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之路香吗?
9月9日,在新德里G20场边,美国、沙特阿拉伯、印度、阿联酋、法国、意大利、德国签署协议,承诺合作建立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ndia-Middle East-Europe Economic Corridor,简称IMEC),也称香料之路,因为与古代香料贸易的路线重合。白宫声明说,成员国将在60天内举行会议,制定行动计划和时间表。IMEC将由东走廊和北走廊组成,东走廊连接印度与阿拉伯湾,北走廊连接阿拉伯湾与欧洲。计划也包括一条以色列经约旦和沙特阿拉伯到阿联酋的铁路干线,以补充海运。铁路沿线将铺设电力和数据电缆,还有氢气管道,以推动中东经济的去碳氢化。
拜登形容这是“真正的大事”,它将连接两个大陆的港口,促进中东稳定、繁荣与一体化。冯德莱恩泽称IMEC不仅仅是一条铁路或电缆,而是“跨越大陆和文明的绿色数码桥梁”。马克龙也指出,这项协议将为制造业、创新活动和人们提供更多机会。
据美国副国家安全顾问费纳(Jon Finer)称,IMEC开通后,印度与欧洲的贸易可增加40%。
以色列尚且不是IMEC的成员,但以色列处于IMEC的支点位置。内坦尼亚胡说:“以色列将是这个经济倡议中的中心枢纽。以色列将贡献它所有的能力与经验,致力于促使这一项目成为我们历史上最大的合作项目。”
这当然是用来抗衡一带一路的。这也不是美国第一次试图抗衡一带一路。
拜登上台不久,就推出国内版的Build Back Better计划,马上接着推出国际版B3W,号称要投资40万亿美元。后来又和欧盟联手推出“全球基础设施与投资伙伴关系”计划(简称PGII),投资缩水到6000亿美元。当然,最后全是空炮,放过就忘记了,如今除了挖坟的,已经没人记得。
IMEC缩小范围,集中到欧洲-中东-印度轴线。据说,在北走廊的端点,意大利成为欧洲的集散地。然后海路到以色列,走铁路穿过约旦和沙特阿拉伯,最终到达阿联酋。在这里再次装船,前往印度,从这里再发散到东南亚。
这是一条很别扭的路线。
海运有成本低、运量大的优点,铁路有速度快、风雨无阻的优点。两者不是不可以结合,但一般是端点结合,比如中美之间海运,中国和美国两端铁路。鲜有这样分段结合的。
一带一路是海陆结合的,但铁路归铁路,海运归海运。所以有一带,还有一路。IMEC这样的布局,完全是地缘战略驱动。
美国基于把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拉到一起的考虑,更是急于把印度打造成全球南方的领袖,更是需要把印度、中东整合进同一政治经济框架,才折腾出这样的奇怪路线。IMEC就是这个新地缘政治架构的经济基础。
美国从来对领导世界性政治经济架构当仁不让。在TPP时代,美国鸠占鹊巢,把TPP改造成排除中国的经济圈子,直到特朗普这个不靠谱自己砸了圈子。在拜登时代,美国重新打造IPEF,但没有牛肉的汉堡包没人理会。美国的自私自利也使得美国不再具有足够的感召力,而全球南方成为未来世界最大的争夺阵地,自己拉不起圈子,只有借手印度,所以有了这么一个IMEC。
但凡经济上的事政治挂帅,都成不了。IMEC尤其如此。
阿联酋好比中东的新加坡,谨慎、灵活、中立、半世俗使其在西方、东方、阿拉伯世界到处都说得上话,IMEC少不了阿联酋,阿联酋也少不了IMEC。
几十年来,沙特阿拉伯一直是反以金主,做的有点厌烦了。沙特阿拉伯是以“麦加的守卫者”立国的,但现在发现“麦加的守卫者”不是沙特阿拉伯的全部。宗教是重要的,但经济、社会的真实发展才带来强大的领导力,石油只是“天上掉下来的钱”而已,而且掉不了多久了。
因此,沙特阿拉伯与伊朗和解,向中国靠拢,但对与以色列走得太近还是有点忌讳。阿联酋与以色列达成和平协议,美国和以色列都对与特阿拉伯也达成和平协议抱很高的期望,但沙特阿拉伯始终没有走出这一步。
在这样的情况下,用铁路线把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拴在一起是不行的。
沙特阿拉伯地处阿拉伯半岛,红海海岸和波斯湾海岸相对发达,中间的内陆是广袤的沙漠。从货运角度来说,绕过非洲之角的海运是最便宜的,也不比装车、卸车的铁路慢多少。沙特阿拉伯有意用高铁把国土联系起来,但这主要是麦加朝圣的需要,也是国家颜面的需要。在这方面,法国和德国或许能帮上忙,但世界高铁王国无疑是中国,也只有中国有沙漠高铁的经验。
以色列要发展与印度和东方的贸易,从红海出海口埃拉特直接装船就完了,根本没有必要借道沙特阿拉伯到阿联酋再装船。
从欧洲过来的贸易更没有必要。在意大利、希腊、法国或者什么地方装船后,走苏伊士运河和非洲之角,直接就进入印度洋了,然后是太平洋。为什么要频繁装卸的麻烦?既不节约时间,更是增加成本,劳民伤财,毫无道理。
走以色列-约旦-沙特阿拉伯-阿联酋铁路唯一的好处是绕过苏伊士运河,但欧洲和东方都不在意走苏伊士运河,反而对反复装卸的时间、开支和货物损失很在意。
印度端也有问题。
作为直接的贸易终端,印度最终可能发展成制造和贸易大国,至少这是印度的梦想。这也是IMEC的意义所在。要是印度成不了“下一个中国”,IMEC就失去意义了。
但借道印度再扩散到东南亚是很糟糕的主意。船运的话,直接一路运到东南亚不香吗?这也是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有点尴尬的原因,虽然在地理上处于中点,但货物上了船后,直接运到目的地更高效,中转一下没有必要。新加坡作为中转港是因为泰国、马来西亚的出口向新加坡汇聚,汉班托塔没有这样的汇聚。
从印度上岸,再通过铁路向东南亚运输更加糟糕,不存在穿越缅甸和泰国的铁路,中国在大力推动的东南亚铁路还没有开工呢。等印度来推动?印度自己的铁路还没有搞明白呢。那美国呢?美国上一条新建铁路还是什么时候?法国、德国都靠不住。
印度强烈期望能成为下一个中国,也坚信有条件成为下一个中国,其实下一个中国的条件并不容易凑齐:
1. 政治长期稳定,包括没有解决不了的国内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
2. 具有大量低收入而且在文化上就认同勤劳致富的人口
3. 具有完整但低水平的工业基础
4. 具有良好的国际融资和贸易环境
中国经历过很多动荡,但党的领导从来没有散,这是政治稳定的基础。中国在人口构成上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问题不管怎么炒作,从来不超过边远的民族地区的范围。汉族对于宗教很实用主义,中国历史上很少有宗教战争,外族入侵也基本上是以经济利益驱动的。
印度政治在表面上稳定,但深层的不稳定因素很多。国大党和人民党是印度最主要的两大党。国大党是世俗的,人民党则以印度教为核心。历史上国大党长期统治,尼赫鲁、英迪拉·甘地都是国大党的,在理念上也更加接近西方的自由民主主义。但近些年来,人民党稳定执政,莫迪是人民党最成功的领导人,印度教的政教合一最终可能成为印度与西方的隔阂。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西方更加喜欢国大党执政,但国大党已经扶不起来了。尼赫鲁到英迪拉·甘地时代的国大党强势与其说是印度人认同世俗的自由民主主义,不如说是英属印度殖民统治的残余影响。人民党和印度教政教合一才是印度独立的真正开始,但真正独立而且政教合一的印度早晚对Pax Americana是威胁,现在的“亲密”只是权宜之计。这一点,印度明白,欧美也明白。
莫迪的“印度人的印度”哲学已经给印度的非印度教徒带来深刻的不安,他担任古吉拉特首席部长(相当于邦的最高领导人)期间,纵容印度教徒杀戮穆斯林、毁坏和侵占穆斯林财产,遭到美国制裁。他担任总理后,在《公民身份法》里规定,非法移民定居超过6年后,可以获得印度身份,唯独穆斯林除外,但非法移民中穆斯林占绝对多数。他推动印度改名婆罗多,更是从印度教的文化和传统出发,完全无视印度的其他民族和宗教。
历史上的香料之路起点实际上在印度尼西亚,但印度不能忍受只是IMEC的“过路点”,而不是终点和目的地,尤其不能忍受IMEC里过多的穆斯林成份。
印度人口中约11%为穆斯林。他们主要是印巴分治时留下来的,加上后来流入的。在印巴分治的时候,能走的都走了,不能走的大多是因为田产、工商生意而被迫留下。换句话说,印度的穆斯林其实属于有产阶级,也因此具有与人数不相称的影响。名字中有“汗”的基本上都是穆斯林,包括影星阿米尔·汗。
锡克族只占印度人口2%,但影响比穆斯林还大。旁遮普是印度北方最富庶的邦,旁遮普差不多是“锡克邦”,锡克人中富人多,印度军警中也有不成比例的锡克人。辛格是锡克男人最典型的名字。
印度教主导印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与黑人主导南非相类比,只是南非的白人是外来的,印度的非印度教徒是内生的,至少存在五六百年了。
印度需要用印度教来凝聚人心,这是莫迪和人民党的成功之所在。但用印度教凝聚的人心也必然带来深层分裂和动荡,这比意识形态分歧更加深刻和持久。意识形态分歧是理性的,民族与宗教冲突是非理性的。这是印度无解的难题。
中国曾经很贫穷,但中国人一向是从长计议的。中国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段,依然不忘积聚财富,总是要给子孙“留下点什么”。年轻人受到最多的指责是“月光”,败家和“不会过日子”是很重的谴责。
印度有大量低收入人口,但印度教相信轮回和来世,现世的一切是因为上一世的行为,现世的一切是为来世做准备的。太穷了当然思变,但知足常乐、小富即安才是与尊重上一世、追求来世相一致的。这也是与羊毛薅到死的商业文化相一致的,因为太长远的事直接交给来世了。
这导致劳动力队伍的不稳定和不敬业,外资在印度的工厂已经有这样的问题了。不过这不是印度独有的问题,在很多贫穷国家普遍存在。
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建立了完整但低水平的工业基础。工业产品质量不高,但能用;科技人员见识较少,但水平不低。
这使得外资进入的时候,不必从零开始。中国也可以根据需要和新获得的资金、技术,分步分片改造升级现有工业基础,最终全面更新,提供进一步起飞的坚实基础。
印度也有低水平但相对完整的工业基础。不同的是,中国始终有强大的内生改造升级动力,在长期封锁下没有条件改造升级,但一旦开始,至少在心态上力图一步到位;印度缺乏这样的内生动力,在长期优惠条件下从未改造升级,能凑合绝不多走一步。因此,同样的起点不等于同样的结果。
印度融资的国际政治环境远比中国友好,印度在国际商界也有远比中国深厚的人脉。但印度对自己的商业信誉反复践踏,政策和执法的任意性是致命伤,“在印度赚到的钱,一分也别想从印度带走”。印度针对中国厂商的无耻在欧美政客那里得到叫好,但在欧美商界引起的是对历史上殖民地财产国有化的回忆,他们对被净身出国记忆犹新。
从独立到现在,印度一直是欧美的宠儿,按照欧美和印度的设计,印度本来是奔着成为“中国之前的中国”去的,现在的问题成了印度会成为“下一个中国”吗?只有印度能回答印度的问题。
然而,印度要是成不了“下一个中国”,IMEC就失去了意义。
有意思的是,在IMEC的签约国中间,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并没有参加。即使IMEC是美国、印度一时兴起,也很难想象美国没有拉上这些国家一起建设IMEC,这些国家的领导人都在新德里出席G20。历史上的香料之路没有这些国家不是问题,中国把丝绸之路铺到南美洲了,美国、印度也没有什么不可以把香料之路铺到日本、澳大利亚。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美国同为Quad成员,英国是印度的老东家,加拿大和印度同为英联邦成员,都是知根知底的老熟人了。反而倒是德国、法国、意大利签约了。
有的时候,无声比有声更加嘹亮。 我就问问,码头,铁路,船舶都是谁来建设?建不了可以抬头问问北边邻居。 香料之路嘛,当然香啦,但也就是闻个味,没有肉可以吃的。
当然,旁边就是一带一路,各种肉多多的,欢迎走在香料之路上的,过屠门而大嚼。
{:191:}{:191:}{:191:} 这个完全是扯,先不说没能力建,就是建好,运啥呢?一群饿得半死的阿三? semtex 发表于 2023-9-26 02:58
这个完全是扯,先不说没能力建,就是建好,运啥呢?一群饿得半死的阿三? ...
皿煮,柿油 {:187:} 土鸡被抛弃了? pcb 发表于 2023-9-26 08:17
土鸡被抛弃了?
所以土耳其很生气啊 香料之路估计搞不成,或者徒有其名。但印度本身的潜力还是很大的。不管是不是用牛粪GDP来提高成色,印度现在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英国是世界第五了。
不看GDP而看生产力的话,印度在下列领域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纺织 -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和服装生产国之一,占国际贸易的 4%。同时还是世界第二大丝绸生产国。
汽车 - 印度的汽车工业价值超过1000亿美元,占该国总出口的8%,占印度GDP的2.3%。
生物技术 - 印度在生物制药领域相当于中国在其他工业中的地位,把仿造药弄到了白菜价。印度拥有世界第三大规模的制药工业,是全球最大的仿制药供应商,提供60个治疗类别的逾六万个仿制药品牌,占全球供应量的20%,有“世界药房”之称。
化工 - 印度是世界第四大农药生产国、第六大化学品销售国,约占世界染料和染料中间体产量的16%。
电子 - 印度是世界第二手机生产国。当然,这里面很多是小米之类的冤大头。问题是小米被罚款了还要赖着不走,这说明“印度真香”?
石化 - 印度是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能源和石油消费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能源市场。印度西海岸已成为全球新兴的炼油中心,贾姆纳加尔联合炼油厂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炼油厂之一。 这就是为啥印度买大量俄罗斯的原油,而且在俄乌战争中态度暧昧。同时印度和中东海路直通,这是很大的地理优势。
服务业 -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服务外包中心,全球软件外包的第一接包市场,占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一半以上。
另外一个重要指标是到2022年12月,印度的粗钢产量为1060万吨,同比提高0.8%,超过日本(690万吨)成为世界第二。这在世界前十名中是唯二增长的(另一个是排第十的伊朗270万吨,同比提高3.3%。)。虽然没有超过1%, 但对比其他经济体平均15%的衰退(中国7789万吨,同比下降9.8%),印度的发展势头还是非常迅猛的。
至于说印度国内的各种问题。的确都是问题。然而在经济起飞的时代,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被经济扩张压制的。分蛋糕的时候才有人造反,把蛋糕做大的时候是没人造反的。因此,如果没有外来压制、干涉和捣乱,像老仙宣称的那样到2050年印度GDP成为世界第一也不是没有可能。 IMEC缩小范围,集中到欧洲-中东-印度轴线。据说,在北走廊的端点,意大利成为欧洲的集散地。然后海路到以色列,走铁路穿过约旦和沙特阿拉伯,最终到达阿联酋。在这里再次装船,前往印度,从这里再发散到东南亚。
埃及要气死了,我这里有苏伊士运河啊,你们宁肯付两次码头费和铁路运费都不过我这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