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枫 发表于 2024-5-29 10:12:32

海上花絮(21)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4-5-28 21:45 编辑

到了武康路,肯定不能只看武康大楼这一头。

武康路不长,淮海路到安福路,大概也就一公里出头,还不是直的。这里被称为法租界,其实原生法租界在金陵东路、淮海中路那一带,有法国人老路名(如霞飞路、贝当路、拉都路、亚尔培路)的才是“真”法租界,其实这里面好多都是扩张后的法租界。扩张到武康路乃至徐家汇是一战时代越界筑路后的事情了。

另一个标志:法国人新造的街区是方方正正的棋盘格,只有历史老城才有横七竖八的不规则街道。上海西区这里很多不规则三岔路口、五岔路口,就是越界筑路、无序扩张带来的,太多“历史遗留问题”造成这样“无组织无纪律”的格局。

武康路也不是法租界最重要的“豪宅区”,附近的康平路、五原路、余庆路、天平路什么的格调都差不多,但武康路现在名气冲天。

其实,当年这里是因为僻静才成为豪宅区的。直到80-90年代,这里依然僻静。走过路过都不带停下看看的。也是,武康大楼还看得见,很多深宅小院都用高高的围墙围起来,看也看不见。只有无穷无尽的法国梧桐能看见,还有那从天而降的刺毛虫。

说起来,法国梧桐其实是英国梧桐,称为London Plane Tree,借道法国才到了中国。中国人在法租界初见这东西,以为是法国的梧桐呢。

武康路上很多豪宅,上汽总部也在这里,原来是意大利总领事馆。可惜好多都不对外开放。其实真开放了,多看看也就这么回事。就好像江南水乡小镇看多了,那些府邸宅院看着都差不多了,一样的意思。

但这里真是网红地,一波一波的年轻人到这里来打卡。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幸福,也有年轻人的烦恼。一个时髦女孩大概嫌手机拍照不给力,声称明天就要去买一个相机。男朋友急着说明:“好贵呢,没有8000也得4000。”女孩不为所动,举着手机上的图片对男朋友说:“我喜欢富士,就这样的,多好看!”男孩目视可见地头顶冒汗了。嗯,天气也添乱,有点热。

还有一对,好像闹不愉快了,只听到女孩在说:“是谁弄到今天这样的?”这还用说嘛。谈过恋爱的人都知道,这不是“真理越辩越明”的时候。男孩在一脸焦急地悄悄赔不是。我都走远了,女孩好像还没有放他一马的意思。

更多的当然是欢天喜地地在拍照留念,各种搞怪动作。

还有到这里拍婚纱照的。我也不客气,掐了几张。未婚夫看到,和我对视一笑,他对自己的未婚妻很有信心。多好。

上海文旅会玩。一座挺大的建筑改成老建筑艺术中心,平时作为旅游资讯中心,很多信息卡片随便拿,还提供了这一带很缺乏的公厕;有活动时则作为展览场所。

巴金故居在整修,不开放。宋庆龄故居没进去。

走着走着,到头了,安福路。

据说安福路像北京三里屯,常有珍禽异兽出没,更有长枪短炮等候。可能珍禽异兽要吉日良辰才出动,我反正没有碰到。长枪短炮也不多,不过看到一个“截停”一对洋人情侣的,just one picture,结果嘁里咔嚓也不知道几张。我也趁机拍几张。在加拿大街头可以拍到更好的,这不凑热闹嘛。

安福路也不长,但这里妖魔鬼怪就多了。劳斯莱斯、路虎揽胜、迈巴赫一波一波的。那个劳斯莱斯的驾车人半开着窗,一看就是不怀好意的煤老板,到这里碰运气来了。路虎揽胜和迈巴赫至少知道把窗关上。

安福路上洋人也明显多了,在路边露天咖啡馆喝酒打屁。听口音,法国人多。不知道免签政策是不是奏效了。

在武康路上,有一队洋人被带着来游览。不知道带他们来这里干什么,是在讲半殖民地历史?不能是展示建筑艺术吧,那东西他们在自己街坊上就能看到,还需要跑到上海来看?还看到一个澳大利亚人在弄堂里直播,那袋鼠口音一听就听出来了,好玩。

老票 发表于 2024-5-29 11:24:13

早期安福路那边有好多餐厅不错,让我感觉最好的有两家:一家是吃牛排的,虽然是美式牛排;P,但味道确实相当好,就是价格很不亲民:L

另一家是突尼斯菜,味道独特口感舒适,和西班牙菜风格近似。   韩国朋友还带我去过那边一家全素轻碳水餐厅,我从头到尾仅能保持礼貌微笑:心里从头骂到尾,不给肉吃还搞得这么高大上?!:curse:


后来安福路+武康路成了网红路就再没去过了,妖魔鬼怪多了会带火经济是好事,希望继续;只是那几家餐厅要能迁出来就好了。疫情封控期间,那边也是老外们和A4纸们起哄的地方

公司喜欢打卡的小姑娘们说,这一年来那边的老外明显增多了,尤其是下午和晚上。不明白的是,他们不工作也有钱在那里喝酒吹牛,这是经济好了的象征还是停滞不前的征兆?


晨枫 发表于 2024-5-29 11:32:31

老票 发表于 2024-5-28 21:24
早期安福路那边有好多餐厅不错,让我感觉最好的有两家:一家是吃牛排的,虽然是美式牛排,但味道确实相当 ...

“他们不工作也有钱在那里喝酒吹牛,这是经济好了的象征还是停滞不前的征兆?“

好问题。

在武康大楼吃过了,只是在安福路上喝了一杯Lager,饭店倒是没有注意。

sumigdai 发表于 2024-6-1 00:44:32

老票 发表于 2024-5-29 11:24
早期安福路那边有好多餐厅不错,让我感觉最好的有两家:一家是吃牛排的,虽然是美式牛排,但味道确实相当 ...

因为老外一杯酒可以喝一天。

huma 发表于 2024-6-1 06:42:11

老票 发表于 2024-5-29 11:24
早期安福路那边有好多餐厅不错,让我感觉最好的有两家:一家是吃牛排的,虽然是美式牛排,但味道确实相当 ...

娘西皮的 不给肉吃的才会整的高大上,老美这边也一样{:205:}。至于“他们不工作也有钱在那里喝酒吹牛,”这和日本一样有小姑凉养着呗

赫然 发表于 2024-6-1 07:20:45

老票 发表于 2024-5-28 22:24
早期安福路那边有好多餐厅不错,让我感觉最好的有两家:一家是吃牛排的,虽然是美式牛排,但味道确实相当 ...

早期,那边啥都没有。还不如静安区很多街道,至少弄堂口有小吃摊。天平路广元路那里啥都没有。记得只有几家冷饮店和一两家理发店。吃个小笼都到走到徐家汇去。。。不过,那里真的幽静。下课散步回家是很惬意的事情,尤其是在衡山路上很多小花园边上悠悠荡荡。。。不过,现在想来,更多是少年的无忧。。。

kkilo 发表于 2024-6-1 08:55:26

我的一个哥们家原来就在安福路,93到96年,由于读托福GRE的缘故,差不多每个星期都要去他家蹭饭。那时根本不觉得安福路有什么好的,就是上海平平常常一条小马路,不知怎么会变网红路了。

老票 发表于 2024-6-1 17:31:34

sumigdai 发表于 2024-6-1 00:44
因为老外一杯酒可以喝一天。

还真是...         也不咋点菜


搁老北京喝小二,高低手里也得拎一根铁钉子       :lol



老票 发表于 2024-6-1 17:32:54

huma 发表于 2024-6-1 06:42
娘西皮的 不给肉吃的才会整的高大上,老美这边也一样。至于“他们不工作也有钱在那里喝酒吹牛,” ...

俺是赤裸裸的肉食主义者,甭管啥档次啥文化啥讲究,只要不给肉那是一定要造反的   {:191:}

老票 发表于 2024-6-1 17:34:53

赫然 发表于 2024-6-1 07:20
早期,那边啥都没有。还不如静安区很多街道,至少弄堂口有小吃摊。天平路广元路那里啥都没有。记得只有几 ...

《繁花》里有很多镜头来表现这种情怀


对那些小花园印象很深刻,散步的时候走过很多,颇有曲径通幽的妙思。刚来魔都的时候就此感慨:上海银就是有文化底蕴啊   

{:189:}

老票 发表于 2024-6-1 17:37:31

kkilo 发表于 2024-6-1 08:55
我的一个哥们家原来就在安福路,93到96年,由于读托福GRE的缘故,差不多每个星期都要去他家蹭饭。那时根本 ...

上海有不少地方都这样莫名其妙就红了。 其实不仅仅是上海,大多城市里都会有这样随波逐浪的潮汐式网红。时间轴是个神奇的东西,一叠加就出来历史感


古诗云: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大抵就是这样的情绪吧         :lol




kkilo 发表于 2024-6-4 23:53:40

老票 发表于 2024-6-1 17:37
上海有不少地方都这样莫名其妙就红了。 其实不仅仅是上海,大多城市里都会有这样随波逐浪的潮汐式网红。...

就是这样,大抵是现在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比我们那时要有钱有闲的多,而且互联网使得他们获取信息比以前更容易,交通设施更加便利,来一趟也不费事。来得多了,就成网红时尚了。

老票 发表于 2024-6-5 15:50:09

kkilo 发表于 2024-6-4 23:53
就是这样,大抵是现在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比我们那时要有钱有闲的多,而且互联网使得他们获取信息比以前 ...

是的,前不久去武汉,晚饭后散步到了江汉关,好多网红在直播又唱又跳的,道具众多热闹非凡。   

虽然不喜欢看,但这种方式是很多人新的谋生手段,也是更多人的娱乐方式,算是新经济的一种吧

只要不扰民,是个好的现象    :lol



kkilo 发表于 2024-6-6 22:25:52

老票 发表于 2024-6-5 15:50
是的,前不久去武汉,晚饭后散步到了江汉关,好多网红在直播又唱又跳的,道具众多热闹非凡。   

虽然 ...

说得极是,只要不违法,不扰民就行。生活本来就应该是多姿多彩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上花絮(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