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老是走狗屎运的老男孩(更新到24,全文完!)
本帖最后由 木不铎 于 2019-8-30 23:44 编辑周六,一大早,带闺女去上游泳课,下课后顺道去图书馆。
书架上放着新归还的两本书,居然是《丁丁历险记》系列中的《丁丁在美洲》(Tintin in America)和《法老的雪茄》(Cigars of the Pharaoh)。幼儿阅览室应该是有全套的《丁丁》,上次看见一小男孩借阅,还和他逗了会儿闷子。
https://hnnqlg.am.files.1drv.com/y4mH4UxU4bNzrjuV5mUJ8ucHgIBRdb7EL0n8oLvmfeuzvWaVAAyjD1-07pRZv0oGLTZgED3C2BjhYW4kqXaLFyEO-m95x3r_VkQ3HVcs-FdWNI0GkiBwLQoioOsjUxarr5RbTHIyJFzl_fxnEarOmbzYRsoCMpxvXXgx23vbaa8B-2-lA5NqTUWZDVKyQkl4zoJ
https://hnppuq.am.files.1drv.com/y4mCAkRTmoYu2cvpWJb04ioHJzS2mzNSNLcTEzH2C4av4eZ1b3e74OUp0H9rDWAkt9yIqUeNcgwHG3b2wAOOUYqSqdEU7HAe9Dxf172BjlG9xmDFs3BcRXc66Sm_NFDGWCv9pHEltm7V7seOKaNjyw_BEVfG_2ceye3LLPMn3QPV9YTqYthjhUkP8ZBEKlBfk6R
说起来,自己也是丁丁的忠实粉丝。第一次看到丁丁的故事,是读小学的时候。上下学路上,要跨过一座古老的汉白玉石桥。每天,会有一位老太太在桥边摆下一个小书摊,我放学路过时总喜欢在那儿盘桓上一阵。那时节,一般家庭的孩子兜里是没有零花钱的,我也一样,只能站在看书的孩子背后瞄上几眼。去的次数多了,老太太和我熟了,也不收我钱,想看书随便挑,但每天只能看一本。有时候,她收摊早,我会帮着她推车。就这样,我在小书摊上读完了《瓦岗寨》、《岳飞传》,还有《丁丁的故事》。那时候想,这丁丁运气真够好的,无论遇到多倒霉的时候,总是能化险为夷,这份狗屎运,那真真是天下无双。
https://hnm0rq.am.files.1drv.com/y4mw_85vXuRQxESKwvEQXyWTzr0BeBxWG5u9v1bcc_ZHXa5eRfsLdv-0zw38C2Fkch2eV7iRnoD1IOm7w-81pftaV37pSp7OWcNSgMquY_KCN75G4dQ6ViY81qiw14L7hffu4woVb2zTkJ1eqP8_it7fNn95To9bPCjn1pNLw9QUm2cuiM7QLGVopbJm1O2F7GE
又过了很久,书读得多了起来,丁丁似乎已经远去。学了法语,偶尔读到一段文字,才知道丁丁(Tintin)按找法语发音应该叫“丹丹”,而和他形影不离的忠实伙伴小狗白雪其实应该叫“米卢”(Milou)。米卢在中国足坛风光无限的时候,老让我想起这头活泼的猎狐犬。《丁丁历险记》的作者是一位比利时漫画家,叫埃尔热(Hergé:1907~1983)。
https://iegyga.am.files.1drv.com/y4mLcpDx3zPg403sow8dUGYq8422vTfxV2Km6MFQAUnQeHePH6vWFTJxlTuzkXk6iDQfHlxV9KvgC7T1crKzDqoVwZuje0GK3Ns1rTatMWev4gSZc9CRtkZ6DL7_HZc8Cdeylc1JLJ4hJFU4fVGvBHJo-h6aE6JROzFzPCxHk1haYuDDMUpHJULaVRP38k4nWWi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曾经出版了一套彩色版的《丁丁历险记》,有幸参加了发布会,是在南城的一个书店举行的。那天,比利时驻北京大使也来参加,同时出席的还有一位女士,是埃尔热的好友张(原名张仲仁)的女儿。埃尔热为他的这位好朋友写了两个故事,即《蓝莲花》和《丁丁在西藏》。有位北京晚报的女记者随机采访到我,问丁丁对我有啥影响。我想想说:“好像没什么特别的影响,只不过有时会触景生情想起丁丁,就像偶然间会想起一位许久没有见面的老朋友”,她似乎不满意这个答案。临走的时候,领了本书,后来被小侄女抢走了。
什刹海边有家小店叫“蓝莲花”,经过但好像进去过,还是没进去过,记不清了,卖旅游纪念品的,似乎也有丁丁的东西。许巍写过一首同名歌曲,慵懒的风格。
再后来,听说法国人拍了一套《Les Aventures de Tintin》,为了还原故事中的许多场景,法国人下了大量的水磨功夫。一次,在北京路边的地摊上,居然让我掏到了全套的DVD,从此后它们和周星星的片子一起,被我一直带在身边,陪自己渡过了很多孤独的日子。
在法国工作的时候,所在的城市离比利时其实并不是很远,但一直没有机会去溜达一下。那儿是丁丁的故乡,对了,还出产品质一流的巧克力和香醇的修道院啤酒。每天上下班,总要路过一家小店,店主似乎也是个丁丁迷,橱窗里有丁丁的人偶模型,居然要卖一千欧元。估摸着,店主其实根本就没想卖,索性用个离谱的价格把欲横刀夺爱的家伙吓走。
那年夏天的时候,结束了在普罗旺斯的野外实习,回程经过马赛,一个人四处晃荡,遭遇打劫,三拳两脚打出一条路,撒腿就顛儿,随口大喊“Au secour(救命)!”,对方立马做鸟兽散。当时自己居然不是害怕,而是心中暗笑,这句话好像是丁丁最常喊的一句。
丁丁的好朋友很多,都是缺点毛病一大堆的家伙,但一个个都鲜活可爱,寻常人等不就是这样嘛。比较喜欢阿道克船长(Captain Haddock),他那句口头禅“Mille mille sabords”偶尔会被我用来戏弄哥儿们,哈哈哈哈,就是让你稀里糊涂还以为我在夸你。
https://blufiles.storage.live.com/y1pa6FfzvvJWPrro1XskKATKcMuIdwrSWqBwPN2-RZ60oe9z09bi4ilWzUKgUSUvNAU9iUEYvzOevc/Captain_haddock.jpg
大导演斯皮尔伯格(Steven Allan Spielberg)可能也是丁丁迷,他在2011年拍了一部电影《丁丁历险记之独角兽号的秘密》(The Adventures of Tintin: Secret of the Unicorn)。看后,略有些失望,说不清是为什么。
https://hnppww.am.files.1drv.com/y4mvDPgePTFtRaHGHtN67-23u2yNVXZDpLVicWtTnLiJAS-Px2u4NGxDlMOH7mZcqf5QWV4g18gmFr7YLG2L456A-r9JYNAbMD-10uq25xrJdeJoW6ybFvW-TJG7DWn2VSCf2YRxev-QrCOKaNJ1c5coyDMu-9rfys0G9rTCXL_humIWX7IWXlb-0SAEPkDBhkD
闺女找好了书,收拾书包要出门,我劝她把两本《丁丁》也收入囊中,可她说不感兴趣。“那好吧,我来借”,说着,我用自己的借书卡借了这两本书。回家路上,闺女在车里就翻看起《丁丁在美洲》。停下车,她拿着书,头也不抬,边走边看。一气读完之后,她才把书放下。
“爸爸,丁丁的故事真有意思。”
“那是,你老爸我喜欢过的,肯定错不了。”
“咱们下回去,把图书馆里所有的《丁丁历险记》都扫光吧?”
“好啊,why not呢?对了,咱家ipad里有全套的中文《丁丁》,老爸这儿还有《丁丁》的DVD,英文、法文和西班牙文的字幕都全。”
“Hooray!”
终于,让我得逞了,暗喜一个。
《丁丁历险记》背后的故事(1):谁是“丁丁”?
本帖最后由 木不铎 于 2018-12-1 05:47 编辑https://jbq2og.am.files.1drv.com/y4mypSnpn71VxEDWs2GlIfi8TPfUR8VpoNs43kBL70tcM936Laya6JMbd-awK_yvklvNPEvlqap9UNmEiOxi6kRI0R2qwXpqiJd7kD5KY4CDpPmlO0-03kpkSjQXh-3bUtjRIG4X7X1nGgmGMKPnfuqvS8vhswppN8KyeRgScTnzJCKyZy7ZwliMaMZjTtdWEGb
1928年,丹麦少年佩拉·胡德(Palle Huld,1912~2010)独自完成了一次环球旅行,他从丹麦出发,途径英国、加拿大、日本、中国、苏联、波兰和德国,44天之后回到了丹麦,而当时,这位少年尚未满16岁。归来之日,这位汽车行的小伙计在哥本哈根得到了万众欢呼。胡德的事迹在当时的欧洲引起了轰动,也激发了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的灵感。
https://jbqauq.am.files.1drv.com/y4m7vvQyNLWHwTBrpSrf8G6yYtqfhGJPRbpp2cI6I_hOuomvS05HRiGHqOdJMThToIsRUKNWnftPyO6RkpV6G9X7kef8P9ECCe7Bal6pBBZHYXTtUWm9pCOc2s4sylYYp7Yr25CE9AYThOAfsNgCLu1T-hcWFsnugy5WtD9Y63Z79cdXYj1NgD52rRmsBMRnFko
1929年1月10日,丁丁(Tintin)在埃尔热的画笔下诞生了,他首先登场于杂志《二十世纪小伙伴》(Le Petit Vingtième)。当时,埃尔热创作的第一个故事是《丁丁在苏联》(Tintin au Pays des Soviets)。丁丁作为该杂志的特派记者前往苏联采访,见识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铁腕统治下黑暗的一幕。由于这本书对当时的苏联极尽嘲讽之能事,被认为是一部“反苏”作品,因此,在国内没有译本。估摸着,这种待遇还会持续若干年。
https://jbrlra.am.files.1drv.com/y4mduBLqyKuKo4ZN6LxFpkLDGRaQiHo1g2BVohvzHghonoRxU6gE2djl0LLSVw56_OWIfQRt11ehtfR0CD7envqRJuB5wQpBpeAquP5M6dmvLVy8XPWCNUlWY104x0ZzbJUYlk_h7rZGMqRytzB1_ej6UIYkSY6jYCX6HTx4AcVPPPfiIC8Z3hFSF_SWdGb9MkZ
然而,也有人认为,丁丁的形象很大程度上脱胎于埃尔热创造的另一个早期漫画形象多铎(Totor)。多铎是一位童子军(Scout),是埃尔热为童子军杂志《比利时童子军》(Le Boy Scout Belge)专门创作的,而埃尔热自己打小就是这一组织的成员。丁丁的身上能看到很多多铎的影子,同样热爱冒险。
https://jbpk0a.am.files.1drv.com/y4m2uPs7o9FfX8-G3MPKGzTF6NkbHWeky7sG45PBkFrd5btT6y_UDBeHiNlAjUPrn8Qy4FU9xu0RB2fq6rHV0R0gTIthPunU-uhgceXLmauIusAPr7uEhipc-Yw5m2ysFhbLwK8VGDzHX7XCn6v-ugKzMKKWv4kuQqBfWPzeMj4Wnz3_qoLITKgHiJUSjRDJOuY
有人会问:“丁丁有多大年纪?”在《丁丁与我》(Tintin et Moi)一书中,作者努马•萨杜尔(Numa Sadoul)说“16岁,17岁(最多18岁!),即使2004年丁丁刚庆贺了自己75岁的生日!他正式诞生于1929年1月10日。岁月悠悠,时光飞逝,而他的脸上却没有一丝皱纹。他的面容一如既往,永远年轻”。
https://jbqvww.am.files.1drv.com/y4mUNF6MCVGhDMGzQlJK1EPh2D9fStLLU-RfbkEkJL0TJy_5kY-uVI-Z_bJG1h2TEewb7gVhsF6fohltfr9h_hIO3WI8GtGavUgnV5E90L6b9zyRx87_orTirUxNJ-hQKIu8B9jLGzkZ5YnA3iSuET5A1ebfvojdq1nMmFshRbs_2bJ2u7sUFbhdjlWg7MmPYh1
那么,丁丁有家庭吗?当然啦。丁丁的父亲自然就是埃尔热,他的本名是乔治·雷米(Georges Remi),“埃尔热”是他的笔名。埃尔热明确讲道: “我培育他,保护他,抚养他,就像一个父亲培养自己的孩子。”丁丁还有他忠实的小伙伴——小狗白雪(Milou,英文名为“Snowy”),陪着他上九天揽月,下五洋寻宝。另外,丁丁还有一大帮子朋友,比如张,他成了丁丁一生的朋友,亲如兄弟。接着是阿道克船长,他愿意为自己年轻的朋友出生入死。还有其他人物,如:卡斯塔菲尔,向日葵教授,杜邦和杜庞,内斯特,等等...... 他们都属于丁丁的大家庭!
“当我喜欢成为英雄或完美的人时, 丁丁就是我 ......”
——埃尔热 等 2.{:237:} 我也是到了这边,才有机会把图书馆里所有的丁丁历险记全部扫了一遍。过瘾
{:187:} 写得真好。 不错,小时陆陆续续看过几本丁丁,印象很深 木不铎 发表于 2018-10-26 06:59
1928年,丹麦少年佩拉·胡德(Palle Huld,1912~2010)独自完成了一次环球旅行,他从丹麦出发,途径 ...
内城某处有个比利时餐厅,上面有丁丁的彩画。
还是东子和端娘推荐给我的,算起来有七年没去了。 赶紧查了查村里的图书馆,居然有15部丁丁的DVD,估计不全但也先订下了。若干年前在巴黎真想带一套法浯版的,就是太沉了。 也是中学时非常喜欢的画书。 小朋友上了老当 我电脑里有全套的《丁丁历险记》连环画,可是一直没有看完,下载了十多年了。无寻处唯有少年心。 @船长阿道克 本帖最后由 阿忙 于 2018-10-26 08:42 编辑
我那时候省下午餐钱,买下来全套的丁丁历险记 蓦然回首 发表于 2018-10-26 13:04
我电脑里有全套的《丁丁历险记》连环画,可是一直没有看完,下载了十多年了。无寻处唯有少年心。 ...
带着小毛一起看,很快就看完了。 那个餐馆是工体北路的“莫劳龙玺”。
《丁丁历险记》背后的故事(2):热带雨林的深处
本帖最后由 木不铎 于 2018-12-2 23:13 编辑https://jboblg.am.files.1drv.com/y4mWIbCnShbOImQx7tR4qoJBKEwCBkoIab5nVGseowiV4zDiyiN8qWsxpXBlt9EFluQMNz5SAY9vyzkKhEMSnU3b4KssTWUbE0w8MoAo8yM90ZXo2YcCLwu20TigQfrmcqOmIkDPMIMx4az8jrElAVWGyavJ0dQMRSyXLQ77wNqgS1cd-MMBTf6kFp0njinIDjx
《丁丁在苏联》大获成功,好评无数。这时,丁丁面对着一个地球仪,代表读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去哪儿呢?”(Ou Aller?)
https://v9fnxq.am.files.1drv.com/y4mOiA_j02X5bIwGgfr-Exx1Zt7dHEs4yU3hjvKNQN_mpgBS3ZmBgJlCbL_jHgYTYu8YOImN3V_XxCNlFye5AZRloSTNvfNzhLUmzLGpP2F37QW_OTJzYGs_NSUTJQ0ZNSjFAUvZXiG8TC-NDE2s1BkmfKPvHPl__hLRXdcLCvYf5OUV8IJXVccSeiU7BiJKcl4
十世纪三十年代,整个世界处于经济大萧条之中,面对当时世界政治的两极——苏联和美国,除了苏式的极权体制或者美式的资本主义,是否还存在第三条路线?在批判了苏联的体制以后,埃尔热准备送丁丁“去”一趟美国,是时候揭示一下乌漆八糟的美式资本主义了。
不过,《二十世纪报》(Le Vingtième Siècle)的主编瓦莱兹教士却建议埃尔热将选题设为比属刚果(即今天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的陆地面积约234.5万平方公里,是非洲国土面积第二大的国家,盛产各种矿藏,原为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的私人领地,但由于他的残酷压榨,导致当地百姓民不聊生。1908年,迫于国际压力,声名狼籍的国王被迫将刚果自由邦交给了比利时政府,更名比属刚果(Congo belge)。比利时政府急于借丁丁热,为比利时挽回形象,于是,殖民地部长联系《二十世纪报》,想让丁丁在其副刊《二十世纪小伙伴》上面做一点关于比利时在刚果的“正面”报道。
https://vfydig.am.files.1drv.com/y4mQkNEoLgxjK0RrI32_rMuEaA9TGDy7aTl46NokZ1W0tgczTOCwudM0amVcpiwIG4nPYCHoP3wmnzuO8uRUvfGJemzldMT8fCRxYd-6TafxXGN8xOfw2BHyV2VqtVakDhDJb8-6dXFpJIlpIHb-Ic_1vQy1Rr4kRFcb4DOd4L8CNTv6pvVHHWGoVYB8dhVzDLF
于是乎,《丁丁在刚果》(Tintin au Congo)于1930年6月至1931年6月在《二十世纪小伙伴》连载发表。“带着任务”的丁丁,就这样与白雪一起,来到了刚果的热带雨林。他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丛林动物,和当地的黑人土著交往,甚至无意中成为某部落的首领。同时,他们还挫败了一帮匪徒的阴谋,历经了种种危险。这些精彩的故事情节,极大了满足了普通读者的猎奇需要。
https://vfweqw.am.files.1drv.com/y4meeGHofa3bQFjWduyXU8qmyon6S6j4CKPGR5mlFYOLtn1LjOjMbLZBc75LmPM6gAuVa1wHgfsgHlIRQvp7ZbtNhJc7oSf-dOaDWULCoE4vGBuVblr9kI14xxQb5o93Cc9y4FD7EfN_c5b2W9g25gKUqR5BfQUjrnF5yDQ8tx96ivkCquUQHAsAYUwehd05qCj
然而,在这个故事中,黑人被描绘成智力低下,性格懦弱的形象,而白人殖民者则成为智慧善良的化身。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影响无处不在,加上虐杀动物的情节(例如,丁丁屠杀羚羊、炸死犀牛、打死黑猩猩……),让该书受到了不少抨击。再版的时候,虽然埃尔热做了一些修改,但由于作者的思想局限性,本书还是存在不少瑕疵。如果是在21世纪的今天出版,估计书中的很多言论和画面将会受到各色人等的群起而攻之,特别是在唯政治正确马首是瞻的欧洲。
https://vfzofq.am.files.1drv.com/y4ml-BeMtcARrbAU-OYtptSwYz3Kv2oQZOzc7JQvfGqeIA34GfjRYYL08m9-viKyCrAVxnhgIZ7kCgP-8TdY6J6OydrsYizvt-am_LURlOX_fXWm3d6z7tugZhB_dAeltCLOIJYKoEtWzv3Aau6drn7wC2ei5JLE-jzfSPLDd0fh_or0VTj-IT5iCx43DbZ7lJX
作为一本儿童读物,《丁丁在刚果》应该说是一部非常吸引人的作品。毕竟,孩子的世界没有成人的这么复杂。 童心常在,永远年轻。 刚发现Dupond / Dupont 英语版译为 Thompson / Thomson。接着看还有哪些名字不一致的。 布鲁塞尔有个丁丁博物馆
我女儿小时候也很喜欢看丁丁历险记,后来我们去布鲁塞尔玩的时候专门去丁丁博物馆参观了一下,里面有各种纪念品还有可爱的玩偶。 小时候最喜欢的漫画书之一。
80年代西北小城市里就一个新华书店,高高的柜台后边的书架上就有《丁丁历险记》,应该是不全的,父母也不会给买全套,每次都是一本一本买。后来转学来了个同学家里有全套的,大家都去借渐渐的就不全了,所以一直都没看过全套。还是等生了女儿以后才买了一套,女儿看不懂反倒是自己先过了把瘾,终于赶在不惑以前看完了《丁丁历险记》{:219:}
回头一定要跟女儿一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