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垒关 发表于 2013-1-25 21:35:59

富贵之路 之一



某华商商会会长方先生五十多岁,初看有些南方农民的土气。常看他高高兴兴走进来用青田普通话说,中午请大家吃日本餐,刚才那个非洲客人真爽快,付了20万欧元做定金。这个看起来土里土气的浙江青田人,家资以千万欧元计,是一家进出口公司的老板。

那时,我的生活不易,一边上学一边要东奔西跑打工糊口。有次我正在沮丧间,方先生突然说,你们知道我以前做什么的吗?于是,第一次,我知道了这个功成名就的成功者的往事。

方先生是青田乡下人。那里山多地少,人家都说九山一水半分田。比如方先生家每个人就是三分半地。他的爷爷在日本人来的那会儿就已经偷渡到南洋了。而方先生是在七十年代末找蛇头偷渡的。偷渡的过程方先生并没有细说,他只是说,他走过水路,也走过陆路,他在闷罐车里面摇摇晃晃又吐又拉,臭气熏天,闷得死去活来,也不能开一丝窗户。

最开始他到了巴黎,找不到工作。于是他就总是赖着去中餐馆的后厨,看到有碗堆着,就赶快洗碗,看到有洋葱袋子就赶快切洋葱。比如切洋葱吧,是用一个铁茬子茬出来的,又不敢问人要手套,常常就把手擦成血柳子。过一会儿再把手泡在又脏又是溶液的水里面洗东西。长年里,手肿得像面包。他说那个时候都觉得奇怪,怎么手上有这么多层皮呢?一年四季,天天都在掉皮。

干这些活儿,都要看人脸色,见缝插针。只为最后能吃口剩饭。“那是没有工钱的”他说。那时候他常常肚子痛,痛到满头大汗,“不过,只要旁边的人给点儿吃的,吃下去,马上就不痛了”他又说。

偷渡客,最害怕的还是警察。一次,有人喊警察来了,他哧溜就下到地下室了。他表哥却来不及了,趁人不注意就钻到了冰库里。后来警察走了,大家都忘记通知他表哥。过了好几个钟头,有人一拉开冰库一看,他表哥已经硬邦邦了。赶快把他搬出来,他们就给他身上使劲擦辣椒水。“然后呢?”大家着急问。这方会长平时说话慢吞吞,这会儿就更慢了,他喝了几口茶,才说,“然后,就救活了,你们见过的,就是我那个开电脑店的表哥,在海边上有个别墅的那个。”

后来,在商会做秘书的上海人杨老师说,他那个表哥真够运气的。他的一个朋友也躲在冰库里的。后来,大家想起来的时候,打开冰库一看,他,硬邦邦的,早死了。

杨老师还偷偷向大家说起方会长的第一桶金。会长那时欠了“蛇头”大笔债,必须给“蛇头”工作:就是偷偷运输别的偷渡客出来。这期间,老板认识了偷渡客里的一个小姑娘。方先生自己也讲过这事情:那时候,我又穷又傻,大家都叫我“方傻”,没有人肯嫁给我,谁知道就有个小姑娘,那么聪明,那么漂亮,居然就要嫁给我。这小姑娘,就是现在风姿卓绝,腰缠万贯的会长太太了。

在被迫给“蛇头”工作的过程中,这聪明的夫妻二人,一来二去,也摸清了门路。于是每次的偷渡过程中,他们也藏些自己的私货。也就是说,帮蛇头运人的时候,自己也联系偷渡客,夹杂在里面。

就这样他们不但还清了债务,而且有了自己的积蓄。然而,最终有一次,他们的私货被“蛇头”发现了。“蛇头”大怒,要剁下会长的一只胳膊,会长太太立刻跪下来,痛哭流涕说绝对再也不敢了。

突然就想起那次那个风韵依然的会长夫人说,我们以前做生意和别人有过节,我就真的跪在地上求别人。等回到家里,我们夫妻就抱头大哭。

玉垒关 发表于 2013-1-25 21:36:43


富贵之路 之二 中餐馆里的狗名人


现在在方傻,也就是人尊称为方先生做会长的商会里,有个和他同龄的秘书,人们叫他杨老师,和方会长的土里土气不同,杨老师总是西装革履,文质彬彬。杨老师的话题基本上只有两个,一个是,中国以及中国人都很坏。另一个就是说方会长。他常感叹说,像我这样聪明的人,居然混得比不上老方。

杨老师是上海人,也是在七十年代末从香港,和方会长差不多一个时候辗转到了巴黎的。他是那个时候华人里面少有的文化人,他是中学文化程度。八十年代,方先生在有了第一桶金之后,开始开了个杂货店。而杨老师则开了一家中餐馆。为此,杨老师把自己的侄儿从国内办出来帮忙。

那个时候的中餐馆只要开了,基本上就能赚钱。和现在中餐业普遍的惨淡情况大是不同。而让周围的人印象最深的是杨老师对侄儿的恶劣。打骂随意,吃饭限量。有一次过年,这个侄儿工作之后去几个留学生那里聚会。杨老师追过去,一边打一边说,你也不看看你是个什么东西,你也配和人家坐一个桌子。

这个时候,方先生的杂货店已经做的有声有色了。中国商品如潮水一样涌到巴黎。他从作批发的那些中国人那里进货。算是知识分子的杨老师嗤之以鼻地说,老方真是爱钱爱疯了。他都那么有钱了。客人拿半个法郎买一个手表里面的电池,他也要赔上老半天给人家换。

 

这话让曾经在杨老师餐馆做厨师的人听了以后笑了。他说,杨老师夫妻两个和他们抢小费。按理说,除非顾客特别指定,每天的小费都应该集中到一个盘子里,然后晚上的时候厨房和大厅里的工人们一起平分。20年前,法国人还是比较有钱。每天下来小费总有上百个法郎。但是,杨老师时不时就从盘子里面拿钱。最后,每天盘子里都只剩下一个两个法郎。杨老师让工人们把这几毛钱分了。工人们就说,不用了,真的不用了。这个前厨子还说,杨老师那个叫眼观八方,耳听六路。一看到有客人留下小费在桌子上,他就忙不迭的指挥服务生到别处去。然后他自己去拿。如果同时几个客人留了小费,那能把老杨给急坏了。

 

工人们每天在背后一边讲一边笑。算是娱乐。

 杨老师现在有时候还说起他那时候的风光。他有个常客就是写“情人”那部小说的那个杜拉斯夫人在七十多岁时候养的那个20多岁的小男朋友。他常来,也常赊。他说他和杜拉斯夫人在一起可不是看上了她的钱。后来杜拉斯夫人逝世了。这小男朋友被自己的父亲接回老家后,他还写信给杨老师,不过没有提他欠餐馆的钱的话,而是说,他的心情,意识流之类的。比如他走在乡间的路上,看到一条狗,心里突然一阵焦躁,有个声音告诉他,弄死个丫的。于是他就把那条狗给弄死了。

人外国人就是和我们想得不一样。杨老师总结。

后来,杨老师的侄儿有一次在给别人送外卖的时候,少送了一个菜,被客人打电话回来询问。杨老师大怒,把侄儿狠狠打了一顿。那个孩子越来越畏畏缩缩的了。周围的人觉得这个小孩子有可能就此要毁掉了。终于有人去问他想不想回国。这孩子一边点头一边哭得死去活来。有几个人凑了机票钱,他终于回到了家。杨老师很生气,直到现在都说侄儿的狼心狗肺。

 也没有过多久杨老师的餐馆就关门了。

杨老师后来一直说,这个餐馆是他的第一桶金。而旁人都说,他那个餐馆其实居然亏了过渡的心狠,并不能发家。20年前,法国的经济情况比现在好多了。开中餐馆亏本的实在不多。

之后,杨老师尝试做过不少营生。有一阵子,他说,因为他批评国内的制度,所以暂时不能回国,因为被通缉了。而熟悉他的人说,他在国内非法集资。然后卷着钱跑了。故而现在海关上风声紧,抓他呢。

玉垒关 发表于 2013-1-25 21:37:31

之三 浪奔浪流

  

  这个时候的方会长常常一大早从塞纳河穿过。他说,那个时候,塞纳河还是脏的,污染很严重。几年之后,河水慢慢清澈起来。与此同时中国商品正如潮水一样涌来。他并不知道这个时候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方的工厂慢慢迁移到中国去了。就好像现在中国南方的工厂又开始往更穷的北方,以及东南亚迁移。

高人们皓首穷经总结规律。说这是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规律在起作用。资本永远以追求最大的利润为目的。当一个地区因为成本增加而导致利润下降的时候,资本必然逃到成本更廉价的地方去。而国家有时表现为资本的载体,于是周而复始,兴衰荣枯岂无源?

而像方会长这样的小人物却凭着本能知道,他应该从中做什么。

方会长把杂货店给妻子经营。然后自己到巴黎郊区的欧贝维利耶市(aubervilliers)去创业。那是八十年代末,那里曾经是工业区,而多少年已经发展停滞,一派萧条。和方会长一样,很多浙江商人却在这里看到了商机。因为萧条,以及远离市区,所以房租便宜。又因为在飞机场和市区之间,而交通便利。在这里开办仓储式的批发业务,前景可观。

而这个时候,国内沿海的轻工业产品正发展得如火如荼。方会长选择的是装饰品批发。他从中国订货,然后再卖给别的实力稍差,如他当时一样的零售商。和很多人一样,他常常不能回到巴黎南部的家里去。经常就睡在仓库里。虽然这个是不合法的。但是哪里管得了那么多呢。搬货经常搬到手出血。累到胃痛也不是没有。有口热水喝都是享受。

而这样的付出,得到的也是可观的。常常集装箱还在路上,货已经定完了。

  有人对方会长说,你们浙江商人真是能吃苦,是我们华人的杰出代表。

方会长说,你也不能这样说,这里的阿拉伯人,也很能干,很能吃苦。你看他们的kebab(土耳其烤肉)店,一大早开门,每天营业到半夜,也不见得赚什么钱。我能赚钱,就两个原因。首先是,我们从中国进货。我们毕竟比鬼佬们要方便多了。第二是开店早。那会儿法国经济好。现在就不行了,人们没钱了。消费观念也变了。而且现在竞争的人也太多了。你看最近几年开始做生意的人,能保本就不错了。倒闭的更多,比如那个阿林。

他说的这个阿林我倒是认识。这是浙江商人里面少数几个有文化的。他以前在青田做英语老师。他爸爸做生意,亏了很多钱。他三十岁上,就以留学的名义到了法国。第一年他拿着学生身份,拼死打工,一年就攒了两万欧元,很让周围的人羡慕。然后他开了个童装店,同时把居留证从学生换成了商人。然而这些年经济不景气,而且光是上商业居留每年都要缴纳大概六千欧元的税吧。那次他来找我借了两百欧元,说是实在没有办法了。那时候,他的小店已经关门了,到处打黑工,又因为抓得严而常常失业。他那年都35岁了吧,一面没有工作,没有居留,欠了很多钱。一面又很想找老婆。他好几次和我在网上聊天说,他打临时工的餐馆有个女子,好像对他有意思,老板好像也想撮合他们。然而几次这样的事情之后,我就想明白了,虽然他深信,然而希望却是渺茫。

也许当年的方会长也是同样的光景,只是方会长的际遇,天时地利,却不知道又有多少能够重演。

在我离开的那一年,我听到有个去做调查的中国学者说:欧贝维利耶市的华商的贸易总量已经占到全市的百分之十五。但是华人的税收只占全市的百分之五。其实方先生自己就说过,不弄点儿猫腻的话,是赚不到钱的。

那时候的方会长,有时候吃完饭,再吃一个一毛八分钱(18生丁)的,最便宜的mousse de chocolat(巧克力泡)就甜得露出了很满足的样子。杨老师绘神绘色地描述着,然后说,不知道老方要那么多钱做什么。

纵然乘着时代的东风。方会长还是经历了很多考验。比如2005年的那场大火灾。多年的心血被付之一炬。而火灾的起因却是,两个非洲族裔的青年被警察追赶,然后不小心被在高压变压器旁触电身亡,从而引发了少数民族的大游行。不想,城门失火,殃及的确是池鱼。这本来是移民和政府之间的矛盾,而受伤最深的却是华商。当时多次因为纵火而引起的火灾中,有数十亿欧元的华商仓库被烧掉了。而令法国人都非常惊讶的是,这样的仓库重地,却很少几个华人是买了保险的。

这次意外对方会长或许伤筋动骨,不过根基尚在。而且方会长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辈子嘛总要三穷三富

玉垒关 发表于 2013-1-25 21:38:15

之四骗子不够用

这个时候的杨老师,决定扬长避短,他说,不和那些没有文化的浙江小生意人抢饭碗了。他成立了一个中法某某艺术家交流协会,然后自任会长。后来他说,作为协会会长,我可是我们这批人最有成就的一个。

一些刚到法国的留学生一开始对他很尊敬。不久之后就说,原来法国的协会,只要有两个人,刻一个章就可以成立了。而和杨老师合伙成立的协会的人是一个旅法画家。最开始,他们说好轮流当会长的。后来杨老师当了几任后仍然不肯下台,而协会新招的几个成员都支持那个画家。杨老师于是就以会长的名义,把他的竞争者开除了。结果惹了众怒。大家合起来,反而把杨老师给赶出去了。画家后来说:我只是觉得老杨很可怜。这样小的舞台,他这么争。 

杨老师于是又自己去成立了一个巴黎某某文化协会。有一次,有网友问我,你是不是认识这个杨老师,我说,是啊。朋友说,你快去给杨老师说,他把巴黎和文化两个词儿都给糟蹋了。

原来,杨老师用文化协会的名义,到国内去,说是要召集画家赴法国展览。这个时候,前些年他被通缉的风头大概已经过去了吧。

杨老师原本就是衣冠楚楚,风度翩翩,又有国外协会会长的名义,说话看起来很有可信度,他说法国人很喜欢国画。中国画,那是供不应求。这就是为什么范大师的画就算是流水作业的,都能卖上大价钱。

  

于是,某个北方二线城市的十多个画家就每个人交纳了10万人民币以上的参展费,又经由杨老师的活动,带着他们的画来到法国。

  杨老师筹备的画展,是在法国中部原来的法国某工业城市举行的。刚到该城市的第一天,杨老师带着他们参观市容。令大家印象深刻的,除了那些古老教堂,清静的街道,还有就是空荡荡的西城区。那里曾经是工厂区,有些工厂迁到欧洲东部,工资很低的罗马尼亚去了,有些索性去了中国。现在,这里就好像鬼城,不但是紧凑的工人宿舍,就是富丽堂皇的工程师宿舍区也大片大片的空出来,只剩下一栋栋空楼。

  晚上的时候,画家回到杨老师给他们准备的地下室。大家的晚餐,只有面包黄油。杨老师给大家带了面包黄油做晚餐。他说,这个又好吃,又有营养,是法国人的主食。画家们不知道的是,这些法国人的主食,甚至比国内还要便宜。比如,一根400克的长棍子面包,在面包店卖是70分到90分。而在大超市买的话,一包6根,一共1欧元多。也就是相当于两三元人民币一根。而杨老师给他们的人造黄油,不过50分一盒500克的。这也不过人民币四块多,不到五块。

而以后的几天,他们吃的都是这个。

  他们的展览会场,正如他们疑惑的,正是在空荡荡的西城区举行的。为期半个月的展览,可算是门可罗雀。一方面,因为当地原本是工业城市,现在工厂迁移,经济实在不景气。又有几人愿意买这些名不见的艺术作品呢?另一方面杨老师几乎没用什么资源在前期的宣传上去。又兼为了省钱,展览在这么偏僻的地方举行。最后,展览一张画都没有卖出去。

  巧的是,那些天,中国南通市少年杂技团正在这里演出。跟随杂技团来的工作人员们,在演出会场外面摆上小摊子,卖中国带来的小工艺品,巴掌大的小算盘,小雨伞,中国结之类的。三,五欧元一个。倒是很吸引当地人。看得让画家们很是感概。

   

  

画家们的画虽然没有卖出去,但是照片和视频倒是没有少拍。这些,以后都在国内的当地电视台播放了,而且有国内当地政府的官员出席,杨老师作为旅法艺术家以及某法国协会会长给画家们颁奖。

这段录像里说,法国的副市长也来参观了本次画展。杨老师常把这段视频拿出来给新来的留学生们看。作为他成功的事业的见证。事后有人说,倒不是傻子太多所以骗子不够用,不过是各取所需吧。凡洋酒,洋装等名牌,名人者,类同者比比皆是。

顺便解释一下,杨老师们所谓“市”(commune,其实是公社),其实只是相当于中国的街区或者村庄。这是法国最基本的行政单位。而法国六千万人口,有三万六千个所谓“市”。每个“市”平均不到两千人口。辖区内几百个人的市长比比皆是。而这些所谓“市长”工资是和人口挂钩的。有的市长,卸任后就在中国人开的服装店里当售货员。

玉垒关 发表于 2013-1-25 21:38:46

之五 他们的结局


我离开那个商会后。再次见到杨老师是在一个华人教会。他依旧衣装革履,带着眼镜。我进门的时候,他正在大骂丑陋的中国人,以及无神的中国招致了汶川大地震。有人插话说,听说老方会长捐给灾区大笔钱,浙江卫视海外频道都去拍了录像。杨老师说:看老方名利双收的。

后来听人说杨老师有段时间参与教会的管理。不过后来被人发现他挪用教会的捐款,而被排除到管理层之外。又有人说杨老师热衷于和某几个活跃的华人牧师交结,那些住在美国的知名的,以宣传各种形式的丑陋的中国人的牧师偶尔经过巴黎,他都登门请人家喝咖啡。人说他可能是想请了尚方宝剑重回那小小教会的管理层吧。

主日崇拜开始了。杨老师积极地公开祷告。他气如洪钟:主啊,我的心靠近你,如鹿切慕溪水。主啊,让我穿上你的全副铠甲远离那些恶人吧。有个上海教友愤然道,都怪杨老师,上海人在这里的名声才不好。而且使劲和周围人解释,杨老师吹他在复旦大学跟前买了房子,那是杨浦区,侬懂伐?乡下人住的地方。

我又一次见到方会长是在某个媒体的报道里。那好像是某年的侨社活动,有个参与活动的文人写了篇报道用艳羡的口吻说参与者“非富即贵”。就这四个字,让一圈子围观的巴黎华人知识分子大骂痛骂。

方会长早已开始做非洲人的生意了。他把中国产品经由法国,买到隔着地中海相望的非洲去。那里是更加有活力的市场。故而发生了文章开头,非洲商人大笔一挥,写了二十万的支票作为定金的那一幕。记得前几年,有个中非希望工程弄出丑闻。方会长大概感慨了两次。一次是非洲的工业产品比中国和欧洲贵多了,在那里修个学校比中国贵也是有可能的。另外一次他说,其实中国人这些年在非洲占了不少便宜了,修个学校也是应该的。

  如今欧贝维利耶市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批发市场。有人说这里的华人商业活动构成了中欧商业的重要一环,并且也是中非贸易的一个中转站。这是横向看。

  如果纵向来看,这些昔日泥腿子的偷渡客,通过生存,逐利的本能,扑捉到大趋势中的这一瞬间。

人潮汇聚方显出端倪。却是:浩浩荡荡,顺之则生,逆之则亡。

 

记得那时候,会长有时候邀请大家到他家做客。他家在巴黎郊区知名的富人区。而旁边就是高尔夫球场了。会长乐呵呵,在楼上楼下的红木和古董之间跑来跑去,会长太太指挥着阿姨送茶送暖。一派富贵气象,更兼鹣鲽情深。

这一幕包含了无数和他一起出发的,却不幸饿死病死在路途中的,闷死在货车里的,冻死在冰库里的,以及所有那些魂断异乡的偷渡客们曾经的梦想。也包含了所有那些生意失败而流离失所的,以及那些一朝暴富而夫妻反目的偷渡客们的曾经的梦想。

决定这些成败荣辱的,虽千万言,岂能尽说?

liuqing098 发表于 2013-1-26 09:33:08

玉垒关 发表于 2013-1-25 21: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之五 他们的结局




大浪淘沙啊。成功者自有天赋!

李禾平 发表于 2013-1-26 10:03:56

看得我叹口气,啥都不想说了。

hotlemontea 发表于 2013-1-27 09:44:14

挑个bug,80年代就有欧元吗

闲云野鹤 发表于 2013-1-27 17:58:45

海外华人的经历,每个人都可以写成一本书。

誉行 发表于 2013-1-28 11:01:52

要是详细分析的话,会发现海外华人大规模发迹的途径是和国内的经济发展基本同步的。

maodeng 发表于 2013-1-30 18:18:05

最后那一部分写的真好,尤其是最后一句话,决定这些成败荣辱的,虽千万言,岂能尽说

不想咋呼 发表于 2013-2-15 10:38:21

李禾平 发表于 2013-1-26 10: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得我叹口气,啥都不想说了。

尽在不言中吧

ccqi 发表于 2013-2-15 15:33:15

是时代的潮流而非个人在这些过程中起到了最大的作用
英雄莫问出处呀{:191:}

老引北京 发表于 2013-2-15 17:43:12

{:1_1:}送花!虽是西西河的老帖子。

skylark 发表于 2013-2-15 22:02:16

这个会长的心地好,不管有没有财富,他都会过得幸福。

wuneng2001 发表于 2013-2-20 21:09:42

人生百态,感慨万千!

qqq54 发表于 2013-2-20 22:20:48

{:237:}{:237:}{:237:}

江湖萝卜 发表于 2013-9-24 22:36:53

玉垒关 发表于 2013-1-25 21: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之五 他们的结局




很多人的梦想仅仅是生活更好一点而已。

黑松 发表于 2013-9-30 10:06:01

小钱靠挣,大钱靠名!:lol

千羽wishfly 发表于 2013-9-30 10:36:21

哇 拜读了 各种心酸啊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富贵之路 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