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帖发爱坛:2011 回家(一)【内有美景,请慎入!】
本帖最后由 树和藤的树 于 2013-5-13 09:19 编辑爱坛是个值得托付的好地方,我把这当大本营,把散在别处的“自己”收集一下,放到这里。
*********************** 下面是编辑过的正文的分界线 ***********************
2011年的“十.一”,我终于结束了和老家近两年的阔别、与父母整一年的分离,安排好了工作,请了年假接在长假的前后,匆忙、幸福、充实、不舍的度过了十几天,长假归来,处理完了堆积的工作,整理这次回家的影像记录:
照片基本上是Canan小机器450D+穷三宝镜头还有手机拍的,乡情比片儿好。
2011年9月29日
9月29日晨,从帝都坐夕发朝至的火车到了长春,父母来接我们,虽然天气阴冷,心中无比火热,开车踏上了剩下的300公里路程。
车行至半途,海拔渐高,景色越来越美,远处层峦叠嶂,近处薄雾浩渺。
坐在副驾驶的位置隔着车窗拍外面的景色,给片子来了点冷色调,和车里久别重逢的气氛真是发差极大啊!
停车拍风景的时候,树妈下车摘下一朵小花,上车放在了树爸那边的空调口上{:soso_e166:}
匆匆……远处的山被大雾披上了头纱。
路过著名的吉化厂区,壮观的排放,老化工城,污染就……。
这几位老兄一看就是来旅游的,对高速服务区的几块石头都这么感兴趣的,拍个不停。
车外的一切不重要了,世界上最重要的都在我身边。
同在归途。
遇到的解放军雷达车,敬个礼,这也是为了大家难团圆的人啊。
隧道。
行至老爷岭,浓雾将我们包围,慢些,再慢些。
雾越来越浓,拍下来发到围脖,@怅望西风 评论:“浓的化不开的雾啊弥漫的乡愁。走在回家上的树归心四溅。”——真酸!!!
海拔高了又低,低了又高,高高低低、起起伏伏的就到家了。
丰收,天气好的时候看起来一定是金光灿灿。
在路上,在路上……
服务区近了,家还会远吗?
家就在有光的地方。
先去拜见岳父岳母大人,来到了翠绿翠绿的一个苗圃……
藤爸藤妈给接风,一桌子都是树和藤的最爱,爸爸妈妈们都多费心了。
哼哼哼,这个东西学名叫“胶陀螺”,圆圆的中间鼓出来个平头的小疙瘩,就像猪鼻子,所以俗名就叫“猪拱嘴”,吃起来口感像木耳但比木耳肥厚。吃之前要小心处理,据传吃多了嘴巴会肿胀合不上,就像猪嘴,这也是它名字的另一个由来。原因是里面含有一种毒素,会导致皮肤光线过敏,中毒了晒了太阳就会皮肤疼痒,严重的就变猪嘴了。关于这个,我以前还在老萨的博客里写了个长长的评论,后来被萨大提到“风语者”里,链接在这:blog.sina.com.cn/s/blog_476745f6010007bn.html,其实这里可能有点冤枉我二舅,故事是听姥爷姥姥讲的,二舅从小淘气,有什么“英雄事迹”都被安到他身上了,故事而已,不必当真,舅舅大人可别来拍我,小甥受不住您那熊掌似的一下子。
从进入市境开始,风雨就慢慢住了,一家团圆时,天放晴了,这是鲜鱼馆幽静的后院,有一种慢慢的味道。
暂时别过岳父岳母,回我的老窝,半路看到这两年新建的一个地标,当时没有拍好,后来也没时间去看一下,好像是一个三足的纪念碑,碑体下还有一个鼎,纪念碑所在的地方,原来是一片旧楼房,现在变成了休闲广场,还修建了罗马式立柱走廊,面积也远比照片上看上去大的多,可惜没拍出来,这张混杂着新建楼盘和供暖烟囱的照片显得非常的面目可憎,对不起家乡人民啊,同样的休闲广场全市这些年新建和翻修了4、5个,不错不错。
虽然只有两年没回来,但市容我居然有点认不出来了——突然间四处开花的高层住宅、大面积整修过的建筑物墙面和商业气氛——如果给我这样一张照片,我真的要分辨一下:原来这就是我初中时每天上学放学走的那条街。更让人高兴的是,整修的不只是建筑物的脸面,焕然一新的脸面下面,是新安装的保温材料,是政府买单的“暖房工程”,这对我老家这座东北小城来说真是一项德政。
今天先到这里,土鳖抗铁牛…… 等待更新~~~~~·· 高速路的风景真美 树妈好有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