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DATE
这篇文章把来龙去脉讲的比较透了,推荐正经阅读
原来这场大战肇事者是黄市长啊,嘿嘿,嘿嘿
这篇写的还是不够深刻,高度广度都不够。还要收399才能进圈?还不如我来写呢
奇帆市长又不是财政口的,他就是打个酱油,被人利用了。
帆市长圣眷颇隆,人家凭本事吃饭的,也不怕被利用。
财政部想揽权,央行忍了。
财政又想夺利,央行也忍了。
财政又想甩锅,央行还是忍了。
最后财政还想追责,这次央行不能忍,也不敢忍了。
如果地方债务全部甩给金融系统,金融的不良立马爆炸。按照现在的规矩,一旦形成不良,银行里面好多的饭碗立马就得被砸。虽然银行的亲儿子们家破人亡央行还是可以看笑话,但是接下来要追央行和银监会的监管责任,这就是挖央行的祖坟了。
吃瓜吃瓜,看戏看戏。
大黑蚊子 发表于 2018-7-17 09:32
话说回来,两边这次一过招,虽然都没说全实话,但央行明显底气更足一些
财政估计也是知道自己这篇文章不 ...
也许这次要动财政的基本体系:地方被逼良为娼的体现难以为继了。
营改增以后,地方政府除了卖地,几乎完全没有收入来源。土地不让卖了,只能借债。这本来就是逼良为娼。
现在债不让借,连娼都不让做了,地方政府怎么活?
五月 发表于 2018-7-17 17:04
这篇写的还是不够深刻,高度广度都不够。还要收399才能进圈?还不如我来写呢
奇帆市长又不是财政口的, ...
能把之前的事情串一串,就已经不错啦,虽然里面虚张声势之语多矣
话说我还真不知道黄市长那个演讲,以他现在的身份,确有可能随口一说被人利用了
我觉得黄市长懂财政(特别是“政”)的确不假,懂金融这事儿咱们得另议
98年2700亿特别国债,财政部印了债,银行掏钱买了债,财政部再拿了钱扔给银行当资本金,其实操作还好
奈何03年连这个事儿都不敢干了,非逼着周、郭、易冒风险走汇金公司那条道
我也是...啧啧
五月 发表于 2018-7-17 17:11
也许这次要动财政的基本体系:地方被逼良为娼的体现难以为继了。
营改增以后,地方政府除了卖地,几乎 ...
改财政体系,那得改地方的KPI考核
KPI不改,财政体系不可能改
徐忠大嘴巴嚷嚷说开征房地产税,那是个烟雾弹,人家话音落在后面呢
政府赤字预算3%,去年只用了2.4%,里外里财政赤字可以增加至少1%
掏钱吧您呐,不掏钱把地方债务平台这事儿解决了,咱们一起完蛋啊~
莫斯奎行长威武,这种黑话也不怕上面听到。还是行业内的解毒? 大黑蚊子 发表于 2018-7-17 17:30
能把之前的事情串一串,就已经不错啦,虽然里面虚张声势之语多矣
话说我还真不知道黄市长那个演讲,以他 ...
货币学是偏门冷门学问,辛辛苦苦学通了只能当央行行长,就业面太窄了:lol,本来能搞清楚的就不多。比如“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曾经建议把外储分给国民。黄市长对外储和央行的事有误解很正常。当时我看了新闻也奇怪,这位同学怎么管起外储来了,建议也不伦不类。
2003年那波操作我也觉得略奇怪。不过当时外资股东要获利退出,也需要用外汇接盘。
98年那波是真的神操作。然后几家外资行当作没看见,毅然扔了真金白银给天朝,不知道是谁负责忽悠的。那时候真的是赵本山的卖拐。
五月 发表于 2018-7-17 21:37
货币学是偏门冷门学问,辛辛苦苦学通了只能当央行行长,就业面太窄了,本来能搞清楚的就不多。比如 ...
但是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后来收益也是不错。 料理鼠王 发表于 2018-7-17 23:13
但是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后来收益也是不错。
外资银行当时冒了很大风险的,任何人看了四大行的不良资产(比如说我)都会觉得这银行应该没治了 五月 发表于 2018-7-17 23:25
外资银行当时冒了很大风险的,任何人看了四大行的不良资产(比如说我)都会觉得这银行应该没治了 ...
估计当时是当风投下赌注的,结果给赌对了,获利颇丰,美银要不是这笔获利金融海啸时就挺不过去了 霉帝大金融机构都是大财团领头兵。
人家早就做好了整体布局,与中土做的交易包含很多的。
霉大资本家与权贵勾兑!
要说清楚,中枢那帮才能说明白!
地方诸侯及门客才懂! 吃瓜群众鹿过赚一爱元 财政是真会计,央行可不是真出纳。央行指责财政部门事没干对,事没干好,这是指着和尚骂秃驴,对中央不满啊!!!良心大大的坏了!!:lol:lol:lol
财政办的事,甚至怎么办都是领导定的,财政真的就是一会计。
央行相对独立性更强,但央行的人和其他部门以及基层不怎么打交道,基本没行政经验和基层经验,很多说法都是想当然,看人挑担不吃力。
财政部门天然保守,也只能保守,不保守的领导也不放心。所以扩大赤字啥的甭指望财政有什么特别的主动。
减费降税是真有实效的,企业是少缴了钱的。
财政收入增长高于GDP也是真的。
统计里一般说的财政收入只包含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不包含基金收入。
最近几年财政收入增长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很多基金收入变成税或者非税了,导致收入口径和往年不一样。
好比:资源税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企业貌似缴税增加;但同时减少了可持续发展基金等类似基金缴费,总缴税费是减少的。最近几年很多基金收入科目调整为非税收入或税收收入,变相增加了财政收入。
记得有一年有12项收入从基金转隶入非税收入下的专项收入。
如果扣除这部分转隶来的收入,同口径财政收入增长不一定会高于GDP增长很多。
地方上的小微企业的头疼的可不是这些合法税费,压力是人工,房租和完全不可控的“第三方收费”。 指责财政存款高还发债借钱,完全外行说法。财政分配的是支出指标,部门指标未支出前沉淀在国库形成存款,但各部门,领导安排的项目是无穷尽的,需要另外安排支出指标,所以才需要借款。
吃瓜群众就好奇楼主和各位对目前经济走向如何看,对汇率和股市走向如何看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