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轨迹
我这个人的怪癖很多,其中一个就是喜欢买书。什么?喜欢买书不算怪癖?算优点?呵呵,我的朋友,你错了。喜欢看书才是优点,喜欢买书那是败家。
这不,有点时间出趟门,又买回一堆书。
好不容易搬回来,洗完澡,慢慢翻着。咦?发现问题了。其中有五本书上都有同一个签名——刘文源。
我把这几本书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了一下。第一本是这个《到处是红旗》,这是一本红军时期的回忆录集。
在扉页上,第一次出现了刘文源的名字
上面的日期是1960年9月4日。这个应该是购买日期。很多人都有把购书日期写在扉页上的习惯。
我看了看封底的纪录。中间有中国书店隆福寺门市部的出售章。显示是“1册0.20”。应该是2毛钱。但是问题在于,原价4毛的书,中国书店卖到2毛,这在现在是不可能的。也不可能是20元,因为降价也不是中国书店的习惯。
因此,有可能这本书先在隆福寺门市部呆了好长时间没卖出去,后来又转到灯市口门市部,最后被我给买到了。
我翻开看了看,发现这个刘文源看书很认真。
他会在重要的地方用红铅笔或者黑色钢笔划出重点,并在空白处写下摘要。但是我仔细看了看,发现这些摘要只是被划出的文字的简记,有点类似于考生记的重点。
第二本书是《绪范亭的故事》。这次刘文源把名字直接写在了封面上。
而且,还写在了扉页上。
日期是1961年4月16日
这本书的封底有一个印章
可以看出购买地点是北京市新华书店XX门市部。但是特别可惜的是,最关键的门市部名称没有了,使得无法进一步确定购书地点。
这本书出版于1960年2月,和其他书不一样的地方,是纸张特别粗糙,像是草纸。联想到大西洋14老爷子贴的那个信封贴,看来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纸张的供应确实很困难。
在这本书里,刘文源仍然延续了“划重点”的习惯。
第三本是《在彭总身边》
从这本书开始,刘文源没有再写上购书日期,只有签名,而且换了印章。
阅读习惯也没有变。
在名字下面打X,一看就是文革养成的习惯。
刘文源看书很认真,在一些文字后面,还有自己的补充注解。
这本书的版权页写着“1979年6月第一版重排1979年11月北京第一次印刷”,这个“重排”是什么意思呢?哪位仁兄知道?
后面还有两本
《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方志敏》
《汪精卫伪国民政府纪事》
虽然没有购买日期,但是我感觉这三本书有可能是同一次购买的。这本《汪精卫伪国民政府纪事》是1982年出版的,是这三本书里面最晚的,和《在彭总身边》相差三年。以当时的书籍流通速度看,出版三年后再买到并不算晚。
我算了一下,假如1960年刘文源18岁,那么到了1982年,就已经40岁了。从朝气蓬勃到不惑之年,一个人的爱好没有变,习惯也没有变。但其间经历的种种人生故事,似乎就浓缩在了这一个个的签名里。
谁又能想到,距离最后这本书出版三十年后,这个故事又被我这个家伙给寻了出来,写在了这里。
回复 猫元帅 的帖子
你也可以盖个章,然后再流传出去,嘿嘿。 回复 猫元帅 的帖子
{:209:}
好仔细哦。 回复 老芒 的帖子
那叫做猫赏,气死乾隆一把哈 这些书哪买的?隆福寺中国书店里掏的旧书? 回复 老芒 的帖子
嗯,应该再加点批注什么的。 回复 XYZX 的帖子
是中国书店灯市口门市部 有意思,可以在此基础上构思一篇小说嘛 这也算有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