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私人经济
彭博社登载了一篇文章,题为《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私人经济》,这是书评,但作者显然认同书中观点,认为私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增长动力、就业增长的唯一来源。观点和数据与主流观点很不相同,颇有意思。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国营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这种观点不仅西方经济界盛行,中国国内也盛行。很多业内人士的基本观点都是中国工业产出的50-75%来源于国企,而事实上真实数据时25%。在1978年时,这个数据确实是75%,不过这有点吃惊,那时中国还没有什么非国企工业,莫非把乡镇集体企业都算入非国企?那当然是正确的算法,不过更狭义的私企还是有点差别。
在某些行业里,国企垄断依然主导,比如烟草、发电和石油,国企比例高达90%。但在机械制造、造纸、塑料等一般工业领域,国企只占15%。在服务行业,通信、金融、交通依然是国企主导,但超过80%的零售业都是私企,占50%的营业额。有意思的是,国企的利润率并不高于私企,但私企的投资回报率大大高于国企,在2012年,私企平均为13%,国企平均只有5%,因此难说国企享有不平等政策倾斜。国企确实比私企更容易从国有渠道融资,但私企用更高的回报率再次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个差别。而且私企得到融资在总量上和国企相当,差不多一半对一半。
就政府雇员比例来说,在中国,每1000人中有31人为政府官员(包括党政),而美国为75人,法国更是高达91人。中国政府对经济领域的控制应该还是强于大多数主要经济国家,但并不是万能的,在钢铁限产方面做得很差,在汽车工业理顺方面也差强人意,环保方面更是千夫所指。
这一切既是好消息,又是坏消息。私企比例提高,有利于经济按照市场规律实现经济的正反馈。但是,这也意味着中国政府用政府杠杆逆转“中等收入陷阱”的能力的降低。中央关于改革深水区的说法可能有多层含义呢。
http://www.bloombergview.com/articles/2014-10-14/private-companies-are-driving-china-s-growth 感觉非常有道理。政府控制的公共资源一般都是补贴,赚钱的少。
或者说利润很少。
不过TG的国企应该是例外,但也不能比私人资本家吃相难看吧。 这些数据都不知道准不准?现如今一个企业的身份真的很难界定。 国企是一个交易平台,交易的不只是产品和服务,还有钱和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