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挤人,who怕who
都说国庆黄金周到处人满为患,那不就是人多得成灾了吗?嘿嘿,好久没有人挤人了,咱也去凑热闹!人挤人,who怕who啊。倒是没有特意凑在这个时间,正好赶上加拿大感恩节,可以多一天在上海,加上加航促销,就是这时候了。
早上迷迷糊糊出门,一上飞机就睡觉。到温哥华转机的时候,真是东风压倒西风啊,等飞机的人群里就没有几个洋面孔。旅游和探亲的居多,学生少,估计开学了,都在读书呢。
到了排队登机的时候,排队在我面前的北京女孩快要哭出来了,结果是手机不见了。把背包留下要我看一下,自己冲进卫生间找手机去了。说起来这是不可以的,按规定,我不认识她,应该报告机场保安,把这作为可疑物品处理的。都没有来得及跟她说不行,她已经跑了。其实旁边是有一堆朋友的,估计是急糊涂了。
很快回来了,没有找到。旁边同伴七嘴八舌问,手机怎么丢啦,记得丢哪吗?都是些废话。谁有意丢手机玩啊,记得丢哪了不早找回来了?最后也不知道是不是找到,我上机了。
空乘也基本上都是中国脸,只有一个洋人脸,不过有些估计只是华裔而已,因为已经不会说中文。有些则中文好得不讲道理,不像CBC,可能是从国内招的?但英文也好得不讲道理。现在的妞子们,忒厉害了。
飞行路线很奇怪,没有走大圆的直线,而是从阿拉斯加顶尖对穿西伯利亚顶尖,然后深入西伯利亚、绕道雅库茨克然后径直向南。倒是贴近朝鲜,估计是在躲正在席卷日本的台风?
一路听旁边两个大妈高谈阔论,年轻人倒是安静。我能睡就睡,睡不着就看看电影。第一个Little Italy其实是加拿大电影,大烂片一个。开始看了,才想起来夏天开车经过Whistler的时候,听CBC里Hayden Christiansen自己在讲拍片经历,讲他在Lillooet长大时,还真送过pizza,听着还有点好玩,那就看吧。说的是多伦多Little Italy里青梅竹马但又分道扬镳的帅哥靓妹的故事,十足cliche,要多俗有多俗,要多predictable有多predictable。男女主角是Hayden Christiansen和Emma Roberts,两个曾经很有潜力但如今已经has been的“不老秀”。他们出道已经十好几年了,不能再算新秀了,但星运欠佳。
Hayden Christiansen在星战前传里出名,此后默默无闻。Emma Roberts在几个小众电影里表演不错,但始终打不进主流,有名气很大的老姑也不顶用。记得当年大学班上有两个女生,暗地被男生损为“合肥”,希望她们现在依然不知道这个暗号,太损阴德了。但这个电影里,Hayden Christiansen和Emma Roberts两人只能说是“合烂”。好在还算养眼,故事就别太在意了。飞机上看电影,不就是浪费时间嘛,就指望着浪费完了到站,也算不辱使命。
第二个电影好看多了,Book Club,一帮老戏骨女人,Dianne Keaton(《教父》里Michael的未婚妻Kay,那是哪个世纪的事情了?),Jane Fonda,Candice Bergen、Mary Steenburgen。她们年轻时就聚在一起,每月读一本书。现在老了,生活乏味了,读的书也乏味了,直到五十度灰三部曲,这改变了她们的生活,重新燃起了激情。这倒不是越老越色,而是发现了生活里新的色彩。还有好多老面孔,Alicia Silverstone(在《The Crush》里刚出道的时候青涩着呢,现在已经是大妈了)、Andy Garcia、Richard Dreyfus,还有Don Johnson、Craig Nielson,还看到久违的Wallace Shawn(还记得Princess Bride里的Inconceiveable吗?)。别太在意深度,但看着挺好玩的,意境上有点像老女人版的《Last Vegas》,Michael Douglas、Morgan Freeman、Robert DeNiro、Kelvin Kleine,能把这帮子老戏骨凑到一起的,错不了,太滥的人家根本不来,那里面也有Mary Steenburgen。
还看了两个中国电影,美丽的误会,还有一个名字都忘了,不好看,开了个头就放弃了,睡觉。说起来,飞机上看电影看睡觉了,这也算达到目的了。
过海关时,照例手印机读不出来,右手死死按住左手才读出来,太tmd费劲了,还好半小时就出关了。但是没用,等行李还是等好久。
国际航班不忙,但国内爆满。国庆夜到上海,机场专线难得全满。这是全坐车,车内不能站立,没座就不让上了。我总算坐上了最后的座。据说是国庆的关系,平常没有那么满。路上已经开始堵车了,出城的高速用膝盖想也知道怎么样了。回到南站的时候晚点了,后面的发车可能会顺延推迟,不知道是不是必须压缩换班休息时间,希望不至于误了别人的飞机。不过压缩休息时间只能偶尔为之,否则不人道也不安全。
回到家中,照理看电视,接地气。电视里在介绍浦东开发,泛泛的赞歌少不了,但有一个介绍引起注意。新小区开辟了一条商店街,新开很多各色店家,几年里改变了这里购物不便的面貌。这不稀奇,每天在中国各地都在重复。但便利店的做法有意思,最基本的东西总是有的,但货架上东西不追求齐全,但有特色,不乏名店名品和小众高档商品。他们的做法是猜度顾客心理与微信代购相结合,一三五苏州特色,二四六无锡特色,定向代购,而且有一个特色柜,接受特订代购,通过微信群凑人数团购,作为dropbox,通知到货,皆大欢喜。名店现在不拿架子,有人买就供货,多一点渠道求之不得。在物流的支持下,这是电商与街商的有机结合,好方向。美加的7-11也可以这样做,但需要在fedex之外的bulk courier service。这是不是amazon门店的思路?
上海还在不断开设新的商业区,没有经济放慢的迹象。浦东新开了一条乌达克大街,欧美风情。乌达克,怕是只有在上海还有人知道,在他的匈牙利老家没人听说过。向乌达克致敬有点意思
街上整洁了,但小店大批关门,要规范化,但很多便民服务也没有了。十一早上街上挺安静的,大概出门的都出门了,不出门的在睡懒觉。书报亭一个接一个消失了,现在买一个书报杂志都没地方了,说是邮局有,但哪里是邮局呢?现在又不去邮局寄信、打长途电话
后来邮局找到了,也不卖报刊杂志,只收订。诺大的营业大厅只有一个窗口有人,也只有一个顾客。现在都快递,没有人写信,也没人寄包裹。这样下去,邮局怕是要关门。问她现在哪还有卖杂志呢,头也不回,没有了。看来是真话。应该在书店卖杂志,还有便利店,国外都是这些地方卖,没有专门的杂志店。
电视里看到第二届斯特恩小提琴大赛的片段,丁章嫒演奏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上海交响乐团伴奏,指挥是一个洋老头,麦克•斯特恩,不知道和老头是不是有亲缘关系。小妞相貌清奇,表情怪诞,但拉得很赞。现在的小提琴家的技巧都没有可挑剔的,差别在于演绎和控制,要拉出内涵,小妞做到了。没有理由打不进世界一流演奏圈。老妈说可能是韩国人,看着有点像,那样更好,说明这个音乐节已经有点世界范儿了
天天看大概就烦,但难得看,电视上好玩的事还不少。国庆黄金周返程的时候,高铁票卖完了,有人买短途票上车,有意坐过站,宁愿补票。但这样做的人多了,竟然车里超员了,被迫停驶,要警察出面,强令一半人下车,坐另外的车,才开动。好在最后大家都回到了北京。
电视上还有奇葩事:父母偏听偏信,盲目迷信,新生婴儿闹夜,用偏方扎孩子50多针,结果送进重症病房5天,才保住小命。
敦煌为了阻止游客在沙漠上非法攀爬,破坏尽管,在沙漠里布上铁刺猬阵,游人只能在铁刺阵中间走,好像犯人一样。游人有意见,但景区方面也是难。这算素质问题吗?
上海街头奔驰似乎比宝马多了,比奥迪也多。Tesla挺多。不过开车人增加太快,driving etiquette没有跟上,礼貌行车就免谈了,事故后只知道保留现场,不知道避开快车道和进一步危险,在车道旁走来走去,还堵塞交通。突然发现,到处是监控,抓坏人还是管用,交通事故取证也管用。还看到一个好玩的:高速公路堵死的时候,大妈竟然在路上挑起了广场舞,这算广场舞的正面作用啦。
中央台几个新闻频道里,不同的播音员读的是一样的稿子,这也太不专业了。看到军事节目,女兵在训练。突然想到,女兵在战斗中负伤,男战友要急救怎么办?救命的时候百无禁忌,但平时训练怎么办?
中央台说:国庆黄金周游客和旅游年收入都同比增加9%+,这不像贸易战影响已经体现的样子。但黄金周游客太集中,可是在带薪休假制度完善之前,可能还是必须。不过实在人太多,连景点的销售小姐也大叫吃不消。
另外,出国旅游传统热点:泰国、日本、澳大利亚
新热点:毛里求斯、摩洛哥、比利时、冰岛
高增长:俄罗斯、柬埔寨、中东
新秀:克罗地亚、塞尔维亚
中国人出国旅游的目的地比以前宽阔多了。不过中国人到哪里都惦记着中国餐,海外针对中国游客中国餐饮可能成为新的增长点。另外中国航空公司得益于中国游客客流,外航较难争夺中国客流,可能这是国航、东航、海航的航线忙得不亦乐乎,但美航反而要停掉芝加哥-上海航线。
早上上街买早点,油条是没有了,煎饼和肉月饼是有的。煎饼不是上海本地特色早点,是北方外来的,但这个外来好!好吃。巨大的薄面饼只有春卷皮的厚薄,打一个鸡蛋,卷进去一点菜叶子和油条、油饼,裹起来吃!估计北方(应该是天津?)还会放上大葱、大酱什么的,到了上海本地化了,味淡了一点,但美味依旧。
家里帮忙打点的阿姨问想吃什么,想吃笋和新鲜蚕豆,但季节过去了,前两天勉强买了一些笋,大半不能吃,又贼贵,不去上这个当了。那就买带鱼吧,这个东西加拿大少见。菜市场里直接清理好了,下大油锅炸好了,回家都不用起大油锅了。不过这带鱼细细小小的,我的身材和带鱼换一个位置就好了。
中国真是吃货多。家门前沿街的小店大批关门后,附近一个小区新开了一片shopping mall。本以为是常规的shopping mall,只是把沿街小店集中到一个围绕露天中庭的多层大院子,服装店、鞋店、食品店、杂货店、五金店、书报店,什么都有点。大错!地上三层,地下两层,除了地下-2层是大超市和书店、杂货店外,可能有一两个花店、手机店以外,其他清一色都是各色风味的餐饮店,这哪是shopping mall啊,简直就是超级food court。吃很重要,但除了吃以外,还有其他啊!
装完清高后,路过水果店,撸了一大包回家,和老妈对吃。路过另一个吃食店,买了一包油馓子,还有一包猪肉脯,和水果换着吃。不过定价看不懂,标价大多不靠谱,到处是打折,促销的时候说平常12,今天9元5,交钱的时候变7元5了。我怎么办呢,总不能抱怨打折吧,乖乖收好找头,默默地拿上东西落荒而去。
尽管十一了,入秋了,但外面一走,还是满头大汗。回家,开盐汽水,吃油馓子,啃西瓜,看舌尖上的中国,好。
地铁里第一次碰到警察抽查身份证的,没带不要紧,报上名字和号码就可以。不知道是不是国庆特别待遇。抽查很松,那么大的人流只有两人在抽查,可能1%都不到。没有查到我,我从旁边绕过去了。我也没带护照,从来没有想到过要随身带护照,查到了报上护照号码管用吗?
地铁安检基本上包包都能自觉在X光机过,但这天我包里有亲戚让我带给老妈的菜,怕汤水倒出来,刚提出能不能手工查,不放倒在机器里,挥挥手就直接叫我走人了。还有一次也是,刚从田子坊出来,买了一些瓷玩意儿,包得很好,但还是怕万一,边解释边拉拉链,还没拉开,就挥手让我过去,不过X光了。我肯定看起来就是个好人。
但电视上看到高仿枪案在判决。有人在网上买到高仿枪,再高仿,也是假的,但有火药或者压缩空气动力,可伤人,但不致命,但估计顶多有大威力气枪水平。买者卖者统统判刑,制造者判刑七年,买的人也判刑两年,好重啊。
中国爱枪党大概是世界上最受压抑的了。美国人不谈了,家里开军火库都是合法的。加拿大管得紧,但只要愿意走一遍手续,也是可以买枪的。欧洲、澳大利亚估计也是一样?其他国家的人不是买不到枪、买不起枪,就是也没有仿真枪可卖。中国制造太厉害了,造个以假乱真的枪没有压力。真枪其实也没有那么难造,要是不严管,不知道多少作坊枪厂会冒出来。高仿枪可以合法出口,但不能在国内合法销售,更不能改装。但这样一来,就好像在一群半大小子面前开红灯区但连逛街都不准一样,太难了。
亲戚请客,国庆第二天在外滩三号屋顶酒吧,吃喝是次要的,主要是看风景和灯。下午就有好多人,在享用英式下午茶,一个三层托盘,放上几样糕点,堆叠得很好看。弄一杯英式茶,说说话,看看景,聊聊天,挺舒服的,也挺时尚的。年轻人多,外地人多,估计是国庆黄金周的游客。平日可能上海的商务人士多?不知道。现在的人有钱,不需要多少成功,都敢高消费。其实挺好,生活水平高了,追求高了,信心也高了。这地方没有亲戚指引,我是不敢来的,有心理障碍。
外滩警力强大,警察人墙差不多从外白渡桥排到天文台,还有大量非武装的武警增援,加上少量持冲锋枪的武警,这是以前从未见过的。上海街上从来没有见过带枪执勤的任何军警。路边停了不少特警车辆,如临大敌。地铁下午开始在南京东路不停,公交至少一直开到黄昏前,但车堵得一塌糊涂。入夜后,车辆也不让进中山东一路了。没办法,中国人多的特点在国庆+1晚上依然尽显无遗。
我们在的外滩三号以前是英国有利银行,解放后不知道什么机关征用了,改开后由著名后现代建筑师Michael Graves改造成现在的样子,里面有两家(还是三家?)米其林星级餐厅,底层是金伯利珠宝行,还有无数高级餐厅、珠宝店等,是个很高大上的去处。屋顶酒吧价格不菲,但依然人丁兴旺,国庆期间肯定要预定,平日不预定的话,也不能保证不吃闭门羹。
我们的重点是看夜景,但还是要点菜的。第一次尝到和式牛肉,纸一样的薄片,好大一张,铺满了一个锅大的盘子。生吃,很好吃。软糯,入口即化,有点上好的新鲜三文鱼的感觉,但还是不一样,好。还有一盘西班牙火腿,这个吃过,喜欢,西班牙旅游时染上的癖好,现在时常买点来吃,但毕竟是熟悉的味道,已经不震撼了。
景色没说的,下面人流如潮,真是浩浩荡荡。能够理解为什么警方如临大敌,再出现stampede死几个人,那还不知道多少顶戴花翎要落地了。
武警纠察线是一景,十字路口四道,一侧两道,以街角为轴,排队齐步走扫90度。车辆通行的时候,拦住两侧过街斑马线;行人过街时,平行排队,隔离进入和离开外滩的人,严格实行单行道。人流控制有经验了。
不知道外滩有多少警力,据说城隍庙是8000,外滩至少过万。田子坊的武警挂空港卫士的标志,估计是浦东和虹桥调过来支援的。
外滩晚上平日就灯火辉煌,国庆夜更加如此,蔚为奇观。不仅是建筑灯光,几座新的高大建筑还有灯幕,整个高楼里面像一个巨大的LCD显屏,像北外滩的白玉兰广场、国际客运中心,浦东的上海中心等,不断变换图案字样,很漂亮的动画。必须说,想不出世界上还有其他什么地方有那么恢弘的灯光秀。
但是我又错了。电视上看到,武汉25公里沿江灯光秀,石家庄也有很壮观的,重庆朝天门想必也很辉煌。
说起来,灯光秀可能是现代中国城市的共同特色,西安的钟鼓楼和城墙南门也是印象深刻,南京秦淮河不说了,玄武湖夜景估计也赞,北京天安门、苏州观前街、上海城隍庙这些就不说了,大家都熟悉。
对了,外滩三号看外滩固然赞,外滩沿街还有一溜屋顶餐厅,浦东的东方明珠、上海中心等肯定也热闹,不仅看外滩,还可以看全上海。
不过外滩灯光要是配上烟火,那就完美了。但警方可能第一个反对,人群就更没法控制了,外滩游人就不是十万人,可能是百万人了,出事死人怎么办?想想都怕。但黄浦江中从杨浦到南市排开十来八艘驳船,一起放烟火,浦东浦西两边都可以观看,想想都带劲!把人流疏导到北外滩和南外滩,容纳二三十万应该是没问题的,但要是人们不依不饶,定要百万人潮看烟火,那还真是不好办。
十一期间的爱国情节被炒作得很厉害,看得出深入人心。《我爱你中国》可能成为《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之后的第二爱国歌曲。北京前门广场有快闪唱,应该是staged,有专业歌手领唱,一般人也唱不上去,但看得出,围观的人群里跟唱的很多,尤其是年轻人,而且好像是自发的,而不是组织来的。这种群体气氛很容易打造指出凝聚力和爱国情节。在公众场合快闪高唱《我爱你中国》会成为时尚吗?这可能是宣传部的成就了。不知道七一的爱党情节除了媒体上,有没有这么多深入人心。
建筑上灯光标志里到处是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上海。好像全国都一样,成为主题了。明年将建国70周年,估计会大火。
晚上撤退的时候,车经过南京东路,零距离看到人山人海的壮观,庆幸没有零距离挤进去。我这占地面积太大,估计没我的地方了。不知道是不是警力加强的缘故,街上尽管人山人海,形迹可疑的人不多,也较少听到被偷抢的事情。国庆黄金周估计所有警察武警都取消假期了。只要能爬下床,统统上岗执勤。中国警方对巨大人流的控制也练出来了,估计没有哪个国家有这样的巨大而且集中的人流,除非麦加朝圣。美国人过节往家跑,没有往旅游地冲的。
据说兵马俑六天来了52万游客,那几个大棚子哪容得下那么多人!电视上看到,黄山成了城隍庙,没人被挤下山就是幸运了。
到了上海,总是要和亲戚出去吃吃喝喝。去苏浙汇,喜欢。以前去新雅,也喜欢。这些沪上名牌名不虚传。现在新名牌迭出,但还是喜欢老字号,对胃口,不喜欢太adventurous的。还去了翰林轩吃早茶,也好,不过是点菜,而不是加拿大那样推着小车巡回的,大概是高档了就不作兴推着小车到处窜了?
这也又到大闸蟹季节了,照例饕餮。北美河湖里好像没有大闸蟹?中国鲤鱼在北美长到一两米长,中国大闸蟹跑到这里来,会不会长成脸盆大一个?
听听两个亲戚的旅游见闻,一个到摩洛哥,一个去芬兰-瑞典-挪威-冰岛。还是更馋摩洛哥。去北欧的亲戚还在上班,忙中偷闲;去摩洛哥的亲戚退休了,现在有钱有闲,就是担心年纪大了走不动,拉帮结伙的团一年比一年小,相机也越背越小,1dx加大三元越来越背不动了。他们是改革开放的既得利益群体,老三届赶上了文革的风头,学业中断,时间流失,但最终在改革开放中抓住机会,改变人生,如今得享黄金时代。欧洲跑得差不多了,现在跑亚非拉,明年要到印度去。
但年纪大了,毕竟有些老习惯难改。同学圈里有一个,身家几百万,但手机坏了也舍不得换,非要等女儿用下来的退给他。听着好玩。
城市的马路、人行道“开拉链”少了,但还是有,还是老毛病:把人行道一围,但行人往哪里走就不管了。人行道不能走了,行人还不只有往路上走?这叫安全生产?
回来前,就知道国庆黄金周到处都走不动,不能出上海,但没有想到,上海也是国庆的主要出行目的地之一。这是重大错误。其实想起来也对,人们旅游,不是一开始就直奔风景名胜去的,而是先到“热闹”、繁华的地方,去看看“那些人”是怎么生活的。然后才轮得到风景名胜,然后才有小众、特色的地方。发达国家直接跳过第一步,进入第二步,中国人里,北上广的已经走进第二步了,农村、三线四线城市的人还在第一步,所以近期内,国内旅游最大的去处不是黄山、喀纳斯,而是北上广。
至于现在的上海,稍微热火一点的地方,到处人山人海,警察和武警把门,单行道进出。看到有的警察已经呵斥都呵斥不动了,也真是辛苦。有不少外国人,不长眼在这个时候来中国旅游,不知道他们心里是在叫好还是叫苦。还好国庆是旅游的好季节,天气好,不热,真的大热天就太热了。
听说浦东世纪汇底下开了一片老上海,大家都去这里,尤其是上海大叔大妈。没弄清这到底是什么路数,结果是shopping mall地下层的餐饮区,但装点成30年代的老上海模样,相当于把城市建设博物馆地下的老上海商业化了。不过入口处摆的一些老东西陈列,很多是60-70年代的,像厂矿机关发的印字的搪瓷杯、上无二厂的电子管收音机、木制叶片的华生电扇等。很聪明的做法,大叔大妈疯过了,疯累了,就会坐下来吃吃喝喝。如果年轻人带着老人慕名而来,吃吃喝喝的人就更多了。
这里很少外地来旅游的,大部分是上海人,连年轻人都不多,大叔大妈居多。穿上旗袍,搔首弄姿,倒是一景。想起来,大叔大妈可能青春期太压抑,现在都是pent up energy,简直是爆发啊。出门旅游也是,大妈旅游团那叫一个五彩缤纷。亲戚他们那个团里,七十二岁的老奶奶还逞能、趴一字开,也是功夫。
不过上海的shopping mall有特点:衣服店巨多,但很少体育用品或者户外用品商店,即使户外的,也是时尚性的,所谓轻户外,hard core较少,可能反映了户外活动在城市白领中还是时尚多余锻炼或者life style。
星期四开始,游人明显比前几天少了,估计高峰过去了,很多人开始撤了。但人群里看到很多年轻女子和小女孩身穿民族盛装,旗袍、古装长裙自然不少,还看到好几个朝鲜族的齐胸长裙,西式长裙倒是不多。生活条件好了,这些长裙在淘宝上可能也不贵,穿着不舒服不要紧,质量上中看不经穿也不要紧,反正是拍照用的,穿几天就扔。生活讲究了,个性化了,这种并不实用而且引人注意服装也穿了,也是民族自信的标准。没有看到蒙古、藏族、维吾尔长裙。
书店街福州路总是要去的。福州路上旧书店其实不是卖旧书,而是卖书店处理下来的过季新书。论斤卖,热门书20块一斤,冷门书15块一斤,巨多画册、字帖也论斤卖,要是练字练画,真是挖到金矿了。很多好书,但不敢买,太沉,没时间看,家里也放不下,但心里是真痒啊。帮老妈买一堆消遣书:查令街84号、尼罗河上的惨案、达芬奇密码、了不起的盖茨比,还有些收获、十月,给老太太消磨时间。自己买了一本英文的人类简史。中译本很多,也是论斤卖的,但看英文书没有语言问题,还是看原版的吧。现在发现已经看不下去译著了,一看译著,看到半生不熟的句子,就情不自禁地脑补英文原文,还不如直接看英文原文。当年可是很喜欢看译著的。看到一本犹太教的《塔木德》也在论斤卖的地方,不知道犹太人看到是不是会有意见。
找遍上海找不到的杂志摊在福州路上也看到了,是路边老房子里的店铺,而不是人行道上的东方报刊亭,难怪还存活下来了。看来经营艰难。买了一大堆杂志,老板娘好高兴,连连道谢。
上海书城转了一圈,买了一张红军歌舞团的卫国战争歌曲就出来了。军事部照例有点烂和滥,有价值的书不多,这一点比不上西单。其实上海书城在整体上都在学术水平上比不上西单,不过平民书籍更多,卖得动才是硬道理。
去之前,亲戚怕书城也是人山人海,劝我不要去,我还是去了,赌对了,那里的人不比平常多。都说中国人爱读书,哪有的事!中国人对读书并没有特殊的热情,如果不是升学考试压力,单靠装b族,这些书店可能都要断顿。季风书店就是因为叫好不叫座而撑不下去的,不是官府迫害。说是不给延续租约,但可能不是全部原因。要是经营有方,总是可以换地方接着开的。
电视上开到,16号线到底的滴水湖那里现在成休闲旅游地了,其中有新开的海昌海洋公园。这里原来都是海边的盐碱地,是上海的撒哈拉以南,正宗上海人都不把这里当作上海的,五七干校都不到这里来,现在也“一个也不能少”了。现在整体开发成休闲地了。反正不适合种地,离市区又太远,闲着也是闲着。
海洋公园在国庆期间试开发,只有网约票,不门售。地铁十六号线车站有驳接车。小孩子很兴奋,可以亲手摸海豚。
我没有到那里去挤热闹,到南翔去了。上一次去南翔,还是跟老外公去的,四十多年前了。现在地铁通到嘉定,途径南翔,方便了。但是古猗园有点失望,记得不大,但还算精致。现在扩大好多,新造很多亭台楼阁,但有点粗相,不够精致,看着就假。即使新造的,也可以用点心,造好点。那个陈良宇后花园-韩湘水博园就造的很精致。
南翔老街也是人满为患,估计不是国庆的关系,平常周末就那么多人,上次到朱家角也一样,那次都不是周末。总的说起来,南翔没有太大特色,老街上尽是餐饮店。南翔小笼名气大,味道不行,不用跟城隍庙比,还不如家门口的老盛昌。南翔的禅园也很一般,不如朱家角的和心堂。朱家角江南名镇不是白叫的。
回来后,地铁转车方便,再到田子坊,依然单行进出,但人已经比星期三少多了,大体是平日周末的水平。几年前其实来过,那时根本没有这么多人,面积也没有现在这么大,店家没有现在这么多。
田子坊现在是“城隍庙should have been”,尽管很touristy,比城隍庙还是保留了更多上海味道,很多好玩的东西,瓷器店多了,但绸缎店少了。还有就是酒吧多了,还有西藏酒吧。藏人喝酒吗?看到一家“唐曾肉肉”,不知道是什么黑店。不过这一片差不多都开发起来了,估计再也扩展不动了。
这里离外公家不远,小时候到这里来,是因为泰康路小菜场,这些弄堂里都钻过的。那时就容易钻糊涂了,但都是居民住家,黑漆漆、阴森森的红砖窄巷子,一点不喜欢,没想到现在成了情调所在。好玩的是,这里不是政府组织开发的,有陈逸飞的因素,但主要还是居民自发组织的。当年就是沿街面、后来弄堂里开小店,卖牛仔裤什么的,现在才成为时尚去处。
徐家汇早就是南京路、淮海路以外的副中心,但现在的繁华还是吃了一惊。来来回回不少,但基本上都是地铁经过,直到这次走出来零距离观察,大概三十年没有好好大量徐家汇了。样子全变了。一大堆超级商厦聚集在这里,六百、汇金、港汇、太平洋、东方,好像没有别的地方有这样的密度,南京路都要一字排开一点。mall里加上美罗城,餐饮更是不计其数,不乏中档以上的。当年这个路口一圈里恰好一个饭店都没有,出来徐闵线站旁一个小食堂一样的存在。需要那么多吗?大家都有生意做?
在mall里饭店看到一对情侣,桌上堆了一桌子菜,但应该是吃得差不多了,两人隔着桌子各看各的手机,谁也不理谁。未来一代只有与手机的relationship吗?
吃到黄酒棒冰,肯定要买一根尝尝。没有多少黄酒味,谈不上好吃,也不难吃。
Goretex冲锋衣好多,国产品牌(包括伪欧洲品牌)比北美大牌便宜,款式也比北美同价位的更好,更加时尚。Northface有goretex,号称奥地利的Northland也有,便宜好多,更便宜的是Torred(?),估计是国产品牌。看这样子,国内Goretex可能要大爆发?我等着收割呢,需要一件Goretex。Cactus Active和Goriland有轻户外的时尚风雨衣,也挺好,但只能防毛毛雨。轻户外开始流行了?但最后一个也没买,挑花眼了。法国牌子Aigle没有见过,天然橡胶雨鞋据说防水又透气,式样也好。想给女儿买一双,她在Halifax积雪大,皮靴要不了多久就沤烂了,但不知道她的尺码,也没买。
男装里,猎装和trench coat开始多了。两三年前,清一色拉链夹克衫的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不做点列装和trench coat呢?比我想象的晚了两年。
徐汇中学的老房子还在,老校门原来正对徐家汇,那位置现在是东方商厦。现在的校门在虹桥路上,大大拓宽了,当年虹桥路曲曲弯弯的,像小菜场,其实都是住家,彻底的贫民区,现在很高大上了。
在浦东机场的时候,情不自禁地又去看丝绸,竟然被销售小姐认出来了:你买过一件这样的,不过现在这颜色是新款,如何如何。我那么好认吗,还是太帅了?回来还得意地跟LP说,人家一句话就点穿了:这是销售小姐的trick,蒙对了就把你套进去了,蒙错了就说记错了呗,没什么大不了的。
回程果然绕道太平洋,先走冲绳、直穿日本,在东京转向东,从阿留申尖端以南横着飞,大概从温哥华岛port alberni直接向西延伸,很奇怪的路线,可能是避开台风康妮?
回程飞机上看了电影玛丽•雪莱,不知道有多少是历史真实,讲她在与雪莱初恋和种种不幸后,在与拜伦的一次雨天烦闷中的写作解闷比赛后把感受写成佛兰肯斯坦的事,没事别嫁诗人。玛丽是Elle Fanning演的,Dakota Fanning的妹妹,明星姐妹呢。出演雪莱和拜伦的都不熟。
诗是语言艺术的最精炼的形式,是人类情感的凝聚,但现代诗人没了,这或许像歌剧、昆曲一样,是需要时间的艺术,而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时间。
闲话少说,要紧的是,回来又该上班干活了。酒庄 现在回来,除了陪父母,就是怀旧了。
人生莫不过如此 好长,我得分段慢慢看。 老华侨,感慨多多 国内运动品牌,速干衣服我喜欢scaler斯凯乐,跑鞋我喜欢361,这个牌子的跑鞋在欧洲测评很好。 《我爱你中国》,谁的版本?老汪的? sylvia 发表于 2018-11-24 14:51
《我爱你中国》,谁的版本?老汪的?
不知道,还有很多版本吗? 那些卖东西的人真不能小瞧, 有人真能记得. 我同事在秀水街也遇到过, 同事以为忽悠他, 结果人家连买的颜色, 花了多少钱, 怎么讲价的都说出来了 冰雪迎梅 发表于 2018-11-24 13:28
国内运动品牌,速干衣服我喜欢scaler斯凯乐,跑鞋我喜欢361,这个牌子的跑鞋在欧洲测评很好。 ...
都没有听说过呢,只知道探路者和李宁。斯凯勒和361有专卖店吗? 好长。国庆节彻底宅在家里,连街都没去逛。 马鹿 发表于 2018-11-24 15:27
那些卖东西的人真不能小瞧, 有人真能记得. 我同事在秀水街也遇到过, 同事以为忽悠他, 结果人家连买的颜色,...
这可太神了!他们一天要接触多少人,怎么记呀! 晨枫 发表于 2018-11-24 16:34
这可太神了!他们一天要接触多少人,怎么记呀!
不知道, 多去几次, 人家连名字都记得 马鹿 发表于 2018-11-24 15:35
不知道, 多去几次, 人家连名字都记得
我在公司里,常常人家叫得出我的名字,我叫不出人家的,好尴尬。还好大家工作服胸前有名字,但便装的时候又抓瞎了。{:206:} 晨枫 发表于 2018-11-24 16:37
我在公司里,常常人家叫得出我的名字,我叫不出人家的,好尴尬。还好大家工作服胸前有名字,但便装的时候 ...
我们公司同事早晨见面打招呼, 都是"good morning XXX", 所以他们对名字记得很熟. 司机开起来好人,这得谁说{:220:}。比如让老边说{:194:}{:194:},
大作拜读,过年陪老妈去上海,有地方去了 马鹿 发表于 2018-11-24 15:40
我们公司同事早晨见面打招呼, 都是"good morning XXX", 所以他们对名字记得很熟....
应该是这样啊,但名字记不清楚怎么办?{:206:} 晨枫 发表于 2018-11-25 05:27
都没有听说过呢,只知道探路者和李宁。斯凯勒和361有专卖店吗?
专卖店不知道,有商场里的专卖区。 冰雪迎梅 发表于 2018-11-24 17:50
专卖店不知道,有商场里的专卖区。
运动商店里的专卖区?大百货商店运动层的专卖区? 晨枫 发表于 2018-11-25 07:58
运动商店里的专卖区?大百货商店运动层的专卖区?
大商场里的运动层专卖区 很有生活气息。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