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枫 发表于 2024-9-26 22:46:54

对于只听得进强权语言的人,跨越重洋的真理是必要的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4-9-26 08:50 编辑

9月25日,中国宣布:火箭军当天上午8时44分向太平洋相关公海海域,成功发射1枚携载训练模拟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准确落入预定海域。此次导弹发射是年度军事训练的例行性安排,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和目标。

中国也提前向相关国家通报了发射。日本海上保安厅证实,9月23日收到中国发出的航行警告,称9月25日在南中国海、菲律宾吕宋岛以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将出现“太空碎片”,但海保拒绝证实通报与发射有关。菲律宾海岸警卫队也证实收到相同的航行警告。日本官房长官林芳正称中国没有就洲际导弹试射向日本事先通报。这不矛盾,中国对各国只需要通报航行警告,不需要通报导弹发射。

上一次洲际导弹全程测试是44年前。“1980年5月18日,中国首次向南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这是继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研制和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后,我国在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这是当年的新华社消息。实际上,这一轮试验包括两次发射,第一次是5月18日,第二次是5月21日,两次都取得成功。此后,东风-5转入生产、部署。

44年前,中国发射的是无弹头的运载火箭。现在,中国明确说明这是携带训练模拟弹头的洲际导弹。实战意义不言而喻。

44年前,导弹是从酒泉发射中心发射的,射程超过9000公里。根据新华社通告,落点在南太平洋的南纬7度0分、东经172度33分、半径70公里的海区。这是基里巴斯附近海域。现在,据外媒报道,导弹是从“海南附近”发射的,射程达到12000公里,落点在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附近,比1980年的落点向东南移动约3000公里。

作为参照,中国东北到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直线距离约为8000公里。

酒泉和海南都是已知的中国运载火箭发射中心。洲际导弹试验大多从已知的运载火箭发射中心发射,这是世界惯例。从具有实战能力的地下发射井场或者水下发射,在理论上更加准确地检验从发射平台到导弹的全程性能,但非常容易引起误判为实战发射的危险。

外电报道只提到“海南附近”,在理论上不排除水下发射,但中国官宣明确指出这是火箭军的发射,不是海军的发射,所以排出了潜射的可能性。广东人烟稠密,公路机动发射的可能性也不大。发射中心发射依然是最大的可能性。

不言的细节才是有意思的细节。

公开的运载火箭发射中心就是公开的,其他国家的卫星也是有事没事就一直关注的。这次发射前,没有任何有关“异常准备”的报道,这在重大的常规发射前一般都会有。朝鲜的西海发射中心(也称东仓里发射中心)如果有异常准备活动,更是立刻成为关注重点。中国的“突然”发射应该说明在“无准备”和准实战条件下的发射,彻底避开了各国卫星的“关注窗口”。

已知能够达到12000公里射程的中国洲际弹道导弹有东风-31A/AG和东风-41,两者都是三级火箭发动机。日本海保和菲律宾海警收到的碎片坠落区为南海、吕宋岛和南太平洋。南海(估计在海南和吕宋岛之间)、吕宋岛以北应该是第一级和第二级火箭发动机的坠落区。

不清楚“南太平洋”为落点区,还是第三级的坠落区。如果“南太平洋”是中途坠落区,航行通告里应该包括两个“南太平洋”才对,因为第三级坠落区和最终落点区相距很远。

如果是最终落点区,那就是全新的导弹,也超过对现有导弹技术的认知。不仅东风-31A/AG和东风-41是三级的,美国“民兵III”、“三叉戟D5”、法国M51、俄罗斯“布拉瓦”、“白杨”、“亚尔斯”、“萨尔马特”都是三级的。

二级导弹还具有12000公里射程,这可能不仅意味着火箭技术的提高,还可能意味着采用了助推-滑翔增程。

俄罗斯“先锋”号称具有M20以上的高超音速机动滑翔能力和超过10000公里的射程,也是二级火箭,但历次试验都是从摩尔曼斯克半岛附近的普列塞茨克发射中心向堪察加半岛外的库拉导弹靶场的发射,射程在5700公里左右,达不到全程。

洲际导弹的发射预警和弹道预测不难,起飞助推时巨大的火炬在空间很容易探测到。拦截难度很大,但也在解决中。尽管性能存疑,美国部署在阿拉斯加格里利堡的反导弹号称已经达到实战能力。

但现有反导技术基于逆弹道,根据弹道导弹的抛物线弹道不易改变的特点,尤其是在大气层外的中段飞行期间,反向迎上去,大大减少拦截机动的要求,大大增加拦截机会。但这一技术路线在高超音速机动滑翔面前就土崩瓦解了。高超音速机动滑翔不仅弹迹飘忽、不易拦截,还可能从完全意料不到的方向进入攻击。反导拦截和地面阻击一样,已知来袭方向的隘口阻击和全面铺开的处处设防是完全不同的问题。

如果这是助推-滑翔洲际导弹,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已知的全程发射。在1980年的两枚东风-5发射后,所有中国弹道导弹发射都在内陆进行,也就是说,用高弹道模拟大射程。高弹道试验完全在国土内进行,避免国际耳目,国际影响也较小。高弹道还可以在实战场地发射,明显不同、不可能飞向其他国家的弹道可能引起虚惊,但不会引起虚警。

高弹道等效于大射程是中学物理就可以阐明的道理,但这只适用于弹道导弹。助推-滑翔没法用高弹道模拟,还非全程试验不可。滑翔飞行有机动能力,但90度转弯就是极限机动了,一圈圈反复绕着圈子飞行还是超过了助推-滑翔的极限。

对于高超音速技术世界领先的中国来说,短程和中程的助推-滑翔技术已经纯熟,东风-17早就进入实战部署,将助推-滑翔技术延伸到洲际导弹并不意外。但还需要更多的信息才能确认。

洲际导弹必然是用于核大战的。核大战没有赢家,但这是只有在确保自己不成为输家后才成立的。核大战的后果不可想象,但只有在使得对方也确信将面临不可想象的后果的前提下,才能真正确保“核大战不可想象”

中国在崛起,中美不必一战。中美尽管有各种分歧甚至争端,中美都在管控分歧,避免争端上升到真枪实弹的冲突。

然而,能战方能避战。

在美国常规军力在各方面逐渐被中国赶超的时候,仅剩的优势岌岌可危,只有核优势还能使得一些好战的美国人自得。

没错,不管是核武器数量,还是体系完整程度,美国都领先于中国。据五角大楼2023年10月的中国军事力量报告估计,中国拥有350枚核武器。这当然是“太多了”,但这和美国公布的3708枚相比,只是一个零头。

外媒不断炒作中国正在建设三个地下发射井场。当前中国房地产和基建市场确实低迷,但中国不可能是在用大造地下发射井场来疏解基建产能。这些地下发射井场全部建成后,填满所有发射井就需要几百枚导弹。如果都是多弹头的话,这意味着成千甚至数千枚核武器。西方估计,在2030年中国拥有核武器可达1000枚,2035年可达1500枚。

地下发射井场不但固定,而且实际上公开。这是核决心的最直观体现。这不仅成为任何敌方第一波核打击的“吸铁石”,吸收本来可能落到人口和经济中心的核打击,还具有“闻警立射”的威慑作用,在对方导弹落地之前就悉数发射,确保对等毁灭。地下发射井场是核三位一体不可或缺的部分。

另一个可能是“狡兔三窟”,真实的导弹在若干发射井之间可地下机动,增加核打击下的生存力。这使得“闻警立射”能力和核反击能力无缝结合,具有更大的作用。导弹和核武器数量则可通过多弹头补偿。

地下发射井与助推-滑翔相结合,井射打击能力登上了新的高度。谁都不应该把中国的核军备建设看作简单地在重复美苏50年前已经完成的事。

美国非常想把中国拉入美国主导的核军控架构,中国不理它。不是中国拒绝核军控,而是中国拒绝在美国把中国作为主要敌人的同时,“合法”地维持核优势。即使中国核武器数量过千,依然远远少于美国。在核均势之前谈核军控,只能谈出又一个冻结现状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中国对此没有兴趣。

还必须注意到的是,美国在大力推动战术核武器实用化。

还在艾森豪威尔时代,美国就大力部署过战术核武器。不过那时的战术核武器是作为防御性的威慑武器使用的,用于挡住常规武器已经抵挡不住的苏军钢铁洪流。

现在的思路完全不一样。现代武器越来越精确,威力越来越大,但防御设施也越来越坚固。155毫米炮弹的杀伤半径超过50米,直接命中可以直接掀掉坦克炮塔,一般单间农舍直接解体。但阿勒颇、巴赫穆特在日复一日的重炮猛轰后,守军被削弱,依然具有足够的战斗力;钢筋水泥建筑被打成筛子,依然提供有效掩护。最后还是进攻一方冲进去近战歼敌才解决问题。

专业建造的地下指挥中心、加固机堡、用厚重钢筋水泥建造和大量钢材加固的工业设施等更难摧毁。美国海军在击沉报废的“美国”号航母中,也展示了现代主战舰艇的抗沉性。越来越多的坚固点目标或者大型面目标需要战术核武器才能用少量的出击和武器确保摧毁。在这里,战术核武器是被当作特别大威力的常规武器使用的,核沾染可以通过新技术得到控制,威慑和大规模杀伤并非主要目的。

这当然引起核升级的危险。对于无核对手,美国不担心核升级的问题。对于有核对手,美国自信远为强大的战略核打击力量足够“劝说”对方接受把战术核武器当作超大威力常规武器处理。

对于处于核劣势的对手,对方的核反击可以打痛美国,但不能打死美国,而美国的核反击足以打死对方。从遭受战术核打击一步升级到核梭哈,结局是对方的单方面核自杀。美国会小心使用战术核武器,但也未必需要“过于慎重”。

对于核均势的对手,双方都能打死对方。但美国还在费大事摧毁特别坚固目标意味着战争远未定局,谁都不会在战争远未定局的时候就主动进入核自杀模式。当然,对于核均势的对手,美国也会特别小心,不敢轻易启用战术核武器,即使是当作特大威力的常规武器。失控升级是不可承受的风险。

在华盛顿的美国空军-太空军协会年会上,美国空军负责战略打击与核力量的副参谋长安德鲁·格巴拉中将宣布,美国空军正在筹划针对“各种核情况”的司令部演习。据“战区”网站报道,演习计划在月底举行,重点是研究在欧洲使用低当量核武器、核示威和应对“含核局部战争”的问题。如果演习最终“蔓延”到西太平洋设定,也不必惊讶。即使这次演习不涉及,在未来演习中也会涉及的。

格巴拉说到,美国空军需要提高在所有层面上的训练,尤其要从传统的战略核对抗思维扩大到战术层面。演习结果将在下一次Corona指挥官会议上报告。

Corona指挥官会议开始与1944年,阿诺德上将(那时还没有授予五星上将)主持了第一届空军(那时还叫陆军航空队)三星和四星将军务虚会,在目标、政策、人事方面统一思想。此后,这样的空军高级将官会议成为常规,并按照空军项目管理的命名规则,命名为Corona指挥官会议。

面对这样的新的核形势,中国别无选择,只有大力加强核军备,从“有限、有效”的旧思路中走出来,上升到“全面、管饱”,才能打破美国的核自满,抑制美国的核冲动。

中国已经通过东风-31A/AG和东风-41打造了可靠的核反击力量,建造地下发射井场以完善“闻警立射”和核反击能力是合理的下一步。

在海上,中国的巨浪-3潜射弹道导弹已经达到洲际射程。在空中,传说中可由轰-6携带的空中发射弹道导弹使得中国的空中核打击力量达到新的高度,传说中的轰-20更是将补上长期以来的短板。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适当打造战术核能力才有意义。

据说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导弹试验表示担忧。担忧就对了,适度的担忧有助于端正态度,过度的担忧则不必。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这些原则不变。一些国家要是引进核武器,对中国威胁使用核武器,那就是“自作死,不可活”了。

据说澳大利亚还要求中国对导弹试验作出解释。中国要是心情好,可以解释两句;要是没心情,可以不解释。世界上进行远程弹道导弹试验最多的国家是美国。2024年6月,美国空军从加利福尼亚范登堡空军基地向南太平洋的夸贾林环礁发射两枚“民兵III”导弹,就太平洋的距离而言,落点其实与中国在1980年的第一次导弹试验中相距没有那么远。这是对“民兵III”库存的定期测试,确保依然能可靠发射。2023年里,美国4次进行了同样的发射。

中国没有说这次发射是定期的可靠性测试,但中国确实提到了这是年度军事训练的例行性安排。也许中国真应该每年发射几枚,习惯了就好了。

都说真理就在大炮的射程之内。中国不相信强权即真理。但对于只听得进强权语言的人,跨越重洋的真理还真是必要的。

有牙老虎 发表于 2024-9-26 23:42:14

照片出来了,车载机动发射,有分析认为是31AG

大黑蚊子 发表于 2024-9-27 00:05:52

官方照片显示
这次打了一枚DF-31AG,机动车载发射
估计是临期货,打出去看看效果{:191:}

晨枫 发表于 2024-9-27 01:02:06

大黑蚊子 发表于 2024-9-26 10:05
官方照片显示
这次打了一枚DF-31AG,机动车载发射
估计是临期货,打出去看看效果 ...

为什么是31AG呢?没有公布过图片,根据什么判断的?

大黑蚊子 发表于 2024-9-27 01:03:44

晨枫 发表于 2024-9-27 01:02
为什么是31AG呢?没有公布过图片,根据什么判断的?

有照片啊,还是官方公布的四张联无码高清{:191:}

四处张望 发表于 2024-9-27 01:06:23

海南人口不稠密,其实挺多空地的。

晨枫 发表于 2024-9-27 01:10:55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4-9-26 11:16 编辑

大黑蚊子 发表于 2024-9-26 11:03
有照片啊,还是官方公布的四张联无码高清

说了这是31AG?

现实是:有一个传说中的美女,现在有一张无名美女图,然后大家都说这就是那个传说中的美女,实际上谁都不知道。

另外,这四张无码高清是同一张图片,后面三张都是从第一张裁剪出来的。原图的清晰度必须高赞,经得起这样的大幅度裁剪。

大黑蚊子 发表于 2024-9-27 01:33:39

晨枫 发表于 2024-9-27 01:10
说了这是31AG?

现实是:有一个传说中的美女,现在有一张无名美女图,然后大家都说这就是那个传说中的美 ...

确实,真说这个就是31AG,没有言之凿凿的证据。
不过之前有段视频,晚上机动的发射车,跟阅兵时的31ag基本一致。
我印象中阅兵式里的df41是个多面体发射筒,而这个照片里的明显是圆筒,所以大家普遍认为这货是31AG

晨枫 发表于 2024-9-27 02:24:09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4-9-26 12:25 编辑

大黑蚊子 发表于 2024-9-26 11:33
确实,真说这个就是31AG,没有言之凿凿的证据。
不过之前有段视频,晚上机动的发射车,跟阅兵时的31ag基 ...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sites/default/files/main_images/DF-41%20ICBM%20from%20China.jpg

DF41也是圆筒

https://www.stratfor.com/sites/default/files/styles/wv_medium/public/China%20Parade%20Visual%20Anthology%20GettyImages-1178330065.jpg?itok=t6CUvm2X

DF31AG连发射车都是8轴

41圆筒比31AG更粗更长。否则不好分辨。

征久仁 发表于 2024-9-27 05:15:14

火箭军反腐之后算是回到正轨了,希望以后可以常态化。

kkilo 发表于 2024-9-27 09:42:05

晨枫 发表于 2024-9-27 01:02
为什么是31AG呢?没有公布过图片,根据什么判断的?

有一张路遇的照片。上面的空调管子在后面数起第三轴,这同19年阅兵上的31AG发射车一致。41的管子在第五轴上。

晨枫 发表于 2024-9-27 10:06:49

kkilo 发表于 2024-9-26 19:42
有一张路遇的照片。上面的空调管子在后面数起第三轴,这同19年阅兵上的31AG发射车一致。41的管子在第五轴 ...

这证据比较有力,但还不够直接

kkilo 发表于 2024-9-27 19:21:12

晨枫 发表于 2024-9-27 10:06
这证据比较有力,但还不够直接

那就只有请老爷直接联系火箭军司令部了

kkilo 发表于 2024-9-27 19:22:59

看这一篇https://mp.weixin.qq.com/s/qMpIyCcDOYY_N_qdds0Zfw

晨枫 发表于 2024-9-27 23:06:35

kkilo 发表于 2024-9-27 05:22
看这一篇https://mp.weixin.qq.com/s/qMpIyCcDOYY_N_qdds0Zfw

只说了起竖液压筒是一根还是三根。从图里,我是看不出一根还是三根,你能吗?而且对比下来,角度不对。三根的角度很低,图中的角度很高,反倒想DF31而不是31A的样子。

kkilo 发表于 2024-9-28 11:31:16

晨枫 发表于 2024-9-27 23:06
只说了起竖液压筒是一根还是三根。从图里,我是看不出一根还是三根,你能吗?而且对比下来,角度不对。三 ...

图片上看不清楚。31的话射程不够

可梦之 发表于 2024-9-28 18:03:24

晨枫 发表于 2024-9-27 01:02
为什么是31AG呢?没有公布过图片,根据什么判断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EursAzcR5U

你可以看看k一米的分析是否有道理。

阿迪 发表于 2024-9-28 18:46:27

把公布的四张高清里的那张全景图极限放到最大。可以看到起竖杆是单根,车头的车窗右侧的阴阳分割线呈现的是竖直的。这两个特征基本可以确定是31AG了。摄影师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碰巧,本应该能再观察驾驶舱中部是不是呈V字形切口。好巧不巧的前景那株灌木向天空伸展的枝条也呈现出斜切的效果,增加了辨别的干扰。但41的驾驶舱风档连续是向上内收的,在如此明显的阳光阴阳交界处是可以感受得到这个斜度的。所以个人从图上分析,打的是31AG。至于晨大一定要看到文字宣布,那可能得等。

晨枫 发表于 2024-9-28 23:09:47

阿迪 发表于 2024-9-28 04:46
把公布的四张高清里的那张全景图极限放到最大。可以看到起竖杆是单根,车头的车窗右侧的阴阳分割线呈现的是 ...

这也只能说发射车是31AG的,如何解释只能观察到只有第一级、第二级入水呢?

晨枫 发表于 2024-9-28 23:21:11

kkilo 发表于 2024-9-27 21:31
图片上看不清楚。31的话射程不够

一开始就说错了。井射位置不可能保密,卫星都盯着呢。

其次,中国从来没有官宣过东风31到41的射程。导弹的长径比有点道理,但还是说服力不足。

https://topwar.ru/uploads/posts/2019-10/1570503879_efz7bhbvaaa2oz0.jpg

https://cdn.i-scmp.com/sites/default/files/d8/images/canvas/2024/09/27/760027bb-1ff5-4744-bb23-bafd97169fc9_2032063c.jpg

DF41肯定更长,但要说31AG和41的弹径相同,似乎证据不足。

对于1980年的试验也说错了。只有两枚弹,不是两批弹。也只有一支舰队远赴南太。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对于只听得进强权语言的人,跨越重洋的真理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