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Arthur 发表于 2011-8-26 22:55:19

回复 鼎革 的帖子

演义里的说法是大耳贼推说被雷吓着了,曹阿瞒也就信了。。。

京虎子 发表于 2011-8-26 23:05:51

鼎革 发表于 2011-8-26 09: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MacArthur 的帖子

曹阿瞒为啥当时不把大耳给杀掉?

这是因为被他杀的都被大耳朵有能耐,最后有能耐的都死了,让大耳朵成英雄了

MacArthur 发表于 2011-8-26 23:11:06

回复 京虎子 的帖子

反了反了 -- 只许他家卖黄土,不许别人卖乌鸡,什么世道!

官逼民反,历来如此。。。

这乌鸡丸要是能拿到罗马拉稀研讨会上,咋也能混个科技进步二等奖,为国争光的机会就这么荒废了。。。
{:191:}

胖得妙不可 发表于 2011-8-26 23:50:27

回复 鼎革 的帖子

因为大耳有虚名,当时群雄未灭,不能纳贤的名声成本太高。所以连祢衡都要批发给黄祖处理
再有就是大耳装得太好,老曹的警惕松懈了。他对司马懿也是犯了同一个错误

锦候 发表于 2011-8-27 03:21:23

回复 京虎子 的帖子

这个情节小时候看三国的时候就觉得不对头,怎么没人招呼客人呢?就算老吕出去了,家里总有个把人可以陪下客人吧,而且买酒这种事情不需要自己去呀。
曹操那个时候是惊弓之鸟,那种情况下杀人过了些,但是一走了之是绝对应该的。这个情节好像别的书里面有过,忘了那本了,可能罗灌水就拿来用了。

要说这种事情处理得好的就是鲁大师了,他上了桃花山,和周通和李忠不合,就趁着他们不在自己从后山滚下去了。有说罗和施是师徒关系,可能施吸收了罗地败笔也是有的。

煮酒正熟 发表于 2011-8-28 05:10:13

回复 鼎革 的帖子

曹不杀刘,主要原因是利益考量,次要原因是曹打心眼儿里喜欢刘。
所谓利益考量,是说曹瞒此时还是在打基础阶段,北尚有强袁,所以曹瞒还是要高举“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的大旗。不杀刘备,等于是留着一个潜在对手,当然不妥,可如果贸然杀掉刘备,等于自堕“任天下之智力”的大旗,政治和人望上失分巨大 (刘备不仅是皇叔,而且名声一向很好):不仅言而无信授人以柄 (陈琳的讨曹檄文又多一笔),而且将来还有哪个能人敢投曹瞒?这些巨大的downsides不得不虑。

曹瞒面对的正是这么个两难选择。按郭嘉等人的意思,最优选就是把刘备养起来、控制住,待将来天下大局粗定,再杀不迟。曹瞒也认同此计,可最后还是一个不留神让刘备给溜掉了

煮酒正熟 发表于 2011-8-28 05:13:41

胖得妙不可 发表于 2011-8-26 23: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鼎革 的帖子

因为大耳有虚名,当时群雄未灭,不能纳贤的名声成本太高。所以连祢衡都要批发给黄祖处理 ...

其实这种所谓防范,是摁下葫芦起来瓢。即使曹瞒杀掉司马,他那阵营里还会冒出其他人物来(比如贾家)。这种玩意儿是防不胜防。要说还是曹瞒得国不正,而且人也太奸太酷,刘备那边儿就没这些问题。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8-28 08:36:04

回复 煮酒正熟 的帖子

不是这个原因,曹魏政权本质上是曹家军权和世族群体的联合政权,没有军权镇控,那帮子世族就会有自己的机会。问题是曹魏连续两代皇帝短命,再加上排斥皇族,于是皇族将才就成为不可能,曹爽这类都上来了就足以说明问题,这才给了司马家机会。高平陵之变换了任何才能还可以的主儿,司马家一点机会都没有,但是居然就那么成了。因此如果一定要找责任人的话,第一个是曹丕,理由是他排斥皇族,第二个就是连续两代皇帝,谁让他们那么短命的。

蜀汉政权则完全不一样,它一直用着前汉的抑制豪强策略,因此不存在世族乱政的可能。再加上前后四相的本质上都是文官,以及姜维多次北伐失败,自然不会出现威震天下的军事大人物,也就不可能出现高平陵之变。

说到底就是善行不能靠善心,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得国正不正其实没关系,关键在于怎么协调和处理矛盾。

边寒剑 发表于 2011-8-31 15:43:44

我感觉其实曹操还是比较欣赏刘备他们三的,毕竟虎牢关斩华雄那次给曹操还是留下很不错印象的,而且曹操也喜欢将敌人收归己用。当然,要在非战争时期,把你利用完了,再找个借口杀掉。起码当时还是乱世,所以不杀刘备也正常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虎说三国】刮骨疗毒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