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人 发表于 2013-10-1 23:48:35

与二十一号做青城乱梦的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写作手法上这篇更写实。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3-10-1 23:54:33

看到头两封不由想起远在秦朝的士兵黑夫、惊与其兄衷的通信。

容易 发表于 2013-10-2 00:12:13

本帖最后由 容易 于 2013-10-1 08:20 编辑

文笔冼炼,构思巧妙。赞。叹。

流水无情 发表于 2013-10-2 00:22:00

很有新意, 短短几行字地回复, 几十年就过去了, 令人感慨万千...

飞烟 发表于 2013-10-2 00:23:40

好文!语言精炼,历史背景纯熟,感情压于琐细的小事,风格跟伊诺有些象。

容易 发表于 2013-10-2 00:24:22

本帖最后由 容易 于 2013-10-1 08:26 编辑

流水无情 发表于 2013-10-1 08: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很有新意, 短短几行字地回复, 几十年就过去了, 令人感慨万千...

书信中称谓也随时代背景更改了。最后只在墓碑上占一席之地。一生就这样划上句号。

流水无情 发表于 2013-10-2 00:36:25

容易 发表于 2013-10-1 11: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书信中称谓也随时代背景更改了。最后只在墓碑上占一席之地。一生就这样划上句号。 ...

本来文绉绉的对话, 到大白话, 然后到喊革命口号...一个时代的变迁啊...感觉中国人真是越来越没文化了, 文化上真的是一直在走下坡路, 感觉台湾人现在说话还是解放前那个味道, 他们文化底蕴比我们大陆的可深不少.

这个作品不可能是现在的年轻人可以写得出来的, 没有岁月和文化的积累可不行.

楚天 发表于 2013-10-2 00:38:39

59年以后可以再插一段,从“放卫星”到挨饿的突变,会在信上流露吧

玉垒关 发表于 2013-10-2 00:38:57

东方兵和东方蕙划清关系那封信,表面上气势汹汹,但是后面还是附了棉衣,被子,非常感人。

pkhelen 发表于 2013-10-2 01:18:42

大时代洪流下,人的命运像流沙。
一声叹息。
想起王外马甲的伞兵故事了。

老芒 发表于 2013-10-2 02:27:05

短评:书信里的历史。

水风 发表于 2013-10-2 03:40:53

本帖最后由 水风 于 2013-10-2 03:53 编辑

白璧微瑕

好话前面的都说了,妖道就不再复述了,还是干俺的老本行,拍砖比较好。

1,关于母亲过世,没有通信,这很不正常。尤其是第1,2,3, 5封信特别提出了母亲的挂念问题。这如果在后面的几封信里面,继续表达,将会非常感人。大概因为字数限制,所以作者放弃了。这是削足适履,唯为惋惜。
2,1953报丧年的那封信,称呼严重不对。因为是1953年,还没有提倡废除旧有的习俗。破四旧是文革时候的事情了,所以是先父或者先考如何如何,而不是父亲。同样1954年回信那封,不能用父亲大人,必定要用先父。
3,1954年回信,不提母亲,这不通情理。
4,既然后面用到了省略号,那么前面几封也应该用到。
5,1959年那封信的日期是个败笔,改成1958年比较好。监狱里面也有报纸的,每天还要读报学习,到了59年,全国上下勒紧裤腰带,监狱里面不可能没有改变。
6,1967年那封信,应该一笔带过母亲去世的消息,比较好。
7,解放前的旧警察,如果建国后被抓,那么在文革前释放的可能性还比较大。要么就要等到文革后期,69年放出来,有些匪夷所思。
8,如果是劳改农场,应该有自己医务室,就算是心肌梗死,也会先送到医务室,看抢救不了了,才能往县城医院送,但一般情况下,送到医务室顾估计就已经不行了。而且既然家属不在身边,什么时候轮到医院开死亡通知书告之家属了?这些当时都是派出所的任务。
9,国内什么时候才开始放开个人墓地的?最后一段墓碑上的日期有些问题。所以,最后一段有些画蛇添足。以死亡通知书结束就已经很好了。
10,写完了觉得最后一段还是有问题,一拍脑瓜“显考讳东方。。。”丢了讳字阿。

本来我很感动的,很震惊于作者的奇思妙想,感觉到鸭梨山大,不过细节阿它是魔鬼{:soso_e107:} 可惜了。

如果我在作者投稿之前看到,一定会请他将几个重要日期给改一改。而且最好把主人公早点放出来,然后文革了再抓进去。最后就死在监狱里也好。

不管怎样,瑕不掩瑜,这篇我给排在目前前三。

喜欢就捧捧场 发表于 2013-10-2 05:20:07

这篇很新颖,以书信的形式传递信息,给读者以极大的想像空间。字里行间反映出当时国家社会的剧变,沧海桑田中小人物面对命运的无奈还有兄弟间的亲情。

看了两遍,回味无穷!

真心的喜欢!

老芒 发表于 2013-10-2 05:30:58

水风 发表于 2013-10-2 03: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白璧微瑕

好话前面的都说了,妖道就不再复述了,还是干俺的老本行,拍砖比较好。


五三年那段应该是适应新社会的产物,家里有人在功德林,学的自然要快些。

水风 发表于 2013-10-2 07:11:19

老芒 发表于 2013-10-2 05: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五三年那段应该是适应新社会的产物,家里有人在功德林,学的自然要快些。 ...

一个警察,应该没有进功德林的资格吧?如果是进了功德林,那么67年是倒数第二批,75年是最后一批。这个69年该如何解释呢?可见还不是功德林。

更何况是在家的兄弟写的。

我解释一句,只有值得我挑刺的我才挑刺,值得我吹毛求疵的,我才去花力气追求小细节。其它的就是哈哈哈,不错不错了。这篇我挑刺挑的越狠,说明我对它原本的期望或者说定位越高。你什么时候看到我一个字一个字的给人改了,那说明那篇我已经给编辑社内定了。{:189:}

锦候 发表于 2013-10-2 07:29:10

我看着像是仙人的大作呀。就猜他了!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3-10-2 07:59:58

这篇很好,构思独特,语言简炼,时代特征突显,so far,应该排在第一位{:222:}{:222:}{:222:}

料理鼠王 发表于 2013-10-2 08:20:26

锦候 发表于 2013-10-2 07: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看着像是仙人的大作呀。就猜他了!

+1
应该是,

云淡风轻 发表于 2013-10-2 08:55:22

玉垒关 发表于 2013-10-2 00: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东方兵和东方蕙划清关系那封信,表面上气势汹汹,但是后面还是附了棉衣,被子,非常感人。 ...

的确,虽然语言看上去冰凉凉好简单,可读起来如同裹了棉被般的温暖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3-10-2 09:25:48

本帖最后由 鹤梦白云上 于 2013-10-2 09:48 编辑

这篇在形式上是剪贴画风格(有种美术类型就是剪些东西下来拼贴到一起形成一个全新完整的 艺术作品),这种新颖的作法的确能在较短的篇幅内叙述一系列跨度较大的事件,也的确很好地做到了对人生与历史相互关系的再现。

我个人以为存在的不足是,每封信内没有能够提供更多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重复出现的寄棉裤棉被是个亮点),所有信件拼在一起再现的是我们大多数人比较熟知的历史而缺乏新奇感,这大概和文中缺乏故事性有关,东方蕙之妻也许可以在文中增加一些份量,另外东方蕙其人过去的形迹也可以照顾到的,估计是作者掌握的素材较少,又不愿乱编。从人物塑造来说,读者对文中的角色到底各是怎样的人到最后也没有建立形象观感,这当然和缺乏细节描写和缺乏情节有关。一般来说,写小说理应注重人物塑造,情节一般来说也不是为情节而情节,而是服务于人物塑造,不过对于这篇作品,人物形象的模糊化倒也能说明在大历史背景下人无个性可言,也可以说别有一层蕴意吧,但到底还是损伤了文学性,也影响了阅读的趣味感。最后,我想说一下小小说最好能有一个焦点,focus,在这个焦点上集中发力,这篇作品的另一个弱点就是缺乏这个凝聚张力的焦点,稍许散了点。

总的来讲,这篇作品挺好。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四十五号作品:兄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