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报道的一巴勒斯坦/德国人的生平故事
德国媒体最近报道了的一巴勒斯坦/德国人的生平故事。一巴人, 家庭是德国接受的巴勒斯坦难民,很小就到了德国。在德国读书长大,入籍, 工作,和一德国女子结婚,有了两个孩子。
八年前和德国妻子离婚,回到加沙,和一当地女子结婚,日常生活靠着联合国的救济,极为迅速的生了五个孩子。 最近全家在加沙的冲突中被炸死亡。
和我聊到这事的德国朋友很困惑的说: 他在德国长大, 应该知道好日子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要回去加沙? 他也应该知道做父亲的责任是什么,除了靠着联合国的救济喂饱孩子, 他能为后来的五个孩子提供什么,为什么做这么不负责任的事情?
我说, 有些人的逻辑我们很难懂,瞎猜一下,也许有些种族的伟大理想就是靠着多生孩子征服全世界,说不定他和德国前妻离婚的原因之一就是她不愿意当生育机器呢,所以要回到加沙找个志同道合的女子来完成这一使命。
他说,哦,{:soso_e122:} 从来没从这个角度想过。 换一个方向想:如果有工作,如果有房供,如果有娱乐,如果有夜生活,如果要供小孩读书...还有精力吗? 过着好日子,当然就不知道好日子是什么样的了:o
RE: 德国报道的一巴勒斯坦/德国人的生平故事
大流士 发表于 2014-7-25 08: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过着好日子,当然就不知道好日子是什么样的了
赞一个。
其实人心不足,得陇望蜀啊。 离婚也未必就是他主动自愿的吧,俩人过不下去了,他可能还有其它麻烦,索性回老家。。。 这个人不奇怪,奇怪的是还有德国人愿意嫁给他。
前一阵美国波士顿爆炸那个车臣人,也是有医生的女儿愿意嫁给他,还皈依了绿教。 这个事情,我觉得是这样。巴勒斯坦人有多少,几百万吧。一个社会,总有一部分人是比较极端的。巴勒斯坦又是这个状况,以色列动不动就可以进来扫荡一番,杀几个几十个人的。那么在这几百万人中,产生极端分子的比例就会比较大。这个是肯定的。
还有一个,我觉得我们在21世纪的中国,确实很难理解其他文明中的一些事情,他们的处事方式。不用说外国了,就说中国,辛亥时期的陈天华,蹈海自杀以明志,警醒国人,这种行为在今天就很难让人理解。不过他当时做这些,应该是有当时的道理,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另外,关于“好日子”,这个看你怎么看。一个社会大多数人对“好日子”的理解是差不多的,但是也总有一些人的处事方式不一样,他们放着明白的“好日子”不过,却偏偏要走独木桥。说到这里,我想起在秦晖某次说的,说这个法家儒家,法家就喜欢那些追求“好日子”的老百姓,说白了就是利益驱动的人。皇帝认为,最好的人就是利益优先的人,只要给他利益,就能为我所用的人,如果你有能力,那最好,我用利益能收买你,这种是最好的大臣。而儒家呢,心里有他自己的一套善恶标准,他以自己内心的儒家规则为指南,要跟皇帝争,皇帝要是和我不对路,对不起我不干了,就是那种放着好日子不过,并且不屑的人。这种人里有不怕死的,那么皇帝拿他们是没有一点办法。皇帝实际上是最讨厌这种人的,最多只能放两个点缀在朝堂上,其他找个机会就把他杀了贬了。
当然,社会从宏观来看,是利益驱动的,但是微观地看一个个个体,也有并不在乎自身利益的人。在他的行为规则里,利益占的比重要小很多。我觉得美国是典型的利益驱动型,利益是摆在桌面上的。我接触的有限的美国人,很难理解“杀身成仁”的概念。你说的这个巴勒斯坦人,我估摸着大约是巴勒斯坦里的儒家吧。 本帖最后由 南京老萝卜 于 2014-7-25 12:59 编辑
糊里糊涂 发表于 2014-7-25 10: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人不奇怪,奇怪的是还有德国人愿意嫁给他。
前一阵美国波士顿爆炸那个车臣人,也是有医生的女儿愿意嫁 ...
我不知道这个要嫁给爆炸分子,19岁的车臣年轻人沙尼耶夫的医生的女儿是怎么样的人,也不好猜测。但是,这样的事情,多半发生在美国这种比较宽松的社会。
95年魁北克公投是否脱离加拿大,有个镜头是哪个女士,公开撕毁了她的加拿大护照。护照的碎片随风而落。但是这个行为对她本人没有任何后果。她今天撕了护照,明天就可以去补办一个,她的工作,家庭,出国都不会受任何影响,政府也没有权力拿她怎么地。再严重一点,在美国你可以烧国旗,烧了就烧了,作为言论的自由表达,在美国加拿大这种国家,至少在明面上,政府不能对你进行惩罚,拿你没辙。
而95年,在中国,出了本《中国可以说不》的书,我买过。那时侯,在中国的公共媒体上,绝对不会出现某人当众焚烧中国护照的情形。当然如果当众焚烧了,表现出“不爱国”,后果怎么样,我也不得而知。遭强拆的人,还要把宪法国旗拿出来抵挡强拆队,要在“爱国”的基础上对抗国家机器。但我知道直到今天,烧国旗是违法的,要去蹲监狱。这可不算啥自由表达。
这个就是说,表现“不爱国”的行为,在不同的国家,后果是不一样的。有的国家后果很严重,有的国家无所谓。每个国家的政策都是有利有弊,看不同的取舍。
就拿这个愿意嫁给小帅哥沙尼耶夫的医生的女儿来说吧。沙尼耶夫长得确实很英俊,美国只认长相的人不少。关键是美国这个社会,宗教基本是个人的事,你本人或配偶信这个信那个或啥也不信,对你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而且美国人对婚姻也不像古典时代这么看重,就算这个姑娘嫁给他,她本人的政治和民事权利,也不会失去什么。我们反向设想一下,假如沙尼耶夫跑到以色列想搞爆炸被抓住了,这时候有个犹太女孩看上了她,她要被逐出家庭,不能这个不能那个,社会政治经济权利丧失一大半,这个才是真正的考验。 南京老萝卜 发表于 2014-7-25 10: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事情,我觉得是这样。巴勒斯坦人有多少,几百万吧。一个社会,总有一部分人是比较极端的。巴勒斯坦又是 ...
关键这个人又不是土生土长的巴勒斯坦人, 从小在德国长大的。 洗心 发表于 2014-7-26 03: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关键这个人又不是土生土长的巴勒斯坦人, 从小在德国长大的。
他在德国长大并不代表他就是德国人,估计跟唐人街出来的华人二代类似,要看人选择哪一边。 洗心 发表于 2014-7-26 03: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关键这个人又不是土生土长的巴勒斯坦人, 从小在德国长大的。
同意上面moletronic的说法。从你的描述看,他从小在德国长大,也没有长成一个德国人,内心还是认同自己是巴勒斯坦人身份。于是就这么做了。
我觉得我们这种推测没有什么意义。人是成千上万的,各人的道路信仰都不一样,样本一大,再小的概率的事件都会发生。关键是这种事情发生了,那就是发生了,总之世界上存在这么一类不为利益所动的人。当然你也可以说他也是为利益,但是利益的着眼点不一样。我们以我们今天21世纪的中国人的观点去硬套他们,似乎他们应该跟着我们这么想,这么做,这件事本身就是没有意义的。 还是不要随便臆测别人的想法比较好。好日子的定义每个人不同,更何况那原本是他家乡。 南京老萝卜 发表于 2014-7-26 11: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同意上面moletronic的说法。从你的描述看,他从小在德国长大,也没有长成一个德国人,内心还是认同自己是 ...
移民的3代:第一代最难过,第二代是难过,第二代不难过, (banana是也)。 本帖最后由 石工 于 2014-7-27 06:03 编辑
楼主说的这个人应该是Ibrahim Kilani,前几天的报道中有。按德国Stern《明星》杂志的报道,他生长在加沙,幼年丧父,从小工作,19岁取得德国签证,到德国留学,呆了二十年,读书、工作(自由职业的建筑师,另一篇报道中用的是“freelance architect”,大体可以猜到是怎么回事,谁说英文没有春秋笔法呢)、娶妻(女同学)生子。13年前离婚,回到加沙为母亲送终,并成为当地有些名气的建筑师,又和一位教师重新组建家庭。期间他在德国的孩子两次和他联络,但由于加沙被封锁,出的来回不去,他没能出来;他孩子也没能钻地道去找他,就这样错过,直到以色列袭击,全家逃难,避难所被轰炸,全家遇难,天人永隔。
Stern的报道(原为德文,已用谷歌翻译成英文)
我的邻居是巴勒斯坦人,两家的女儿是朋友和夏令营的伙伴。路上遇到,她讲了这一家人的事,看到楼主的文章,觉得应该是同一个人,只是细节上相去太远了,又去搜了一下,发现细节上出入极大;而正是这些细节,奠定了讨论的基础。
如果上面的报道是准确的,那样楼主陈述的细节在很大程度上是不成立的,后面的讨论也基本如此,草纹的除外。回头看这么热烈的讨论有什么意义呢?
其意义可能在于:我们对鸡蛋与石头的选择。在事不关己的时候,我们会选择站在鸡蛋一边,这样会带来一种虚幻的崇高感;当事情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我们会选择站在石头一边,砸碎鸡蛋,不让它孵出会咬人的鸡。我在楼主的另一个帖子里拿这个比喻回答了关于双重标准的疑问,现在看来,我们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推动着某种明确的双重标准的共识的建立,而或真或假的案例,充当了燃料的作用。
但问题在于,我们选择了石头,不等于石头会选择我们。更糟糕的是,在石头那边看来,我们未必不是另一颗鸡蛋。一个绿皮鸡蛋和一个红皮(白心?)的鸡蛋互相砸来砸去,白色的石头在一边帮闲,是一个荒谬但真正具备普世意义的场景,多少年来类似的场景还上演的少了吗?
我无力做更多的展开和回应,只是希望我们不要落入别人的话语系统而不自知。如果我们沉浸在各种半真半假的小道消息的泥潭之中而不加审视,就看不到变泥潭为良田的可能,只能淹没其中,成为污泥的一部分。 石工 发表于 2014-7-27 04: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说的这个人应该是Ibrahim Kilani,前几天的报道中有。按德国Stern《明星》杂志的报道,他生长在加沙, ...
哎,这就是如今的新闻,真假难辩 本帖最后由 神鹰 于 2014-7-30 21:23 编辑
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除了别人眼里看上去的好日子外,还有他自己独一无二的内心。好日子的标准存在于自己的内心中,与他人无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