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元帅 发表于 2011-9-23 13:55:16

好惨的鸳鸯,棒打水浇都用上了

nightcat 发表于 2011-9-23 14:50:40

宁娜 发表于 2011-9-23 13: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二)倒霉的鸳鸯




笑死了。。。苦命的鸳鸯{:191:}

鼎革 发表于 2011-9-23 15:50:49

红楼梦的电视剧我都觉得有删节,不过瘾。电影会删节更多

XYZX 发表于 2011-9-23 16:22:06

这鸳鸯实在太可怜了。

即晴 发表于 2011-9-23 22:35:25

宁娜 发表于 2011-9-23 13: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二)倒霉的鸳鸯




唉,是真够倒霉的。

sylvia 发表于 2011-9-24 02:17:50

宁娜 发表于 2011-9-23 01: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二)倒霉的鸳鸯




可怜鸳鸯。{:soso__3944498807509589203_2:}

cadgn 发表于 2011-9-24 13:53:59

感觉红楼梦就没法拍电影,容量太大了。

宁娜 发表于 2011-9-24 22:37:10

本帖最后由 宁娜 于 2015-6-20 09:32 编辑

(三)造“假”亦认真

走过青青翠竹夹着的一条石甬路,穿过曲廊,我们来到“凤尾森森,茜纱映绿”的潇湘馆,赵导和谢导要在这里为未来几天的戏做准备。

屋里,工作人员正忙着安置石头盆景、瓶花、古鼎等装饰品。还在为床几椅案作进一步的装饰。只见黛玉的书桌摆上了精巧的烛台、小小的香炉、笔架,还有各色笔墨纸砚。林妹妹“一生与诗书作了闺中伴,与笔墨结成骨肉亲”,书断然是少不了的,书架上的书格里码满旧书和古籍,看上去真真像刘姥姥说的“书房”了。几个年轻人站在椅子上往窗子上贴霞影纱,又忙着在门和床上挂起素雅的缎子帐幔。很快,屋子里就塞得满满当当,一下子显得有了人气,颇有几分小姐闺房的模样了。

场记将书的摆放顺序和笔架烛台的位置一一做了记录,还画了图。不要小看这个工作, 这是为了电影画面衔接的连续性和真实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屋里的东西在各个场景出现的时候准确无误。后来听见外面传来一阵汽车响,运来的是一架大型的贝雕屏风。赵导告诉大家这是借来的,搬动的时候千万要小心,可别碰坏了。我仔细地瞧了瞧,屏风上一朵朵菊花争奇斗艳,雕刻精美,看上去流光溢彩, 华贵非常。“孤标傲世偕谁隐, 一样开花为底迟?”选这样的一架屏风放在黛玉屋里,应该是基于对人物的深刻理解,可就是让人觉得有些太过奢华了。

我问赵导,“这得多少钱哪,干嘛不用普通点的双面绣之类的?”赵导告诉我,“钟鸣鼎食”的贵族之家,所用器具自然是奢华无比的,就算是假的也不可马虎,只有贝雕的气派才配得上黛玉的大家闺秀身份。我赶快与“菊花赋诗夺魁首”的林潇湘在屏风前合了影。这还不算什么,据说凤姐屋里的摆设就象个小型的故宫珍宝馆,真能把初入大观园的刘姥姥看得目瞪口呆。可惜我未能亲眼目睹,不过,后来我在电影里见了, 果然是名不虚传,各样用具都是精挑细选。

谢导把潇湘馆的整体设置瞧了又瞧,还是觉得不够完美, 他建议为黛玉再添一两件古朴的器皿。谢导的这句话,可把大李忙坏了。一连几天,他都在忙忙叨叨地摆弄买来的六个矮墩墩的、土里土气的玻璃罐儿。我问要干什么,他神神秘秘地说是做个东西。

有一天,他熬了一锅浅绿色的蜡,然后试图把罐子放进锅里,让罐子的表面均匀地镀上一层蜡。这活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罐子受热后,太烫了,根本抓不住,不是滑进了锅里,就是受热不匀直接爆裂了。第一批罐子全部报销后,大李常常发愣、作沉思状。后来,大李偶尔在厨房里看到师傅用一种撑子撑住汤罐内壁,然后把汤罐从滚烫的蒸锅里稳稳当当地拎出来,由此大受启发。大李立马又去买了一批罐儿,借来汤撑子继续努力。这回倒是进展不少,撑是撑住了,但是蜡到处滴滴嗒嗒,横竖滚不均匀。经过认真的思索,大李把预热后的玻璃罐用长把撑子撑住,沾上蜡后离锅快速旋转直到冷却,这回真的成功了。

那天,大李小心翼翼地一手撑着他的宝贝罐子,一手悬腕,用火柴棍在罐口一笔一划,仔仔细细“刻”下一圈万字花。我看得眼睛不敢眨,大气不敢出,生怕惹他出错,前功尽弃。刻完后,大李又点燃打火机,离得远远的燎,把刻花时产生的细蜡末慢慢融掉。嘿,这下子绝了!只见灯光下,罐子晶莹泛绿,古色古香,摇身一变,成了一件精美可爱的薄胎“玉器”啦!该“玉器”立刻被放到了潇湘馆的案几上,为林妹妹读诗书、论旧文添光彩。

谢导的影片风格以真实、细腻、诗意著称,他的电影《红楼》力求尊重原著,让所有细节向故事发生的时代靠拢。为此,剧组个个造“假”忙。

苏州工艺美术制品厂送来两块“通灵宝玉”让导演过目。当然都是塑料的,但是抛光不错,有玉石的莹润感和亮汪汪的“水头”。一块颜色鲜亮些,上面的“莫失莫忘”是金色纂字,一摸还掉金粉儿;另一块颜色古朴温和,字是暗色,隐在玉中。大家一致投票第二块,认为它含蓄稳重。于是谢导传令: 请串上红穗子做六块来。干嘛要这么多?赵导解释说,那个宝玉可是动不动就要摔玉砸玉的,得多备下几块,坏了有替换。

我们屋的小赵天天在做针线,先是把“锦被”厚的拆了改薄的,因为夏天来了;后来又给几块旧“诗帕”绞边。这是因为“诗帕”要用来写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那首诗,有特写镜头,不可随便用缝纫机轧了来蒙混;有时还见她灵巧地飞针走线绣香袋儿荷包啥的。一天,她特意从道剧组拿来了蒋玉菡和宝玉互换的大红和葱绿汗巾给我看,我啧啧赞叹其绣工精湛。一日,我跟她打趣,问“绣春囊”可是她的手艺,见她一脸茫然就打住没再问。

杭州戏校的杜老师是做头饰的专家。她说发式要配合服饰,要根据人物的年龄、性格来变化。一般来说,年轻女孩梳辫子,媳妇和女管家盘头发,结发髻。例如小红,梳两条系红头绳的长梢小辫,发际双侧各缀红花两朵,暗喻小红;紫鹃的色调是淡紫,头上淡紫的花,身上淡紫的裙,体现人物的“慧”字。莺儿以金色黄色为主,寓意“黄金莺”。这些视觉造型同时也起到帮助观众记住人物的作用。性格活泼的湘云衣服色彩明丽,头发束得高高的,上面还有个俏丽的发环;而黛玉着装淡雅,头发造型朴实,显出人物的文静和内向。凤姐则从头发到装束都是艳丽华贵张扬,看着就热闹。

红楼剧组照

辛常诚 发表于 2011-9-24 23:38:30

还有这部电影啊

fareast 发表于 2011-9-25 11:55:54

有趣,有空拍点大观园的图配合下

空气精灵 发表于 2011-9-25 21:56:07

宁娜 发表于 2011-9-24 22: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三)造“假”亦认真

走过青青翠竹夹着的一条石甬路,穿过曲廊,我们来到“凤尾森森,茜纱映绿”的潇湘馆 ...

导演认真,场记认真,人人都认真!
相比现下,随随便便到义乌小商品市场去买点仿制品的各路电影电视来说,立见更下!
对了,想起新版电视红楼里那一桌酒宴了,正中间的主菜是一只大王八!旁边的肉也是仿制品。{:223:}

宁娜 发表于 2011-9-26 11:40:32

辛常诚 发表于 2011-9-24 23: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有这部电影啊

咱把电影的连接放在首页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睹为快。

阳春三月 发表于 2011-9-26 12:39:29


我也没看过这片,搬板凳先看宁娜的花絮

skylark 发表于 2011-9-26 18:07:17

容易 发表于 2011-9-23 03: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哇。宁娜一出手,就知有木有。
搬小凳来听。

容易mm 这电影版的红楼梦的秦可卿 长的感觉很像你啊





宁娜 发表于 2011-9-26 23:05:41

本帖最后由 宁娜 于 2015-9-5 11:07 编辑

(四)红楼女儿谱

每到吃饭的时候,餐厅便成了一道风景线。还带着戏妆的演员们陆续前来入席,个个如花似玉,美丽动人,频频引起围观。那时候,剧组的伙食标准很高,一桌八菜一汤,有清蒸鱼、水晶虾仁、素什锦、双冬菜胆、凤爪汤等等,但是让我纳闷的是,都是些清淡的菜色,没有什么麻辣的口味,而且整个剧组居然众口一调,都吃清淡菜,干重活的小伙子也不例外,这可真是奇怪了,莫非有啥玄机?后来我听杜老师讲,伙食吃清淡些,姑娘们才不会因拍戏紧张而上火。

这帮红楼女儿啊,脸蛋儿太重要啦,无论哪个“钗”脸上起个包儿,剧组弄不好都得为此停工,非等着包儿消下去了才能重新开始拍戏。我听了咂舌,难怪剧组在伙食上如此讲究,咱拍电影的人都知道,剧组耽误一天,那开销可是了不得的。

我们这阵子拍的全是女儿戏:晴雯撕扇、宝钗扑蝶、闭门羹、题诗帕、小红和坠儿私语、宝玉挨打后钗黛探视等。男角只有一个——贾宝玉,不过,这也是个真的“假”宝玉,是由上海虹口越剧团的女孩夏菁反串的。咱中国这么大,难道就找不出个男的宝玉么?非得找个大姑娘来反串?面对疑问,赵导讲,书上写的宝玉是这般模样:“面如桃瓣,目若秋波”;“神采飘逸,秀色夺人”。如此相貌和气质恐怕男孩子很难具备。另外,书上芦雪亭争联即景诗一段里,连贾母都把宝玉错认成女孩儿,可见这位小爷是很有些脂粉气的。言之有理。再者,仔细研究一下电影史上几部重要的《红楼梦》,会发现女宝玉还不少呢,我知道的就有袁美云(1944),徐玉兰(1962)和林青霞(1977)嘛。

我仔细打量过夏菁,她眉眼秀气,眸子明亮,皮肤好得出奇,整个人水晶般清澈,白璧无瑕,真真是漂亮极了。

当初为了找林妹妹,剧组费了老大劲儿。这位被称为"世外仙姝"的林黛玉气质极为独特,谢导挑了许久都没遇上满意的。最早发现一位姑娘眉眼儿极象书中所描写的黛玉,可惜个儿太高,只好放弃。后来又看好一位,可是这姑娘还没等剧组谈定呢,就私自跑去拉了个双眼皮,这下子全砸了,只好重新再选。影片中那个演了妙玉的何赛飞曾经一度也是林妹妹的人选。后来,千挑万选,终于选定了现在的这个林妹妹,她便是来自浙江越剧院小百花剧团的陶慧敏,这可是个难得的大美人,就连挑剔的化妆师也找不出她面貌上的缺点。她娴静、羞涩、美丽,皮肤粉嫩,眉间还带着一丝淡淡的忧愁,颇有“花照水,风扶柳”的黛玉神韵。更难得的是,她身上有股子书卷气,很符合林黛玉的气质。然而,她扮演林妹妹的缺点是:鼻子有点洋气,眼睛太圆了,脸型不是鹅蛋脸,不如“天生一个林妹妹”的陈晓旭古典。尽管我私下里还是以为她比陈晓旭漂亮许多,然而谢导坦言,为了求得观众的认同,只得让化妆师尽量把陶慧敏的眼睛往细长里画,这么着给她多几分古典味道。

晚饭后的剧组热闹非凡。一群红楼女儿们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宝玉有时在练走路,男孩一般端着肩膀迈着大步;有时则看见“他”同黛玉在一起又追又跑,你抓我挠,打打闹闹,这是在做导演布置的功课,培养两小无猜的感情。莺儿是京剧演员,京剧演员走路要踩着鼓点,经年累月的训练使得她一看到镜头就习惯性地“锵锵锵”迈步子。谢导也要她练走路,甩掉舞台上固定的程式化表演,“三分舞台,七分生活”。来自某文工团的小红和从上海一家商场选来的坠儿总是凑在一起叽叽咕咕背台词。昆剧团的台柱袭人爱说爱笑爱调侃:“我们昆曲是百戏之祖,唱词华丽高雅。学起来很难的,喏,要这样边唱边做边舞,声音还得丝毫不受影响(这袭人果然厉害,边唱边舞边鹞子翻身还不带喘气的)。以前我们戏校隔壁是越剧团,两边都在学戏。我们这边唱‘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西厢记》)她们那边正好唱什么‘阿林是我个手心肉儿,媳妇大娘侬是我个手背肉儿,手心手背都是肉儿,老太婆舍勿得那啊(你们)两块肉儿。’(《碧玉簪》)害得我们全体‘轰’地笑倒,课也没法上了。” 她绘声绘色地学着,唱越剧的晴雯、麝月、林妹妹等立刻反击:“阿拉的《红楼梦》唱词也象诗一样的!”于是,有人开始唱起越剧红楼梦的经典段落《葬花》:“绕绿堤, 拂柳丝, 穿过花径; 听何处, 哀怨笛, 风送声声…”

陶慧敏 越剧《红楼梦》“葬花”唱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sM9CGH06PI

我曾考问宝玉,让她讲出自己屋里有哪些丫环,结果她想了老半天,只说出来袭人、晴雯、麝月三个。我有些吃惊,但后来很快发现那个小红甚至连自己是哪个屋的丫头都不知道,更别提那段让她飞上高枝的、被凤姐盛赞“口角剪断”的绕口令了。这些小演员都能看《红楼梦》原著吗?我怀疑地问赵导,她只是摇头。剧组这些“女儿们”能读原著的只有马晓晴,而且读得头头是道。马晓晴的聪明和鬼精灵在影圈早有耳闻,她能读原著我并不吃惊。“那其他人呢? ” “其他的都是听听故事,看看连环画。” 赵导无奈地说。当然,演戏来讲,姜还是老的辣。记得评剧《花为媒》里的“阮妈”赵丽蓉吗?她就是个老戏骨。赵丽蓉文化不高,看不懂《红楼梦》的原著,但是她一遍遍地看小人书,仔细琢磨刘姥姥的性格特点,结果人物细致入微,演得特出彩,她把手放在板儿的头顶上,那孩子立刻被她“掌控”得溜溜转。饰演元春的老演员李秀明在拍省亲戏时,情感真切,惹得整个剧组陪她哭成一片。来自人艺的老演员林默予所饰演的贾母那叫一个大家气派,她的表演极富层次感,眼睛里有内容,在展现人物的复杂性方面十分老道。

一部《红楼梦》拍下来,导演谢铁骊为剧组发掘出了一批绝色美女。头一号美女非“黛玉”陶慧敏莫属,她的“玉精神,花模样”几乎不容置疑。何赛飞(妙玉)眉梢眼角风情万种。何晴(秦可卿)鲜艳妩媚风流袅娜。晴雯的扮演者李勇勇也来自浙江越剧院小百花剧团,伶俐标致,堪称荣国府第一美丫环。麝月清秀可人,小红干净俏丽,卸了妆的夏菁唇红齿白,晶莹剔透。宝钗(傅艺伟)和李纨(邢红)让人想到一句歌词——美丽又大方。姹紫嫣红繁花似锦的剧组成了探“美”胜地,招来三天一拨五天一批的观“美”团。

当地文化界及其部门单位找了各种由头来剧组“慰问”。那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走在前头的秘书手托一只西瓜,后面跟着一干摇扇子的领导,随便转一圈后就要求见演员。见了宝黛不算,还要见三春,见了金钗还要见银钗,如果某钗正拍戏,那就坐着等,整个一副不见不散的架式。往往要到把大小丫环一网打尽才恋恋不舍,一步三回头地离去。如此“慰问”既影响拍摄工作又是沉重的精神负担。可是剧组得罪不起土地爷,只得打叠起精神硬着头皮来接待招待。



红楼剧组照

阳春三月 发表于 2011-9-27 09:03:08


好看好看真好看。
好奇宁娜姐姐在剧组里做些啥事呢?

顺便:《碧玉簪》里老太太的唱词:‘阿林是我个手心肉,媳妇大娘侬是我个手背肉,手心手背都是肉,老太婆舍勿得那(你们的意思)两块肉。’

宁娜 发表于 2011-9-27 09:17:49

阳春三月 发表于 2011-9-27 09: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看好看真好看。
好奇宁娜姐姐在剧组里做些啥事呢?



东张西望。后面会写到。

谢谢您引的碧玉簪,比咱找来的还要土啊。

阳春三月 发表于 2011-9-27 09:26:19

本帖最后由 阳春三月 于 2011-9-27 09:30 编辑

宁娜 发表于 2011-9-27 09: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东张西望。后面会写到。

谢谢您引的碧玉簪,比咱找来的还要土啊。


宁娜姐姐表客气呵。千万表用“您”,三月受不起啊。{:soso_e183:}

这就是越剧《碧玉簪》里原汁原味的唱词哦,老太太扮演的是京剧中类似小花脸的角色,专门搞笑,插科打诨,唱词台词都比较幽默比较土的说,这类角色统称“牛各几”(音译),因为后脑勺一般都有个像牛角一样的发髻装饰。我妈爱听爱讲,所以我也记得很多经典唱段的唱词。

空气精灵 发表于 2011-9-27 09:47:44

宁娜 发表于 2011-9-26 23: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四)红楼女儿谱

每到吃饭的时候,餐厅便成了一道风景线。还带着戏妆的演员们陆续前来入席,个个如花似玉 ...

总体来说,电影里的美人确实比电视里的多.也更符合看完书后觉得园子里全是美女的印象.

空气精灵 发表于 2011-9-27 10:02:42

前面忘了说了,宝钗我觉得电影更好,虽然电视的也很好,但电影的,傅MM扮的,更有大家闺秀味道.
电视里的小丫头,总体来说,不算美人.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北影《红楼》跟片记 (1-10,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