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ejin77 发表于 2024-12-11 16:01:45

分布式数字身份与自我主权身份

再说一个我之前一直研究的领域——数字化身份。来聊聊一个既前沿又实用的话题——自我主权身份(SSI),以及它如何为我们的数字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我们每个人的个人信息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既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了隐私泄露的风险。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既享受数字生活的便利,又能牢牢掌握自己的隐私呢?答案就是SSI。

SSI的核心思想其实很简单:让用户对自己的身份数据拥有完全的控制权。这意味着,你可以决定何时、以何种方式、向谁展示你的身份信息,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平台的隐私政策。这种自主权的实现,依赖于一个关键的技术——分布式身份标识符(DID)。DID允许我们在去中心化的网络中唯一标识和定位实体,就像是你的数字签名,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证明“你就是你”。

现在,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个典型的SSI解决方案——TCID系统。TCID系统由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与荷兰政府合作开发,它不仅遵循SSI的核心原则,还提供了一个模块化的参考架构,支持不同安全等级的SSI应用,甚至可以用在数字护照这样的高安全要求场景中。

TCID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点:

模块化设计:TCID系统由多个组件协同工作,满足SSI的七大功能需求,包括端到端通信、消息真实性、消息完整性、网络匿名性、同步目录、自主身份披露和问责制。这些功能共同确保你的身份信息既安全又私密。

通信基质与网络覆盖层:TCID的通信基质提供了端到端加密通信,而网络覆盖层则利用类似Tor的匿名化技术,实现网络级别的身份隐藏。这样,你的通信不仅安全,而且匿名,就像穿上了一件隐身衣。

SSI组件:这是管理和验证数字身份凭证的核心。你可以用它生成密钥对,创建数字身份,并请求认证方对身份信息进行签名。在身份验证时,你可以自主选择披露哪些凭证,而验证方则根据签名判断凭证的真实性。

关键技术:TCID综合运用了多种密码学和分布式技术,构建了一个安全可信的SSI系统。它利用公钥密码学原理,为每个主体生成独立的公私钥对,建立起一套去中心化的信任体系。

TCID与DID虽然都属于分布式身份领域,但它们在设计理念和技术实现上还是有一些重要区别的。TCID更侧重于网络层面的隐私保护,而DID则关注应用层的隐私。此外,TCID采用账户模型,而DID则以DID为中心,每个DID实质上就是一个独立的身份。

尽管有差异,但TCID和DID可以在分布式身份领域形成互补,发挥各自的优势。TCID在网络层面提供了高度的匿名性和隐私保护,而DID则提供了灵活的身份模型和广泛的应用场景。这种结合,有望实现分布式身份的网络效应,加速分布式身份的普及和发展。

安全性与隐私保护是SSI系统的生命线。TCID从多方面强化了系统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包括去中心化的架构、端到端加密通信、多层匿名化和同步混淆技术,以及基于零知识证明等隐私保护技术。这些设计使得TCID能更好地应对现实世界的威胁。

当然,要真正实现TCID和DID的愿景,仍需要在技术、标准、法律、生态等方面持续发力,攻克诸多挑战。但可以预见的是,分布式身份管理必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让每个人都拥有安全、自主、可信的数字身份,成为数字世界的完整公民。总之,分布式身份技术为数字时代的隐私保护和身份安全带来了新的希望。

原文链接

mezhan 发表于 2024-12-12 08:03:00

The MATRIX is coming.

pcb 发表于 2024-12-13 00:45:09

"TCID 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理念,由多个组件协同工作,共同满足 SSI 的七大功能需求:
    端到端通信:主体间能直接通信,无需可信第三方
    消息真实性:通过数字签名防止假冒
    消息完整性:确保消息未被篡改
    网络匿名性:多层匿名化隐藏通信方身份
    同步目录:去中心化同步隐藏服务目录信息
    自主身份披露:主体可选择性披露经认证的身份信息
    问责制:必要时可追溯主体真实身份"

这里
“网络匿名性:多层匿名化隐藏通信方身份”

“问责制:必要时可追溯主体真实身份"
看上去自相矛盾呀

xiejin77 发表于 2024-12-13 09:42:49

pcb 发表于 2024-12-13 00:45
"TCID 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理念,由多个组件协同工作,共同满足 SSI 的七大功能需求:
    端到端通信:主体间能 ...

嘿嘿,其实这个思路和e-cny的所谓匿名化思路如出一辙。能保证网络层的匿名,但是在关键的身份密钥环节只有中心化的机构能够确认溯源。我的理解是,可以把通信层的匿名和应用层的签名拆看看,就像你使用tor的网络进行加密资产交易一样。交易的加密数据报文是通信报文的paylord层,通信匿名,但是交易用的身份不匿名。

当然,e-cny的实现比这个复杂多了。而且国密标准中的sm9也就是通常所说的IBC密码体系就是为了类似这样的场景安排的。这篇论文阐述的SSI,我后来查过一些资料,感觉并没有被荷兰政府真正使用,更像是一个Demo。但是这个思路一定是未来数字化身份的基础思路,能分能合的中心化架构,匿名化的分布式网络体系。

xiejin77 发表于 2024-12-13 09:47:53

xiejin77 发表于 2024-12-13 09:42
嘿嘿,其实这个思路和e-cny的所谓匿名化思路如出一辙。能保证网络层的匿名,但是在关键的身份密钥环节只 ...

这个话题上,ecny的我不能多说。最多只能把以前研究的一些DID相关的情况讲讲,各位老师要是有兴趣的哈,可以留言点菜:lo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分布式数字身份与自我主权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