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路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3-6-21 18:26 编辑奶奶家在山阴路,小时候就知道多伦路。那是菜场的地方。现在多伦路菜场不见踪影了,名气则大多了,这里是文化名人街。
这条不长也不算热闹的街上,当年住过很多30年代沪上文化名人。都住过些谁就不罗列了,网上一查就有。谈不上人流如过江之鲫,但还是挺多的。
我们是从四川北路的口子进去的,入口有一个牌坊
这样的日式洋房是这里的特色
门口有鲁迅和青年人的群雕
说日式,是因为这是日本人理解的西式,并不是直接的英式、法式、西班牙式或者意大利式。有点像中国人对西餐的理解一样,有点大杂烩,有点本地化
鸿德堂是基督教堂,但在建筑风格上揉入了中国风格
画栋雕梁肯定是中国的,但内容又是基督教的,挺好玩的
我们进去了,征得同意后,拍了几张照,里面其实挺简朴的。问了他们属于哪一个教派,只说是基督教,统包,大概他们自己也不大清楚那些教派
这个神坛与其说是基督教风格,不如说像中式礼堂,欧式天主教堂有一定的形制,不是这个样子,新教教堂没有看过太老的,新的没有太多规矩,但一般也不是这个样子的
中国教堂自然有一些中国东西,从来没有看到过篆字写的圣经语录,挺新奇的
圣经水墨画也是头一次看见
1938、39年的圣经
本来里面不能拍照,但工作人员看我们好奇,也不像捣乱、打卡的样子,随我们拍。到了门口,拉着我一定要拍木匾,那就拍一个
旁边看着像神职人员的宿舍,门口写着“以马内利”,旁边的雕像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个和尚
教产还挺大的
旁边的民居还是当年的样子
在这样的老房子住过的人,对这样的木头楼梯都不会陌生,走起来动静大得很
绿邮筒,很亲切。多伦路、甜爱路这些地方都有这些老邮筒,给人寄纪念明信片用
一群小孩在画画,好像是一个绘画班的
认真的孩子都可爱
呃,你走神啦,画画,别看我
这儿还一拨
这个不清楚是老电影博物馆还是咖啡馆
里面是当年豪宅的样子
没什么人,探头探脑了一番,离开了
以为这样红砖拱廊是南方法国势力地区的特色,像云贵那些地方,遵义会议好像就是在这样的楼里开的?没想到多伦路上也有。想起来北外滩犹太人聚居区那里也有一个
这样窗上的帆布棚倒是以前就有。这些肯定是新的。这也是法国传过来的,中国人不大弄这东西
一个画店里,同时兼做绘画学校
茶店。我文化少,帮我看看门上贴的红纸上写的是啥?
古董店,里面不让拍照,好多七零八碎的旧货,从毛主席像到仕女画,什么都有
又是一个洋楼
这才是多伦路原来的样子,没变,除了墙上挂上的空调机
靠近海司那里,有这样一座摩尔复兴的大楼,在上海很少见。四川北路、东江湾路角上的大楼这里居民成为海司,其实东海舰队司令部应该不在这里,现在这里是军人家属区?日占时期是宪兵队
保存得挺好的,还是修复得力?
这里是出口了,前面就是虹口公园,也有一个大牌坊
30年代是近代上海精彩的一段,但上海的历史文化不止这一段啊。现在好像民国风情成为时尚?不光上海搞,苏州也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