨水课题则由另外一个上海公司承担。贝发这次研发的最终目标是建一条年产1000吨原材料的生产线,彻底
摆脱国外企业的垄断。
http://www.jhnews.com.cn/jhwb/2012-12/11/content_2590742.htm
中国一年要生产380亿支圆珠笔,差不多每个地球人能分到5支。由于圆珠笔核心部分靠进口,一支笔,笔头来自瑞士,墨水从德国进口,这两样的成本,大概就
需要0.126元,再加上笔管、外壳等塑料配件,成本是0.233元,而出厂价不过是0.245元,利润空间只有1分2厘。相对而言,中性笔的利润较高,
能赚2~3分钱,水笔可以赚5~6分钱。在突破笔头、墨水等核心技术后,圆珠笔将真正实现“完全国产化”。不但不需要再进口原材料,而且整支笔的成本,还
至少可以降低5个百分点。
珠笔看似简单,中国却还没有彻底掌握中高档笔头、墨水的核心制造技术,怪不得有人调侃:“能造出原子弹,却搞不定圆珠笔。”墨水、笔头,以及二者的匹配,
是生产圆珠笔的核心技术。国内生产的原料,都比较低端,容易漏墨、掉珠、耐磨性差,只能占领廉价的底端市场。而制作中高档笔芯的原料,现在基本依赖进口,
笔头主要从瑞士进;中高档的墨水则从德国、日本进。
中国的“笔尖珠芯近90%来自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