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枫 发表于 6 天前

说说Vivo X200 Ultra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5-4-16 00:58 编辑

中国手机一向注重拍照功能。华为早就超过苹果,现在小米、Oppo也赶上来了,但Vivo可能“遥遥领先”了。现在推出的X200 Ultra有可能成为拍照最厉害的手机,至少Vivo希望人们这么认为。

https://www.notebookcheck.net/fileadmin/Notebooks/News/_nc4/vivo-x200-ultra-specs-and-info-kv.jpg
Vivo X200 Ultra,外观上与众多高端手机没啥太大的差别

https://www.notebookcheck.net/fileadmin/Notebooks/News/_nc4/Vivo-X200-Ultra-Leica-Kamera-Flaggschiff-lernt-etwas-vom-Sony-Xperia-1.jpg
Vivo一如既往,在顶级手机上,一气堆了三个蔡司镜头

Vivo不放心,一家伙上了3个蔡司镜头:

50 MP, f/1.6, 35mm (wide), 1/1.28", 1.22µm, dual pixel PDAF, gimbal OIS
200 MP, f/2.7, 85mm (periscope telephoto), 1/1.4", 0.56µm, multi-directional PDAF, OIS, 3.7x optical zoom, macro 3.4:1
(optional add-on zoom lens: f/2.3, 200mm, 8.7x optical zoom, Zeiss optics)
50 MP, f/2.2, 14mm, 116˚ (ultrawide), 1/1.28", 1.22µm, AF, OIS

试着解读一下:

超广角镜头:14毫米焦距,50兆像素,1/1.28英寸成像芯片,像素尺寸1.22微米,f2.2,视场角116度,自动对焦,光学稳像
广角镜头:35毫米焦距,50兆像素,1/1.28英寸成像芯片,像素尺寸1.22微米,f1.6,双像素相位式自动对焦,云台光学稳像
长焦镜头:85毫米,200兆像素,1/1.4英寸成像芯片,像素尺寸0.56微米,f2.7,多方向相位式自动对焦,带3.7倍光学变焦,微距能力3.4:1,可配带外接的8.7倍光学变焦蔡司镜头,f2.3,焦距200毫米

三镜头好像现在是高档手机的标配,不过每个镜头配备自己的成像芯片,这个以前倒是不知道。想想也对,三个镜头在各自的固定位置,只能各用个的芯片。三个镜头的芯片有不同的像素,这个以前也不知道。

长焦镜头看来是主力,还自带3.7倍光学变焦,还能微距。这个微距不到微距镜头的水平,那要1:1才算,最起码也要2:1。也就是说,物体的物理尺寸在成像芯片上也是那么大,或者2:1的缩比。3.4:1作为非微距镜头,已经很不错了。

蔡司当然意味着高品质,但那是蔡司的相机和仪器镜头。手机镜头只是挂蔡司的名头,蔡司有可能特许用T镀膜,但光学设计顶多把一下关,不至于坍蔡司的台,蔡司自己是不会去设计这个东西的。何况蔡司根本不做变焦镜头,相机的蔡司镜头统统是定焦,而且统统是手动对焦,因为蔡司不认为自动对焦足够精确。

https://www.swatch.com/dw/image/v2/BDNV_PRD/on/demandware.static/-/Library-Sites-swarp-global/default/dw51d041f6/images/Swatch/collections/2024/moonswatch/earthphase/pdp/2_d_mte_1920x1370.jpg

https://blog.consumerguide.com/wp-content/uploads/sites/2/2018/04/Screen-Shot-2018-04-23-at-4.44.16-PM.png
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大家都做,这里的欧米茄、阿斯顿马丁都是真的,当然是Swatch和丰田做的。有多少人认为这是真欧米茄和阿斯顿马丁?嗯,把Vivo手机上的蔡司镜头一样看待就对了

手机上的莱卡、蔡司、施耐德镜头都是这样的一回事。买的人愿意交这个智商税,那是双赢。厂家赚到钱,用户赚到自我感觉,挺好。

至于光学质量,没人会真以为相机镜头用那么多镜片组是吃饱了撑的吧?手机镜头根本没有空间搞这些镜片组,光学质量有可能至少达到相机镜头的水准吗?你说呢?

不过这些焦距应该不是真实焦距,是35毫米等效?

这些其实对手机照相来说,都是老生常谈。Vivo X200 Ultra值得一谈的,是那个外接镜头和拍照手柄。

https://sm.mashable.com/mashable_me/seo/default/vivo-x200-mashable_rehr.jpg
用手机这样拍照对大部分人已经是常事了,但握持总是不方便,也不可靠

用手机拍照大概是所有人都做过的事情。随时可以立取立拍,但握持不变,容易掉落,按快门也别扭。

https://petapixel.com/assets/uploads/2025/04/Vivo-X200-Ultra-PetaPixel-BG.jpg
选配手柄和外接镜头是Vivo X200 Ultra的特色

Vivo X200 Ultra可以加选配手柄和外接镜头,握持就和“正规相机”差不多了。但依然保持着手机上看图、修图、上传的便利,不用做相机的时候,兜里一揣也方便。

https://petapixel.com/assets/uploads/2025/04/Vivo-X200-Ultra-PetaPixel-BG-3-707x800.jpg
外接镜头需要用适配圈接上

必须说,手机外接镜头并不是Vivo发明的,但过去大多不是原厂的,质量也参差不齐。Vivo这样的原厂外接镜头肯定要比“野鸡路子”强多了。但要是以为这就可以平替“正规相机”,那是想多了。

对于任何成像仪器来说,芯片尺寸为王。手机成像芯片的“1/2.28英寸”并非对角线为1/1.28英寸。实际上,不管是横着、竖着还是斜着,就没有一个尺度是1/1.28英寸的。“1英寸”是老式摄像机成像阴极射线管的直径,真正成像的部分没有那么大,大于对角线16毫米样子。现在手机成像芯片沿用这个容易误解的尺度,纯属跟人搞脑子。

https://assets.newatlas.com/dims4/default/24ae140/2147483647/strip/true/crop/2000x1484+0+0/resize/2000x1484!/format/webp/quality/90/?url=http%3A%2F%2Fnewatlas-brightspot.s3.amazonaws.com%2Farchive%2Fcamera-sensor-size-12.jpg
比较一下就知道了,1/1.28和1/1.4与35毫米全幅相比,到底差多少

就凭成像芯片尺寸,手机成像也不可能超过相机,哪怕是小数码。索尼黑卡系列用13.2x8.8毫米,富士X100系列用23.5x15.7毫米,都比手机大。微单用APS-C和4/3为多,佳能的APS-C比尼康/索尼/富士小一丢丢,奥林普斯、松下用4/3。

别用手机算法来扯淡,要是那也行,天文台就该用手机拍星星了。当然,天文台也不用一般相机,但毕竟和相机的血缘近多了。佳能单反加红圈也真是用于导弹试验的光学跟踪的。

还有就是镜头。外接镜头肯定比手机自带镜头给力多了,但和相机的可换镜头不是同一个概念,更像相机的倍距镜。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e/e0/Teleconverter_with_Camera_and_lens.swn.jpg
倍距镜很多,但拍照人只有在不得已的时候采用,画质损失太大了

倍距镜的光学原理不复杂,但画质损失很大,不到必须拍那个超长焦才能拿下的场景,尽量少用,拍照人都知道这事。实际上,倍距镜和裁剪的效果是一样的。裁剪是物理损失点一些像素,倍距镜的像素不损失,文件还是那么大,但每一个像素都降级了,而且光圈降档。1.4倍镜降一档,f2.8的镜头当f4.0用;2倍镜降两档,f2.8的镜头当f5.6用。减光作用在取景器里立竿见影,2倍镜一套,看着就是黑乎乎的。

由于光学倍距的损失太大,相机镜头上只有1.4和2倍,没有更多的了。

手机上不一样,人有多大胆,镜有多大倍。画面黑不怕,图像增强自动补偿嘛,反正不用光学取景器,屏幕上什么戏法不能变?当然,万变不离其宗,没有的就是没有的,在这里,没有的就是进光量。

我当然没有用过Vivo X200 Ultra的这个8.7倍外接镜头,还没有正式上市呢。谁也不能重新发明光学原理,Vivo也绕不过去。

在没有得到确认前,只能猜测:外接镜头是对接到85毫米镜头上的,对焦还是通过85毫米镜头的内对焦,外接镜头只变焦,不对焦。Vivo说,35倍变焦的画质在远端依然“可用”,再加数码变焦,可以扩充到80多倍,那就“谨慎使用”了。即使如此,在35倍端,也有3000毫米焦距了,光学镜头那么长的焦距是超级重炮了,但单筒观鸟镜可以轻易达到20-60倍。这样说来,手机上35倍可能不超过低级塑料观鸟镜的画质?手机镜片还真是光学塑料的。想想也合理。

手柄其实挺重要。连上外接镜头的话,不带手柄就握持严重不便了。手柄内也有额外的电池,增加续航力。

在便携性方面,手机是天然便携的,但要连上外接镜头还想便携是不可能了,必须拆下来。一个口袋装手机,另一个口袋装外接尽头,倒也不算不方便。突出的镜头其实对携带相当不友好。索尼小黑卡镜头缩进机内,还能放口袋里;富士X100的镜头不算大,但已经装不进一般的口袋了,只有大衣口袋还勉强。Vivo X200 Ultra装上外接镜头,不知道要什么样的口袋才能装进去。但要一会儿拆,一会儿装,大概就没人觉得便利了。

手机拍照图的就是一个方便。想拍就拿出来,不想拍就放兜里。现在这样,想拍就得拍一天,不能放兜里,会不会有人受不了这样的麻烦,索性只用手机内置镜头?既然那样,Ultra和Pro的差别还有多大?

总的来说,认真拍照的人未必认可画质,不认真拍照的人未必认可“对便携不友好”,这似乎是“想起来很美”的构想。

挺好,需要有人交智商税,否则Vivo或许该琢磨手机外接电饭锅,可以自动煲汤了。

不断有人在问:手机拍照这么厉害,传统相机该没市场了吧?呃,传统相机的市场在萎缩,这是因为认真拍照的人本来就不多。“不认真拍照的人”还是想是不是掐几张的,本来缺乏手机这样的趁手工具,感觉“需要”一套照相器材。有了手机相机后,照相器材就攒灰了,以后当然再也不会买新照相器材了。新一代“不认真拍照的人”直接手机拍照,更没有照相器材的事了。

但“认真拍照的人”除非必要,或者交“用手机拍照”的作业,是不会用手机拍照的。我现在出门也总带着手机了,但只要手边有相机,肯定是用相机拍照,不会用手机。除非今天的镜头带错了,只能用手机补一张,这是又相当于今天根本没带相机了。

拍出来的相片有差别吗?呃,米其林三星和超市预制菜的差别吧。这不是说超市预制菜不能吃,需要对付一顿的时候,那是挺好的选择。一样,需要打卡留影的时候,手机拍照也是挺好的选择。

大黑蚊子 发表于 4 天前

Vivo的手机拍照确实不错,前段时间在家附近的公园逛,就有vivo赞助的手机摄影大赛,还别说,都能放大到32-40寸大小,效果还真不错。

不过晨老大你对Zeiss不做变焦镜头的印象肯定是错的,我随口就能举出几个反例来

一个是Contax旁轴G2,有一只Contax Carl Zeiss Vario Sonnar 35-70mm f3.5-5.6 Zoom,这货不仅是变焦镜头,还是自动对焦镜头。至于光学素质嘛,G2系统一共有7只镜头,6定1变,我没听说任何人抱怨这7只镜头的素质。拍不好不是相机的问题,是相机后面那个脑袋的问题。

另一个是Contax的便携旁轴机 Conatx Tvs系列,有4代(1、2、3和digital),1代2代是28-56mm f/3.5-6.5,3代是30-60mm,数码版则是35-105mmm f/2.8-4.8,这货是Contax T系列里又漂亮又便宜的一款,T3一台好像要快2万块了,TVS可能就4千?但光学素质一点儿都不逊色

另外一个还是Contax,谁让Contax几乎是Zeiss 35mm相机系统的绝唱了呢,Contax的N1系统,是自动对焦吧。Zeiss为它提供了如下变焦镜头:
Vario-Sonnar T* 17-35mm F/2.8
Vario-Sonnar T* 24-85mm F/3.5-4.5
Vario-Sonnar T* 28-80mm F/3.5-5.6
Vario-Sonnar T* 70-200mm F/3.5-4.5
Vario-Sonnar T* 70-300mm F/4.0-5.6
蔡司,变焦,自动对焦,光圈小了点儿,但光学素质那是杠杠的
谁知道ContaxN系列出师未捷早早嗝屁着凉,连后续的数码单反也扑的没有一点浪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说说Vivo X200 Ult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