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飞翔 发表于 2011-7-26 16:14:58

《御制三希堂法帖》

本帖最后由 简单飞翔 于 2011-7-26 16:21 编辑

    紫禁城内有乾清宫,其西侧为养心殿。清朝末年,慈禧成为实际掌权者,养心殿的东暖阁就是慈禧和慈安垂帘之地。但能说话的仅一人而矣。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很多的决策、政令等皆从此出。不过,就算换个所谓的中兴之主,以当时清国力之衰败,外国发展之强势,就能力挽狂澜?也未见的。    往前追述。乾隆年间,养心殿的西暖阁有“温室”,为乾隆读书之地。此地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亦称“三希堂”。原因是乾隆极喜爱的“快雪时睛帖”、“中秋帖”和“伯远帖”三件稀世墨宝珍藏于此。并且于1747年,乾隆敕令朝臣编刻《三希堂法帖》(全称为《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收录内府所藏魏晋以来书法家名迹。1752年,复从宫中藏品中再次精心挑选出历代名人法书五卷,摹刻上石。至此,《三希堂法帖》始成完璧。至清代末年,其传始广。原石嵌于北京北海公园阅古楼壁上。(当年,要有复印机或数码照相机该多好!)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运笔自如,神采飞扬。全文28字,被称为“二十八骊珠”。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王献之的《中秋帖》。纵意豪放,畅快淋漓。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王珣的《伯远帖》。笔力遒劲,意致萧散。为东晋现存唯一的名家真迹。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所谓法帖,并不是一件书法作品,而是众多书法作品的合集。这些作品必是历代书法名家的精品,被刻于石或木板上,然后拓印成册,成为大家学习书法的样版。初始刻量极少,都是皇帝赏赐王公或宠臣的,后来才逐渐普及开来。中国书法史上有不少法帖,能被世人广知的也就法帖鼻祖的宋《淳化阁帖》和集大全的《三希堂法帖》了。两部法帖都可以说是皇帝和政府相结合的行为,所以才能汇集众家,成就精品。    我对手中这套《御制三希堂法帖》还是比较满意的。它采用独特的仿宋线订装帧形式,还原古代书法的古朴典雅之貌。更令我满意的是内容,它尽量用传世原帖代替原三希堂中收入的部分拓本。我一直以为,拓本实在不能代替原帖。原帖那种气韵生动,用笔枯涩浓淡,笔意相连,整体布局,笔划细节,绝不是拓本所能再现的。曾比较过几个名帖,像《兰亭序》、《黄州寒食帖》、《祭侄明文稿》、《松风阁诗》等,当然也有此“三希”,发现确实拓本不尽如人意,只能感觉形似罢了。但拓本也有好处,就是能多印,能便于普及流传。有些纸本无存于世,人们也只能欣赏拓本,想像书家风采了。有些临帖,掺杂了临帖书法家个人的修养、功底和见识,也不能全现真迹原貌。    所以,真迹就是真迹,其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无法取代的。

宋西湖 发表于 2011-7-26 16:36:47

其他的当然真迹好,无法取代。但是王羲之,觉得看法帖比看兰亭有意义呵,反正真迹早被唐太宗带走了,谁知道这个兰亭当初谁写的呢{:3_52:}。

蓦然回首 发表于 2011-7-28 04:19:18

昨天下午在天津滨海机场的书店里看到《御制三希堂法帖》了,仿宋线订装帧形式,宣纸印刷的,840元,一套八盒,非常精美。
不知道和你看到的是不是同一种?

lucase 发表于 2011-8-5 22:27:10

回复 简单飞翔 的帖子

看到这样的作品,往往内心就会慢慢沉静下来

baogesj 发表于 2012-4-15 01:20:50

东晋风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御制三希堂法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