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人 发表于 2011-9-10 14:30:30

民国闻人笑谭(第一辑1-10)

本帖最后由 MacArthur 于 2013-6-14 08:27 编辑


和尚按:闲来翻阅民国时代和人物的杂书,看到某些段子令人发噱,遂发兴开本帖,陆续随手辑录于后,供列位看官饭前便后一哂。


第一辑1-10

一、胡适之胡说            (禅人)    (2楼)

二、介石GG与介眉MM    (禅人)   (5楼)

三、“行为艺术家”吴稚晖    (禅人)   (25楼)

四、不共戴天的孽缘         (禅人)   (70楼)

五、桂人桂相               (逸云三洲) (78楼)

六、李宗仁失业               (逸云三洲) (79楼)

七、老人家的名片             (逸云三洲) (83楼)[原51楼修订版]

八、李杜剿匪               (逸云三洲) (86楼)

九、卢汉严打               (逸云三洲) (99楼)

十、王纲坠地               (逸云三洲) (117楼)

禅人 发表于 2011-9-10 14:37:44

本帖最后由 禅人 于 2011-9-11 01:08 编辑

一、胡适之胡说

前几日,爱坛的男女教授们有回忆自己初上讲坛时心理忐忑两股颤颤的趣状种种,其实再大的教授,也有初出茅庐时的想当初。

胡适,名人大教授了吧,据他自己讲,当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做研究的时候,他选修了一门演讲课。第一次在课堂开讲,胡适不仅两股颤颤,还抖到不得不扶着讲台才能站稳。于是第二次讲课前,他的美国演讲课老师让人先把讲台给撤了。胡适没辙,只好硬者头皮上,一时紧张得无语望天中。可能精神高度集中在狂想准备的演讲词了,这下手没处撑了,腿也不抖了(嗯,好象是某补钙保健品的广告;P),从此演讲不再发憷,一发而不可收。不可收到什么程度呢?他后来出去四处演讲,讲到校方嫌他不务正业,研究生全奖都不给了,胡适这才转学到哥大,读完他的博士。

后来胡适海龟,在北大授业解惑,顶着新文化运动旗手之一的名头,选修胡教授课者甚众。此时的胡大教授,早就非复吴下阿蒙,讲起课来口若悬河旁征博引,每阐述一个话题,他总习惯先引徵前人之说,然后归纳总结自己的看法。

比如:前人张三如是说,他便板书云,张说:如此这般;前人李四如是说,他便板书云,李说:如此那般;待到自我总结时,他的板书一如既往连接如故 -- 胡说:如此云云。原本鸦雀无声的课堂,此时每因此发出哄堂大笑。

清末民初的安徽,很是出了不少风光了得的人才 – 徽商当得,京戏唱得,连五四时期的北大,新文化运动顶出名的旗手位置,都被他们占了。陈独秀和胡适,都是安徽人。

对陈独秀有所了解的,应该知道他在1917年被蔡元培从上海请去当了北大的文科学长,当然此学长非彼高年级学长,大约莫是相当于文科院长的意思。两年后的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一个半月后,陈独秀因为在新世界乱撒传单而被捕。被捕之前一刻,他和谁在一起呢?胡适说,陈独秀与他在一起。

那天胡适与陈独秀还有另一个安徽人高一涵,三个老乡相约在新世界喝茶,席间,陈独秀拿出一叠传单向邻桌茶客派送,后来胡适与高一涵先行离去,陈独自一人继续派传单,随后被捕。此为陈独秀第一次被捕的“胡说”版。不过大陆版的陈独秀传记,多采纳了高一涵后来的文史回忆,变成高一涵和邓初饭后陪着陈独秀一起发传单,而那天喝茶的人里面不见了胡适。那份印有中英文的传单《北京市民宣言》,高一涵倒是提了一句,是陈独秀起草后请胡适翻译的,这点却又不见胡博士自己提及了。

锦候 发表于 2011-9-10 14:40:40

前几日,爱坛的男女教授们有回忆自己初上讲坛时心理忐忑两股颤颤的趣状种种,在哪里呀?我怎么找不着,一定很有意思。

禅人 发表于 2011-9-10 14:59:24

回复 锦候 的帖子

好像是在教师节征文里面。

禅人 发表于 2011-9-10 19:16:40

本帖最后由 禅人 于 2011-9-11 23:31 编辑

二、介石GG与介眉MM

[这篇是俺的旧文,以前插在《话说党国政府一九二七》里当一段花絮,原文标题是《蒋介石十里洋场花差花差的一段花絮》,现重新补充后,暂且拿来充数。]

蒋介石年轻时候曾经在十里洋场花差花差过,这大家都知道,具体情节,口耳相传据多,亦真亦假,真伪莫辨。这里录一段花絮,则是考证有据的。

话说蒋介石混上海滩那会儿,寻花问柳之事是不少的。这倒不是政敌乱泼污水,那时他正值而立之年,老婆又不在身边,本身还不时发作“瑞元无赖”的本性,有这种事体并不奇怪。不过小蒋也明白,革命青年这样子听凭欲望本能的驱使而不自制,是很没出息的事情,因此他也常为自己的恶习难改而陷于天人交战之中,痛苦不堪。

有蒋氏日记为证:“狭邪自娱,沉迷久之”;“荒淫无度,办理无状”;“过去之罪恶,悔恨莫及;将来之嗜欲,奢望无穷。若不除此二者,将何以求学立业也。” “少年师友不良,德业不讲,及至今日,欲正心修身孝友,已失之晚矣”,“至今悔之不及”。这些,可都是蒋介石对早年行状的自我考评记录,可见江湖传言之不虚也。

杨天石先生是国内蒋介石研究的大拿,研读蒋氏日记更是数一数二的专家,前两年胡佛研究所将蒋家后人托管的蒋介石日记开放参观的时候,他还专门去美国等开门来着。在杨教授的书里,蒋介石日记的摘录、评述比比皆是,上面这几段,俺就是从他的书里抄来的。前些日子翻他的书,赫然发现了一封前所未见的情书(是孤陋寡闻的俺前所未见哈)。

是蒋介石写给陈洁如的?

不是。

是蒋介石写给宋美龄的?

也不是。

其实不是蒋介石自己写的情书,而是一个女人写给他亲爱的介石GG的,女人名字叫介眉(与介石倒很般配)。

既然做了文抄公,就从杨教授那里再转抄一回,全文如下:
介石亲阿哥呀:照倷说起来,我是只想铜钿,弗讲情义,当我禽兽一样。倷个闲话说得脱过分哉!为仔正约弗寄拨倷,倷就要搭我断绝往来。我个终身早已告代拨倷哉。不过少一张正约。倘然我死,亦是蒋家门里个鬼,我活是蒋家个人。


这个介眉MM,愿意私托终身,却不愿意受婚约束缚,活脱现代辣妹一个,张扬个性跃然纸上。好吧,俺承认,和尚趣味不够高雅,读到这一段,实在是忍俊不禁,一口茶喷薄而出… 据杨教授分析,蒋介石此前正告诫自己“好色为自污自贱之端,戒之慎之!”并以读曾文公书自戒,估计是回沪与相好的介MM摊牌分手的,结果没谈好,于是介MM “吴侬软语”致函介GG,许以终身。

收到这封“吴侬软语”的情书,小蒋展开猛烈的思想斗争:“情思缠绵,苦难解脱,乃以观书自遣。嗟乎!情之累人,古今一辙耳,岂独余一人哉!”嗯~莫道蒋公无情,蒋公也是人嘛,也会为情所累的。

思想斗争的结果,最后还是曾文公语录占了上风,并认定此为“卖笑妓女之圈术”,于是一拍两散。只是介MM并不甘心,到处追寻负心蒋郎,介石GG只好躲到情同兄弟的戴季陶家里避风头。杨教授认为介眉的身份属于青楼女子,和尚这里加一句,听口音,介MM是苏州女子无疑,搞不好还是长三堂子出来的尼,乃个杀千刀格,好一口吴语伲侬啊~

至于蒋介石的藏身之处,杨教授未予考证,于是和尚俺再接再厉考证之,当时传贤同志的居所,应是在上海法租界霞飞路新渔阳里6号。格辰光大约正是陈独秀在北京新世界撒传单被捕前不久,若是翻看蒋介石在此期间的日记,会发现有那么几天小蒋记录说,他在戴季陶家读了几本《新青年》,还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简介啥滴,回味再三,深受启发,间或拍拍桌子叫个绝,云云。忽发奇想:不知小蒋是否为了躲避介MM,因祸得福,在老戴家闲得慌,因而受了老马主义一番很不彻底的洗脑?

此事大约半年多后,陈独秀从北京弃保潜逃回到上海,戴季陶的新渔阳里6号,正是陈独秀等一班中共创党大员聚集一堂高谈阔论共产理论,进而成立共产主义研究小组,与共产国际维辛斯基们商谈建党大业的主要场所之一;戴季陶搬走之后,这里还成了共产国际在上海的据点,共青团的发源地。

试想一下,在中共商议建党大计的屋子里,仅仅一年之前,蒋介石也很可能就在老戴家同一张桌子边埋头苦读马克思,这是怎样一幅画面啊!历史的巧合,有时就是那么地诡异,而又充满了戏剧性,不由你不感叹!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9-10 20:27:41

本帖最后由 老兵帅客 于 2011-9-10 07:28 编辑

回复 禅人 的帖子

顺便说一下,胡适的这个博士得的好像比较有意思哈,此人1914年入哥大,1917年回国做教授,1922年做北大教务长,1927年获得哥大博士学位,那么他到底什么时候回的哥大继续学业完成论文答辩的呢?以下是他的年谱,排了一下时间,似乎很满地说:

    1891年12月17日出生于上海大东门外,取名嗣摩。读书时取名洪驿,又改名适,字适之。父亲胡传,官至台东直隶州知州。生母冯顺弟,是普通农家女子。
    1895年4 岁,入私塾读书。
    1904年13岁,结束了私塾学业。私塾九年,他读了《论语》《孟子》、《易经》、《礼记》等儒家经典。这年,其母为他定亲,女名江冬秀。后随三哥离家去上海,就读于梅溪小学。
    1905年14岁,改入澄衷学堂。这年,其二哥给他取名胡适,宇适之。
    1906年15岁,考入中国公学,加入竞业学会。在《竞业旬报》上连载他编写的白话小说《真如岛》。
    1908年17岁,担任《竞业旬报》主编。
    1909年19岁,到北京参加留学美国的考试,正式使用胡适的名字;旋即入美国康乃尔大学选读农科。
    1912年21岁,弃农科改入文学院,主修哲学。
    1914年23岁,获康乃尔大学文学学士学位。与赵元任等发起组织科学社,出版《科学》月报,译出都德的小说《柏林之围》。
    1915年24岁,入哥伦比亚大学从杜威修哲学。
    1916年26岁,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九月就任北京大学教授。创办哲学研究所并任该所主任,兼任英文科教授会主任。写成《先秦诸子进化论》、《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等论文。
    年底回家与江冬秀完婚。
    1918年27岁,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易卜生主义》、帧操问题》、《美国的妇人》等文。
    1919年28岁,商务印书馆出版其著作《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聘请杜威来华讲学。发表《实验主义》、《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不朽》《谈新诗》《新思潮的意义》等文。与蒋梦麟等会见孙中山。
    1920年29岁,《尝试集》出版。与顾颌刚讨论古书辨伪问题。著有《研究社会题的方法》《论女子为强暴所污》《水浒传考证》等文。
    1921年30岁,写成《(红楼梦)考证》一文。《胡适文存》第一集由亚东图书馆出版。
    1922年31岁,被推举为北京大学教务长。负责筹备《国学季刊》。入清宫见博仪。设法营救陈独秀。《章实斋年谱》和其博士论文出版。
    1924年33岁,与印度诗人泰戈尔在北京多次交谈。与徐志摩等组织“新月社”。《胡适文存》二集出版。
    1925年34岁,完成《戴东原的哲学》一书。
    1926年35岁,任英国庚款咨询委员会中国委员,辞去北大教授职务。赴英参加庚款咨询委员会会议。
    1927年36岁,《戴东原的哲学》《词选》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28年37岁,接任中国公学校长并兼文理学院院长。出版《白话文学史》一书。
    1929年38岁,因在《新月》上发表《人权与约法》《我们什么时候才可以有宪法》等文,上海市特别党部呈请将胡适撤职查办。国民党教育部发布对胡适的警告令。
    1930年39岁,辞去中国公学校长职务。回北京居住。《胡适文存》三集及《胡适文选》出版。
    1931年40岁,受校长蒋梦麟之聘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出版《淮南王书》《中国中古思想史的提要》等书。
    1932年41岁,受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之聘任全国财政委员会委员。与丁文江等创办《独立评论》。德国普鲁士国家学院聘胡适为该院哲学史学部通讯会员。设法营救陈独秀。将著作《淮南王书》一册送给蒋介石。
    1933年42岁,回绝汪精卫要他出任教育部长和驻德公使之请。到加拿大出席太平洋国际学会。《四十自述》《短篇小说》第二集出版。
    1935年44岁,到香港接受香港大学授予的法学博士学位。出席中国哲学会第一届年会并致开幕词,被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评议会评议员。
    1936年45岁,参加在美国举行的太平洋国际学会第六届年会,并当选为副会长。反对张学良的逼蒋抗日行动,写出《张学良的叛国》一文。
    1937年46岁,与蒋介石,汪精卫多次会见,为国防参议会参议员。以非官方身份出游欧美,拜会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美国各地及加拿大发表关于中国抗战的演讲。
    其妻江冬秀由北京经天津到上海定居。
    1938年47岁,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出任国民党驻美大使。
    1939年48岁,在美国活动阻止美国会修正中立法案获成功。获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1942年51岁,离任驻美大使,但继续留住美国。
    1945年,54岁担任国民党政府参加旧金山联合国大会代表。作为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出席在伦敦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并提议于1949年纪念孔子诞生二千五百周年。
    1946年55岁,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当选为协和医院董事长。出席伪国大,任主席团成员。
    1947年56岁,极为称赞伪宪法。为审理美兵皮尔逊强奸北大女学生沈崇案出庭作证。反对中国共产党,攻击苏联。
    1948年57岁,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充任伪国大会议临时主席。回绝李宗仁、蒋介石劝其参加竞选总统之意,辞任行政院长。与清华大学校长梅贻价联名致电教育部长朱家骅,反对军警入校逮捕学生。
    1949年58岁,去台湾安置家属后即去美国谋求美援。辞李宗仁“外交部长”之聘。创刊《自由中国》杂志。次子胡思社发表声明与胡适断绝父子关系。其妻江冬秀到纽约。
    1952年61岁,回台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人类科学文化史编辑委员会
    委员。在台湾大学讲演《治学方法》。
    1954年63岁,出席伪国大二次会议任临时主席,并代表大会向蒋介石送总统连
    任证书。离台去美讲学。
    1958年67岁,回台湾。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主持第三次院士会议。
    1961年70岁,其妻江冬秀由美返台。
    1962年2 月24日,71岁主持中央研究院第五次院士会议。下午六点半,在欢迎新院士酒会席散时,因心脏病发致死。
    此年谱参考了耿云志《胡适研究论稿。年谱》,《四十自述》一书附录的“胡适年表简编”,唐德刚《胡适的自传》等书。

http://www.sowerclub.com/ViewTopic.php?id=3054   

履虎尾 发表于 2011-9-10 20:34:25

倒想起来小宝韦公所唱:

一杯酒,满满的斟,
问一声情哥哥你是哪里人?
扬州那地方有二十四座桥,
座座桥上有个美人……

禅人 发表于 2011-9-10 22:39:07

回复 履虎尾 的帖子

口音不对呀,虎老师这个唱滴。。。貌似扬州口音涅{:211:}

禅人 发表于 2011-9-10 23:16:06

回复 老兵帅客 的帖子

胡适的学位问题,唐德刚在《胡适口述自传》里有详述。简而言之,哥大制度是通过博士资格考之后,基本就是做论文,胡适关于中国哲学史的博士论文在1917年进行了答辩,结果得了个pass with major revision,也就是“大修”后要再补答辩。唐德刚认为这是因为主考教授包括杜威在内根本不懂汉学,胡适对他们谈中国哲学史简直对牛弹琴,以致答辩没一次过。而胡适后来在这篇论文基础上写出了中国哲学史大纲,杜威来华后了解到胡后来的成就,通过自然不成问题。27年胡适赴美只是补答辩,无需再继续什么学业,而以他当时的名望,也无所谓答辩了,领学位而已罢。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9-11 02:27:59

本帖最后由 老兵帅客 于 2011-9-10 13:32 编辑

回复 禅人 的帖子

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也就是那么回事,只有上没有下,后来被人称为太监了。为什么,因为另一个家伙(冯友兰)在胡适出了上以后写出来了自己的全版本,于是胡适就没法出自己的下了,差得这么远还怎么出啊。

至于说因为有名望所以无所谓答辩,这个恐怕说不通吧,学位跟社会地位应该没关系的,否则部长、司长是否可以免读拿学位,而博士就不能开出租了?

唐德刚的解释没有说服力,因为中国哲学史应该是哲学史的一个分支,没必要一定要懂汉学才能入手,后者只有中国古代史这类才能讲得通。比较有说服力的解释应该是胡适后来已经成为中美联系的桥梁之一,学位就成了礼品。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9-11 02:29:39

回复 禅人 的帖子

是啊是啊,难道虎老师和韦爵爷有什么关系?;P

禅人 发表于 2011-9-11 19:19:46

本帖最后由 禅人 于 2011-9-11 19:21 编辑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9-11 02: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禅人 的帖子

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也就是那么回事,只有上没有下,后来被人称为太监了。为什么,因为 ...

我理解唐的意思是说,胡适其实在1917年已经做完博士论文和答辩,无需再上课考试了,许多人也是在这个阶段就回国,在国内做扫尾工作(包括把论文印刷打印成册),然后再去美国做最后答辩(如果还需要补答的话),只不过胡适把最后这段过程拖了10年而已。貌似他答辩还是走过场的,但到那个时候,应该只是走个形式了罢。

卡里其亚 发表于 2011-9-11 23:58:19

那段介眉MM的书信,如果用江浙腔调读起来,还真是有滋有味。虽然蒋公当年风月场也打混过,但看后来的行为,想来也是招架不住吧?

禅人 发表于 2011-9-12 10:34:58

卡里其亚 发表于 2011-9-11 23: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段介眉MM的书信,如果用江浙腔调读起来,还真是有滋有味。虽然蒋公当年风月场也打混过,但看后来的行为, ...

看那意思,他之前是要娶介MM为妾,签了婚约给她,但不知介MM不愿还是小蒋想悔婚,于是小两口吵架拆伙哉。

逸云三洲 发表于 2011-9-12 23:31:56

禅人 发表于 2011-9-12 10: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那意思,他之前是要娶介MM为妾,签了婚约给她,但不知介MM不愿还是小蒋想悔婚,于是小两口吵架拆伙哉。 ...

是女的没答应在先呢
小蒋想娶人家为妾,估计一则是常常跑码头,前客走后客来,也是常理,蒋是嫉妒心蛮重的人,真要是迷上这个介眉,娶来放在家里,毕竟好免些杂想;当然真不保险时照样不保险,
二来嘛,弄不好有经济打算,做了妾自然要家用,估计七迷八迷混走的可能多得多。
不过女的可能也会算,何必卖断一家呢?统吃才好呢。而且蒋的财力有限,特别是长期前途不明朗,长约恐怕没有散钟好,所以才不肯签。但一旦蒋真的下决心断,就又要下手段套住了,这可能就是蒋说人家圈子的道理
有人认为蒋为事业戒色,就比较好笑了,蒋避介眉而已,色是不避的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9-12 23:41:15

逸云三洲 发表于 2011-9-12 10: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女的没答应在先呢
小蒋想娶人家为妾,估计一则是常常跑码头,前客走后客来,也是常理,蒋是嫉妒心蛮重 ...

小A多讲讲嘛,俺们人民群众最喜欢名人八卦了;P

逸云三洲 发表于 2011-9-12 23:54:34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9-12 23: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小A多讲讲嘛,俺们人民群众最喜欢名人八卦了

和尚的坑,轧一记闹猛而已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9-12 23:56:47

逸云三洲 发表于 2011-9-12 10: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和尚的坑,轧一记闹猛而已

你可以挖自己的坑嘛,这里的民国熟悉分子不少,不会寂寞的。

逸云三洲 发表于 2011-9-13 00:03:21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9-12 23: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可以挖自己的坑嘛,这里的民国熟悉分子不少,不会寂寞的。

民国的事情,手一抖就抖到人民国……

何况高中生,可不可以在研究生院发贴?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9-13 00:05:26

本帖最后由 老兵帅客 于 2011-9-12 11:06 编辑

逸云三洲 发表于 2011-9-12 11: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民国的事情,手一抖就抖到人民国……

何况高中生,可不可以在研究生院发贴? ...

高中生是可以在研究生院发帖的,但是会有一个审核过程,这个的确比较让人挠头一些。

至于民国的事情,可以扯些不涉及本朝的嘛。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民国闻人笑谭(第一辑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