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村 发表于 2013-11-14 18:10:21

创作谈:16号 伊诺

据说把日志搬到这里能赚分?

----------------

这个故事基本上是真事。

在南非这么久,接触了不少人,各式各样的人都有,各式各样的故事都有。不过仔细想想,能够完整讲出故事,能够用比较短的文字讲清楚的,还就只有这么一个。所以就把这个故事拿来了。

七八年前的事情,当时也没有很上心,所以记忆已经很模糊了,有画面感的只剩下报纸上那辆被烧得很惨的汽车。隐隐约约这个女孩子有个圆脸,个头不高,笑着还是比较好看的。衣着总是很整齐,干净利索。

女孩子并不叫这个名字。我怎么也想不起来这个惨死的女孩子的名字了,所以随手拿来一个和这个故事搭上一些关系的名字。名字也不完全是编的,我的确认识叫这个名字的人,非洲人很多把自己民族的起名字的做法也用到了英文名字上,这类形容词略作改变当作名字的很多。

当时我都不一定记住过她的名字。当时在一家华人公司混,连里面的华人都没认全,更别提这些黑人员工了。故事自然也了解不多。只剩下几个线索:自己开过服装店,因为弟弟直接拿钱导致关门才出来打工;的确说过要学中文和中国做生意,不过这类话听得太多了,我们一般都不大当真;的确自己存钱买了车买了房;的确在拿到房子钥匙那天和男朋友摊牌被杀;事情的确上了报纸。还有故事里面没写到的情节:杀人凶手被抓以后,有保释机会却拒绝被保释,因为女孩子的弟弟扬言只要人出来就杀掉;留下了一个女儿。没有进一步的消息了。

还好这些线索应该能写一个完整的故事了,剩下的细节,从其他人身上拿来也不难。

不过故事要完整发展,很多背景知识是需要的。所以一开始写了很多南非当地的背景,导致一开始有三千多字。给阿姨的第二稿已经删到了两千,不过还是超了。最终又删了两次,发现信息缺失得厉害,已经让人读不懂了。所以开始自己琢磨结构问题,把结构也调整了一下,然后重新体会所有细节,看看那些并没有必要,能删的就删掉,就有了这篇短文。

后来发现删掉一半的内容之后故事更加突出了一些,重点放在了人的身上。最早的版本因为太重视背景的介绍,差不多写成南非风俗指南了,根本就不是小说么。

李禾平 发表于 2013-11-14 23:13:07

这就是精简的好处,能够凸显主题。

我在写第二篇的时候也出现同样的问题,初稿中想表达的东西太多。我设计了在未来的时候由于人口太多,所以在大多数的时候,人们都是被限制在几百层的高楼里不许外出,想去绿地上躺着晒太阳都算奢侈。

后来删之。

燕庐敕 发表于 2013-11-14 23:34:51

我当时就猜到是村长了。

小木 发表于 2013-11-15 00:01:13

嗯。这一作的村长风格无比浓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创作谈:16号 伊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