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 发表于 2011-11-16 05:10:54

【诗词入门】30分钟搞定五绝七绝五律七律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7-9-12 14:41 编辑

山菊老师最近开办了格律讲习班。如果大家感觉已经毕业了,可以不读这篇。否则不妨看看,换一个视角。
1. 五绝只有四种标准句式:
A) 仄仄平平仄 “白日依山尽”
B) 平平仄仄平 “黄河入海流”
C) 平平平仄仄 “欲穷千里目”
D) 仄仄仄平平 “更上一层楼”
五绝20个字里,只有3个绿色的字平仄随意。其它17字都不能随意变。
2. 把五绝的四种句式前面各加两个字就成了七绝的四种标准句式。加长后的第一字平仄随意,第二字必须与第四字相反。这是七绝唯一一条自己专有的规则,记住它以后,就可以把五绝七绝的格律合在一起研究。A) 平平+仄仄平平仄 B) 仄仄+平平仄仄平 C) 仄仄+平平平仄仄
D)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绝28字里,共有7个字随意,其它21字不能随意。
3. 将四种标准句式排列组合,所有用平声押韵的五绝或七绝诗只有四种不同格式:ABCD:“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DA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BCD:“更上一层楼,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DAB:“黄河入海流,更上一层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如果不喜欢用篡改过的例子,那就请用这几个:
CDA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DBC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DAB:“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 两个五绝叠加就成了五律。两个七绝叠加就成了七律。用平声押韵的五律或七律也只有四种不同格式:
ABCD+ABCDCDAB+CDABDBCD+ABCDBDAB+CDAB
注意四种格式分别以A或B或C或D当第一句。这意味着,如果第一句选定,则全诗的结构也就唯一确定了。够简单吧?
看到这,大概只用了10分钟吧?如果你不想深究,现在就可以去用上述这些规则写诗去了。不过,且慢……如果你真把上述的4x4=16种律绝格式跟古人诗作比较,很快会发现很多古人诗作并不符合这些格式。为什么呢?主要有四种原因:

1. 格律诗,或称“近体诗”,从兴起到统治诗坛,发生在初唐到盛唐这段时期。如果你检查更早的诗,它们不符合格律是当然的。通常把那时的诗统称为“古风”。即使盛唐时的李白,也爱写古风,比如“床前明月光”。盛唐以后,仍有写古风的,不过从那时起,不会写格律诗的文人,就象今天不认识ABC的文人一样,非常罕见。

2. 为了简化叙述,前文说的只是用平声押韵的格律诗,这也是格律诗的主流。虽然有些仄韵诗很出名,比如“春眠不觉晓”,所谓“28式格律表”还包含12种用仄声押韵的格式,但完全符合格律的仄韵诗极少,不提也罢。如果有兴趣,只要把AB变成BA, CD变成DC,就差不多了。

3. 汉字读音从来是变化的,某些古人诗作按古音念是符合格律的。古代四声是平上去入,普通话四声是阴阳上去。入声消失,化入普通话四个声部,其中一部分字因此由仄转平。比如“黑”和“白”今天念平声,但原来是入声字,属于仄声。所有的数字中,只有“三”和“千”一直是平声字,其它在古代都是仄声字,不管你现在怎么念。入声字变成平声的字有几百个,用多了大部分可以自然记住,记不住网上随处可查到。另外也有相反情况,即古代平声字今天变成仄声,比如“遥看瀑布挂前川”里的“看”,“不思量,自难忘”里的“量”和“忘”。

4. 写诗诗意第一,四种标准句式只是形式上的努力方向。在有了好的诗意的前提下,上面说的不能随意变的字中的某些可以酌情变通。比如前文说过,五绝四种标准句式20个字里,只有3个绿色的字平仄完全随意。其它17字不能随意变,但其中绝对不能变的字是红色的11个字,还剩6字可以适当改变:
A) 仄仄平平仄 “白日依山尽”
B) 平平仄仄平 “黄河入海流”
C) 平平平仄仄 “欲穷千里目”
D) 仄仄仄平平 “更上一层楼”
怎样改变才不算出律呢?根据沙地先生对大量格律诗的统计、总结,四种标准句式可以扩充为10种合律句式。

A式变化最多。以A式为基础,只要两个红色字不变,两个黑色字怎么变都不离谱!
A1) 仄仄平平仄 “白日依山尽”(注意划线的两字连平)
A2) 仄仄仄平仄 “春潮带雨晚来急”(所有7字例句,请先注意后5字)
A3) 仄仄平仄仄 “野火烧不尽”(仄字太多,下一句需要用平字多的B3来补平)
A4) 仄仄仄仄仄 “向晚意不适”(仄字太多,下一句需要用平字多的B3来补平)

以B式为基础,可以有三种合律句式。
B1) 平平仄仄平 “黄河入海流” “千里江陵一日还”(注意5言第一第二两字连平,少一个成“孤平”)
B2) 仄平平仄平 “恐惊天上人”(注意第二第三两字连平,少一个成“孤平”)
B3) 平平平仄平 “春风吹又生” “驱车登古原”(平字多,可用来配A3、A4)

以C式为基础,只有两种合律句式:
C1) 平平平仄仄 “欲穷千里目” “两岸猿声啼不住”(注意划线的两字连平)
C2) 平平仄平仄 “凉风起天末” “欲把西湖比西子”(这种变体极为常见。请注意第一字不再是随意的绿色,因为要保留连平!)

最后,D句式没有变体,一变就出律!
D) 仄仄仄平平 “更上一层楼” “朝辞白帝彩云间” “轻舟已过万重山”(注意划线的两字连平)

可见除了A式有例外,5言句的两字连平不能少。研究某个“合律格式”时,千万不要忘了它属于ABCD中的哪一个位置。比如“仄仄仄仄仄”在A的位置可以合律,换到其它任何一个位置,就错得没边了。
沙地先生把不符合上述十个句式中任何一种的句子称之为“古风句”。有时候古人格律诗里会有一、两句“古风句”,如同白璧微瑕,整体上仍然算格律诗。但是今人不可取东施效颦的态度。

关于押韵,平声韵的格律诗,B和D句式必须押韵,A和C句式必须不押韵。怎样算押韵?有四种不同选择:

1. 遵守南宋时根据唐诗编写的“平水韵”。平声韵字被分在30个韵部里。网上到处能查到。用平水韵写的诗看上去最正宗,但某些字读音已变,用普通话朗读起来可能不好听。

2. 遵守平水韵部适当合并形成的14个韵部。这实际是填词时遵守的韵部。比第一选择宽松一些。

3. 按汉语拼音韵母押韵。这样写的诗看上去不正宗,但朗读起来更好听。

4. 选择既属于“平水韵”同韵部,又有相同拼音韵母的字,两边兼顾。这样似乎很麻烦,但一首诗至多需要5个韵脚字,没有什么了不起。为了看着、读着都舒服,这是本人认为的最佳选择。

最后,不能不介绍一下沙地先生其人其事。沙地(1923-2010),原名萨福溱,字溉东,又名萨砥,蒙古族人,祖籍福建福州,生于河南开封。沙地先生是元代大诗人萨都剌的后人。其伯父萨镇冰更为国际知名的中国海军三朝名将。沙地先生是法国凡尔纳名著《八十天环游地球》的译者,精通法、英、俄、世界语和诗词格律。

多年前本人曾有幸与沙地先生相识。这篇短文大部分是本人学习沙地所著《萨氏诗词格律ABCD》以后开始练习的心得。让更多朋友以此捷径走入古典格律诗的美妙宫殿,也是对沙老在天之灵的一种告慰!

guagua 发表于 2011-11-16 13:28:45

本帖最后由 guagua 于 2011-11-15 22:00 编辑

嗯,好像懂了一点,B句式必须有连平,否则就犯了孤平。
现在是10种句式要背住了。{:soso_e115:}

楚天 发表于 2011-11-16 20:10:15

本帖最后由 楚天 于 2011-11-16 07:12 编辑

guagua 发表于 2011-11-16 00: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嗯,好像懂了一点,B句式必须有连平,否则就犯了孤平。
现在是10种句式要背住了。
...

不要背。这十种句式主要为了理解古人已有诗作。如果自己写,作为初学者应当尽量用四种标准句式,实在不行了,翻翻这十条,原来古人也这样,可得意外惊喜{:190:}

山菊 发表于 2011-11-16 21:53:26


五绝四种标准句式20个字里,只有3个绿色的字平仄完全随意。其它17字不能随意变,但其中绝对不能变的字是红色的11个字,还剩6字可以适当改变:
A) 仄仄平平仄 “白日依山尽”
B) 平平仄仄平 “黄河入海流”
C) 平平平仄仄 “欲穷千里目”
D) 仄仄仄平平 “更上一层楼”


怎样改变才不算出律呢?根据沙地先生对大量格律诗的统计、总结,四种标准句式可以扩充为10种合律句式。

A式变化最多。以A式为基础,只要两个红色字不变,两个黑色字怎么变都不离谱!
A1) 仄仄平平仄 “白日依山尽”(注意划线的两字连平)
A2) 仄仄仄平仄 “春潮带雨晚来急”(所有7言字例句,请暂先注意后5字)
A3) 仄仄平仄仄 “野火烧不尽”(仄字太多,下一句需要用平字多的B3来补平)
A4) 仄仄仄仄仄 “向晚意不适”(仄字太多,下一句需要用平字多的B3来补平)

以B式为基础,可以有三种合律句式。
B1) 平平仄仄平 “黄河入海流” “千里江陵一日还”(注意5言第一第二两字连平,少一个成“孤平”)
B2) 仄平平仄平 “恐惊天上人”(注意第二第三两字连平,少一个成“孤平”)
B3) 平平平仄平 “春风吹又生” “驱车登古原”(平字多,可用来配A3、A4)

以C式为基础,只有两种合律句式:
C1) 平平平仄仄 “欲穷千里目” “两岸猿声啼不住”(注意划线的两字连平)
C2) 平平仄平仄 “凉风起天末” “欲把西湖比西子”(这种变体极为常见。请注意第一字不再是随意的绿色,因为要保留连平!)


太棒啦~~~楚天这个,就是‘减法‘的典型例子!

所谓格律,浓缩下来基本上也就这些东西了。对诗歌的概念不陌生的朋友(比如假如十八等文科生),看看这个就可也动手写了。尤其俺引用的这一段,实践中如果能照办,写出来的诗基本上就不会出律了。

对近体诗的概念比较陌生的朋友,可先读俺的那篇罗嗦文章,再来看这个就会比较清楚了。

这篇还有其它学诗的文章,我都会陆续收入置定的‘重要帖子连接‘。后来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读。



爱厨 发表于 2011-11-16 23:36:13

学习了,谢谢分享~~~:)

山菊 发表于 2011-11-17 00:19:56

爱厨 发表于 2011-11-16 10: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学习了,谢谢分享~~~:)

欢迎爱厨!
{:237:}{:237:}{:237:}

如果你不怕啰嗦的话,也可看看俺的唠叨:

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6247-1-1.html

喜欢做饭的人学诗很占便宜~~~等着欣赏MM的大作!


楚天 发表于 2011-11-17 00:21:21

山菊 发表于 2011-11-16 08: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太棒啦~~~楚天这个,就是‘减法‘的典型例子!

所谓格律,浓缩下来基本上也就这些东西了。对诗歌的概念 ...

谢谢。
山菊老师那篇领大家吃大餐。俺这篇只能算麦当劳。

喜欢 发表于 2011-12-13 04:30:55

学习了,很有帮助!谢谢!{:237:}{:237:}

文勖 发表于 2011-12-13 09:48:46

这个,每看一遍就会有一新的感受。

Erastus 发表于 2014-1-8 13:30:30

标记下,顺便{:225:},
慢慢学习!

燕庐敕 发表于 2014-1-8 23:08:06

崔颢是个大坏蛋!黄鹤楼的前四句,没一句正确的。后四句,全都正确。

山菊 发表于 2014-1-9 03:36:27

燕庐敕 发表于 2014-1-8 10: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崔颢是个大坏蛋!黄鹤楼的前四句,没一句正确的。后四句,全都正确。

哈哈~~~网上为他干架的可不少{:190:}

其实格律与其说是‘规定‘,不如说是总结~~~崔李应该是处于格率还没有完全成形的萌芽阶段吧?

laser 发表于 2014-1-9 20:37:37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5NzI0NTY0.html?f=3901370

燕庐敕 发表于 2014-1-9 23:43:50

山菊 发表于 2014-1-9 03: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哈哈~~~网上为他干架的可不少

其实格律与其说是‘规定‘,不如说是总结~~~崔李应该是处于 ...

我觉得他是故意的。曹雪芹借林黛玉口讲的话,算最好的注脚吧。

山菊 发表于 2014-1-10 03:22:20

燕庐敕 发表于 2014-1-9 10: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他是故意的。曹雪芹借林黛玉口讲的话,算最好的注脚吧。

保留看法吧~~~我觉得这首诗引出那么多口水仗主要是因为‘被称为唐人律诗第一‘{:190:}

文人相轻,自古有之~~~有学问的先生们谁也不服气别人被称作天下第一:)

燕庐敕 发表于 2014-1-10 20:49:40

山菊 发表于 2014-1-10 03: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保留看法吧~~~我觉得这首诗引出那么多口水仗主要是因为‘被称为唐人律诗第一‘

文人相轻,自 ...

其实大才子一般都不愿意过分为规矩所限。《登金陵凤凰台》完全是李白较劲的作品,肯定不是李白不能按格律或者格律还没定。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非常好的五律。写于天宝2年(743年)。崔颢以前也写过严整的格律诗。百度里面崔颢词条有解释。

苏轼的词也是如此。

人在江湖 发表于 2014-1-24 10:27:59

MARK一下,有空细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诗词入门】30分钟搞定五绝七绝五律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