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500强里,中国公司数量超过美国,这意味着什么
全球500强名单是世界各国经济实力的一个晴雨表。8月10日,《财富》杂志发表了2020年全球500强。眼下,人们对中国ICT遭到美国掐脖子充满各种焦虑,华为的命运尤其牵动人心,这是自然的。但经济的主体是由赚钱的实体组成,华为在列入全球500强的中国公司中名列11,很靠前了,但并不是前三或者前五。排名第一是中石化,第二是国家电网,第三是中石油。这三家公司在世界上的排名分别是2、3、4。重要的是,2020年全球500强里,中国公司的数量(124)第一次超过了美国公司(121),远远超过了日本(53),甚至远远超过了法国(31)、德国(27)和英国(22)的总和。在并不久远的2000年,中国才有10家公司进入全球500强。全球500强名单不说明一切,但这是跨行业的,是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由于全球500强只列入收入最高的500个公司,高进低出,浮动排名,这也反应了国家之间的相对实力、行业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当然,大不等于强,但就宏观经济而言,不大的强只是尖,与真正的强还是不同的。
很显然,世界真是进入了G2时代了,中国与美国的500强鹤立鸡群,加起来差不多占全球500强的一半。在过去20年里,中国进入全球500强的公司数量增长了12倍,美国公司则降低了1/3,从36%降低到25%。日本公司降低了一半,现在只有11%,其他欧美国家也都下降了。主要新增差不多被中国公司囊括。
中国和美国公司在营收、利润、资产、雇员方面也大大领先于其他国家,但中国全球500强公司总数超过了美国,美国全球500强公司的总营收还是超过中国,98000亿美元对83000亿美元。中国则在总资产方面超过美国,36.9万亿对32.7万亿。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里程碑:至少在全球500强里,中国公司的家当比美国还多了。难怪特朗普对中国还自称发展中国家特别不满意。
除了中、美、日、法、德、英之外,还有其他国家的138个公司进入500强。欧洲依然是发达的,如果把欧洲看作一个整体,那就不是G2,而是G3。
但从利润率来看,中国公司的表现中不溜,比法国、荷兰、德国、韩国、日本好,但不及加拿大、美国、瑞士、英国。这与中国公司所在的行业有关,也与中国国企有关。124个入选中国公司中,有91个是国企或者是受国资委、地方政府控制的准国企。这些国企和准国企有攻坚先锋和稳定社会的双重作用,利润率很重要,但不是压倒一切的,这与私企有所不同,也是中国特色。国企和准国企的最终功过成败现在还难有定论,但它们在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的正面作用有目共睹。
另一个问题是美国的健康(医保、医药、医材、专销、养护)、零售(沃尔玛、亚马逊等)、娱乐(迪斯尼)、食品(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高利润行业形成很大的板块,但在中国的500强里微不足道,甚至完全空缺,形成中国偏制造和基建、美国偏服务的局面,以及以此带来的利润率差别。
日本、韩国也是这个“问题”,都被丰田、本田、三菱、三星、现代这些占领了,利润率低一点是正常的。荷兰、德国、法国也是一样的情况。相反,加拿大、瑞士、英国进入全球500强的大多是金融,能源、制药、零售等,制造业成分很少。但制造业对于经济健康的重要性已经一再显现,新冠疫情之后,供应链成为热点话题,正是因为发达国家经济的“去制造业化”。
从利润/资产比来看,中国的表现也是中不溜。原因差不多,制造业需要大量的设施和投资,同样制造业占比较高的法国、韩国、日本比中国还落后。当然,西方媒体对此永远归罪于国企,也因此永远无法解释为什么“低效”的国企拉动的中国经济能持续几十年高速发展,成为中国崛起的主力军。这是老话题了,这里就不扯远了。
中国公司产业分布
美国公司产业分布
中美各产业营收对照
比较美中公司的产业分布,可以看到,中国的金融比重甚至高于美国,能源比重也高于美国。金融比重高的部分原因在于中国的金融结构,中国的融资市场主要还是通过银行,所以银行营收较高。美国的融资则主要通过股市,尽管投资公司(如巴菲特的Birkshire Hathaway)也列入金融板块内,中国的房地产巨头(如万科、碧桂园、绿地、恒大)也列入金融,大大加大了中国的金融板块。
在能源方面,美国方面以石油公司为主,中国则不仅有石油公司,还有电力、煤炭。考虑到中国的能源消耗已经超过美国,能源发展更快,而能源企业集中化,能源板块更大是合理的。美国有一大堆电力公司,只是没有进入全球500强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金融板块和能源板块不仅在份额上超过美国,在营收上也超过美国。但中国金融在管理水平方面还与美国金融有差距,在理想情况下,中国的金融板块的份额应该减小些,金融比重太大不利于经济健康。能源的差距更大,尤其是在页岩油气和深海油气等非常规开采技术方面。
中国的各项制造业(包括基建)板块远远超过美国,反映了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也反映了中国在世界供应链里的地位。欧美早就开始谈论供应链去中国化的问题,新冠之后更是成为热点话题,但这个地位是中国干出来的,欧美也要干才可能去中国化,而且要高速度、低成本才行,光说是没用的。宁要资本主义的草,不要社会主义的苗,到头来苗还在茁壮成长,草倒是都枯萎了。
有意思的是,中美在工业制造板块的份额和营收上都相近,美国入选的是通用电气(电气、航空发动机)、卡特彼勒(工程机械)、迪尔(农机)、霍尼韦尔(电子、自动化、空调)、3M(万金油,什么都搭一点)、Paccar(重型卡车),中国入选的是恒力(石化,不知道为什么不列入化工类)、中机(各种机械)、美的(家电)、魏桥(纺织)、海尔(家电)、格力(家电)。这里很体现美中产业结构的差别,美国公司更加高大上,但中国公司以量取胜。这也是中国制造2025要努力攻破的方向,实现产业升级。美的买下了库卡机器人,2030年时,美的的主要业务线可能就不只是家电了。美的只是一个例子。
航空航天实际上也包括军工板块。在这里,中美的板块份额和营收再次相近。美国公司的出口肯定大大高于中国,但中国国防现代化的步骤也实质性地拉动了这一板块。在这里,美国公司入选的是雷西恩、波音、洛克希德、通用动力、诺斯洛普,都是军迷耳熟能详的名角。中国方面也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入选的有兵器工业(原北方工业)、中航、航天科工、航天科技、电子科技、兵器装备(原南方工业),都是中国军工的主力,中航则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支柱。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西方封锁,也由于苏联解体红利,但最大动力还是中国人自己的持续努力和大力投资,这一板块是所有板块中与世界先进水平最接近的,而且是在不导致国家贫血的情况下实现的,得来不易。军工的发展也通过军民两用技术向民用溢出,带动了整体经济、技术的发展。这样的良性互动必须注意维护,不受干扰地继续以整体经济和技术发展为基本动力。
另外,中航在民机、商发方面已经起步。考虑到美国日益无底线的禁运,商飞(中航的子公司)必须准备美国禁运发动机、航电、起落架、航空特设的情况。但国产化不是进口替代,而是在同台竞争的同时,作为战略备选。中国不能再因为禁运而发展受阻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航空航天和军工方面,入围全球500强的除中美外,只有法国赛峰,大名鼎鼎的英国宇航也被拒门外。这对未来走势的含义耐人寻味。
中国市场如果不是救了通用汽车的话,至少是救了别克品牌。如果不是在中国畅销,别克在2008年就被砍掉了
在汽车方面,美国在份额和营收方面都大大落后了,美国只有福特和通用入选,中国则有上汽、一汽、北汽、广汽、东风、吉利等,但在汽车领域里,中国的赶超目标已经不是美国了,而是欧洲、日本。类似的还有化工,美国只有陶氏化学入选,中国有中国化工和盛虹,但中国的产量和营收领先并不能掩盖在技术上的落后。陶氏化学是值得追赶的目标,还有德国BASF。
差别更大的是批发,这是因为中国有中粮、中化、物产中大、厦门建发、雪松、新疆广汇等巨型统购统销企业,美国则比较分散,只有Sysco、Tech Data、Arrow Electronics、US Foods入选。但零售方面就反过来了,美国有沃尔玛、亚马逊、Costco、Home Depot、Target、Lowe’s、Best Buy等大型连锁,中国入选的只有京东、阿里巴巴、苏宁和香港的长江和记。这是体制差异,不说明太多问题。扩大零售是中国经济内循环的重要成分,但是否有必要扩大到美国那样板块,则不见得。
但是在通信方面的反转就比较有意思,中国手机的三大运营商(中移动、电信、联通)都入选了,但在板块份额和营收方面都只有美国的一半。考虑到中国移动通信和宽带方面对美国的领先,这到底意味着中国通信行业应该加倍努力提高盈利,还是中国通信用户应该松一口气,就不好说了。
在交通运输方面,美国由于UPS、FedEx和三大航的加入而大大壮大,中国的顺丰、三大航都没有入选,只有邮政、招商和中远,后两者都是航运。
美国对中国碾压的是健康和医药板块,这里包括了医疗保险、制药、医疗器材、药品和医材经销、养老院等。美国的这一板块不仅巨大,全球500强的美国前10里,有4个是健康和医药公司。全球入围的12个公司里,有一半是美国的。这是畸形的,中国医改不能向这个方向走,让美国领先去好了。这不等于中国不需要发展健康和医药产业,仅养老院就是巨大的缺口,急需规范发展。
科技是另一个美国领先的产业,这里有很多熟悉的老面孔:苹果、谷歌、微软、戴尔、IBM、英特尔、脸书、HP、思科、甲骨文等。中国的阵列也很熟悉:华为、腾讯、联想、小米,但入选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相对低调。
科技领域是当前中美竞争的主战场
这也是当前中美竞争的主战场。一方面,中国公司受制于美国主导的现有ICT生态,华为困境就是例子;另一方面,中国公司在开创新生态方面已有建树,如微信和TikTok。新的生态不仅影响技术发展,还影响电子商业的发展,难怪美国不惜无底线也要刹住中国的势头,导致中国很多人的瓶颈焦虑。
要突破瓶颈,一方面需要攻坚,另一方面要开辟新战场,农村包围城市。如果抗战后八路军、新四军直接在中原和江淮与优势国军硬抗,难说红旗什么时候才能插到南京。全国解放的胜利与挺进东北、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分不开的。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另一方面,在建设和钢铁冶金方面,美国是白板,中国则是强项。这个差异很重要。中国的钢材碾压全世界,这是中国制造和建设的物质基础。不仅中国对美国是15:0,在全球500强里,中国也超过一半,前五里只有印度阿塞洛尔-米塔尔占第四。中国基建狂魔席卷全世界,全球入围500强的13个里9个是中国的,如中建、铁工、铁建、太平洋、交建、电建、上建等,美国则一个也没有。这意味着基建经验和效率,这正是老态毕现的美国急需的。不管是特朗普的基础设施还是拜登的绿色制造业,离开基建就是纸上谈兵。
材料和基建优势决定了中国在国内和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具有美国根本不可能比拟的优势,这是农村包围城市的地理层面。在制造业方面,立足中低端,突破高精尖,这是农村给包围城市的技术层面。两者互为补充。
当然,美国还有一块“其他”,这是很大的板块,甚至接近能源,美国在这里完胜中国,中国一个入围的也没有。这里包括服装(耐克)、超市(Walgreens、Kroger、Albertsons、Publix等)、餐饮(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星巴克)、日用化学(Procter & Gamble)、烟草(Philip Morrison)、娱乐(迪斯尼)等,中国还缺乏这样的世界级品牌,连茅台酒都没有入围,这也是需要努力的地方,但不是主攻方向。在茅台酒进入500强和华为打破美国技术生态之间,选择不言而喻。
期待中国娱乐、服装、餐饮也打进全球500强的那一天,大闹天宫一场
新冠是突发事件,但机会永远只给准备好的人。这可能是中国冲破中等收入陷阱、跨入世界第一梯队的决定性时刻。以名义汇率计价的话,中国在经济总量方面已经坐二望一,以购买力等价更是已经世界第一。中国的真实GDP在这两者之间。虽然人均还是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在集中资源突破科技难关、建设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强大国防等方面,绝对量而不是人均才是把事干成的关键。
中国经济增速在近些年有所放慢,但依然达到6.5%甚至更高。有说法对比日本在相对应时期的表现,中国有可能恢复到8%的增长速度。但保持6.5%的话,10年内就可以增加接近一倍,考虑到已经巨大的基数,这是很可观的。
由于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中国GDP下滑6.8%,二季度恢复正增长,上半年整体增长为负1.6%。下半年用足所有政策空间的话,是有可能把全年增长推到5-6%的,但并不一定必要。2020年全年有3%左右的增长,给2021年留出空间,保持增长的可持续性,这才是合理的。中国在疫期果断投入财政救助,但没有像欧美那样大水漫灌,使得中国在疫后发展的经济基础上处于有利地位。
相比之下,美国和欧洲早把政策空间用完了,欧洲更是在疫前就用上了负利率这样极端的刺激手段,今后5-10年里政府债负将严重限制政策空间。抗疫采用“压平曲线”试图在初期减少经济损失,但现在看来,极大地延长了经济损失,最后得不偿失。
二战结束时,美国债负比现在还高,但战后到50年代末的高速发展、世界上无竞争和高通胀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债负,使得60年代的美国轻装上阵,但这一次没有这样的好事了
说到债负,二战结束的时候,美国的联邦债负比现在还高,高达GDP 的119%,但到艾森豪威尔任期结束的1961年就降低到只有50%的GDP。这里有三个原因:
1、 战后经济高速发展,而欧洲、日本还在从废墟里恢复,根本构不成竞争
2、 高通胀率淹没了债负,1941年到1951年之间,物价上涨了76%
3、 低利率长期债券降低了政府还债压力
现在美国不仅经济发展不力,还有来自中国、欧洲、日本、韩国的强力竞争。高通胀率首先吓跑的就是资本,造成美元贬值,有健康发展的中国市场在那里,不难想象资本往哪里跑。现在不再是“关圈薅毛”的时代了。低利率长期债券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要看市场对美国的信心了,尤其是在有更好、更可靠的短期收益存在的情况下。
这是中国的机会窗口,需要中国展现远见和定力,不受干扰,坚定地实现民族复兴大业。全球500强里中国公司数量超过美国只是崛起路上的一个小站。
如果不是高科技公司, 比数量还没有突破的意义 其实中国再凑几家进500强完全可以。 不过现在这个意义不大了, 反正已经是第一了。
现在是芯片, 只有把14, 至少28NM全部国产化。 本帖最后由 smileREGENT 于 2020-8-22 22:36 编辑
美帝的健康和医药板块看的我直流口水。
什么时候能有国产的3M公司{:202:}
等等,原来是医疗保险啥的啊,那还是交给美帝去吧,咱口水的是医疗设备。
牙科的医疗耗材确实像抢钱,无奈材料这种东西急不得,最近几年倒也逐渐有国内的产品赶上来了,只是跟世界一流还有差距…… 难得宁南山的分析文章跟晨大撞车,差不多同时出来,可以对照着读:{:1_1:}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77371.html?f=rss smileREGENT 发表于 2020-8-22 08:31
美帝的健康和医药板块看的我直流口水。
什么时候能有国产的3M公司
仔细细分,惊讶地发现,医保其实不赚钱,还是制药赚钱。正在进一步细分数据,很有看头 马鹿 发表于 2020-8-22 08:01
如果不是高科技公司, 比数量还没有突破的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啊 aniu 发表于 2020-8-22 09:04
难得宁南山的分析文章跟晨大撞车,差不多同时出来,可以对照着读:
https://www.huxiu.com/article/ ...
是啊,刚看到,不完全同意他的观点,但是受到点启发,正在细分数据 aniu 发表于 2020-8-22 23:04
难得宁南山的分析文章跟晨大撞车,差不多同时出来,可以对照着读:
https://www.huxiu.com/article/ ...
宁南山的文章还配个黑人工人的照片,BLM? ArcelorMittal怎么算印度公司了?它除了老大是印裔,跟印度可没啥关系。 moletronic 发表于 2020-8-22 10:55
ArcelorMittal怎么算印度公司了?它除了老大是印裔,跟印度可没啥关系。
呃,算错了,应该算卢森堡公司。我光看了Mittal那一半了 如果这个名单里去掉背后有无限资源支持的国家队,再去掉卖祖产的能源资源队,剩下的比一比会怎样?
中国的金融占比怎么这么高?这个很有问题的。 togo 发表于 2020-8-22 11:41
如果这个名单里去掉背后有无限资源支持的国家队,再去掉卖祖产的能源资源队,剩下的比一比会怎样?
...
国家的无限资源是哪里来的? 锦候 发表于 2020-8-23 02:26
中国的金融占比怎么这么高?这个很有问题的。
这个很正常, 中国间接融资占了绝对多数, 同时银行天然垄断, 大的就那么几家。 晨枫 发表于 2020-8-22 11:12
国家的无限资源是哪里来的?
国家的资源首先来自全民的积累,有国家队的贡献,也有私企们的贡献。资源不够的时候还可以放水,稀释全民的财富,大水流向国家队或者too big to fail的准国家队,等于从全民的口袋里聚集资源去支持某一类企业。
togo 发表于 2020-8-22 13:39
国家的资源首先来自全民的积累,有国家队的贡献,也有私企们的贡献。资源不够的时候还可以放水,稀释全民 ...
必须说,这种思维很有代表性,但也是被误导的。你这是假定“全民”和私企的贡献大大高于国家队,否则到底是谁供养谁?
至少就500强来看,国家队占绝对主力。扩大到整个经济,国企依然是半壁江山。 晨枫 发表于 2020-8-22 12:00
必须说,这种思维很有代表性,但也是被误导的。你这是假定“全民”和私企的贡献大大高于国家队,否则到底 ...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7/t20190708_1674587.html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7/t20190708_1674587.html
有一篇中国国家统计局的2018年的报告,
民营企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对外直接投资超过60%;
2018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数量仅占4.9%,但主营业务收入占26.8%,利润总额占28.0%。 剩下的收入利润是谁创造的? togo 发表于 2020-8-22 14:26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7/t20190708_1674587.html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 ...
不知道工业企业的定义是什么,包括商业和银行吗? 晨枫 发表于 2020-8-23 04:00
必须说,这种思维很有代表性,但也是被误导的。你这是假定“全民”和私企的贡献大大高于国家队,否则到底 ...
很多国家队所在的行业是具有垄断属性的,没有国家队也会是几个大的私企事实上的垄断。比如资源、电信、银行等等。国家队好赖有税收,私企的话,税收减少,就要增加个人所得税,造成中产负担增大,贫富差距增大,这就是美国的现状。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