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潮落 发表于 2013-8-11 11:22:09

【原创】“洋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外文书店

本帖最后由 潮起潮落 于 2013-8-14 10:29 编辑

http://attachments01.aswetalk.org/album/201308/11/111619ei4l4vv2242gvgig.jpg
网上找了一张照片当题图。这是西安外文书店挂的牌子,摄于1993年。


先叹一声命不好,小时候碰上文革了。课本没多读,但闲书没少看。

小时候不知咋的,迷恋上军事了。那时最爱看的是越南抗美的纪录片,但得到电影院去看,而且片子不太多。70年代初,《航空知识》复刊了,于是期期必买,悉心捧读。

后听人说北京外文书店内部书店有影印本外国军事方面的图书,于是就常去那里看书。

外文书店在王府井八面槽,内部书店在二楼,得沿着一个很陡、很老朽的木梯上楼,人走上去咣咣作响,总担心那梯子哪天会在脚下塌了,小身子骨平拍在一楼地板上,跟鼻涕虫似的自成一滩:)

内部书店入口有个看门的,进去得出示工作证。最神的是,门口戳着一个木牌告示:外宾止步。于是想起了早年间上海滩“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传说。此外,中学生得凭学校介绍信才能进去。那时我还小,连中学生还不是呢,得亏一爱好军事的男老师帮忙,学校居然给开出了介绍信。

头一次去的时候,把门的看看介绍信,又看看我,如是几个来回,觉得小学生来这里买外文书,实在是诧异,把我闹得很窘。好在人家没太为难我,仅仅是觉得好奇,最终还是把我放进去了。我估摸我可能是当年外文书店内部书店年纪最小的读者兼购书者。

那书店专卖外版影印本图书,其实就是盗版书。盗版毕竟不是啥光明正大的事儿,所以要设个门槛。知道这个地儿后,每年我都从学校开介绍信,去买日文《世界航空机年鉴》,买来后整天看得如痴如狂,各种飞机的性能指标背得滚瓜乱熟,然后就跟同学吹牛。

为啥买日文《世界航空机年鉴》呢?一是便宜,3块钱上下。大人给的零花钱攒起来即可,无非是少吃点冰棍呗。再个呢,日文里有汉字,连蒙带猜,能看懂个大概其。

后来,又去过上海的外文书店。上海外文书店位于福州路与山东路把口处,而且内部书店也设在二楼,也是一样的规矩:内部书店,外国人不得入内。

那时的学生没啥课业负担,也没升学压力,闲着也是闲着,于是借机读了不少书。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在小学时就开始囫囵吞枣地读了。到了中学,红楼又读了两遍。这书的道儿太深,不看几遍都看不懂。悲哀的是,看了多遍后,不懂的地方还是不懂。也难怪一部红楼,养活了巨多专吃这一口儿的红学家呢。

小时候,外国名著也读了不少。但觉得欧洲(包括苏联)作家写的东西太绕脖子,净是一个从句套一个从句的句式,枯燥、艰涩、沉闷,不好看。

我一直喜欢美国人写的东西,生动、简单明了,从不跟读者过不去。老一代的作家里,杰克.伦敦、马克.吐温的小说写得有点儿意思,跟老欧洲们就是不一样。

“改开“后,又读了不少翻译过来的外国书。有些作家的作品很爱看,比如欧文.肖(《富人与穷人》作者)、威廉.曼彻斯特(他的《光荣与梦想》大名鼎鼎)、约翰.托兰(战史作家)、赫尔曼.沃克(他的《战争风云》系列当年可是红透半边)、诺曼.波尔玛和诺曼.弗莱德曼(两个写海军装备的大牛),等等吧,很多,基本都是美国的。

中国作家里,老一代的老舍(够京味儿)、鲁迅(那杂文写的,杀伤指数绝对五星级)和钱钟书(一部《围城》,就够后人咀嚼几辈子)的作品很喜欢;后起的作家多些,有张辛欣、张洁、陆文夫、王朔、刘恒、阿城、陈村和周国平,等等吧。若细点起来,名单可是一长串。他/她们在巅峰状态时写的东西,很对胃口。周国平写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简直就是一颗催泪弹,看得我眼泪鼻涕一大把。现在网络发达了,许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网络写手也很厉害。

现在网络发达了,近些年看书少了,基本是网上阅读,很快捷也很方便,阅读方式上了一个层次。但还是要感谢那些曾经的好书和好作家,很怀念读了一本好书后的愉悦感。





农民家的狗 发表于 2013-8-11 12:04:31

你写的这个,生动、明了,一看就觉得朝气蓬勃

潮起潮落 发表于 2013-8-11 12:13:39

农民家的狗 发表于 2013-8-11 12: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写的这个,生动、明了,一看就觉得朝气蓬勃

小时候正是求知欲旺盛的年纪,常泡图书馆、泡阅览室的孩子不少。



禅人 发表于 2013-8-11 18:27:15

这个看了很亲切,有过类似的经历。我上小学的时候正规图书馆的图书卡还不那么容易搞到,有一个暑假我见天跟一个有图书卡的同学去阅览室看不外借的书,一坐大半天,生生把眼睛看近视了。

山远空寒 发表于 2013-8-11 19:36:24

我小时候去书店看书,因为光看不买,总是被赶出来!

(有喜欢的书,也会买,我站在那儿看的快,也就不用买啦!经常一看一下午。)

潮起潮落 发表于 2013-8-11 20:01:31

禅人 发表于 2013-8-11 18: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看了很亲切,有过类似的经历。我上小学的时候正规图书馆的图书卡还不那么容易搞到,有一个暑假我见天跟 ...

啊?禅人MM是眼镜和尚啊?:lol





燕庐敕 发表于 2013-8-11 20:32:42

呼和浩特的外文书店也是外国人止步的---一直到1993年搬家。后来搬到哪里去了就不记得了。

潮起潮落 发表于 2013-8-11 20:47:30

燕庐敕 发表于 2013-8-11 20: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呼和浩特的外文书店也是外国人止步的---一直到1993年搬家。后来搬到哪里去了就不记得了。 ...

问过店员,主要是影印外版书的原因,怕被老外抓现行。







lianpb 发表于 2013-8-11 20:53:33

还差二十分继续努力

潮起潮落 发表于 2013-8-11 21:19:43

lianpb 发表于 2013-8-11 20: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差二十分继续努力

你跟出一堆内容相同的“还差二十分继续努力”,如此刷屏不好吧?





禅人 发表于 2013-8-11 22:47:19

lianpb 发表于 2013-8-11 20: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差二十分继续努力

去发日志嘛,一帖5分。

jingfan0410 发表于 2013-8-12 08:11:11

本帖最后由 jingfan0410 于 2013-8-12 08:12 编辑

“但还是要感谢那些曾经的好书和好作家,很怀念读了一本好书后的愉悦感。”

同感,记得读完《战争与和平》莫斯科大火那一章时正赶上北京雪后初霁,出来在院子里散步,呼吸着清冽的空气,清新愉悦。
我读的第一本杰克.伦敦是《海狼》,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然后就千方百计找他的其他书来看。那时候不像现在可以选择,只能赶上什么看什么。
我也曾是八面槽外文书店的常客,自掏腰包。毕业后在高校图书馆开始做采访工作时还赶上采购外版影印本图书的尾巴,80年代中期有了世行资金项目以后基本就是外文原版书为主了。
从小学二年级开始,阅读量逐渐加大,感觉十几岁的时候读的书最多,现在大部头的书是读不下去了,只捡些阅读轻快的书来看。看您的阅读经历小时候是在北京生活?可以看看叶广芩的书,猛孤丁的冒出一句损话来能让人拍腿大乐。那种幽默和调侃是在北京生活过的人能够意会的。

南京老萝卜 发表于 2013-8-12 09:42:59

嗯,南京老早的中山东路外文书店二楼也是外国人免进,里面一堆盗版书,影印版的。小说,考题,应有尽有。

我中学时代也猫书店蹭了不少书看,不过我还比较自觉,都是大家在蹭的时候,跟着蹭,不落单。

潮起潮落 发表于 2013-8-12 10:29:56

本帖最后由 潮起潮落 于 2013-8-12 10:38 编辑

jingfan0410 发表于 2013-8-12 08: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您的阅读经历小时候是在北京生活?

是,我是北京的。

说起读书,我们那时不仅读了很多杂书,还借同学的光看了许多外报、外刊。他们父母单位有外刊外报,常拿回家来,于是便宜了我们。

我们爱看的是法国的《巴黎竞赛画报》、美国的《LIFE》,还有西德的《明镜》周刊。最让我们激动的是德国的《明星》周刊、瑞典的《我们》周刊和日本的《电影旬报》之类,里面照片的色儿有点重......。美国的《时代》、《新闻周刊》、英国的《经济学家》之类的也看,但意思不大。其实在洋码子面前我们全是文盲,就是看画儿。

    至于外报,品种也不少。香港的《星岛日报》、《大公报》、《文汇报》,日本的《朝日新闻》、《每日新闻》、《产经新闻》,苏联的《真理报》、《红星报》、罗马尼亚的《火花报》,甚至还有阿拉伯文、乌尔都文、泰文报纸。有两种报纸重名重姓,都叫《世界报》:一个是德国的世界报(DIE WELT),一个是法国的世界报(LE MONDE)。

记得最深的是大概在75年前后,苏联《红星报》登了一张参加苏军演习的坦克照片,那长长的炮管、扁扁的炮塔、小得出奇的负重轮,显然迥异于T-54/55与T-62,我估计这是种新型坦克,后来知道那是T-64。那时王府井八面槽的外文书店里摆放的、号称权威的简氏战车年鉴尚无T-64的踪影,就觉得自己这张照片的NB指数大了去了。

这些外报外刊会定期处理,当然,不能随便卖给废品回收公司,得交给一家专门回收机构处理,据说是直接拉到造纸厂化浆。那时从这些待处理的外报外刊撕下来不少照片页,然后攒了起来。一直喜欢搜集国外武器照片,现在依然。自打有了网络,找照片实在是方便多了,资料也丰富多了。   

此外,上学时,我和几个同学常去趟使馆区看新闻橱窗。常去的使馆区一个在建国门,一个在三里屯。台基厂也去,但那里使馆数量少,橱窗含金量也不大,去了两次就不去了,累。

东欧的国家比较重视宣传,波兰、捷克、东德的新闻橱窗最精彩,经常有军事演习的大幅彩色照片。正对着日坛公园南门的是波兰使馆,有好几期橱窗内容挺精彩,至今难忘:用火箭助推器起飞的苏-7战斗机全副披挂、杀气腾腾、烈焰排空;带着潜渡装置冲出水面的T-54/55威风凛凛、无坚不摧;手持AK自动步枪的波军军人高鼻深目、身形剽悍,钢盔、皮靴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西方国家的好象英国的还行,新闻橱窗上过一次奇伏坦坦克的照片,觉得那炮管真长。炮管还包着帆布(防热衬套),车体的外挂物特多,跟苏式装备的风格很不一样。从炮塔中直身而立的皇家坦克兵头戴贝雷帽、两耳别着耳机,嘴边儿还横着一个送话器,显得气派、庄严。

比较而言,美国、日本领事馆/使馆的新闻橱窗相当无料+无聊,因此很少去看。


潮起潮落 发表于 2013-8-12 15:35:52


晨枫在3 小时前送朵鲜花并说:同好!我看得多买的少,第一本是75年版Jane\\\'s Weapons System,那时已经上大学了,应该是79、80年样子,5块钱,一大本砖头,现在还在上海的家里。

简氏年鉴实在贵,那时简氏战舰大概是13-17块上下,每年不等。

2000年前后,原版简氏战舰年鉴在华售价不低,印象是1700左右。后来买过日本原版的《世界飞机年鉴》,忘了多少钱了。还买了一堆海人社的画册,日本军事画册图片比欧美的品相好多了。

看版权页,有些欧美军事图书居然是在广东那边印的,曾经很是意外。







jingfan0410 发表于 2013-8-12 18:14:55

潮起潮落 发表于 2013-8-12 10: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我是北京的。

说起读书,我们那时不仅读了很多杂书,还借同学的光看了许多外报、外刊。他们父母单位 ...

嚯!您的活动范围比我大多了,我只在很小的时候跟大人去过灯市西口的一个使馆还是文化处?商务处?长大以后使馆大多搬到东边就没有去过了。同学父母单位有外刊外报是二中毕业的?二中的外交部子弟比较多啊。

潮起潮落 发表于 2013-8-14 00:24:52

本帖最后由 潮起潮落 于 2013-8-14 00:28 编辑

jingfan0410 发表于 2013-8-12 18: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嚯!您的活动范围比我大多了,我只在很小的时候跟大人去过灯市西口的一个使馆还是文化处?商务处?长大以 ...

小时家住西边。呵呵。

您的行文风格干脆利落硬朗,我还以为是男士呢。好奇心驱使,刚才到您个人空间看了看,天!没想到您还是个运动健将级的大姐,很佩服。

改天发个滑冰的和您一下{:soso_e113:}






jingfan0410 发表于 2013-8-14 08:27:21

潮起潮落 发表于 2013-8-14 00: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小时家住西边。呵呵。

您的行文风格干脆利落硬朗,我还以为是男士呢。好奇心驱使,刚才到您个人空间看了 ...

嚯!您太厉害了!我的领导同事朋友都说我有男性思维,可他们是和我长期接触后得出的结论。您仅凭几句回复就有此印象的当是高人啊!期待佳作。

潮起潮落 发表于 2013-8-14 10:14:35

jingfan0410 发表于 2013-8-14 08: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嚯!您太厉害了!...您仅凭几句回复就有此印象的当是高人啊!

我看走眼了,就别夸我了,简直是瀑布汗啊: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洋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外文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