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微风 发表于 2018-12-21 12:19:42

水风 发表于 2018-12-21 09:19
中国人都讲究以小见大。以一管而窥全豹。

我不敢说李泽厚的人品如何,但绝对当不得君子这一说。君子爱财 ...

人是复杂而多面的,以第一印象或者一个侧面印象判断人,基本上都是错的。
如果以孔子见南子判断孔子,他就是登徒子,而不是大成至圣先师。
如果以杀兄弟囚禁父亲宰了亲儿子判断李世民,他就是十恶不赦,而不是千古一帝。
如果以晚年改嫁一年反悔再告老公闹离婚判断李清照,那就是个不守妇道的神经病,哪里知道她是中国最好的女词人。

淡淡微风 发表于 2018-12-21 12:22:06

肖恩 发表于 2018-12-20 05:38
这个好可怕,希望我老了以后不会吧,不然我还真不如早点死了算了

唉,很难很难,做得到就是超卓人物了。

肖恩 发表于 2018-12-21 13:09:07

淡淡微风 发表于 2018-12-21 12:19
人是复杂而多面的,以第一印象或者一个侧面印象判断人,基本上都是错的。
如果以孔子见南子判断孔子,他 ...

不冲突嘛,你自己也说人是多面的,我们也只说李泽厚人品当不得君子这面而已。;P

肖恩 发表于 2018-12-21 13:13:18

淡淡微风 发表于 2018-12-21 12:22
唉,很难很难,做得到就是超卓人物了。

这点我外婆是我学习的榜样——她老人家享年一百零五,早年也吃了很多苦,但即使在最后几年也仍然保持豁达开朗——虽然已经不记得我是谁。希望我也能和她老人家一样吧。:L

淡淡微风 发表于 2018-12-21 13:41:20

肖恩 发表于 2018-12-21 13:09
不冲突嘛,你自己也说人是多面的,我们也只说李泽厚人品当不得君子这面而已。 ...

哈哈好像不是“我们”而是你自己还能保持一点中立,你再看看前面那些说法,如果都是那么客观而不是刻薄,哪里需要这么多感慨啊,很多都是因为这一件事要把人家全盘否定一棍子打死的节奏啊。

淡淡微风 发表于 2018-12-21 13:45:36

肖恩 发表于 2018-12-21 13:13
这点我外婆是我学习的榜样——她老人家享年一百零五,早年也吃了很多苦,但即使在最后几年也仍然保持豁达 ...

高寿是福报,人面对苦难还能保持豁达大度,已经是超卓人物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lionliy 发表于 2018-12-21 14:23:57

凡卡 发表于 2018-12-20 21:42
你也是个奇葩,读书人高人一等哦,偷书都不能算偷,借钱怎么能算借呢?
借钱给读书人,就应该跪着双手奉 ...

我只是在分析双方的行为模式,和我自己的行为模式没有关系。你跑题了。

回到主题,那你的意思是,金庸识人不明咯?

lionliy 发表于 2018-12-21 14:35:25

水风 发表于 2018-12-20 20:30
这话说的,你以为金先生是个人都会给钱么?

而且这事估计应该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情。不说那个时候,就是 ...

我在上面讲得很清楚了。有一种价值观就是这样的,史上也不乏例子:

给钱要么是支持明确的一件事情,比如说出套书,读个学位, 搞个协会。数目,要求,这些问题在表示资助前就要都弄得清清楚楚。要么就是我看你顺眼,这种情况就是给到被资助者满意为止,柴米油盐不算少,金山银山不算多。

你不能理解这种价值观很正常。 但对这类人来讲, 6000美元是个大数字这和市井之徒讨论菜价没有区别。

李泽厚是不是这类人,那是另一回事。也许是,也许不是。

水风 发表于 2018-12-21 21:33:33

淡淡微风 发表于 2018-12-21 12:19
人是复杂而多面的,以第一印象或者一个侧面印象判断人,基本上都是错的。
如果以孔子见南子判断孔子,他 ...

但不能否认,这一方面也是他的一部分。学术如何,人品如何,历史自有分解。但是不是君子,我自认还能评论一下的。

我没有否定李泽厚在学术方面,或者在别的方面的成就啊,我甚至没有品评他这件事情做的是否对错的问题。我只能说,就这件事情来看,他不配当一个君子。

您刚批评了我,自己就犯了同样以偏概全的错误呢。

水风 发表于 2018-12-21 21:45:41

lionliy 发表于 2018-12-21 14:35
我在上面讲得很清楚了。有一种价值观就是这样的,史上也不乏例子:

给钱要么是支持明确的一件事情,比 ...

这种情况就是给到被资助者满意为止,柴米油盐不算少,金山银山不算多。

像我这种俗人,大概只能理解为什么有“把米恩,斗米仇”,反而理解不了这么高大上的价值观了。

君子之交淡如水,金先生认为6000美元大概就算是稍微浓了一点的水。但也还是水。而李前辈则认为,你那么有钱,既然要给,何不学学那个鲍叔牙,干脆让我拿到满意(不好意思)为止。

就我所受到的中国传统思想教育而言,除非那些先贤的书籍都是被篡改了,大概这就是贪得无厌了。

看客 发表于 2018-12-21 22:01:38

水风 发表于 2018-12-21 21:45
像我这种俗人,大概只能理解为什么有“把米恩,斗米仇”,反而理解不了这么高大上的价值观了。

君子之 ...

哎?那么这六千块钱这姓李的到底拿是没拿?

老福 发表于 2018-12-22 03:47:13

水风 发表于 2018-12-21 21:45
像我这种俗人,大概只能理解为什么有“把米恩,斗米仇”,反而理解不了这么高大上的价值观了。

君子之 ...

送礼这种事,技巧就在于要和接收方的Expectation相匹配。李泽厚可能在矮子圈里呆久了,以为自己有多么高大多么有地位,6千美金像打发叫花子;其实在见多识广的金先生看来,他也就是稍微有名的文人而已,离学术/思想大师差远了,6千美金不多不少正好。

淡淡微风 发表于 2018-12-22 05:31:18

水风 发表于 2018-12-21 21:33
但不能否认,这一方面也是他的一部分。学术如何,人品如何,历史自有分解。但是不是君子,我自认还能评论 ...

哈?我什么时候批评你了啊?我怎么不知道。。。
以偏概全是人的本性,这个没什么可奇怪的,求全责备就差了点意思。
至于是不是君子,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按照孔子的标准来说,中国历史上就没有一个人是真正的君子啊,那么人类也就没有一个了。这些东西只是说说而已。
李的表现当然谈不上厚道,我只是说,那么多人凭人家这么一件事,就开始论断这个人,其实是操之过急了,也太刻薄了。喜欢拿一件事来评判人,是咱中国人的特有现象,我在国外的书里很少见到这样的直接批评,当然他们心里怎么想我不知道,按道理跟中国人差不多,毕竟我们喜欢不喜欢都是即刻的,但是文化表现还是不同,我们中国文化里就是有求全责备这一面。

淡淡微风 发表于 2018-12-22 05:33:35

水风 发表于 2018-12-21 21:45
像我这种俗人,大概只能理解为什么有“把米恩,斗米仇”,反而理解不了这么高大上的价值观了。

君子之 ...

贪得无厌倒是未必,更多是自尊心受挫的缘故吧?
另外,送到门口是老礼,你接触一下港台人士,就会发现很多人都是这样,尤其是读书人,或者长辈对晚辈,常常是礼数周到的。

水风 发表于 2018-12-22 10:24:43

本帖最后由 水风 于 2018-12-22 10:27 编辑

淡淡微风 发表于 2018-12-22 05:33
贪得无厌倒是未必,更多是自尊心受挫的缘故吧?
另外,送到门口是老礼,你接触一下港台人士,就会发现很 ...

自尊心受挫估计是对的。金老认为自己是长辈,给后辈点钱没问题。但李也自知自己身份不够。要不然也不会专门把送到大门口写出来。

我港台人接触到不多。但大陆的长辈倒是见过不少。礼数也知道不少。送到大门,这对晚辈算是特别宠爱了。或许您一直都是得到这种待遇,所以没觉得什么。一般说来,对晚辈送到客厅或者书房门口就算是礼数恰好,再往外送,就是表示对你青眼相加,格外看重了。这个时候晚辈一定要再三请留步才算是应答合体。以前大户人家再往外送,到前院门口,这已经是非常高的待遇了。送出大门口,甚至再送几步,都是逾礼的。显示的格外的看重了。晚辈就要恳求主人千万留步,再送就折福了。当然,平辈的话,送到书房/客厅门口,除非特别熟,就算是失礼,瞧不起你。送到大门口才算是礼数周全。送出来几步,这才是格外看重。

但这些恐怕很少有人讲究这些东西了。除了江浙还有山东北京的有传统的大家族,很少有人实行甚至知道这些了。

常挨揍 发表于 2018-12-22 14:46:20

看客 发表于 2018-12-21 22:01
哎?那么这六千块钱这姓李的到底拿是没拿?

没拿。所以李才在后面写了金庸先生送他到门口。
李这人怪异傲慢是有的,道德上俺不觉得他有亏欠。

淡淡微风 发表于 2018-12-24 13:23:09

水风 发表于 2018-12-22 10:24
自尊心受挫估计是对的。金老认为自己是长辈,给后辈点钱没问题。但李也自知自己身份不够。要不然也不会专 ...

其实金庸比李泽厚大不了几岁,与其说是长辈晚辈,不如说是平辈论交,尤其对少年成名,后来更是举国一人的李泽厚来说,恐怕更是这样的想法。
话说回来了,那个思想和思想家被尊崇的八十多年,真是令人怀念啊。
我个人的经验,在礼数周到方面,香港好于大陆,台湾好于香港,尤其是老人,年轻人就差了许多。
台湾人的礼数有时候周到的让人无奈,想必是如你所说保留了更多解放前大户人家的规矩。

卡尼修 发表于 2018-12-27 22:34:28

李泽厚也算是坦荡的怪人了。

可能他觉得自己是名士,而金庸写侠义小说的,
定位更多是财主,赛孟尝,柴进。

南京老萝卜 发表于 2018-12-28 02:07:03

xiejin77 发表于 2018-12-19 13:54
李泽厚是谁?

看了此文,便知道了,一个真小人而已。


我们来算算,6000美元,在1992年,金价大概是330美元一盎司,6000美元能买18盎司多一些黄金,也就是563克。大陆黄金是50克一两?那就是11两黄金了。香港是37.5克算一两黄金,那就是15两黄金了,在我看来真不少了。

在金庸的书里,一个落魄小知县对当地富户的吹捧,就值5两黄金。这么算来,金庸起码应该送李泽厚50两黄金,也就是两万美元左右,才配得上双方的身家。这11两或15两黄金,只是李泽厚的预期的大约1/3,他当然不会满意。

MacArthur 发表于 2018-12-28 05:25:37

南京老萝卜 发表于 2018-12-27 13:07
这么算来,金庸起码应该送李泽厚50两黄金,也就是两万美元左右,才配得上双方的身家
太少了!金庸起码得把一半家产双手奉上,

还得跪奉,

才能符合李泽厚的身份
{:236:}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从李泽厚悼金庸一文观其人品