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其实知道抢不到了。
觉得小小说越来越引人入胜了~~ 本帖最后由 飞烟 于 2013-10-4 10:11 编辑
很可爱的老太太,喜欢这篇。家事常常是一地鸡毛,老太太活明白了,什么都看到透看得开。 禅人 发表于 2013-10-4 23: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芷蘅 小辈不孝的事,我觉得作者是通过老太太的独白唠叨间接写的。只是,女儿生了半个班,居然没有一个合 ...
所以我觉得作者写得太隐晦,而且前文没有伏笔,这一段唠叨怎么看都可以
老太太心里觉得好笑:她当然知道儿媳跟闺女们说了些啥;
说了些啥?-- 说换到其他女儿家去住,说给她改善一下环境?不一定是不孝吧。
她当然知道儿媳的男人在儿媳突然离家之后给老六打了电话; 这个和不孝也没关系。
她当然知道为什么老三和她女婿会带着菜肉来陪她过节;她当然知道为什么孙女和孙子像是接班似的回到家里。
过节来看望她不应该吗?或者是就算认为她快不行了,来看她,也不该算不孝吧。
两三天没在家,要补课了 短评:别蒙老太太。 河蚌 发表于 2013-10-4 22: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KKKKKKKKKKKKKKKKK
总结:
八个孩子:
这个总结好。
但我还是没看懂。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3-10-4 10: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男的玩完神秘,接着女的玩神秘,这次是老太太玩神秘。
555,来晚了,做不成喵的师傅了。 ...
这个老太太玩的神秘,我还真的看不懂~~~~
喵的师傅,早就定下来了,是狐狸,神牛,独角兽,松鼠,还有一个猎人。按照我和小五的逻辑来猜,最后喵的师傅就只剩下猎人了。 河蚌 发表于 2013-10-4 22: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KKKKKKKKKKKKKKKKK
总结:
八个孩子:
这样条理就清楚了,
现在大家的压力都大,老太太还好手上有个房子,还能回来看看。
如果没有,...,这就是社会的现实。
可能还有个原因,当年为了生个儿子,对闺女确实不好,这可能是一个隐藏的信息。 河蚌 发表于 2013-10-4 22: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KKKKKKKKKKKKKKKKK
总结:
八个孩子:
更可怕的是转一圈是99步,那是最大阳数的重合,重阳之后是转阴。 这个故事的问题在于
一遍基本看不懂--当然这不能说明它不好;
可是,又不能吸引人看第二遍,还不是不明觉厉那种。
所以{:190:} 感觉作者写这篇文的时候,心里是有一个假定背景的。但是在这么短的文里没有表达出来,或者是表达得太隐晦,不容易看懂。所以,我真是没看懂。 看完一个时髦词及时跳出~~~不明觉厉{:191:}
本帖最后由 罢了 于 2013-10-20 08:52 编辑
听上去像家常唠嗑,唠嗑间走过人间冷暖,走过世俗的算计,走过简单复杂的心思,走过一丝穷人家的无奈与悲哀。。。虽然现实生活是强大的,一切都要为它让路,但我宁愿相信韩老太太的家里多少还剩下一些亲情,虽然这亲情里掺着自私与算计,否则生命太悲惨了。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另外一个真实的故事。说得是一个留学生免费住在一位非常有钱的美国老头家。留学生很精明,很会拍马屁讨老头喜欢。后来留学生毕业了,但还常去探望老头,每次老头都会送他点东西或给点钱。这样一过就是十多年。老头有儿有女,但不住在一个城市,他们平时忙,很少来看望老头。后来老头病了,儿女去探望他,对老头说那留学生对他好是有目的的,千万不要被他骗了。老头说他心里明白,让儿女不用担心。后来老头死了,遗属里给留学生留了一笔为数不少的钱,还给儿女们留下一封信。信里说:“你们肯定不理解我为什么要这么做。虽然我知道那留学生很精明,也知道他讨好我是有目的的,但是在我最寂寞的时候是他在陪我聊天,陪我喝酒,而你们一直忙于自己的生活,很少有时间来看我。一个人能如此这般坚持十多年不容易,即使是假的我也把它当作是真的,所以我要谢谢他。”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有时候需要糊涂一点,不要太较真。生活从来就不是十全十美的,该妥协的要妥协,该理解的要理解,该感谢的要感谢,差不多就行。人说“假作真时真亦假”,我说如果假的能做的与真的一样,就把它当真的又有何妨(就像那些假名牌{:soso_e104:} )。清醒的自欺欺人其实是一种好活法,若是有亏可吃则说明你比那些想贪你便宜的人富有,是幸抑或不幸耶,见仁见智。
喜欢这篇小小说,作者用简单点出了深刻,通过量显示了质。赞一个!
本帖最后由 喜欢 于 2013-10-31 11:33 编辑
这篇信息量很大,河蚌总结得差不多了。我再来展开一下思绪的翅膀~{:190:}
正如禅人所说,老太太这一辈子很失败。前面生了七个女儿,可是她只疼爱最小的儿子,对女儿并不好。以致成了家里免费佣人的老大在无休止的照顾弟妹还被老妈不满的压力下,不堪压力,年纪轻轻就自杀了。老二跟老大年纪相仿,待遇相似,没自杀,疯了。本来还有一个老二,送人了,养着费劲么。(谢河蚌的解释,送人的不在家里排行了。)
生老三的时候老大也有五、六岁了,能帮忙背妹妹了,所以老太太对后面这几个女孩没施加太多压力,只是在老大的帮忙下散养着,并不亲。等长大成人,老三成了实际上的儿女中最大的、最顶事的,所以她回来得多。老四嫌老太太对她不好直接就很少回来;老五没过过好日子,故特别节俭、抠门,于是就难得走动;老六是女孩里最小的,相对姐姐们来说受到的宠爱多一点儿,一般来说长得也会好看一点儿,现在的生活也还过得不错(有把老太太接去住几天的条件),所以跟“弟妹的男人”能说上话儿,没准还有点儿眉来眼去的事儿。
老太太全部希望、全副母爱都放在了最小的儿子身上。不料他却在留下了一女、一儿后撒手人寰。儿媳自认是韩家人,惦记着老太太的这栋房子,将来还得留给她这儿子呢,所以宁愿养着一个男人和他的儿子,也不肯改嫁、离开这个家。老太太当然也要把房子留给孙子,所以只好由着儿媳这样,管不动么。孙女是照样不受待见的,所以她没读书,而是打工,没准还得接济读大学的弟弟。
老太太毕竟养了七、八个孩子,每张嘴都是要吃饭的,所以操劳了一辈子。直到九十多岁的晚年仍然要自己做饭、甚至给儿媳和她的男人做饭。好在老太太也闲不下来——她的脑子也闲不下来,整天就想着过去了的那些事、那些人,包括因心里憋屈而干脆自杀的亲人、邻人。
她知道这些晚辈们不是打心眼儿里愿意孝敬她,而是都在惦记她的房子,甚至在盼着能分房产的那一天早点到来。她不必依附任何人,也不肯依附任何人,她仍然是一家之主,仍然有冷笑的底气:我还能再活十年,甭想打我的主意!哼哼~
另,我认为“空荡荡的西屋”是“空荡荡的东屋”之误。
=================================
哎哟,奇怪,我怎么会让思绪的翅膀飞了这么远!
也许因为我对作者是谁毫无头绪闹的?但还是猜一下吧:
山远?兰凯?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