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鸟小论]方法比镜头重要
本帖最后由 七月群山 于 2018-5-2 14:11 编辑https://c1.staticflickr.com/5/4631/39285151534_30e0a1de4f_b.jpg
手机
https://c1.staticflickr.com/3/2897/33374478316_b2b91b1cc7_b.jpg
业余级器材
https://c1.staticflickr.com/5/4702/38796114070_d52361a756_b.jpg
高级器材
这三张图片,如果不加说明,我猜很少有人能看出拍摄器材有什么“质”的差别。
1,DXOMARK的数据
说起镜头的好坏,很多人都知道DXOMARK,并以其提供的数据为判断标准。这没什么不对,只不过,在真实世界里,这些数据仅供参考,而判断镜头好坏的根本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看你会不会用。
2,定焦与变焦
按理说,变焦头更方便;如果让我重来一次,我也肯定会选150-600mm/f5-6.3的副厂镜头,而不是佳能的400mm/f5.6。不过呢,以个人经验讲,我觉得定焦头更容易“上手”,更容易找到“镜头感”;变焦头就很难了,我甚至觉得不可能。当你吃透了一个镜头,你可能就不会特别在乎“方便”这个因素了。
3,长焦要多长
这个一是看体力,二是看水平。初学的时候,我也总以为焦距越长越好,光圈越大越好,当时甚至在打600mm/f4的主意,真是自不量力。“镜头不能比胳膊粗”基本可以说是一铁律。相应的另一原则是“变焦基本靠走”——能做到这一点的,就是高手中的高手了。
https://static1.squarespace.com/static/57a916b8579fb3835f59da6b/t/57b0fa1e6a4963e7a40e1665/1471216180084/
以拍翠鸟为例,“架大炮”的十之八九是发烧友,而用小广角加两三个灯布光的(图源自网络),则绝对是专业选手。
4,最有价值的镜头
就是你最常用的那个镜头。镜头的价值体现在使用频率,而不是别的。
5,附录“佳能高级镜头全解”
是一段近两小时的现场录像,我保存两年多了。断断续续的看过几遍,感觉帮助很大。主讲人“阿迪”的职业是中学教师,退休后开始打鸟,多次获奖。如今主营打鸟导游,并代言佳能和B&H。——必须说,他也不是神,也有错误;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as-GiB9jzo
这是我留在猫帅院子里的草稿,没写完。我本来想接着写一些自己的方法,却发现,自己也没什么特别的方法可以总结,归根到底就一条:唯手熟尔。
,
快乐摄影党 太漂亮了。 Youtube视频是怎么插入的?试了半天也不灵光 我就进来看看,刚刚步入苦逼的中年,拍鸟这个伟大事业,怎么想都是至少20年以后的事情了。。。
Anyway,最有价值的镜头就是你最常用的那个镜头,这个说法不能同意更多~~ 你拿着它就会有很强的安全感,剩下都是享受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以及(也许有)结果,这其中的快乐跟多少钱买的镜头并没有啥太大关系。 本帖最后由 七月群山 于 2018-5-3 05:00 编辑
拍鸟的最大难题是:接近。这也是“大炮”盛行的主要原因。必须明确:用长焦镜头是为了拉近,而不能本末倒置的以为,只要有了长焦镜头,就万事大吉了。
插一句:长焦镜头里,上万美元的红圈大白炮和几百美元的“狗头”之间的差距,也就是“走两步”的距离——往往“走两步”的效果还更好。
再插一句:长焦短焦的“焦”的概念,重点在于“视场角(angle of view)”的宽窄,而不是说“能放多大倍”。不明白这点,就很难培养出“镜头感”。
回来说“接近”。“接近”有两个大前提:一是安全,一是不能过度惊扰。这里就不展开说了。直接说方法。
1,驾车/驾船接近。只要条件允许,这是我用过的最有效方法。车和船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掩饰拍摄者的生物特征。说白了,在鸟的眼里汽车和石头大概一个性质。举个例子,我以前经常开车到一棵大树旁,拍戴菊莺(一种麻雀大小的小鸟),那情形就跟drive-through ATM一样方便。
https://c1.staticflickr.com/1/912/41125982654_f9d1ba59f4_o.jpg
驾船接近拍摄水鸟。一两百块的塑料船胜过几千块的大炮。
https://c1.staticflickr.com/1/864/26985931707_86bc2af5d4_h.jpg
在岸上很难接近的水鸟,从水上接近就容易得多。即使我们穿着颜色鲜艳的救生衣,也不是轻易的就能惊飞它。
https://c1.staticflickr.com/1/863/27974066678_a3974d680f_b.jpg
驾车接近至5米以内,在车内拍摄。这个距离很难看出廉价镜头有什么缺陷。
还有一个想法,是用无人机接近拍摄,但是比较担心会过度惊扰鸟类。
2,埋伏
与上面提的主动出击的思路相反,埋伏是被动的,需要熟悉环境,和适当的伪装,最重要的是耐心!伪装我主要说迷彩,迷彩到底管不管用?我还真吃不准。有时候感觉特好用,有时候又觉得没用,只是心理安慰。
https://c1.staticflickr.com/5/4715/39901367951_53d8a1c937_b.jpg
鸟窝附近,是打埋伏的首选地点。
https://c1.staticflickr.com/5/4742/39842824862_841536fc78_b.jpg
捂一身迷彩,埋伏在湖边山坡地阴影里,等待鹈鹕从眼前飞过。因为风的关系,这里是它的必经之路。
https://c1.staticflickr.com/5/4625/39164818574_ac69fbf872_b.jpg
有时候坐在树林里休息时,也常有小鸟跳到眼前。
3,引诱
引诱比单纯的埋伏增加了一定的主动性,和可预期性。在市区的一些公园里,有专门喂鸟的地方,还搭了观景台。在这种地方拍摄,难度相对比较低,不会搞得手忙脚乱,适合初学者熟悉器材,提高信心。缺点是,这种地方往往鸟的种类比较单一,没劲;而且个人机动性低,选择也少,容易被“程式化”。
https://c2.staticflickr.com/4/3699/33274409571_bdb9a4ff18_b.jpg
引诱鸟儿到预定区域拍摄,主要用于练手。
有蚊虫吗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18-5-2 15:42
拍鸟的最大难题是:接近。这也是“大炮”盛行的主要原因。必须明确:用长焦镜头是为了拉近,而不能本末倒置 ...
有一种拍鸟叫后院党:lol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18-5-3 04:42
拍鸟的最大难题是:接近。这也是“大炮”盛行的主要原因。必须明确:用长焦镜头是为了拉近,而不能本末倒置 ...
干货啊!小本本上记下来,等退休了就可以实践了~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18-5-3 04:42
拍鸟的最大难题是:接近。这也是“大炮”盛行的主要原因。必须明确:用长焦镜头是为了拉近,而不能本末倒置 ...
拍得真漂亮,土豪们的爱好啊{:189:},额还是锄地去吧{:221:} 鸟的视觉比人多了个紫外线频段,所以彩色在鸟眼睛中与人是不同的,人眼中很好的迷彩在鸟眼中就不一定了。
我小时候也爱打鸟,不过是用弹弓。我的感觉是对鸟的惊动影响动作因素大于色彩,多次碰到在树下修弹弓时群鸟在头顶上很近(能近至一米)的地方吃果子,弹弓修好装好弹手伸的稍快一点鸟就全飞了。 奉旨灌水 {:187:}{:187:}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