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二)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2-8-4 18:14 编辑汾阳路上的上海音乐学院占了一个好地方,校园里有好几个不知来历的旧时洋房,这是其中之一
这个Tissot的广告在校园里简直伤风败俗
汾阳路上自然有很多和音乐、乐器有关的店家,这是一个小提琴铺。由于外公的关系,我对小提琴总是有特别的情愫,尽管不会拉
国际饭店住了3天,就搬地方了。本来是想在一个地方住下去的,经常开包收包麻烦得很。但是LP坚决主张换几个地方,那就换吧。搬到下一站:汾阳花园。知道上海音乐学院的人应该不少,但知道上音在汾阳路的就不会那么多,知道上音对门有一个汾阳花园的一定更少。说起来,这个汾阳路45号也是邬达克设计的,原来是丁贵堂的住宅。这是民国时代的海关关长,解放后留下来,继续主持中国海关。丁贵堂住宅曾经改作海关学校,现在部分花园增建酒店,原丁贵堂住宅改作海关招待所,继续供海关使用,不对外开放。
很多上海人不知道,离淮海路咫尺之遥的地方,有这样一个幽静的去处,这就是汾阳花园
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一大片花园,除了东湖宾馆和襄阳公园,想不出附近哪里有这么大一片花园了
晚上想出来拍夜景,结果空调房间走出来碰到外面的湿热空气,镜头就悲剧了
当然悲剧是不能长久的,夜景是这个样子的。有意思的是,晚上的灯不是天天开的,恰巧那一天开了,大概是有什么海关大员在这里用餐或者入住
这样的西班牙风味在美国南方很普通,但在30年代的上海就很exotic了
客厅是开放式的,家具很少,估计都和原来没有关系了。也好,简约、素雅本来就是和西班牙风格匹配的
楼上不开放?呃,此地没有三百两银子哦
这是一座西班牙式的洋房。真正的西班牙没有去过,但美国南方(像南加州、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德克萨斯、迈阿密等)有很多这样的建筑,只是在30年代的上海,这样的建筑很是时兴。大门两侧应该是佣人的辅楼,现在改作咖啡厅。主楼的背面是自由格局,但正立面是对称的。室内是30年代流行的开放布局,开放式的客厅直接和楼梯相连,两侧通向餐厅和书房,现在都成为小宴会厅了。楼上中间是小客厅,两侧是卧室。不是说不对外开放吗?嘿嘿,就在眼皮底下,总是有机会溜进去的。
不过汾阳路是上海洋房集中的地方,所谓法租界的洋房大多指这里。另一个类似的洋房集中之处是华山路。实际上,这里已经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的法租界了。传统的法租界是指金陵路、延安路到成都路这一带。徐家汇天主教堂建成后,法租界当局以保护侨民来往于教堂为名,越界建造,怯懦的晚清和民国只有承认并加以正式化,这才有了如今建国西路、汾阳路、衡山路等广义的法租界。在20世纪前30年,这里地皮开阔,很快成为上海的高尚住宅区,洋人、买办、富商纷纷在这里兴建豪宅,抗战后,这里也成为接受大员的最爱。当然,解放后,这里也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或者重要机关垂青的地方,至今依然有很多地方不开放,比如永嘉路501号的宋子文旧宅现在是老干部活动中心,岳阳路110号现在是上海市安全局,闲人免入。
好在汾阳路和左近几条街道上还有众多对外开放的洋房,其中一些是机关,更多改建为饭店了。不远的汾阳路79号是总董官邸,为法租界公董局总董的住宅。解放后,陈毅曾段时间住过这里,现在是工艺美术研究所及其附属的工艺美术博物馆。这座建筑酷似美国白宫,所以有“海上小白宫”之称,据说里根还到这里来参观过,莫非是来看看和他住的地方有多么相像?这座建筑在1905年建造的时候,这里正是法租界越界建造的前锋,还是乡下。田园中的豪宅很是符合法国人的心意。当然,现在这里早已被市井包围了。
总董官邸确实不负“海上小白宫”的称誉,和华盛顿的那个白宫很有几分相像。这是在美国白宫的名气远没有现在大的1905年建成的,所以应该不是现在神州大地屡见不鲜的模仿之作。事实上,这样的帕拉迪奥式住宅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伦和爱尔兰特别流行,法国反倒不那么流行,算是异国情调呢
环抱的开放大楼梯很有派
室内还能看出一点当年的辉煌
这和椭圆形办公室很相像哦
继续往前走,汾阳路150号就是沪上有名的白公馆,当年白崇禧的旧宅。其实白崇禧不是最初的主人,第一任主任斯比尔曼是万国储蓄会的董事,为了巴结法租界高层,由荷兰籍改入法国籍,并在法租界公董局总董住宅不远的这里造了自己的住宅。说起来,白公馆比总董官邸更加张扬,或许反映了时代的变化。正面巨大的楼梯很是气派,但背面的螺旋形楼梯才是特色。如今这里是高级餐厅,本来柱廊围起来的开放阳台都用玻璃围起来,增加营业空间。从内部往外看,效果还算好,但外观的效果完全改变了,个人认为是一个败笔。
在洋房酒店中,白公馆大概是最有名的一个。这里起步早,又在五官科医院对门,想不有名都难
这天晚上有婚宴,中午开始婚庆公司就在布置,这些据说都是东南亚空运来的什么奇花异草,但我们一顿午餐还没有吃完,就全部拉下来换掉了,已经被太阳晒蔫了
室内容易看出,当年的阳台是开放的,现在围起来,好增加营业面积,但这破坏了建筑的外观
背立面的螺旋形楼梯是白公馆的一个特色
楼下还有圆形窗呼应
白公馆往前走几步,就是汾阳路、东平路、桃江路、岳阳路的不规则汇合处,这里也是有名的普希金铜像所在地。这是1937年上海的一些白俄为了纪念普希金逝世100周年建造起来的,1944年被日军拆毁。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重建,但在文革中再次被毁。1987年,普希金逝世150周年的时候,普希金铜像再次建立。希望这一次不会再有毁坏的事情了。
普希金的生平多舛,他在上海的铜像也一样经历坎坷,希望这一次不要再受磨难了
幽深、寂静的桃江路,又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
这里也是更多洋房聚集的地方。在桃江路口上,有一个“和平官邸”。看着像一个弄堂,但深深的,不知道通到什么地方。走进去看看,是一座深藏不露的洋房,其实和白公馆是邻居,只是街上不能直接看到而已。这里现在也是一个高级餐厅,“和平官邸”之名来自所有厅堂都用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的名字命名,当然没有大和尚和小作家的名字在内,奥巴马好像也不在内。这个地方的来头不是很清楚,但据说是戴笠公馆,曾经是私藏胡蝶的地方,也有说法和胡蝶没有关系。谁知道呢。英国式的裸露木构洋房,很有味道。
戴笠公馆深藏不露,倒有几分特务味道
进来要通过深长的弄堂,一般还不容易发现
开放构架的英国风格很受时下沪上时髦人士的追捧 晨大换好相机啦 老爷王 发表于 2012-8-2 16: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晨大换好相机啦
没有啊,还是那两个:40D和5D2,这次到上海,只带了5D2。 晨枫 发表于 2012-8-3 06: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没有啊,还是那两个:40D和5D2,这次到上海,只带了5D2。
哦,我不知道你有5D2,还以为是最近腐败来的。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2-8-2 17:25 编辑
老爷王 发表于 2012-8-2 16: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哦,我不知道你有5D2,还以为是最近腐败来的。
已经有了两年了。除了一个580II闪光灯和一个Benro碳素三脚架,最近没有买过新的器材。 戴笠公馆看着不错。。。 真是漂亮的老洋房。 我当年的公司就在东平路桃江路口,紧挨着普希金像,居然不知道有一个汾阳花园。
白公馆的生啤倒是很不错的。 beyourself 发表于 2012-8-11 21: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当年的公司就在东平路桃江路口,紧挨着普希金像,居然不知道有一个汾阳花园。
白公馆的生啤倒是很不错的 ...
哈,最多一站路样子。太原别墅也是一站路样子。都不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