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车在拉丁美洲攻城略地
中国特稿:中国电动车一路绿能 开进巴西一片绿灯随着中国在拉丁美洲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更多中国企业和个人越过半个地球,到这个市场庞大但环境纷杂的地区寻找新天地。《联合早报》记者走入拉美大国巴西,以“中国印记在巴西”系列特稿,从第一视角看中国在拉美的发展足迹。本期特稿从拉美国家绿色转型路上的中国印记,看中国绿色科技如何融入当地民间生活,悄然重塑这个区域的政治与经贸格局。
“第一次驾这辆巴士时,我有种一见钟情的感觉。”在巴西圣保罗州的圣若泽杜斯坎普斯市(São José dos Campos),市区巴士路线“绿线”司机亚历山德拉(Alexandra)将自己所驾驶的电动巴士比作情人。
她曾经驾驶过罗厘和柴油巴士,但高科技的电动巴士更得她的心。她指向驾驶座旁捕捉后方视野的高清摄像镜头,向《联合早报》记者兴奋地介绍:“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后视镜。”
亚历山德拉驾驶的“绿线”于2021年底投用,是巴西首条纯电动巴士专线,每辆巴士的车窗都醒目地贴着“100%电动”的绿色标语,彰显环保特色。
外型具现代感的电动巴士相当抢眼,但若不仔细留意车头的小标志,或许不会察觉巴士来自中国品牌比亚迪。比亚迪是与圣若泽杜斯坎普斯市政府合作,在该市绿化公共交通的计划下,负责生产“绿线”的12辆电动巴士。
对于巴士品牌和来源国,多数乘客没多想也不清楚。不过被问及搭”绿线“的体验,他们几乎都给出正面反馈。
乘客安吉拉(Elise Angela)说:“我喜欢乘搭绿线,因为它比较快捷,有自己的一条固定车道;而且有冷气,比普通巴士凉快。”
像安吉拉这样乘搭中国品牌电动巴士出行的民众,近年来在拉美国家越来越多。据拉美公交数据平台“电动巴士雷达”估计,全巴西和拉美目前分别有686辆和6057辆电动巴士运作,包括比亚迪、北汽福田、宇通客车和中通客车等多个中国品牌。
电动巴士和电动车在拉美的普及,让越来越多当地民众接触到中国的新能源科技产品。整体而言,统称“新三样”的电动车辆、锂电池和光伏产品,正以迅猛的速度涌向拉美市场。
绿色科技占据拉美市场 中拉各有政治经济诉求
美国大西洋理事会数据显示,中国向拉美出口的绿色科技产品总额在2021年是50亿美元(约67亿9000万新元),2023年几乎翻倍。截至2024年8月的12个月统计期,拉美市场占中国“新三样”出口的10%。
中国绿色科技快速占据拉美市场的背后,是中拉双方各自的政治与经济诉求。
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皮雷斯(Marcos Cordeiro Pires)受访时解释,许多拉美国家正推动绿色转型,主要目标是借能源转型带动经济工业化,建立起新的经济模式,摆脱对低附加值商品出口的依赖。
此时,中国对清洁能源生产的投资、对拉美关键矿物的加工,以及整体中国工业企业进入市场,都为拉美国家制造攀上更高端价值链的机会,并创造更高技能的就业岗位。
从中国的角度,绿色科技产品如今在西方市场屡屡碰壁。美国去年9月起对中国电动车、太阳能电池、钢铁、铝、电动车电池和关键矿物征收介于25%到100%的高额关税;欧盟去年10月也批准对中国制造电动车加征介于7.8%至35.3%的额外关税。面对这些局限,拉美市场成了中国企业的重要突破口。
学者:中国许多发展倡议 与拉美国家转型目标契合
研究拉美课题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发展研究所所长崔守军受访时说,中国近年来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领域的发展迅速,技术水平全球领先,具备显著价格优势。他认为,中国推动的许多发展倡议,与拉美国家提升产业链位置、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目标契合,中国实际上正引领拉美的绿色转型。
他观察到,中拉合作早期以贸易为主,但近年来中企到拉美建厂的趋势愈加显著。建厂的投资规模较大,反映出中企看好拉美在绿色转型中的增长需求。
在巴西卡马萨里市(Camaçari),比亚迪就买下美国福特汽车工厂2021年关闭后留下的厂房,改建为亚洲以外首家电动车工厂,计划今年初投产,初阶段预计年产15万辆车。
巴西如今是比亚迪最大的海外市场,说这家中国车企近一两年颠覆了当地市场并不夸张。据巴西《里约时报》报道,去年前三季,比亚迪占巴西进口车辆的71%,销量比去年同期暴增742%。
比亚迪巴西分公司总经理李铁回复本报询问时说,比亚迪当前的目标是巩固巴西市场,并试图通过巴西进一步拓展整个拉美市场。他透露,公司的目标是在当地生产巴士底盘并取得当地信贷,在中长期内降低汽车成本。
中企在拉美绿色领域的投资广泛。一方面,中国国家电网、中国三峡集团等大企业在水电、太阳能和风能领域的基建投资,正悄然推动区域能源转型;另一方面,电动车、光伏板等消费品在民间的普及,也提升了中国绿色科技在当地的能见度。
一些企业还通过产品宣传或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展示改善拉美民众生活的意愿和能力。像中国太阳能科技公司隆基,自2021年起与巴西非盈利组织Revolusolar合作,为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提供光伏科技,借助太阳能以更低成本供电。
隆基在官网上强调,要“让发展中和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能享受到可负担的清洁能源”。
中国科技产品价格较低廉 争取发展中国家市场认可
中国通过价格相对低廉的科技产品,争取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与民间认可。在巴西,人们虽然还不至于热衷中国科技,但至少已经普遍少了排斥。
市民阿保罗(Sheila Appollo)说:“以往,人们提到中国车,可能会联想到中国奇瑞的廉价QQ车款,觉得品质很差;但现在,大家已经不这样联想了。而且,人们虽然在乎品牌,却未必会把品牌和来源国联系起来,像一些比亚迪车主买车前,可能都没意识到那是中国品牌。”
记者在圣保罗一家比亚迪展销厅采访时,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市民当天花了20万巴西币(约4万3857新元)买下一辆电动车。
她受访时说: “现在到处都是中国品牌,我对它们算是信任的。当然,中国产品还是可能参差不齐,便宜的可能容易坏;但价格较高的产品,品质通常比较好。”
中国绿色力量壮大引美国警觉
“新三样“出口剧增、中企在拉美建厂、更多民众接触并使用中国品牌……中国绿色科技在拉美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已引起美国的警觉以及对中国绿色科技的质疑。
其中一项关切是中国绿色科技构成的安全风险。美国总统拜登去年2月下令调查从中国进口的联网汽车,原因是担心中国汽车利用先进技术收集司机和乘客的敏感数据,甚至进行间谍活动。
中国绿色科技的产能过剩是另一争议点。美国财长耶伦曾批评,中国电动车、电池、太阳能板等产品的过度生产,可能使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企业陷入困境,损害世界各地工人的利益。
美专家:若中国主导绿色转型 西方财富将加速向中国转移
美国陆军战争学院拉美研究员埃利斯(Evan Ellis)在美国南方司令部军事杂志“Dialogo Americas”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警告,中国在拉美绿色能源领域建立起主导地位,意味着中国对拉美政府和私企的决策有了更大的影响力;全球绿色能源转型若由中国科技主导,将大大加快西方财富向中国转移的速度。
美国向来将拉美视为后院,巴西学者皮雷斯研判,美国将出于政治考量继续施压,试图阻止拉美国家与中国加深合作。随着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本月20日上任,这方面的压力还可能进一步加剧。
除了为应对中国的竞争,美国也正出于自身的能源安全考量,推进与拉美的新能源合作。去年11月在巴西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会议期间,美国总统拜登和巴西总统卢拉就能源转型达成新合作协议,内容包括加大清洁能源生产和发展清洁能源供应链。白宫强调,巴西和美国有“引领全球能源转型的巨大潜能。”
对于美国所提的风险,拉美国家并非毫无反应。在巴西,当地车商面对中国电动车的强势竞争,成功游说政府恢复早前为促进电动车行业发展而取消的关税,电动车进口税到了2026年将增至35% 。
同样的,墨西哥去年10月结束对电动车进口关税减免,意味着中国电动车面临15%至20%的关税。这些关税间接鼓励中国车企在拉美设厂,有望带动当地产业链并制造就业机会。
巴西里约热内卢州立大学政治学教授桑托罗(Maurício Santoro)受访时说,中国政府显然不欢迎这些关税,但中国理解巴西在政治上的重要性,愿意接受一定的经济成本,维系与巴西的友好关系。
他指出,对华友好的卢拉2023年再次担任巴西总统后,巴西与中国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卢拉显然意识到中国对巴西经济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中企面对拉美法律文化差异 以及通胀等经济不确定因素
在大国博弈的背景和复杂的营商环境中,中企在拉美的发展道路未必一帆风顺。
去年12月,比亚迪在巴西卡马萨里市建造中的车厂,被巴西当局指存在“类似奴役式环境”的工作情况而停发临时工作签证,反映出中企在拉美面对的法律与文化差异以及风险。
桑托罗说,包括中企在内的外企,还面对拉美经济问题带来的不确定性,像巴西当下面临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的经济困境,都对外企的收益带来影响。
即使在行情看涨的领域如光伏能源,中企之间也可能存在协作不足或恶性竞争的问题。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巴西华商说,以太阳能板为例,尽管它是所谓高科技、高含金量的产品,但由于业者过多,许多商家最终还是比低价,价格战“从国内打到国外”,要突围并非易事。
绿色合作大旗挡不住环保争议
中国和拉美虽然高举绿色合作大旗,但与此同时,中国在拉美的投资也不时陷入环保争议,被指破坏自然生态并影响当地居民生活。
亚马逊雨林的砍伐是焦点议题之一。由于中国是巴西牛肉和大豆的主要进口国,有舆论指中国的强劲需求推动巴西加速森林砍伐,以开辟牧场和耕地。但在中国看来,西方国家也难辞其咎,因为雨林砍伐所得的产品也出口到西方国家。
中资在拉美的大型基建项目也不乏争议。在厄瓜多尔,由中企承建并于2016年投用的科卡科多-辛克雷(Coca-Codo Sinclair)水电站,被指间接导致附近的自然瀑布消失。对此,中国官媒反驳称,西方媒体的报道有政治动机,企图损害中国和拉美国家的关系。
一方面,中资在拉美的项目常因环境问题被诟病;但与此同时,中国科技近年对拉美绿色发展的贡献,也获得了更大的认可。巴西学者桑托罗说:“中国对巴西环境的影响确实充满矛盾。但总体而言,我认为中国贸易和投资的影响还是正面的,只不过也伴随一些负面效应。”
桑托罗以亚马逊雨林为例说,巴西中西部的农业品必须穿越亚马逊雨林,才能抵达大西洋并通向全球市场,巴西因此须要在雨林范围内建造铁路和公路。中国的资金为这些项目提供支持,但工程也为一些小城镇的社群带来困扰。
或因各界评价褒贬不一 中企在巴西行事较低调
不过他观察到,一些中企近年来开始对环保议题更敏感,尤其在农业领域,部分企业开始采取环保政策, 例如只向遵守森林砍伐法律的巴西农场采购大豆。
或许因为各界对中国的评价褒贬不一,桑托罗指出,许多中企在巴西选择较低调行事。例如,一些中国国企即使收购巴西企业,仍选择保留巴西企业名称,下游客户因此不知道产品来自中企。“我认为一些中企保持谨慎,是因为它们不希望因自身影响力扩大而引发政治上的反弹。”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50105-5671162
==========================
除了头顶上一片瓦和肚子里一碗饭,能源和交通一直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科技力量。中国电车和新能源的意义远远超过环保,其实成为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全球南方现在才刚刚意识到这一点,刚刚意识到这是弯道超车、至少是截弯取直的百年未遇的机会;全球北方也刚刚意识到这是失去对前殖民地控制的最后关头。
中企由于国内的一些坏习惯,在劳务、环保、社区方面“不讲究”,这些习惯会在磨合中改变的。一方面国内也讲究了,另一方面在国外有各色NGO就想找茬呢,不是中国的也找,中国的要加倍找。
中企购买巴西大豆、阿根廷牛肉也开始看环保合规,这是好事。对中国降低声誉风险,对当地也是好事,合规、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对大家都好。中企保留并购本地企业的名字,也是融入和善意的表现。
美欧鼓动拉美提高关税,对于本国有汽车工业的国家有点用,但是对汽车从业人员和地方政府有用,对消费者还是没用;对于本国没有汽车工业的国家有害无益。然后,“电车开起来不要钱”不需要宣传,开过的人都是宣传员。巴西自己生产汽车,但巴西汽油大约折合1.05-1.1美元/升,比中国低不了多少,巴西人均GDP大概1万美元,那是“实打实”的人均一万,不是中国这样的“人均一万,相当于……”。拉美低关税国家进口的中国电车被高关税国家的老百姓看见,必然要引起质疑,让他们的官僚自己去解释吧,让美国官僚继续劝说为什么关税对他们有好处吧。
电动公交先行是一个妙招。这有公共开支容易进入的问题,也有对广大民众潜移默化的好处。这是他们最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国优质科技,否则dollar store就是他们认知中的中国制造的全部。
美国、欧盟现在想起来要投资拉美,拉住拉美,不仅晚了,也只能投钱,到了实干的时候,投什么?自己出马造公路、造桥、造楼?别逗了;自己出马造工厂?还记得工厂是怎么造的吗?
美欧“穷得只剩钱了”不是说说而已的。但要是美欧投钱、中国出力,你说美欧会干吗?这到底算谁的?美欧想的是零和,没想着三赢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