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游之龙年端午
本帖最后由 鹤梦白云上 于 2016-12-25 22:33 编辑藉由龙血树一篇很有思想性的日志《怎样去认识你》,我想到了前两年作的一篇《山水游之南山竹海》。这篇已发在小轩。另有一姊妹篇《都市游之龙年端午》今天索性也发出来吧,凑凑整齐。
这两篇说是姊妹篇,是因为有意无意之中有些对称与反对称之处。比如一个是山水间,一个是都市间,一个是出世,一个是入世,至少在标题上一个是着重于空间,一个是着重于时间。但两者也有许多共通的地方......另外还有篇散文《寄兴紫霞湖》也属于这同一类型。
另外要说明一下,第一段我不知道看的人是否会莫名其妙,不在南京生活的人不大可能知道,这个城市有一条小巷叫慈悲巷,它旁边是个什么什么局的政府机构,具体名称我也记不住,也懒得查了,是个管理房产交易的地方。那天我们是去办理买房手续的。第一句“导航仪说这就是目的地”,当然是话中有话,因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似乎买个房子就是人生的“目的地”,至少是一个很重大的目标吧,人生就象一段航程,“导航仪说这就是目的地”,反正我觉得挺搞笑的,同时旁边的巷子叫“慈悲”,当时还有个事情,就是要找地方停车,但那里非常拥挤,那个小巷是我唯一觉得有可能可以停车的地方,但是一进去也是停得满满的,但就在我准备出去之际,有一辆车象一条鱼尾巴一甩便游了出去,这当然让人很欣慰,不枉了慈悲巷这个牌子,也让我立即想到“江南可采莲......鱼戏莲叶间......”那样古老的诗句。所有这些让我觉得冥冥之中这是提示我要写点什么,然后就把一系列的俗事尽数入诗。
原序:端午节前,出门办事,政府、银行,免不了在外吃饭,然后去先锋书店,还有超市什么的,中间买了一束栀子花......
《都市游之龙年端午》
导航仪说这就是目的地
我们却没有看见门牌,
脚尖下轻柔,在马路上晃悠,
不知怎么拐进了一个小巷,
它的名字叫慈悲。
这一片天地
会有我们的位置吗?
小船在莲叶间缓行,
直到靠近一只悬停的鱼儿,
它就象接收到一个信号,
一甩尾游开了去,
在围墙下便构成了一个位置。
放下了早年的恐慌,
放下了早晨的争执,
(一刻钟之前还未放下的挣扎,
一刻钟后便可以放下。)
流吧,
流过小巷,
漫上台阶,
经过一道门,
流进一整层大厅。
这里有一种整体性的喧哗,
形成要笼统一切的旋转,
要把你吸进去也随之转动,
可是我们所为何来?
明月清风。
就这样缓缓地流吧。
把你需要做的决断,
上诉给一个清明的力量。
背起年幼的孩子,
在人行道上行走。
你在橱窗里映现的行状,
陡然间让你老去了三十年,
可这种老去竟没什么不好。
栀子花的香气来得平易,
人们在熙熙攘攘中往来
常常不给予注意,
或者注意了,
但并没有起意,
或者起意了,
但一闪而过又予以忘记。
也有人走了很远,
去辛苦地寻觅,
却不知道
幽香就在路边,
就在孩子的手里,
也就在自己的手里,
因为栀子花的香气来得平易。
已是人间六月天,
可这银行的顶篷传出钢琴的声音
叮叮当当,分解着阳光。
这阳光何其沉重。
就象在这等候厅里等待着叫号,
我们大多时候都在等待中干熬,
或者说我们都在干熬中等待——
有关真实,多说一句我们便承担不起。
然而人们各行其是,似乎都有所安顿,
就象在列车上的人们
安于报纸、零食、牌戏、
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
或者有意无意的走动、
甚至昏睡,
列车的顶篷也会传出钢琴的声音
叮叮当当,分解着时光。
不论出于
什么逻辑,
什么道理,
什么意义,
我们都可以有所安顿。
就象这一碗岐山臊子面
带我去清静的山岗。
若论清风,
这便是一碗清风,
若论明月,
这便是一碗明月,
相信我把它们
都吃了,
都喝了,
然后细细地
都化了。
(即便没有小提琴
又有什么要紧?)
就象在这家书店,
在这片原本作车库的地下空间里,
汽车的灯光与马达声都消失了,
顶篷上传出一个男子沙哑的嗓音,
模糊不清,似念似吟,
你信步漫游,
拐过一道弯,
不期然看见一道长坡,
徐徐上行,
直到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在这里漫游,
如同在莲花盛放的湖面上行走
并终有所采撷,
尽管在收纳处,
孩子对你手中的一本哀歌发出抗议,
大声说她饿了,说她要的
是吃的。
超市还是要去的……
有时简单一句传递很多信息。 仁 发表于 2014-12-10 11:04
有时简单一句传递很多信息。
在国内办事,是一种特别的氛围,仿佛时间停驻,而又不是值得停驻的时刻,人生列车漫无目的的停靠。大城市的熙熙攘攘,看似热闹,实则隔膜
我觉得那篇出世的《山水游之南山竹海》,精神是积极入世的。这一篇入世,但是精神对于世间是无奈的。 龙血树 发表于 2014-12-10 21:01
在国内办事,是一种特别的氛围,仿佛时间停驻,而又不是值得停驻的时刻,人生列车漫无目的的停靠。大城市 ...
估计写着收的时候,鹤梦回国不久。 我喜欢'栀子花的香气来得平易'那一段!
读完想起'意识流'一词,其实我也没去研究过啥叫意识流。
还有个印象形成:鹤梦偏爱长诗:)
只读每一段的最后一句也是很有意思的。
我觉得每一段都可以单独成篇。 本帖最后由 鹤梦白云上 于 2014-12-11 20:00 编辑
龙血树 发表于 2014-12-10 21:01
在国内办事,是一种特别的氛围,仿佛时间停驻,而又不是值得停驻的时刻,人生列车漫无目的的停靠。大城市 ...
好象有句话叫:以出世的心态过入世的生活。这两篇写了有两三年了,我现在复读感觉自己就象个读者,我觉得龙血树对南山竹海那篇看得满准,爬山的故事嘛,就象是个寓言,爬山总是积极向上的。
这篇上街的呢,我自己当读者回过头来看,能看出这几个字:顺、平、安、静、游、顾、老。顺,顺其自然的顺,平,就是平常心了,安,大概就是安于现状吧,静,就是安安静静不折腾了,游,就是偶尔游玩一把,顾,就是别忘了把老婆孩子照顾好,老,就是我已经老啦!:-))) 山菊 发表于 2014-12-11 04:21
我喜欢'栀子花的香气来得平易'那一段!
读完想起'意识流'一词,其实我也没去研究过啥叫意识流。
俺觉得中国古诗也有,春江花月夜就是意识流。。。他流啊流,俺跟不上,一直背不下来{:198:}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4-12-11 17:36
好象有句话叫:以出世的心态过入世的生活。这两篇写了有两三年了,我现在复读感觉自己就象个读者,我觉得 ...
比较有意思的是创作时间。这两首是哪个先,哪个后? 如果间隔时间不远,那么是否环境影响诗人的认知?而并非仅仅年龄因素?
现在如果再爬一次南山,假设山水依然,会写什么样的诗? 龙血树 发表于 2014-12-11 11:36
俺觉得中国古诗也有,春江花月夜就是意识流。。。他流啊流,俺跟不上,一直背不下来 ...
记得有段时间跟偶家老爷car pool,打印了一份俩人在路上背。花了好些天终于背完了,可是放了几天之后又忘了~~~现在更是忘光光啦{:206:}
本帖最后由 鹤梦白云上 于 2014-12-12 07:23 编辑
龙血树 发表于 2014-12-12 02:41
比较有意思的是创作时间。这两首是哪个先,哪个后? 如果间隔时间不远,那么是否环境影响诗人的认知?而 ...
这两篇应该是同一年的事,基本上代表我的“思想”现状。
我写的东西其实都是很朴素的,比如爬山,对我而言翻译完一部书,就如爬了一座山,领略山水景物,开阔了眼界,等等,有时间我还在翻译。
每个人写的东西都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去看,因为一般而言既然是诗,它都不是写得完全明确具体的,有许多含糊的地方。上街那篇,看起来是比较消极的,因为现实的确有许多让人无奈的地方,但文中也有一些模糊的想法,比如我很喜欢的“江南可采莲”的意境,在我而言代表一种淳朴的生活,有那么一点类似于西方所谓“伊甸园”的味道,我个人很喜欢唐诗,但也很喜欢唐以前更古朴的作品,有时觉得律诗太形式化了。另外,隐隐约约之中,文中也有里尔克所谓“敞开、无蔽”的思想,换一种说法,我觉得就是“清明”,但是未必十分吻合,这倒是不那么重要。我也比较喜欢读老人的书,老人的书有时候是毒品,因为的确可能是消极的,但真正经过历史检验的大多是值得反复阅读思考的,艾略特说“老人应当作探险家”,很有诗意,我准备一直记住,直到老。
一般而言,诗人似乎不要多说自己的东西,但我这人看问题有很多和人不一样的角度。比如,谁要是剽窃了我的句子,那我倒高兴了,因为这说明我的思想意识复制到别人那里了,是我的成功,当然这句本身也是开玩笑的,哪有什么成功不成功的。所以,很多事情,我们都被一种所谓的常见/常识/常理所束缚了,敞开/无蔽就是看到一种真正的本质。
ps. 另外,我觉得很多人谈起理论来也是一套一套的,但是能不能和生活上的具体事务对上号呢,这也是在这篇里面希望探讨的方面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4-12-12 07:13
这两篇应该是同一年的事,基本上代表我的“思想”现状。
我写的东西其实都是很朴素的,比如爬山,对我而 ...
超市,还是要去的…… 山菊 发表于 2014-12-11 04:21
我喜欢'栀子花的香气来得平易'那一段!
读完想起'意识流'一词,其实我也没去研究过啥叫意识流。
是有点意识流的感觉,特别第二段好多“流”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