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中志愿军的反坦克作战6-古直木里反坦克战
本帖最后由 西行的风 于 2012-1-7 02:20 编辑网上有很多描写古直木里战斗的文章了,我简单描述一下战斗经过,新东西是美方的战斗损失报告,还有我方战士的英勇和智慧。如果谁需要references,可以和我联系。作战地点:古直木里Google map (标A的地方)https://lh6.googleusercontent.com/-qYQjlBtqkNw/TwczEh5wP_I/AAAAAAAABcc/zkbY_tIEmVc/s778/anti-tank-map.png战场 (图片由Cpl. Earl H.Bates提供)http://www.bob-west.com/BATES/1EB3.jpg主要武器对比志愿军: 10具9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 8门57毫米无后座力炮美军: 57-58辆M46巴顿中型坦克作战序列志愿军: 志愿军第12军31师91团. 这个团是个传奇,曾经在五次反击战中孤军深入敌军防线150公里,敌后战斗一个月后安然返回。团长是英雄人物李长林。后来的志愿军战斗英雄胡修道,这时参军刚一年,也参加了战斗。(百度: 胡修道(1932~200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1931年生,四川省金堂县人。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2军31师91团5连战士。)美军: 美军40步兵师140中型坦克营1952年6月,志愿军第12军31师91团在官岱里以西古直木里地区担负防御任务,他们的防御纵深约3公里,整个阵地是一块谷地,大概1.5平方公里。91团的防御阵地部署结合了我军的优秀传统和苏联军队的一些特点。第一: 纵深长,有3公里。第二: 反坦克阵地有三层,反坦克壕和交通壕很完备。每道堑壕5—6m处有一个小拐弯,每40—50m处有一个大拐弯。第三: 反坦克小组作战,远(无后着力炮)近(反坦克火箭筒)配合合理。基本不存在一点突破,就全线贯穿的漏洞。(这个是国军的专利)1952年6月13日,在南朝鲜伪军第7步兵团攻打失利后,美军140中型坦克营开始披装上阵了(注:这种伪军出人力,美军出空军和装甲力量的情况在抗美援朝后期非常常见)。整个战斗过程美军很英勇,不乏抢救自己战友的英雄事例,但最终大败而归。可以看一下具体描写战斗经过的以下链接链接出处,要指出来的是我方的统计数字(击毁击伤敌巴顿坦克6辆,缴获坦克1辆的赫赫成绩)和美军自己的统计基本是一致的。我这里列出美军的伤亡名单(未必全)。KUMSONG VALLEY(美军古直木里的音译名)时间 坦克代号 阵亡者 C连JUNE 13,1952 ANCELET CHRISTOPHER COLUMBUS C COJUNE 13,1952 DODGE LAVERNE HENRY C COJUNE 13,1952 KOEPPEL CLIFFORD LOUIS C COJUNE 13,1952 MERCER WILLIAM NATHAN C COJUNE 13,1952 WAITS CHARLES EDWIN C CO待续
1952是坦克代号么?
花等...{:237:} 看了下链接,一个连两具火箭筒,无后坐力炮配属到团、营,比我预想的要好不少,虽然跟美军比还差很远。
花~~{:237:}
本帖最后由 燕庐敕 于 2012-1-7 22:07 编辑
请继续,等待后面的。 《反坦克作战》系列的1、5、6我看到了,但2、3、4呢?搬家搬丢了?{:199:}
楼主赶快补上啊!
同 问 魔术师 发表于 2012-1-8 09: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反坦克作战》系列的1、5、6我看到了,但2、3、4呢?搬家搬丢了?
楼主赶快补上啊!
从一到四都在第一篇里集合了.
不好意思,写的好玩的,都很短. 要指出来的是我方的统计数字(击毁击伤敌巴顿坦克6辆,缴获坦克1辆的赫赫成绩)和美军自己的统计基本是一致的。共军的统计还是很靠谱的 统计局就免提了{:19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